这几天一大队的年轻人们下工都非常早。
此前张全义用土制炸药的配方从四大队那里借来一辆拖拉机,之后社员们就连续干了半个月,有拖拉机的帮助,树桩清理起来就快多了,现场被炸倒的树木被锯成大块之后都堆到了一大队南边往一道河走的土坡下面。
所以最近年轻人们在大队的安排下,每天的工作就是继续在南坡那里锯树,将此前大的树干、树枝进一步锯短码放。
天气越发热了起来,尤其是中午过后,一道河北面的河坝晒得人昏昏沉沉,张全义和桑木江都不是不近人情的,于是往往半下午就早早收工回家。
张全义换回来三头猪这件事桑木江也知晓,他不好掺和,于是便打了声招呼先回家去了。
年轻人们回来之后,李世英便将孙祥会介绍给了大家,于是孙祥会又找到了几个老乡,说实话,在伊犁河谷,孙祥会想要找一个河南老乡可太容易了,但他依然很高兴。
对于孙祥会的到来,张全义很欢迎,这个年代的人们普遍很淳朴,随便到了哪里,请一顿饭都是没有问题的,更何况孙祥会这样的“盲流”,若能留下来落户,张全义欢迎都来不及。
李世英便趁着机会,跟张全义聊起了麦收结束后上山挖草药的事情,对此张全义并不反对,整个农场甚至整个县的百姓们上山挖草药的事情并不少见,这种小事他是不会阻止的,更何况他也没有权力阻止不是?
不管如何,李世英这群年轻人依旧属于未落户的“盲流”,对于一大队而言,他们是前来帮忙的临时工,一大队并没有太多的管辖权。
热心的张全义主动表示,可以派几辆马车,到时候将打算挖草药的年轻人们送到北天山脚下,一大队的牧业小队有人就在天山上,也可以去寻求他们帮忙,假如遇到困难的话。
李世英正要表示感谢,办公室外面却变得热闹了起来,张全义探头朝窗外一看,原来是几个年轻人已经按住了一头猪,正在热烈地讨论着该怎么宰杀。
“走,出去看看。”张全义顿时就坐不住了,在民族大队住就这么一个坏处,吃一顿猪肉实在太难得了。
俩人走出去时,看到那头白猪已经被两个社员和两个年轻人按在了一张大木桌上,那猪嚎叫得凄惨,大约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了,正在拼命挣扎着。
一群人正在那里讨论该怎么放血,大队食堂这里有菜刀,但是从猪脖子那里捅进去方便插竹管,实在是没有趁手的工具,大队这里也没有粮食探子扦样器。
李世英听了一会儿,便大喊:“我那里有木工凿,一凿下去都解决了。”
“快去拿来!”老谢笑呵呵地应了一声,包括几个社员在内,整个现场都没人会杀猪,实在是都是一群年轻人,在他们记事起,家家户户就不允许养猪,在老家时候,也就过年的时候各生产队也会宰杀一头年猪的。
李世英将自己的木工凿和短锯都拿了过来,大队食堂的那把菜刀太小,砍骨头还不如用锯子来得方便呢。
孙祥会也笑嘻嘻地凑在围观的人群中,他和众人一样,见过杀猪,但是从未亲自动手尝试过。
跑去烧开水的章进兴也走出来,跟着一起讨论怎么杀猪,看到杨允华在那里临时磨着木工凿,他还专门端了一盆热水,让杨允华把凿子烫一下消消毒。
杨文华系着一条围裙,提着菜刀站在一旁,他如今已经是食堂的厨子,杀猪放血的任务自然是当仁不让,只是他刚刚已经尝试过了,不是尖头菜刀,还真好捅。
杨允华磨好了凿子,一群年轻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动手,是真的没有杀过猪的经验啊。
李世英觉得又好笑又有些酸楚,接过凿子,看到章进兴端着个盆,便高喊:“都让一让,我来!”
