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技惊四座-《重回1995:错位人生》

  江城市科技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现场。

  人声鼎沸,气氛热烈。

  评委席上,坐着一排江城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大人物”。

  市科协的主席、大学的教授,以及最关键的一位——市教育局主管电化教育的李副局长。

  比赛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省实验中学的“校园图书管理系统”依托着“神威”小型机的强大性能,运行流畅,数据处理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李副局长点了点头,在评分表上写下了一个不错的分数。

  市第二中学的“英语口语学习软件”界面美观,还有真人语音库,请上台体验的评委也给出了好评。

  李副局长又点了点头,同样给了一个高分。

  终于,轮到了最后一个参赛队伍。

  “下面,有请市第七中学为我们展示他们的项目——‘启明星’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

  当主持人念出这个名字时,台下响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缓缓走上台的少年身上。

  林杰。

  或者说,张凡。

  他穿着七中最普通的蓝白相间的校服,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

  没有华丽的ppt。

  没有复杂的设备。

  他只是拿着一个话筒,对着评委席和观众席深深地鞠了一躬。

  “各位评委,各位来宾,下午好。”

  “今天,我们带来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而是一个我们认为可能会改变江城乃至全国未来课堂的一个‘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这个词在1995年还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概念。

  台下开始有人窃窃私语。

  “口气不小啊。”

  “故弄玄虚。”

  李副局长也微微皱了皱眉。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夸夸其谈的年轻人。

  然而,张凡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为了能更直观地展示我们的‘启明星’系统,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我们把我们的‘实验室’搬到了比赛现场。”

  他指向展厅侧面一块一直用黑布笼罩着的区域。

  随着李俊和宋扬缓缓拉开黑布。

  一个所有人都无比熟悉的场景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一个简陋的电脑机房。

  二十台老旧的、甚至有些外壳发黄的386电脑。

  以及一张最普通的教师讲台。

  现场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随后,爆发出了一阵哄堂大笑。

  “我没看错吧?他们把学校的机房搬来了?”

  “这是科技大赛,还是废品回收站的成果展览?”

  “七中是来搞笑的吗?”

  就连评委席上,几位评委的脸上都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

  只有李副局长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了起来。

  他没有笑。

  他从那个从容不迫的少年眼中,看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自信。

  “献丑了。”

  张凡完全无视了周围的嘲笑声。

  他优雅地走到了那张讲台前坐下,然后打开了那台同样老旧的“教师机”。

  他对着话筒,用一种如同发布会现场雷诺兹般的语气,缓缓说道:

  “现在,请大家看我的屏幕。”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特的魔力,瞬间压制住了所有的嘈杂。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过去。

  只见张凡在自己的电脑上点开了一个名为“启明星”的蓝色图标。

  下一秒,奇迹发生了。

  “唰——!”

  机房里,那十九台原本黑着屏的“学生机”,仿佛被瞬间注入了灵魂。

  它们的屏幕同时亮起。

  并且,它们的屏幕上显示的画面,与讲台上“教师机”的画面一模一样!

  “同步广播!”

  台下有懂行的人失声叫了出来。

  张凡没有停止操作。

  他打开了一段提前录制好的英语教学视频。

  流畅的画面、清晰的声音,同时在二十台电脑上播放。

  他又打开了一个画图软件,在屏幕上写下了一道数学题。

  十九台电脑上也同步出现了这道题的笔迹。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没有集线器,没有服务器,他们是怎么组建的局-A-网?”评委席上一位大学教授激动地站了起来。

  然而,震撼才刚刚开始。

  张凡微笑着按下了-A-个按钮。

  十九台“学生机”的屏幕上,瞬间弹出了一个互动答题的窗口。

  “请选择刚才那道题的正确答案。”

  观众席前排的几位学生被邀请上台,在“学生机”上做出了选择。

  几乎在他们点击鼠标的同时。

  讲台上“教师机”的屏幕上,一个简洁的统计图表就实时地显示了出来。

  “答对三人。答错两人。正确率60%。”

  全场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眼前这超越了时代的一幕彻底惊呆了。

  如果说之前的“同步广播”还只是让人惊讶。

  那么,眼前的“实时互动反馈”就已经足以称得上是“魔术”了!

  李副局长再也坐不住了。

  他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快步走到了那个简陋的机房前。

  他死死地盯着那些依旧在流畅运行的老旧电脑,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他不是不懂技术的“外行”。

  他太清楚了。

  眼前这一幕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一种成本被压缩到了极致的教育信息化的可能性!

  它意味着那些躺在各个学校仓库里“吃灰”的海量的被淘汰的电脑将有可能被重新激活!

  它意味着一个属于江城,甚至属于华夏的“未来教室”的宏大蓝图!

  “同学……”

  李副局长转过头看着张凡,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

  “你……你们这个系统,成本大概需要多少?”

  张凡站起身,走到了他的面前,脸上依旧是那份云淡风轻的微笑。

  他伸出了一根手指。

  “如果,不算电脑的折旧费。”

  “我们让这间教室‘活’过来的硬件成本……”

  “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