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保护部队-《凤鸣重生:胜天半子》

  金融攻防战的紧张氛围尚未完全褪去,W国首都国际机场的晨雾已被初生朝阳染成暖金。高小凤乘坐的专机穿透云层,起落架轻触跑道的瞬间,停机坪上等候的人群便响起低低的欢呼——W国总统身着笔挺的深灰色正装,胸前W国国旗徽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能源部长与军方将领分列两侧,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期待,仿佛在迎接一场能改写国家命运的重要约定。

  舷梯缓缓放下,高小凤刚踏上W国的土地,总统便快步上前,双手紧紧握住她的手。那掌心的温度带着滚烫的真诚,仿佛要将这个国家对安稳发展的渴望悉数传递:“高女士,您终于来了!我们等这一天,等了整整五年。”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之前有外国企业来过三批,每一次都带着勘探队和合同,眼里只有地下的石油,却从不愿为我们建一座炼油厂——他们把‘黑金子’运走,留给我们的只有贫瘠的土地和等待救济的百姓。只有你们,愿意帮我们把地下的资源,变成能让孩子吃饱饭、能让村庄亮起来的‘好日子’。”

  说罢,总统侧身让开,能源部长立刻递上一份用深蓝色丝绒封皮装订的地图。指尖划过纸面时,能感受到油墨的厚重——地图中央用明黄色标注的区域,便是规划中的石化产业园核心区,北接可停靠10万吨级油轮的深水港,港口的泊位线清晰可见;南连跨国铁路,一条虚线蜿蜒向南,直通非洲联盟成员国的边境。“这里的石油储量足够支撑三座炼油厂,建成后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出口到非洲。”总统的指尖在黄色区域轻轻摩挲,语气却突然沉了下来,转而指向地图边缘几个醒目的红色三角,“只是这片区域不太平,有几股武装势力盘踞在周边,上个月还炸了我们的输油管道。如果产业园建起来,他们肯定会来破坏,我们实在……”

  高小凤接过地图,指尖抚过那些标注“武装据点”的红色三角,目光沉静却坚定:“总统先生,您放心。要建产业园,先筑安全墙。我们可以组建一支‘联合保护部队’——W国军方选派精锐士兵,我们负责提供最先进的装备和经验丰富的教官,不仅要护住产业园的设备和工人,还要让周边的村民能安心生活。”她指着地图上连接园区与村庄的虚线,语气愈发恳切,“甚至可以让部队帮村民清理路边的地雷,修复被炸毁的水井。产业园不该只是冷冰冰的工厂,更该是能暖人心的民心工程。”

  总统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光。他用力点头,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就按您说的办!我明天一早就召开军方会议,选拔最优秀的士兵加入部队,绝不让武装分子毁了我们的希望!”

  当天下午,W国总统府的圆形会议室里,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洒进来,落在《联合保护部队协议》的文本上。协议的每一条款,都经过反复推敲,字里行间满是对安全与发展的郑重承诺:W国选派200名服役满3年、参与过反恐行动的士兵,每一位都经过体能、战术与心理素质的三重考核;中国派遣10名曾参与国际维和任务的专业教官,他们中有人曾在非洲执行过多年任务,熟悉当地的地形与武装分子的战术;在产业园周边设立3个固定警戒岗哨,岗哨配备能穿透夜色的红外夜视仪与可360度旋转的防御武器;划定两条24小时巡逻路线,白天由搭载防御武器的装甲车巡逻,车身上喷涂着“联合保护部队”的标识;夜间则增派无人机侦察,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在监控范围内;园区中心建设占地500平方米的应急指挥中心,8块高清监控屏并排悬挂,与W国军方总部、各岗哨实时联动,一旦发现异常,15分钟内就能启动三级应急响应——一级预警、二级拦截、三级支援,环环相扣,不留一丝漏洞。

  协议签署的次日清晨,中国某装备生产基地的仓库里,机械臂正将一件件装备整齐地装上运输机。200套轻量化防护装备,采用最新的复合材质,重量比传统防护装备轻30%,却能抵御常规弹药的冲击,即使被击中,也能最大限度减少冲击力对身体的伤害;50支经过改装的防御武器,加装了战术导轨,可根据任务需求搭配光学瞄准镜、战术手电与激光指示器,能有效降低使用时的噪音;10架民用版侦察无人机,机翼下挂载着高清摄像头与热成像仪,续航时间长达20小时,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清晰识别10公里内的人员与车辆,甚至能通过热成像仪发现藏在树林里的武装分子;还有3辆防地雷反伏击装甲车,车身采用V型设计,能将地雷爆炸的冲击力分散到地面,车内的座椅配备了减震系统,即使遭遇爆炸,也能保护人员的安全,车顶上的武器架可360度旋转,能快速应对来自各个方向的袭击。

  一周后,W国的军事训练基地里,尘土飞扬。中国教官李锐蹲在地上,耐心地给W国士兵讲解无人机的操作技巧。他的手指在操控面板上轻轻滑动,屏幕上立刻出现了训练基地周边的实时画面:远处的村庄里,屋顶的炊烟袅袅升起;路边的杨树上,几只鸟儿停在枝头;田埂上,农民正弯腰劳作,连他手中的锄头都清晰可见。“大家看,绿色的点是我们的巡逻队,红色的点是可疑目标。如果发现目标朝着园区方向移动,先按黄色按钮标记,再按红色按钮发送预警,指挥中心1分钟内就能收到消息。”李锐手把手教士兵穆罕默德操控摇杆,无人机缓缓升空,画面随之升高,视野也愈发开阔。穆罕默德瞪大了眼睛,反复调整镜头焦距,声音里满是惊叹:“以前我们巡逻,要靠双脚走遍每一条小路,遇到树林就怕有埋伏,晚上更是不敢出门。现在有了这东西,武装分子就算躲在山洞里,我们也能发现!”

