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赤壁必胜-《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

  而他们这些人,恐怕也将背负千载骂名,沦为后人讥讽的对象。

  ……

  豫章换了新太守。

  海昏失守的消息,却如石沉大海,未激起半点风波。

  八月一到,江南进入雨季。

  海昏城的治理已渐渐步入正轨。

  乔蕤凭藉声望,招揽了一批通文识字的寒门子弟,悄然搭起了赤壁军自己的政务班子。

  秋收时节转眼来临。

  百姓忙于收割,田间地头一片喧闹。

  与此同时,赤壁军也进入了临战状态。

  县丞府大堂内,

  甘宁、廖化等人分列两旁。

  乔蕤低头翻阅着政事册籍,厅中气氛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

  “主公。”

  廖化终于忍耐不住,起身禀报:“探子回报,笮融六日前已率军返回曲阿。”

  “嗯。”

  王炅微微点头。

  周进忍不住问道:“主公,为何朱皓至今按兵不动?”

  王炅轻笑一声:“他手中无兵可用。

  刘家宗族也在等秋收结束才敢动手,如今局势如此,他们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无兵?”

  周进一脸不解。

  “正是。”

  王炅目光落在地图上,语气低沉:“吴景与孙贲被刘繇逼退,在历阳久攻不下。

  眼下孙策屯兵庐江,虎视眈眈。

  朱皓哪敢轻易调动彭泽守军?所以他虽为太守,实则空握印信,手中无兵。”

  “原来如此。”

  周进、赵毅等人这才恍然。

  “主公。”

  乔蕤抬头询问:“我们何时出兵?”

  “月底。”

  王炅眼中寒光一闪,冷笑道:“此战由甘宁领千人为先锋,我与廖化率两千兵马接应。

  周进、赵毅留守海昏。

  破敌之后,不得滥杀,尽数驱赶至南昌。”

  “咦?”

  乔蕤眉头微皱,面露疑色。

  “上潦津,郡府南昌。”

  王炅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个圈,目光凌厉:“这一仗,以人驱城,步步为营。

  九月初八之前,我们必须拿下南昌。”

  “咕噜。”

  众人不自觉地吞了口唾沫。

  甘宁惊道:“主公,我们在海昏满打满算不过四千人!”

  “足矣。”

  王炅语气坚定:“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绝。

  到了那时,自会有无数青壮投奔我军。”

  “嘶——”

  乔蕤心头一震,脊背生寒。

  这话里透出的煞气,令人不寒而栗。

  一花怒放,万木凋零,这是何等决绝的气势!

  王炅继续下令:“从十五日起,依户籍征收粮税,五十取一。

  同时向百姓宣告:凡愿从军者,破刘氏之后,按人口分田授地!”

  “分田?”

  乔蕤、甘宁皆是一惊。

  “诸位。”

  王炅环视众人,声音深远:“天下苦刘久矣。

  太平道能聚百万之众,只因百姓活不下去。

  刘氏在豫章横征暴敛,早已人人切齿。

  我军若起兵铲除其党羽,朱皓若敢收容残部,便是与其同流合污。”

  “届时,四方饥民必将蜂拥而至,共掀豫章之天!”

  “轰!”

  众人脑中如雷贯耳。

  此刻,他们终于看清了王炅真正的图谋——

  赤壁军非寻常义军,它像当年的黄巾,却更有纲纪,更懂民心。

  “记住。”

  王炅沉声道:“一旦击溃刘氏,立刻散布消息:朱皓包庇恶族,欲联合剿我赤壁。

  凡有青年入伍,即刻发放兵器甲仗,一律按赤壁军制编练,由赵毅统率,速来前线增援!”

  “末将遵命!”

  甘宁、廖化、乔蕤齐声领令。

  “准备出征。”

  王炅拂袖而起。

  “喏!”

  众人拱手退出大厅。

  “公子。”

  大乔端茶走近,忧心忡忡:“南昌到底是郡城,若无坚械利器,真的能攻得下吗?”

  “人心,就是最利的兵器。”

  王炅轻啜一口茶,语气凝重:“你以为刘氏宗族压榨的只是海昏一地?错了,是整个豫章郡。

  只要朱皓敢打开城门放他们进来,不用我们动手攻城,南昌的百姓就会亲手把他们斩尽杀绝。”

  “是。”

  大乔低头应声,姿态恭谨。

  “不能再拖了。”

  “这一仗,只准赢,不准败!”

