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司空仁义!-《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

  几日后。

  祢衡、赵戳等荆州来使羞愤离境。

  别说见到王炅,便是离开城门,也只能趁夜潜行,狼狈而逃。

  同夜。

  曹操将在许昌举行春狩围猎的消息,传入司天监,并迅速呈报至大蜻府。

  书房之中。

  灯火摇曳,光影浮动。

  赵毅双手奉上密信,低声禀报:“主公,司空府已封锁通往关中的要道,禁止商旅通行,且重金收购大蜻辑报,尽数焚毁。”

  “意料之中。”

  王炅并未拆信,只是淡淡一笑:“他不过是想拖延时日,好让钟繇尽快稳住关中局势。

  待大局已定,纵然消息传到,也无力回天了。”

  “主公。”赵毅顿了顿,又道,“但司空府此次春狩,不仅邀了天子与满朝文武,连兵败闲置的刘玄德也在受邀之列。”

  “春狩?”

  “围猎?”

  王炅眉头微蹙。

  赵毅有些不解:“连坐镇汝南的镇东将军孙伯符,也被急召返许昌,参与此会。”

  “许昌……”

  王炅低语,眸光渐沉:“怕是要出大事了。”

  他沉声下令:“命司天卫紧盯围猎动静。

  若无法进入猎场,便将各方耳目所探,尽数汇总,速速传回大蜻!”

  “喏。”赵毅躬身退下。

  王炅独坐灯下,抬眼望向许昌方向,心中波澜起伏。

  “曹孟德……”

  “你终于要动手了吗?”

  他默然良久。

  前世,杨奉、韩暹早已逃离许昌,销声匿迹。

  可这一世,因他变局而起,这些人仍握有兵权,盘踞京畿,成了曹操心头之患、眼中之刺。

  正因如此,他笃定——这一场春狩,必生变故。

  而且,将是震动朝野、撼动天下的巨变。

  当夜。

  许昌城内一处僻静院落。

  刘备与关羽、张飞围坐席间。

  自小沛兵败后,旧邸尽失,如今只得寄居于此。

  “大哥。”张飞目光凛冽,低声开口,“明日便是围猎之期,听说地点设在许昌西郊,靠近山林。

  曹操放出话来,谁能猎得首功,便赏千里良驹一匹!”

  “嗯。”

  刘备心中一片黯然。

  小沛一役,他几乎耗尽了最后的气力。

  糜芳阵亡,糜竺与简雍被吕布擒去,手下仅存的几十名骑兵也四散而去,身边只剩关羽、张飞和孙乾三人相随。

  “兄长。”

  关羽抚了抚长须,丹凤眼中寒光乍现,低声道:“曹孟德表面上打着尊奉天子、讨伐乱臣的旗号,实则却是挟持君王,号令天下!”

  “云长!”

  刘备心头一紧,连忙压低声音:“慎言!岂可如此妄语!”

  关羽眸中掠过一丝无奈,仍执意劝道:“兄长,如今曹孟德身为司空,独揽大权,另设府署,朝廷形同虚设。

  不如明日围猎之际,趁其不备将其除去。

  我等拥戴天子亲政,震慑司空府文武百官,何愁大业不成?”

  “不可!”

  刘备惊惧交加,强自镇定道:“如今天下动荡,吕布窃据徐州,王政南这等悍匪竟也在江东立‘大蜻府’割地称雄。

  唯有曹孟德尚能维系汉室纲纪,讨逆安邦,岂能轻举妄动?”

  “兄长!”

  关羽焦急难耐,“怎堪如此犹豫不决!”

  “不必再说了!”

  刘备猛然拂袖,“明日围猎,你我只作寻常观览便是,切莫生事冒进。

  静待时势变化,再图将来!”

  “喏。”

  关羽与张飞对视一眼,齐声应命,却皆掩不住满腹悲慨。

  曹操一日不死,朝堂大权便始终握于司空府之手。

  以他们如今孤弱之势,如何能重掌兵权,更遑论统军出征?

  可叹的是——

  他们并不知晓,这一席密谈,早已被廊外一名仆从悄然听去。

  夜深人静之时,消息辗转传入校事营,直惊得郭嘉连夜奔赴司空府。

  “奉孝?”

  曹操披衣而出,面色倦怠,“这么晚了,有何急事?”

  “主公!”

  郭嘉神色凝重,声音微颤:“校事密报,昨夜刘玄德三人于厅中私议明日围猎之事,关云长竟建言伏杀主公于猎场!”

  “什么?!”

  曹操浑身一震,难以置信。

  此处乃许昌,兖州军根本重地,关羽竟敢图谋行刺于他?

  “主公。”

  郭嘉沉声道,“虽此事已被刘备驳回,但为防万一,明日围猎还请主公暂避为妙。

  此外,当速选亲信近卫护卫左右。

  至于刘玄德……此人断不可久留!”

  “这些叛逆!”

  曹操在堂上来回踱步,眼中杀意翻涌,“明日先依原计划处置韩暹,削夺杨奉兵权。

  至于刘玄德……容后再做计较。

  毕竟刚罢其豫州牧之职,若即刻动手,恐惹得天子出面干预,反为不美!”

