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太乙山下-《国术起手,执掌混沌》

  辞别那充满杀机的幽谷,陈昂一路西行,愈发深入秦岭腹地。山势愈发险峻奇崛,古木参天,云雾缭绕,人烟愈发稀少,他依照地图指引,又行了两日,终于遥遥望见一座巍峨耸立、气势恢宏的巨山。那山形如天柱,直插云霄,半山腰以上皆被缥缈的云海笼罩,不见真容。山体苍翠,隐隐有紫气升腾,给人一种宁静、悠远、却又深不可测的感觉。

  山脚下立着一块历经风雨的古朴石碑,上书两个虬劲有力、蕴含道韵的古篆——太乙。

  太乙山,道家天宗祖庭所在。

  陈昂驻足山前,整了整衣冠,收敛起一身凌厉的气息,让自己尽量显得平和。他深知此类方外清修之地,最重缘法与心性,强求与喧哗皆是大忌。

  山门前并无守卫,只有一条蜿蜒曲折、通往云深不知处的石阶小径,仿佛在考验着来访者的诚心与毅力。

  陈昂深吸一口气,迈步踏上石阶。

  石阶之上,青苔斑驳,显然并非时常有人行走。他一步步向上攀登,不急不躁,心神逐渐沉静下来,感受着周遭的一草一木,一云一雾。山中灵气浓郁,呼吸之间,内力运转都似乎变得更加顺畅圆融。

  行至半山腰,云雾渐浓,四周白茫茫一片,五感似乎都受到了影响。陈昂并不慌乱,只是以灵觉感知前方,继续稳步向上。这云雾似乎暗合某种阵法,能惑人方向,但对心志坚定、灵觉敏锐者而言,并非绝路。

  又行了一炷香的时间,眼前豁然开朗。云雾仍在,却已置身于一片开阔的山坪之上。山坪边缘,几间简单的茅屋依山而建,屋前一片药圃,种植着许多灵气盎然的奇花异草。

  一个身着灰色道袍、头挽道髻、看起来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道士,正拿着一个木瓢,细心地给药圃浇水。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看到陈昂,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却并无警惕,只是好奇地打量着他。

  “福生无量天尊。”少年道士放下木瓢,打了个稽首,声音清越,“这位居士从何而来?此乃清修之地,寻常香客不至此处。”

  陈昂还了一礼,态度恭敬:“在下陈昂,自新郑而来,有要事求见贵宗高人,冒昧打扰,还望见谅。”他并未直接说明来意,以免显得唐突。

  少年道士眨了眨眼:“新郑?很远的地方呢。师父和师叔伯们都在后山清修,不见外客的。居士有何要事?或许可先告知于我,我代为通传。”

  陈昂略一沉吟,道:“事关重大,涉及天地异力与苍生安危,需当面禀告高人。还请小道长行个方便。”他语气诚恳,目光清澈。

  少年道士见他气度不凡,言辞恳切,不似奸邪之辈,便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居士请随我来。不过师父是否愿见,还需看缘法。”

  “多谢小道长。”陈昂道谢,跟随着少年道士,绕过茅屋,向着后山更深处走去。

  越往后山走,灵气越发浓郁,景色也越发清幽奇绝。飞瀑流泉,古松奇石,随处可见,处处透着自然天成的道韵。偶尔能看到一两位道士在山崖间静坐,或是在潭边练气,对陈昂的到来恍若未闻,完全沉浸在自身的修行之中。

  最终,少年道士将陈昂引到一处位于悬崖边的石台。石台开阔平整,中央摆放着一个古朴的蒲团。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身着青色道袍的老道人正闭目静坐于蒲团之上,仿佛与周围的云海山石融为一体,若不仔细感知,几乎察觉不到他的存在。

  “师父,有一位自称陈昂的居士从新郑远道而来,说有要事求见。”少年道士恭敬禀报。

  老道人缓缓睁开双眼。他的目光并不锐利,却深邃如海,仿佛能看透人心,又蕴含着对天地万物的了然与慈悲。

  陈昂只觉在那目光注视下,自身的一切仿佛都被看得通透,他不敢怠慢,上前一步,躬身行礼:“晚辈陈昂,拜见前辈。冒昧来访,实因事态紧急……”

  他将新郑冷宫发生之事,阴阳家引动星力、构建“龙睛”,以及最后星力失控、幸得道家高人出手暂稳的局面,简明扼要却又重点突出地叙述了一遍,最后道:“……晚辈受那出手相助的高人指点,言欲疏此力,需借‘引星’之器,导归地脉泉眼。并言若有所惑,可来太乙山寻道问玄。故此特来拜山,恳请前辈慈悲,赐教化解之法,救新郑万千生灵于倒悬!”

  老道人静静听着,面色无波无澜,直到陈昂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直指核心:“新郑之劫,源于人心贪妄,强夺天地之力,反遭其噬。星力暴走,已成定势,强行疏导,谈何容易。”

  陈昂心中一紧,却听老道人继续道:“然,上天有好生之德。那位出手的道友,乃我师兄北冥子,他既指引你来此,便是看到了你身负因果,亦有一线机缘。”

  北冥子!果然是道家天宗顶尖的高人!

  “请前辈指点迷津!”陈昂再次躬身。

  老道人目光落在陈昂身上,细细打量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咦?你之根基,甚是奇特。刚猛凌厉已达极致,却似乎…与此界武道略有不同,且隐含一丝…超脱此界法则的意味?怪哉,怪哉。”

  陈昂心中一震,这道人眼光竟如此毒辣!他穿越者的身份和系统赋予的武道根基,竟被一眼看破些许端倪!

  老道人并未深究,转而道:“欲解星力之厄,非单纯力量可为。需明星辰运行之理,晓地脉流转之机,掌阴阳变化之道。‘引星’之器非凡物,乃上古所传,需以特定道法催动。地脉泉眼亦非固定之处,需循气而动。”

  他顿了顿,看着陈昂:“你既有心化解此劫,亦是缘法。我可允你暂留山中,参阅相关典籍,听讲基础道法。但能领悟多少,能否找到解决之道,皆看你自身悟性与造化。道法自然,不可强求。你,可愿静下心来,从头学起?”

  陈昂闻言,没有任何犹豫,深深一揖:“晚辈愿学!求前辈收录!”

  他深知,这不仅是为了解决新郑的危机,更是对自己武道之路的一次至关重要的补全与升华。道海无涯,而今,他终于得以窥见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