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教育局的“大考”-《重回1995:错位人生》

  一周后,江城市教育局。

  一间气氛庄严肃穆的大型会议室里。

  张凡带着他的“左膀右臂”——宋扬和李俊,第一次踏入了这座代表着江城教育最高权力中枢的殿堂。

  与他们隔着一张长长的会议桌相对而坐的。

  是一个堪称“豪华”的“评审团”。

  为首的自然是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学东。

  他的身边坐着市电教馆的馆长、教研室的主任,以及几位从江城大学请来的计算机系的老教授。

  这阵仗不像是一场项目汇报会。

  更像是一场博士论文的答辩会。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李俊手心微微出汗。宋扬也有些坐立不安。

  只有张凡依旧神色自若。

  他甚至还有闲心打量了一下对面那几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

  他知道,今天这场会名为“汇报”,实为“大考”。

  李学东虽然欣赏他们。但要想将一个由几个高中生主导的项目在全市进行推广,他必须要堵住所有人的嘴。

  而说服这些学院派的“老学究”,就是最关键的一步。

  “开始吧。”李学东看了一下手表,淡淡地说道。

  汇报正式开始。

  首先登场的是技术总监宋扬。

  这是张凡早就安排好的。

  他自己退居幕后。将宋扬推到了台前。

  这既是对宋扬的一种锻炼。也是一种策略。

  一个天才学生的形象,远比一个天才商人的形象,更能获得这些“学院派”的好感。

  “各位老师、领导,下午好。我是‘启明星’项目的首席程序员宋扬。”

  宋扬深吸了一口气,按照事先与张凡反复演练过的讲稿,开始不疾不徐地阐述系统的技术原理。

  从如何利用串口进行数据传输。

  到如何优化广播协议、降低系统延迟。

  再到如何在极其有限的硬件资源下实现图形界面的流畅渲染。

  宋扬讲得深入浅出,条理清晰。

  渐渐地,对面那几位原本表情严肃的老教授,眼神开始变了。

  他们开始频繁地点头,交头接耳。

  “这个思路很巧妙啊。用‘中断’的方式来模拟‘多任务’,了不起。”

  “是啊,他的代码肯定写得非常干净、高效。否则386的cpU根本带不动。”

  讲到一半,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老教授突然发问。

  “同学,我打断一下。你刚才说你们的核心数据包大小被压缩到了256个字节以内。我想请问,你们具体是用了哪种压缩算法?”

  这个问题非常专业,也非常刁钻。

  宋扬愣了一下,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个问题,在他们的“题库”里并没有。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宋扬的身上。

  就在他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

  张凡轻轻地用手指在桌面上敲了三下。

  “嗒,嗒,嗒。”

  这是他们事先约定好的“暗号”。

  意思是:稳住,别慌,回忆一下我们一起解决bUG的那个晚上。

  宋扬瞬间福至心灵。

  他想起来了。

  那个晚上,为了解决一个数据丢包的bUG,张凡给他讲了半天关于“哈夫曼编码”的基本思想。

  “我们……我们没有用现成的压缩算法。”宋扬定了定神,回答道,“我们是参照了‘哈夫曼编码’的思想,根据我们自己数据包的特征,自定义了一套‘动态权重’的编码方案。”

  他将张凡当时随手画在草稿纸上的那个“哈夫曼树”的构建过程大致描述了一遍。

  话音刚落。

  那位金丝眼镜的老教授猛地一拍大腿。

  “漂亮!太漂亮了!”

  他激动地站了起来,看着宋扬的眼神充满了欣赏与赞叹。

  “同学,有没有兴趣考我们江大的研究生?我亲自带你!”

  “哗——”

  全场一片哗然。

  剩下的汇报已经变成了“技术交流会”。

  而当市场总监李俊将一份内容详尽的关于“全市推广成本核算及师资培训方案”的计划书放到每个人面前时。

  整个会议室彻底安静了。

  如果说宋扬的技术能力征服了那些老教授。

  那么,李俊这份滴水不漏的商业计划则彻底打消了所有领导的最后一丝顾虑。

  专业!

  太专业了!

  这根本不像几个高中生的“课余作品”。

  而是一个成熟的商业团队经过周密市场调研后,拿出来的一份可以直接付诸实施的“行动纲领”!

  李学东看着那份连“培训老师的盒饭标准”都标注出来的计划书,再看看那个从头到尾都没怎么说话,却仿佛掌控着一切的少年。

  他的心里只剩下了两个字。

  “后生可畏。”

  他缓缓地合上了面前的文件夹,目光扫视全场。

  “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会议室里鸦雀无-t-。

  “好。”

  李学东站起身,一锤定音。

  “我宣布,江城市中小学‘启明星’智慧教室试点工程,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