看到李世英提着凿子凑了过来,那头大白猪顿时惨烈地嘶叫着挣扎了起来,几个年轻人顿时扑了上去死死按住。
大白猪的脖子下有一道斩痕,那是刚刚杨文华用菜刀砍了一刀没砍进去留下来的,李世英抓着木工凿狠狠一捅,一股鲜血顿时飙了出来。
章进兴第一时间端着盆子接住,李世英也够狠,捅了一凿子觉得不够,又捅了两下,卷起衣袖的两条胳膊上都是猪血。
这头猪足够肥,单猪血就接了三大盆,然后李世英又在后腿那里捅了一凿子,老谢将一截准备好的竹管插了进去,蹲在木桌旁使劲儿吹了起来。
年轻人们都朝着浑身猪血的李世英翘起了大拇指,兴奋地讨论着,都觉得这回是真涨了见识,原来木工凿也可以杀猪啊!
背着手看戏的张全义便开始吩咐众人干活,他觉得自己漏了一件事,应该从四大队那里请个会杀猪的社员帮忙的,或者至少借一把大砍刀回来,但好在事情还是解决了。
原本杨文华打算用菜刀和锯子把猪肉切开,用开水烫一下刮毛的,但李世英建议,不如直接用火燎一下。
于是院子里很快多了一个用石块砌成的简陋灶火,锯下的猪头架在上面烧掉猪毛,然后丢进大木盆里清洗,再用刀刮一遍。
孙祥会也插不上手,便主动请了个老乡陪他去一道河那里走了一圈,摘了些紫苏,说这草药去腥味的效果很不错。
听说大队今天分猪肉,不少社员主动送来些调料,有生姜、大蒜、陈皮、八角,再多也没有了。
张全义心情很不错,他本打算把社员们都召集到大队院子吃一回大锅饭的,但是考虑到民族饮食习惯,还是让汉人社员们每家来个代表提一块猪肉回家去。
那个猪头就留了下来,留给一群年轻人们,对此社员们并无异议,等到分完肉,张全义便指挥着抬桌子、搬板凳,从办公室里提出来两瓶酒,眉开眼笑地说:“今天高兴,咱们喝一口!”
大院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此前张全义用土制炸药的配方从四大队那里借来一辆拖拉机,之后社员们就连续干了半个月,有拖拉机的帮助,树桩清理起来就快多了,现场被炸倒的树木被锯成大块之后都堆到了一大队南边往一道河走的土坡下面。
所以最近年轻人们在大队的安排下,每天的工作就是继续在南坡那里锯树,将此前大的树干、树枝进一步锯短码放。
天气越发热了起来,尤其是中午过后,一道河北面的河坝晒得人昏昏沉沉,张全义和桑木江都不是不近人情的,于是往往半下午就早早收工回家。
张全义换回来三头猪这件事桑木江也知晓,他不好掺和,于是便打了声招呼先回家去了。
年轻人们回来之后,李世英便将孙祥会介绍给了大家,于是孙祥会又找到了几个老乡,说实话,在伊犁河谷,孙祥会想要找一个河南老乡可太容易了,但他依然很高兴。
对于孙祥会的到来,张全义很欢迎,这个年代的人们普遍很淳朴,随便到了哪里,请一顿饭都是没有问题的,更何况孙祥会这样的“盲流”,若能留下来落户,张全义欢迎都来不及。
李世英便趁着机会,跟张全义聊起了麦收结束后上山挖草药的事情,对此张全义并不反对,整个农场甚至整个县的百姓们上山挖草药的事情并不少见,这种小事他是不会阻止的,更何况他也没有权力阻止不是?