  与此同时,石化产业园的奠基仪式在一片欢腾中拉开帷幕。10台橙色的挖掘机整齐排列,铲斗高高举起,像是在向天空宣告新的开始;200名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站成方阵,胸前的工作牌上印着“共建美好未来”的字样,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周边村庄的村民们自发赶来,有的提着装满芒果和香蕉的篮子,有的抱着刚烤好的玉米饼,还有的牵着孩子的手,把自家种的蔬菜往工人手里塞。

  村民代表哈桑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他握着高小凤的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声音里满是感激:“高女士,我活了六十岁,见多了外来的企业。之前有的企业来的时候,带着武器,把我们的土地圈起来,不许我们靠近,他们把石油运走,却连一口干净的水都不肯给我们的孩子喝。你们不一样,你们来建工厂,还派部队保护我们,帮我们修水井,这才是真的在帮我们啊!”他身后的孩子们举着五颜六色的涂鸦,画上是冒着炊烟的工厂和闪闪发光的光伏板,稚嫩的声音齐声喊着:“谢谢中国朋友!我们要上学!我们要亮灯!”

  可平静的日子,终究还是被打破了。奠基仪式后的第三天凌晨三点,联合保护部队的应急指挥中心里,刺耳的警报声突然划破夜空。值班士兵艾哈迈德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手指颤抖着指向屏幕——三个红色的光点正沿着一条小路快速移动,朝着产业园的方向驶来。从光点的大小和移动速度来看,应该是三辆皮卡车,车斗里似乎还装着长条形的东西,很可能是火箭发射装置和炸药包。“各单位注意!发现可疑车辆,坐标北纬12°34′,东经35°67′,正向园区移动!”艾哈迈德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却依旧清晰地通过对讲机传到了每个岗哨。

  应急指挥中心的灯瞬间全部亮起,李锐穿着作战服冲进指挥室,眼神锐利如鹰。他盯着屏幕上的实时画面,手指在地图上快速滑动:“岗哨立刻加强警戒,把防御武器架起来,做好准备!巡逻队沿2号路线包抄,注意避开路边的地雷区,一定要绕到他们后面!装甲车马上出发,从侧面的土路过去,堵住他们的退路!”

  10分钟后,巡逻队在距离园区5公里的公路上,与那三辆皮卡车相遇。巡逻队队长奥马尔站在装甲车车顶,手里拿着扩音器,声音威严:“前面的车辆立刻停下!放下武器!否则我们将采取强制措施!”可皮卡车不仅没有停下,反而加速冲了过来,车斗里的武装分子突然站起来,黑色的面罩遮住了他们的脸,只露出一双双凶狠的眼睛。其中一人扛起火箭发射装置,黑洞洞的管口对准了巡逻车,阳光反射在管口上,闪过一丝冰冷的寒光。

  “卧倒!”奥马尔大喊着跳下车,身体刚落地,就听到“咻”的一声——武装分子扣动了扳机。千钧一发之际,无人机操作员阿卜杜勒果断按下干扰按钮。瞬间,武装分子的通讯设备里传来滋滋的电流声,火箭发射装置的瞄准系统也彻底失灵。炮弹擦着彻底车的车顶飞过,落在远处的空地上,发出一声巨响,尘土和碎石飞溅而起。

  与此同时,三辆防地雷反伏击装甲车从侧面的土路冲出,横在皮卡车前,车顶的防御武器对准了武装分子。“放下武器!”奥马尔再次喊话,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巡逻队的士兵们端着防御武器,慢慢围了上去,枪口的准星牢牢锁定着每一个武装分子。武装分子试图启动通讯设备,却只听到电流声,看着四周的枪口,他们的眼神从凶狠变成了绝望,最终缓缓放下武器,双手抱头蹲在地上。

  经审讯,这伙武装分子来自W国北部的一股地方势力,而他们使用的火箭发射装置、炸药包,甚至连出发前拿到的资金,都来自某外部势力的支持。原来,该势力担心W国石化产业园建成后,会加强与“世界经济发展通道”的合作,失去对W国石油资源的影响,便暗中指使地方势力破坏项目建设,试图用混乱逼迫W国政府放弃合作。

  消息传出,W国总统立刻发表全国电视讲话。他站在总统府的阳台上,身后是飘扬的W国国旗,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某些势力以为,靠武装分子就能阻止W国发展,就能让我们屈服吗?”总统的声音通过电视信号,传到了每一个村庄、每一户人家,“他们错了!我们有联合保护部队,有中国朋友,有千千万万渴望安稳生活的百姓!我们的石化产业园一定会建成,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摆脱混乱,走向繁荣!”

