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

  表演专业同样要考三轮。

  初试是朗诵和集体小品,复试包括朗诵、声乐、形体和命题小品,三试则是音乐、语言、声乐综合测试,再加上命题小品和口试。

  说白了就是考察台词、形体和表演,一轮比一轮难,层层筛选出最优秀的人。

  他的形体没问题,台词也有基础,只要注意别带出以前的习惯就行。

  表演方面不太懂。

  但他觉得,学一个月应该没问题,不求多好,只要入门就行。

  毕竟除了表演,其他两项他挺有优势,应该能应付。

  可问题是,该怎么学、去哪儿学,他一点头绪也没有。

  “要不厚着脸皮找杨密教我?”刚冒出这个念头,孙祺就立刻摇头否决。

  “算了吧,她那水平……”

  他又开始琢磨起来。

  这事还得跟父母商量,不能随便报个班。

  先不说培训班靠不靠谱,他也没钱。

  一提到钱,孙祺才意识到,重生了好几天,他得想办法赚点钱才行。

  各种求支持!!!

  晚上放学,孙祺慢悠悠地骑车回家。

  一家三口围坐吃饭,气氛温馨。

  孙祺吃得慢慢吞吞,犹豫着怎么开口说想转艺术生、考北影中戏的事。

  张晴也没专心吃饭,看他心事重重的样子,忍不住问:“儿子,是不是有什么事?跟爸妈说说。”

  孙祺心想,既然被看出来了,也没什么好瞒的。

  自己又不是真的十八岁,前世早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家里大事小事都没少参与。

  干脆直接说出来吧。

  “妈,我发愁的是学习。

  前两年不懂事,没当回事。

  现在高三了,想好好学,却发现跟不上了。

  数学和理综这两门,不是靠最后五个多月拼命就能追上的。

  我还想考个好大学,给你们争口气,所以最近一直为这个烦心。”

  孙祺顿了顿,继续说:“现在想想,能不能走艺术生的路。

  艺术生对高考分数要求没那么高,说不定能上重点大学,比如北影、中戏这样的。”

  张晴一听,立刻开口:“儿子,这有什么,爸妈不在乎这些。

  你别给自己压力,妈当年数学也不好,你随我。

  想转艺术生就转呗,将来毕业了考文工团,接我的班。”

  说完,她看向还在夹菜的老孙。

  老孙立刻放下筷子,点头应道:“嗯嗯,你妈说得对。”

  看到父母配合得这么默契,孙祺心里一阵温暖。

  没想到这一世的父母如此开明,原本准备好的一堆理由都没用上。

  他没想到,这一世不仅自己变了,父母的经历也不同。

  他们在京城工作生活多年,眼界自然开阔。

  张晴在文艺圈也算小有名气,对转艺术生这件事并不反对,这家人渐渐有了点艺术气息。

  张晴突然拍了下大腿:“对了儿子,你还记得去年我带你去单位,张伯伯看到你,说你这条件不干这行可惜了。”

  张伯伯?孙祺努力回忆。

  “天,是三德子……不对,是皇上!张果立,京圈大佬,是我团里的老领导。”

  孙祺没想到自己妈妈竟然认识这样的人物。

  话音刚落,老孙立刻接话:“张团都这么说了,肯定没问题,人家是老前辈。

  小琴,你明天去团里再详细问一问。

  小祺马上高三下学期了,这事得抓紧。”

  张晴恨不得立刻打电话,但看时间太晚,只好等到第二天再去团里打听。

  “儿子你放心,妈在团里好歹也是个干部,这些年没白干,明天就去问。”

  那天晚上,一家三口就决定了孙祺转艺术生的事。

  躺在床上,孙祺仍觉得意外,没想到自己和这位大佬还有这层关系。

  听母亲的意思,这一世她和这位大佬还挺熟。

  张大佬零五年在做什么?好像刚成立自己的影视公司,应该正忙那边的事吧。

  不过没关系,他只需要一块敲门砖,能进真正的剧组学习就行,演什么角色无所谓,重要的是熟悉剧组运作,这才是他需要的。

  第二天,孙祺在学校老老实实上了整整一天课。

  只有语文和英语他认真听了,数学和理综基本都在摸鱼——不摸也不行,实在听不懂。

  倒是杨密今天看起来特别兴奋,几次对视时,她都对他笑,还带着一丝得意。

  孙祺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丫头遇到了什么好事,难道是早上出门捡到钱了?