不管如何,李世英这群年轻人依旧属于未落户的“盲流”,对于一大队而言,他们是前来帮忙的临时工,一大队并没有太多的管辖权。
热心的张全义主动表示,可以派几辆马车,到时候将打算挖草药的年轻人们送到北天山脚下,一大队的牧业小队有人就在天山上,也可以去寻求他们帮忙,假如遇到困难的话。
李世英正要表示感谢,办公室外面却变得热闹了起来,张全义探头朝窗外一看,原来是几个年轻人已经按住了一头猪,正在热烈地讨论着该怎么宰杀。
“走,出去看看。”张全义顿时就坐不住了,在民族大队住就这么一个坏处,吃一顿猪肉实在太难得了。
俩人走出去时,看到那头白猪已经被两个社员和两个年轻人按在了一张大木桌上,那猪嚎叫得凄惨,大约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了,正在拼命挣扎着。
一群人正在那里讨论该怎么放血,大队食堂这里有菜刀,但是从猪脖子那里捅进去方便插竹管,实在是没有趁手的工具,大队这里也没有粮食探子扦样器。
李世英听了一会儿,便大喊:“我那里有木工凿,一凿下去都解决了。”
“快去拿来!”老谢笑呵呵地应了一声,包括几个社员在内,整个现场都没人会杀猪,实在是都是一群年轻人,在他们记事起,家家户户就不允许养猪,在老家时候,也就过年的时候各生产队也会宰杀一头年猪的。
李世英将自己的木工凿和短锯都拿了过来,大队食堂的那把菜刀太小,砍骨头还不如用锯子来得方便呢。
孙祥会也笑嘻嘻地凑在围观的人群中,他和众人一样,见过杀猪,但是从未亲自动手尝试过。
跑去烧开水的章进兴也走出来,跟着一起讨论怎么杀猪,看到杨允华在那里临时磨着木工凿,他还专门端了一盆热水,让杨允华把凿子烫一下消消毒。
杨文华系着一条围裙,提着菜刀站在一旁,他如今已经是食堂的厨子,杀猪放血的任务自然是当仁不让,只是他刚刚已经尝试过了,不是尖头菜刀,还真好捅。
杨允华磨好了凿子,一群年轻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动手,是真的没有杀过猪的经验啊。
李世英觉得又好笑又有些酸楚,接过凿子,看到章进兴端着个盆,便高喊:“都让一让,我来!”
看到李世英提着凿子凑了过来,那头大白猪顿时惨烈地嘶叫着挣扎了起来,几个年轻人顿时扑了上去死死按住。
大白猪的脖子下有一道斩痕,那是刚刚杨文华用菜刀砍了一刀没砍进去留下来的,李世英抓着木工凿狠狠一捅,一股鲜血顿时飙了出来。
章进兴第一时间端着盆子接住,李世英也够狠,捅了一凿子觉得不够,又捅了两下,卷起衣袖的两条胳膊上都是猪血。
这头猪足够肥,单猪血就接了三大盆,然后李世英又在后腿那里捅了一凿子,老谢将一截准备好的竹管插了进去,蹲在木桌旁使劲儿吹了起来。
年轻人们都朝着浑身猪血的李世英翘起了大拇指,兴奋地讨论着,都觉得这回是真涨了见识,原来木工凿也可以杀猪啊!
背着手看戏的张全义便开始吩咐众人干活,他觉得自己漏了一件事,应该从四大队那里请个会杀猪的社员帮忙的,或者至少借一把大砍刀回来,但好在事情还是解决了。
原本杨文华打算用菜刀和锯子把猪肉切开,用开水烫一下刮毛的,但李世英建议,不如直接用火燎一下。
于是院子里很快多了一个用石块砌成的简陋灶火,锯下的猪头架在上面烧掉猪毛,然后丢进大木盆里清洗,再用刀刮一遍。
孙祥会也插不上手,便主动请了个老乡陪他去一道河那里走了一圈,摘了些紫苏,说这草药去腥味的效果很不错。
听说大队今天分猪肉,不少社员主动送来些调料,有生姜、大蒜、陈皮、八角,再多也没有了。
张全义心情很不错,他本打算把社员们都召集到大队院子吃一回大锅饭的,但是考虑到民族饮食习惯,还是让汉人社员们每家来个代表提一块猪肉回家去。
那个猪头就留了下来,留给一群年轻人们,对此社员们并无异议,等到分完肉,张全义便指挥着抬桌子、搬板凳,从办公室里提出来两瓶酒,眉开眼笑地说:“今天高兴,咱们喝一口!”
大院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