  随着产业园建设的推进,周边村庄的变化一天一个样。联合保护部队的士兵们在巡逻之余,带着探雷器和工具,帮村民清理了路边的200多颗地雷。当最后一颗地雷被引爆,发出沉闷的响声时,村民们自发地鼓起掌来,掌声里满是对安全的渴望。士兵们还修复了3口被武装分子炸毁的水井,当清澈的井水再次涌出时,孩子们兴奋地围着水井奔跑,用双手接起井水,大口大口地喝着。

  中国工程师则在村庄里建起了一座10兆瓦的光伏供电站。几十根电线杆沿着公路立起来,电线像银色的丝带,将电力输送到每家每户。当第一盏电灯在村民家里亮起时,70岁的老人阿卜杜勒摸着灯泡,眼泪顺着皱纹滑落:“我活了一辈子,终于在晚上不用点煤油灯了。我的孙子,以后能在亮堂堂的屋子里读书了。”孩子们围着电灯欢呼雀跃,有的还把书本放在灯下,兴奋地指着上面的字,仿佛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穆罕默德每次巡逻经过村庄,都会停下来看看孩子们。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叫阿米娜的小女孩,正趴在光伏灯下写作业。作业本上画满了石化厂和光伏板,还有一个小小的自己,站在工厂门口,穿着工程师的制服。“叔叔,等产业园建成了,我能去里面上班吗?”阿米娜仰着小脸,眼睛里满是憧憬,“我想当工程师,帮大家建更多的工厂,让所有的村庄都能亮起来。”

  穆罕默德蹲下来,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声音温柔却坚定:“当然可以。只要你好好读书,以后一定能成为最优秀的工程师。”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没电,只能在月光下读书,常常看不清字,只能靠记忆背诵。如今看到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他的心里满是欣慰:“我们守护的不只是一座产业园,更是孩子们的未来啊。”

  三个月后,秋风送爽,W国石化产业园的首套炼油装置顺利投产。银白色的装置高耸入云,管道纵横交错,像一条银色的巨龙,盘踞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当第一桶清澈的成品油从装置中流出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里满是喜悦与自豪。W国总统与高小凤共同按下输油管道的启动按钮,成品油通过地下管道缓缓流向港口,再装船发往非洲联盟的尼日利亚、肯尼亚等成员国。

  在投产仪式上,能源部长公布了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石化产业园投产后,我们的石油附加值从每吨50美元提升到300美元,增加了整整6倍!每年能为国家带来3亿美元的财政收入,相当于去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4!还创造了1500个就业岗位,其中80%是周边村庄的村民,他们的月薪是以前种地收入的3倍!”

  高小凤站在产业园的观景台上,望着远处的景象:联合保护部队的装甲车正沿着公路巡逻,车身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却给人满满的安全感;光伏电站的面板整齐排列,像一片蓝色的海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村民们在电站旁的空地上晾晒农作物,金黄色的玉米和红色的辣椒,构成了一幅丰收的画卷;孩子们在旁边追逐打闹,笑声清脆,像一串快乐的音符。

  她掏出手机,拍下这温暖的一幕,发给祁同伟、钟小艾和高小琴,配文写道:“我们建的不只是工厂,是能让日子变好的希望;守的不只是园区,是能让孩子安心读书的安宁。只要我们携手并肩,就没有打不破的封锁,没有建不成的未来。”

  很快,祁同伟的消息就回了过来,附带一张照片:加州农场主老约翰正站在拖拉机旁,手里拿着加油枪,拖拉机的油箱上贴着“W国成品油”的标签。“北美联盟的企业已经跟W国签了半年的采购协议,老约翰说,用W国的成品油,拖拉机的油耗降了10%,以后再也不用愁燃料断供了!”

  钟小艾则发来一段视频:她的女儿正趴在桌子上画画,小脸上满是认真。画面里,石化厂的烟囱冒着淡蓝色的“绿色烟雾”,旁边的光伏板闪闪发光,穿着制服的士兵叔叔正牵着孩子们的手,远处的小船上装满了成品油,船帆上写着“世界经济发展通道”几个稚嫩的大字。小女孩对着镜头,奶声奶气地说:“高阿姨,我画的是‘幸福工厂’!有了它,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啦!”

  高小凤看着视频,嘴角露出一抹疲惫却坚定的笑容。海风拂过她的头发,带着产业园里成品油的淡淡气息,远处的货轮正鸣着汽笛,缓缓驶向非洲联盟的方向。她知道,某些势力的阻挠或许还会继续,联合保护部队的巡逻也不会停止,但只要“世界经济发展通道”还在延伸,只要还有人愿意为了“共赢”而努力,就会有更多像W国这样的国家,摆脱混乱与贫困,走向安稳与繁荣。

  而这条用信念、协作与守护铺就的道路,终将在世界的版图上,画出一道连接希望的光芒,照亮每一个渴望发展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