  “喏。”

  郭嘉躬身领命。

  片刻后,曹操忽然开口:“奉孝,此前我军征淮南时,我记得有个谯县来的壮士主动投军,勇猛异常,此人现居何职?”

  “许仲康?”

  郭嘉略一思索,才记起此人,“现为军中都尉。”

  其实此前汝南一战,孙策锋芒太盛,连带许褚与其所率部曲也未被多加留意。

  就连曹操与郭嘉,也都未曾真正重视这位谯县力士。

  而许家出自谯县,与曹氏、夏侯氏本是同乡。

  曹操思量良久,终是下令:“明日围猎,你引许褚随行。”

  翌日清晨,许昌城内外阴云密布,黑沉沉地压在天际。

  司空府将士已在城西搭起高台,供满朝公卿观礼。

  四周甲士列阵,戈戟如林,旌旗猎猎,在狂风中翻卷舞动,与天上乌云相映,仿佛天地之间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巳时三刻,大荒落。

  本该是一日中最炽烈的时刻,可猎场之上却寒风刺骨,冷意逼人。

  直到伏完、董承、杨彪等人簇拥着天子刘协驾临,气氛才稍稍回暖。

  “司空。”

  郭嘉此时带着许褚上前。

  “好。”

  曹操今日衣着厚重,缓缓舒展双臂,目光落在许褚身上,露出几分欣慰之色。

  此人身材魁梧,筋骨如铁,眉宇间透着一股剽悍之气,双眼炯炯有神,颇有当年典韦之风,确是难得的猛士。

  “司空!”

  许褚抱拳高呼。

  他为人憨直,却不愚钝。

  眼前百官齐聚,天子在侧,岂敢贸然称呼“主公”?

  “嗯。”

  曹操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头,解下腰间所佩赤壁刀递出,郑重道:“此乃大蜻赤壁刀。

  昔日我与王政南于淮水交锋,以此刀换得青缸剑。

  如此利器,唯配虎贲之士!”

  “唰——”

  荀彧、曹仁等人脸色骤变。

  那赤壁刀,乃是曹操用珍爱的青缸剑换来,向来视若性命。

  更何况,此刀更是司空府与大蜻停战的信物,竟就这样赐予了一个新晋都尉?

  “锵!”

  刀出鞘半寸,寒光凛冽,映照出猎场上那一片压抑已久的风云将起。

  许褚性情朴直,二话不说便拔刀出鞘,朗声道:“此刀乃百炼精钢所铸,削铁如泥,末将生平从未见过这般锐利的刃口!”

  “好好带着它。”

  曹操语气微沉,似有不舍,又带几分郑重:“莫要辱没了赤壁刀的威名。

  若有一日王政南真打到许昌,把这刀抢回去,某可真是面上无光了。”

  “诺。”

  许褚低沉应声,声音如瓮中闷响。

  “司空。”

  “时辰已至。”

  荀彧身为尚书令,立于高台之上拱手一礼,主持这场春狩大典。

  “嗒、嗒。”

  脚步轻响,曹操提袍登阶,缓步而上。

  “仲康。”

  郭嘉在身后低声叮嘱:“从现在起,你须寸步不离司空左右。

  哪怕有人突施暗算,你也得替他挡下利箭。”

  “诺。”

  许褚紧握刀柄,沉声领命。

  “臣,参见陛下。”

  高台之上,曹操躬身行大礼。

  “免礼。”

  刘协端坐高位,抬手虚扶,神情淡漠。

  这场名为朝廷倡武、行围田之礼的春狩,实则是司空府一手操办,лnшь事后通禀群臣罢了。

  天子亲临,不过是个见证者——看曹氏麾下将士如何耀武扬威。

  如此境地,岂不令人唏嘘?天子之尊,竟沦为陪衬。

  “哈哈!”

  曹操仰头一笑,目光扫过满朝文武,豪气干云道:“今日以国典行猎,振奋军心,某忝居三公之位,自当嘉奖我大汉忠勇之士!”

  “谢曹司空!”

  四野呼喝顿起,猎场上下声浪翻涌。

  “踏。”

  曹操踱至韩暹面前,唇角微扬:“凡猎物最多者,赏千里良驹一匹;次者赐金百两;第三名亦有十匹绢帛相酬。”

  “司空仁义!”

  韩暹、董承等人脸色阴沉,几乎咬牙切齿。

  以朝廷名义设猎,奖赏却出自司空府?

  分明是早有安排,笃定曹营将领必夺前三!

  “刷——”

  曹操抬手一指百余步外的密林,肃然道:“此片山岭已合围,内有野鹿一头,山羊五只,野兔十余,诸将可取十箭,策马追猎!”

  “末将请猎!”

  席末一声清朗,孙策起身抱拳。

  “文若。”

  曹操含笑转头,“速为伯符备箭数十支,务必系上红绸,题其姓名,以免混淆。”

  “喏。”

  荀彧点头应下。

  “末将请猎!”

  曹仁、夏侯惇、夏侯渊、朱灵等人纷纷起身,气势昂然。

  春狩之会,本就是司空府彰显军威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