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矫正中心的传闻
林夏蹲在矫正中心后墙的阴影里,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墙头上的铁丝网闪着冷光,每根铁丝都缠着锋利的倒刺,像一排龇牙咧嘴的野兽。三天前,她亲眼看见隔壁楼的阿明被拖进来——那小子不过是偷偷给妹妹藏了块月饼,就被巡逻队按上“私藏高热量物资”的罪名。此刻阿明的笑声正从高墙里飘出来,尖得像被捏住的猫叫,听得人头皮发麻。
“别靠近那墙,巡逻队的探照灯五分钟扫一次。”张凯拽了她一把,往更暗的杂物堆后缩了缩。他手里攥着块碎镜片,正借着月光观察墙内的动静。镜片反射的光突然晃了一下,照亮墙根下那丛野蒿——蒿子丛里插着半截铅笔,笔杆上刻着个歪歪扭扭的“逃”字,是上周从里面扔出来的。
“里面到底什么样?”林夏的声音压得像蚊子哼。三天前她托送菜的老李带话,问阿明里面需不需要带点止痛药,老李回来只摇着头说:“别问,问了睡不着觉。”
张凯突然把镜片往她眼前凑。透过镜片,林夏看见操场中央站着个穿白大褂的人,手里举着根金属管,管口冒着白气。十几个穿着蓝条纹衣服的人排着队,挨个往管子前凑,轮到阿明时,他突然拼命往后挣,却被两个穿黑制服的按住肩膀,脑袋被硬生生按向管口。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夜空,比刚才的笑声更刺耳。
“那是‘食欲抑制仪’。”张凯的声音发颤,“我爸以前在规则组修设备,说那东西能让胃里像塞了块冰,看见食物就恶心。”他突然指着操场角落,“你看那个穿白大褂的,是不是给你看诊的王医生?”
林夏猛地眯起眼。没错,那人胸前的工作牌晃了一下,正是王医生——上周还温柔地叮嘱她“按时吃营养剂”的王医生,此刻正面无表情地调试着仪器,白大褂下摆沾着片暗褐色的污渍,像没擦干净的血。
这时,一个蓝条纹身影突然冲出队伍,跌跌撞撞往墙边跑。没等靠近铁丝网,就被电网弹了回去,浑身抽搐着倒在地上。穿黑制服的人走过去,用脚尖踢了踢他,见没反应,就像拖麻袋似的拖走了。林夏认出那是上周表彰大会上领过奖的李叔,据说他因为“减重成效显着”被评了模范户,怎么也会被送进来?
“模范户?”张凯冷笑一声,镜片转向办公楼的窗户,“模范户才是重点‘矫正’对象。我爸说,他们怕这些人带头反抗,先用奖状稳住,再进来彻底磨掉性子。”他突然压低声音,“你还记得李叔家那罐蜂蜜吗?他孙女偷偷告诉我,王医生每周都去‘家访’,其实是去查有没有私藏吃的,那罐蜂蜜就是被他搜走的,还说李叔‘思想超重’,得进来‘清一清’。”
说话间,探照灯扫了过来,两人赶紧缩回杂物堆后。墙内的惨叫声停了,换成整齐的口号声:“控制热量,保持体型,服从规则,争当模范!”喊得最响的正是阿明,可那声音直打颤,像被人掐着喉咙。
“我姑婆去年就在这儿待了三个月。”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林夏回头,看见收废品的阿婆孙女抱着个纸箱子,箱子里装满了捡来的塑料瓶,“她出来后见了面包就吐,说里面的人每天只给喝一种绿色的糊糊,闻着像青草汁,喝多了拉肚子,喝少了被电针戳。”小姑娘突然指着墙根,“她就是从那儿挖了个洞跑出来的,说里面的床底下全是指甲盖,好多人用指甲在墙上刻‘饿’字,刻满了整面墙。”
林夏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墙角的铁丝网有点松动,下面的泥土有被挖过的痕迹。她突然想起自己幻想里的矫正中心——有柔软的沙发,有营养师调配的营养餐,还有心理医生耐心疏导,简直像个疗养院。可现在看来,那些幻想不过是规则组撒的诱饵,就像挂在驴眼前的胡萝卜,让人乖乖走进笼子。
“快看!”张凯突然急促地晃她胳膊。镜片里,王医生正拿着个注射器,往每个蓝条纹衣服的人胳膊上扎。轮到一个瘦弱的女生时,她突然抬起头,露出张苍白的脸——是上周被标记“异常”的那个16岁女孩!她不是应该在家接受“家庭矫正”吗?