  王炅目光如炬,眼中不仅有紧迫,更燃烧着难以掩饰的宏图野心。

  明年,孙策将挣脱袁术的束缚。

  那头猛虎一旦腾跃而出,必将席卷江东,掀起腥风血雨。

  而刘表、黄祖之流也绝不会袖手旁观,势必发兵东进。

  他必须抢在风云变色之前,彻底掌控豫章,将其打造成坚不可摧的根基,以应对四面八方汹涌而来的刀光剑影。

  ……

  八月末,秋收已毕。

  在乔蕤主持下,内政诸官开始于城中征收粮赋。

  税率为五十取一,且免去丁口之役,消息传开,全城震动。

  这项仁政让百姓对赤壁军初生好感,但面对征兵告示,却依旧无人响应。

  毕竟刘氏宗部势大,而赤壁军仅四千余人。

  这场秋日之战,多数人仍想置身事外,不愿轻易涉险。

  即便如此,乔蕤仍立下誓言,在城中主道竖起赤旗,每日设案备墨,静候青年壮士前来报名从军。

  八月三十,海昏城内外气氛肃然。

  三千赤壁将士集结于城外上潦津,整装待发。

  次日拂晓,天光未明。

  县丞府内堂,大乔与小乔为王炅披上铠甲,指尖微颤,眸中既有忧虑,也有深藏的期盼。

  “好了。”

  “不过一个豫章罢了。”

  王炅将战刀扣上腰带,抬手轻轻抚过姐姐的长发,唇角微扬:“你们安心留在城里。”

  “嗯。”

  姐妹二人轻轻点头。

  “铿——”

  一声金铁轻鸣,王炅提起长戟,大步跨出府门。

  “主公!”

  “主公!”

  甘宁、廖化率百余精锐齐声高呼。

  “诸位!”

  “开城!”

  “讨伐宗部!”

  王炅双腿一夹马腹,率先驰出。

  两员将领紧随其后,百余名战士列阵而出,铁甲铿锵,杀气冲霄。

  海昏长街,夜雾未散。

  两侧屋舍门窗紧闭,万籁俱寂。

  当马蹄声临近城门时,忽有一户人家亮起灯火。

  “将军……”

  一道清亮又略显稚嫩的声音自门缝中传出。

  一名面容清秀的少年探出身来,眼神怯弱,语气却坚定:“请您一定要赢!等您凯旋,我就去投军!”

  “唏律律——”

  战马骤停,前蹄高扬。

  甘宁、廖化及身后将士尽数勒缰止步。

  王炅回首望去,望着那名少年,朗声一笑:“小子,赤壁军不收未满十八者,你还差得远呢。”

  “赤壁必胜!”

  “赤壁必胜!”

  廖化与甘宁相视而笑,振臂高呼。

  百余名战士热血沸腾,齐声呐喊,声音滚烫如焰。

  刹那间,呼声如潮水般涌向城外,三千将士闻声而动,战意冲天,仿佛要撕裂沉沉夜幕,震碎漫天星辰。

  “驾!”

  王炅不再停留,纵马疾驰而去。

  这一战,是赤壁军立足江东的关键一役。

  不同于先前夺取海昏尚有退路可言,此战若败,刘繇、黄忠、黄祖必将三面围剿,再无回旋余地。

  胜,则生;败,则亡。

  “将军……”

  “一定要赢啊……”

  “赤壁军,一定要赢啊……”

  一点烛火亮起,接着是第二点、第三点……

  转瞬之间,整条长街灯火通明,宛如星河倒淌。

  一人走出,十人跟上,百人汇聚,成千上百的百姓从家中踱步而出,默默注视着那支远去的军队背影。

  他们的目光里,有期待,更有久被压抑后的希望。

  海昏百姓,受刘氏宗族欺凌已久。

  他们盼着这支新军能打破旧枷锁,为豫章带来一片清明天地。

  大军启程。

  三千健儿分为两路,直扑上潦津。

  此战无辅兵运粮,各营仅携三日干粮。

  胜,则就地补给;败,则全军覆没,再无生机。

  海昏城头,乔蕤伫立远望,眼中星光熠熠。

  他曾是被迫归附赤壁军,如今却为自己能成为其中一员而自豪。

  城中百姓自发燃灯送行,正是军心所向最真实的写照。

  “主公走了。”

  赵毅低声叹息,神色落寞。

  周进亦叹:“可惜未能随军出征。”

  乔蕤仰头一笑,迈步走向城下大道,声音洒脱而坚定:

  “赤壁必胜。”

  “主公必胜。”

  旌旗猎猎,大军已远。

  海昏之地,如今尽归他掌。

  因此,王炅的军令,需由他亲自推行。

  自即日起,大军未还之前,他将驻守征兵之所,静候海昏年轻子弟前来投效。

  目标直指上潦津。

  这并非秘事,早已传开。

  刘氏宗部早一步得悉消息。

  在海昏以东三十里处,上潦津的乌堡已严阵以待。

  “宗帅。”

  一名刘家将领登上箭楼,低声禀报:“赤壁军距此不过十里。”

  “赤壁军?”

  宗帅刘应冷笑一声,眼中寒光闪动,“不过是些黄巾残部罢了。

  看来王政南忘了,当年我如何把他父亲逼上天岳山的旧账。”

  “正是。”

  那将领垂首应声,语气中满是敬畏。

  当年黄巾作乱,渠帅吴桓死于会稽。

  王猛率部退至豫章,却被刘氏宗部截击围剿。

  那一役,正是刘应为主将,一战成名,也为刘家势力坐大埋下根基。

  彼时汉帝刘宏为抗贼寇,听从朱儁建议,允各郡豪族自行募兵御敌。

  谁料此举竟养出无数地方强权,终成割据之势,枭雄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