  熬到放学,他拒绝了伟哥去网吧的邀请,直接回家。

  刚进门脱下外套,母亲就急切地拉着他坐在沙发上,满脸红光地说:“儿子,听妈跟你说……”

  孙祺有些惊讶,没想到母亲办事这么利索。

  原来张晴一大早就去了单位。

  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她掐准时间敲开了张果立的办公室。

  寒暄几句后,张晴直接说明来意。

  没想到张果立对孙祺印象很深,二话不说就拨通电话,介绍了一位姓漼的老教授。

  电话那头的漼教授也很爽快,推荐了一个退休同事办的艺考集训班。

  周末开课,让张晴带孙祺去试试。

  张晴在客厅里慢慢讲述着,不时感叹张果立的热心,说着以后一定要好好感谢他。

  孙祺也暗暗惊讶。

  前世就听说张果立人脉广、口碑好,如今亲眼所见,才知名不虚传。

  周日全家有空,张晴带着孙祺去了漼教授推荐的培训班。

  培训班设在电影学院对面的一栋写字楼里,租了两间大办公室作为教室。

  正好是开课第一天。

  收费助教介绍,授课老师是去年刚从电影学院退休的老教授,不愿再跟剧组,便开了这个艺考冲刺班。

  每期十节课,去年带出了五名考上学生。

  看着母亲拿出厚厚一沓学费,孙祺暗自感慨艺术这条路真不便宜。

  得想想怎么赚钱,艺术院校的花费太大,不能把家底都掏空。

  办完手续,母子俩准时走进教室。

  第一节课允许家长旁听,不满意可以退费,挺人性化的。

  教室里坐满了人,大约有五十多人,大多是家长陪着艺考生。

  实际学员只有二十多个,都是和他年纪相仿的少男少女,个个青春洋溢。

  不久后老师进来,是个银发整洁的老人,神情严肃。

  一开口声音标准,嗓音浑厚,显然功底深厚。

  老师看了眼手表,站在讲台前正式开始讲课。

  一节课两个小时,听完后孙祺觉得内容很实用,让他对艺考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结合自己的情况总结了几点:

  首先是自选朗诵,选材很重要,要选适合自己声音特点的作品,而且必须背熟。

  其次是声乐,主要考察乐感和节奏感,需要提前准备几首歌曲。

  第三是形体,他觉得自己问题不大,准备一段表演就行。

  老教授说舞蹈、武术、戏剧身段都可以,他打算跳支舞,让妈妈帮忙指导。

  第四是表演,重点在小品和语言配合。

  老教授举了几个常见形式:比如根据道具命题,像书包、雨伞、笔;或者设定情境,如丢东西、逃生、约会、吵架;还有根据情绪或一句话命题,比如表现痛苦、恐惧、高兴,或者用“我想你”“对不起”“原来是你”这样的台词来演。

  表演这部分他现在还没头绪,估计后面课程会教,到时候认真学就是了。

  孙祺整理完笔记,觉得这节课值。

  现在是2005年,虽然有网络,但远不如他前世那么发达,网上能查到的艺考信息都很笼统。

  这位来自内部院校的退休老教授讲的内容很实用,尤其适合他这种零基础的人。

  就算学不到多深的演技,至少对艺考很有针对性。

  周一,杨密请假没来上课。

  同桌伟哥说她去拍戏了,好像是《神雕侠侣》。

  孙祺心想:“刘亦非版《神雕侠侣》前世是06年播出的,时间差不多对得上。

  杨密演郭襄,反响不错,算是她年轻时的代表作之一。

  看来伟哥消息很灵通。”

  他这才明白,上周杨密那么兴奋,原来是知道要演《神雕侠侣》。

  还跟他说这事,挺有意思的。

  中午张晴来学校办转艺术生手续,没想到特别简单,填了几张表就搞定了。

  转成艺术生后,学校就不管了,上课全凭自愿。

  孙祺手头事情多,早就不想在学校待着,当天下午就回家了。

  想到刚才班主任听说孙祺要转艺术生、考北影中戏时,脸上表情立刻变得精彩,几乎就要说“一言为定”了。

  老师显然训练有素,表情切换得很快。

  转眼就换上一副热情洋溢的样子,鼓励孙祺专心学习,将来在艺术道路上大展宏图,为学校争光。

  但孙祺总觉得,班主任是因为班上少了个差生,变相提升了全班的升学率才这么高兴。

  他自嘲地叹了口气:“看来是被嫌弃了。”

  算了,都过去了。

  孙祺开始琢磨怎么赚钱。

  昨天看着母亲交了上千块学费,他心疼得很——这是2005年,这笔钱可不小,当时很多人月薪都不超过一千。

  想了半天,他首先排除了炒股。

  虽然记得前世几支暴涨的股票,但都需要长期持有,按年算收益,他等不起。

  再说本金呢?难道用自己那几百块压岁钱?那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赚到钱。

  最后他决定还是靠唱歌赚钱,反正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