“家庭矫正就是个幌子。”张凯的声音带着哭腔,“我爸留的日记里写,只要被标记‘异常’,不管老少,最后都得来这儿‘深度矫正’。他就是因为偷偷给里面送了袋奶粉,被安了个‘干扰矫正’的罪名,再也没出来过。”
探照灯再次扫过,林夏看见那女孩被扎完针后,眼神突然变得空洞,像个提线木偶似的跟着队伍往前走。而王医生正对着对讲机笑:“这批效果不错,明天安排他们去给模范户‘分享经验’,正好给外面那些人做做示范。”
墙外的野狗突然狂吠起来,吓得三人赶紧捂住嘴。墙内的口号声还在继续,整齐得像机器在发声。林夏摸着口袋里的半截饼干——那是母亲从配给里省给她的,此刻突然觉得喉咙发紧。她终于明白,为什么矫正中心的围墙要修得这么高,为什么铁丝网要通上电——不是为了防外面的人进去,而是为了防里面的人记起“食物有多香”,记起“反抗是什么滋味”。
阿明的笑声又响了起来,比刚才更尖,更怪,像有人用钝刀子在割塑料布。林夏赶紧别过头,却看见墙根的野蒿丛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颗牙齿,白森森的,沾着点血丝。风一吹,蒿子叶沙沙响,像有无数只手在扒拉着铁丝网,想从那道冰冷的铁墙里,捞出点还活着的念想。
林夏蹲在矫正中心后墙的阴影里,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墙头上的铁丝网闪着冷光,每根铁丝都缠着锋利的倒刺,像一排龇牙咧嘴的野兽。三天前,她亲眼看见隔壁楼的阿明被拖进来——那小子不过是偷偷给妹妹藏了块月饼,就被巡逻队按上“私藏高热量物资”的罪名。此刻阿明的笑声正从高墙里飘出来,尖得像被捏住的猫叫,听得人头皮发麻。
“别靠近那墙,巡逻队的探照灯五分钟扫一次。”张凯拽了她一把,往更暗的杂物堆后缩了缩。他手里攥着块碎镜片,正借着月光观察墙内的动静。镜片反射的光突然晃了一下,照亮墙根下那丛野蒿——蒿子丛里插着半截铅笔,笔杆上刻着个歪歪扭扭的“逃”字,是上周从里面扔出来的。
“里面到底什么样?”林夏的声音压得像蚊子哼。三天前她托送菜的老李带话,问阿明里面需不需要带点止痛药,老李回来只摇着头说:“别问,问了睡不着觉。”
张凯突然把镜片往她眼前凑。透过镜片,林夏看见操场中央站着个穿白大褂的人,手里举着根金属管,管口冒着白气。十几个穿着蓝条纹衣服的人排着队,挨个往管子前凑,轮到阿明时,他突然拼命往后挣,却被两个穿黑制服的按住肩膀,脑袋被硬生生按向管口。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夜空,比刚才的笑声更刺耳。
“那是‘食欲抑制仪’。”张凯的声音发颤,“我爸以前在规则组修设备,说那东西能让胃里像塞了块冰,看见食物就恶心。”他突然指着操场角落,“你看那个穿白大褂的,是不是给你看诊的王医生?”
林夏猛地眯起眼。没错,那人胸前的工作牌晃了一下,正是王医生——上周还温柔地叮嘱她“按时吃营养剂”的王医生,此刻正面无表情地调试着仪器,白大褂下摆沾着片暗褐色的污渍,像没擦干净的血。
这时,一个蓝条纹身影突然冲出队伍,跌跌撞撞往墙边跑。没等靠近铁丝网,就被电网弹了回去,浑身抽搐着倒在地上。穿黑制服的人走过去,用脚尖踢了踢他,见没反应,就像拖麻袋似的拖走了。林夏认出那是上周表彰大会上领过奖的李叔,据说他因为“减重成效显着”被评了模范户,怎么也会被送进来?
“模范户?”张凯冷笑一声,镜片转向办公楼的窗户,“模范户才是重点‘矫正’对象。我爸说,他们怕这些人带头反抗,先用奖状稳住,再进来彻底磨掉性子。”他突然压低声音,“你还记得李叔家那罐蜂蜜吗?他孙女偷偷告诉我,王医生每周都去‘家访’,其实是去查有没有私藏吃的,那罐蜂蜜就是被他搜走的,还说李叔‘思想超重’,得进来‘清一清’。”
说话间,探照灯扫了过来,两人赶紧缩回杂物堆后。墙内的惨叫声停了,换成整齐的口号声:“控制热量,保持体型,服从规则,争当模范!”喊得最响的正是阿明,可那声音直打颤,像被人掐着喉咙。
“我姑婆去年就在这儿待了三个月。”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林夏回头,看见收废品的阿婆孙女抱着个纸箱子,箱子里装满了捡来的塑料瓶,“她出来后见了面包就吐,说里面的人每天只给喝一种绿色的糊糊,闻着像青草汁,喝多了拉肚子,喝少了被电针戳。”小姑娘突然指着墙根,“她就是从那儿挖了个洞跑出来的,说里面的床底下全是指甲盖,好多人用指甲在墙上刻‘饿’字,刻满了整面墙。”
林夏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墙角的铁丝网有点松动,下面的泥土有被挖过的痕迹。她突然想起自己幻想里的矫正中心——有柔软的沙发,有营养师调配的营养餐,还有心理医生耐心疏导,简直像个疗养院。可现在看来,那些幻想不过是规则组撒的诱饵,就像挂在驴眼前的胡萝卜,让人乖乖走进笼子。
“快看!”张凯突然急促地晃她胳膊。镜片里,王医生正拿着个注射器,往每个蓝条纹衣服的人胳膊上扎。轮到一个瘦弱的女生时,她突然抬起头,露出张苍白的脸——是上周被标记“异常”的那个16岁女孩!她不是应该在家接受“家庭矫正”吗?
“家庭矫正就是个幌子。”张凯的声音带着哭腔,“我爸留的日记里写,只要被标记‘异常’,不管老少,最后都得来这儿‘深度矫正’。他就是因为偷偷给里面送了袋奶粉,被安了个‘干扰矫正’的罪名,再也没出来过。”
探照灯再次扫过,林夏看见那女孩被扎完针后,眼神突然变得空洞,像个提线木偶似的跟着队伍往前走。而王医生正对着对讲机笑:“这批效果不错,明天安排他们去给模范户‘分享经验’,正好给外面那些人做做示范。”
墙外的野狗突然狂吠起来,吓得三人赶紧捂住嘴。墙内的口号声还在继续,整齐得像机器在发声。林夏摸着口袋里的半截饼干——那是母亲从配给里省给她的,此刻突然觉得喉咙发紧。她终于明白,为什么矫正中心的围墙要修得这么高,为什么铁丝网要通上电——不是为了防外面的人进去,而是为了防里面的人记起“食物有多香”,记起“反抗是什么滋味”。
阿明的笑声又响了起来,比刚才更尖,更怪,像有人用钝刀子在割塑料布。林夏赶紧别过头,却看见墙根的野蒿丛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颗牙齿,白森森的,沾着点血丝。风一吹,蒿子叶沙沙响,像有无数只手在扒拉着铁丝网,想从那道冰冷的铁墙里,捞出点还活着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