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你越界了-《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

  廖化小心翼翼问道:“先生,您可了解司天监内情?”

  “略知一二。”

  鲁肃微微一笑:“青衣执刃,监察四方,故称‘司天’;所谓‘监’,便是监察之意。”

  “监察?”

  “是冲着咱们来的?”

  廖化心头猛地一颤。

  鲁肃眯起眼睛,慢悠悠道:“元俭,你该不会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吧?”

  “没有。”

  “真的没有。”

  廖化急忙摆手,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心里对王炅的敬重却更深了几分。

  “那你紧张个什么劲儿?”

  鲁肃笑着骂了一句,抬步朝县丞府走去。

  “也是啊。”廖化咧嘴笑了。

  太史慈脸上也泛着神采飞扬的笑容。

  这才短短几个月,再回丹阳郡,世道早就不一样了。

  他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只能偷偷摸摸探听消息的小卒了。

  与此同时,

  周瑜也已回到丹阳大营。

  “公瑾!”

  “先生回来了!”

  孙策、程普等人望着躺在榻上的周瑜,一股怒火直冲脑门。

  “这贼子!”

  “简直胆大包天!”

  黄盖又惊又怒:“他竟真敢对你下手!”

  “公覆……”

  周瑜勉强睁开眼,声音沙哑:“不是子敬干的。

  是我自己气急攻心。

  当初彭泽渡口,他也并未背弃我们。”

  “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不敢相信。

  周瑜苦笑一声,自嘲道:“说到底,是我们把他逼上了赤壁军的战船。”

  “竟是如此?”

  孙策心头一沉,滋味难言。

  黄盖仍不肯信:“公瑾,莫非你被他蒙骗了?”

  “公覆。”

  周瑜挣扎着坐起身,叹道:“如今子敬已是赤壁军征讨丹阳的主帅,与我们势不两立,又何必骗我们?”

  “唉……”

  众人齐齐叹息。

  曾几何时,一心向着他们的人,竟在一场兵戈之后,被迫投向敌阵,还成了执掌一方的大将。

  “公瑾。”

  孙策眼神闪烁,语气凝重:“若果真如此,能否劝说子敬归顺?带他部下一同助我扫平江东,共创大业!”

  “说得是!”

  “理应如此!”

  “主公仁德英明,天下少有!”

  黄盖、韩当、程普纷纷附和。

  在他们看来,过往的恩怨早已不值一提。

  说服鲁肃,吞并赤壁军,辅佐孙策成就霸业,才是鲁肃唯一的出路。

  “不可能。”

  周瑜心头一揪,神色黯然:“王政南非同寻常,常以弱胜强。

  他手下文臣武将、三军将士,皆对他死心塌地,如同信奉神明。

  而且子敬还劝我们尽早退出江东,否则终将葬身于此。”

  “呵。”

  孙策眼神骤冷。

  程普嗤笑道:“这等蛊惑人心的手段,不就是当年那些太平道妖人用过的把戏?”

  “德谋。”

  黄盖冷笑接话:“你忘了?赤壁军本就出自天岳山,前身正是黄巾残部,而那王政南,更是黄巾渠帅王猛的儿子。

  打这种人,咱们最在行不过。”

  “没错!”

  韩当等人纷纷应声。

  “够了。”

  孙策抬手压下喧哗,沉声道:“公瑾,你先安心养病。

  明日我们再议进军之策,准备平定江东。”

  “也好。”

  周瑜点头答应。

  但他心底清楚,根本没把黄盖他们的豪言放在眼里。

  招降鲁肃?简直是痴人说梦。

  若王炅毫无把握,又怎会委任鲁肃为先锋主帅?

  ……

  五月中旬。

  半月来,丹阳局势诡谲难测。

  秣陵州牧府大军按兵不动,孙策军中亦是厉兵秣马,蓄势待发。

  宛陵。

  县丞府内。

  王炅已亲临此地。

  太史慈垂首站立,神情愧疚,心中忐忑不安。

  鲁肃、廖化、黄忠以及赤壁军一众将领,无不感到压力沉重。

  “子义。”

  “你越界了。”

  王炅翻完鲁肃呈上的文书,淡淡开口。

  太史慈低头不语,只答一句:“主公,末将知罪。”

  “啪——”

  文书合上,王炅语气平静:“清剿山越、招募士卒,本是我下令所为,无可厚非。

  但你行事逾矩,逾越军令,杖责二十,罚去一年俸禄!”

  “遵命。”

  太史慈躬身领罚。

  “王虎。”

  王炅冷冷喝道。

  “在!”

  王虎上前应命。

  大堂之外,众目睽睽之下。

  太史慈褪去铠甲,伏地受刑。

  王虎悄悄垫上一层软布,低声歉然道:“子义将军,主公说军法是赤壁军脱去草莽之气的根本,是治军的骨架。

  今日若纵容你坏了规矩,来日全军在外便会肆意妄为,烧杀抢掠,欺辱百姓。

  这一步,不能退。”

  “动手吧。”

  太史慈目光坦荡,毫无怨怼。

  征讨山越之时,他确是一时意气,把军令抛到了九霄云外。

  王炅率军出山之际,虽得鲁肃包容相待,却早已料到今日必有责罚。

  “啪!”

  “啪!”

  军杖破空,声声入耳。

  王虎执杖行刑,沉重的击打回荡在府邸上空,久久不散。

  鲁肃、廖化、黄忠,以及第一、第三军团的将士皆屏息凝神,冷汗涔涔而下。

  军令如铁,太史慈不过擅自扩军五千,便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受杖,可见治军之严。

  片刻后。

  太史慈背后衣衫已被血染透,身形摇晃,几近虚脱,由王虎与亲兵搀扶着步入正堂。

  “主公。”

  “行刑已毕。”

  王虎拱手低首,语气恭敬。

  “子义。”

  “可有不服?”

  王炅目光如炬,直视太史慈。

  太史慈强撑起身,颤声道:“末将违令擅权,越矩行事,今日受刑,实属应当!”

  “嗯。”

  王炅微微点头,继而抬声道:“此次征讨山越,你破敌营二十四座,斩将五员,整编第三军团,安置流民数万,功不可没。

  赏战马五十匹,良田十亩,丝绸五匹,黄金百两,并暂授宛陵督之职,为南征先锋,负责收复宛陵以南丹阳诸县。”

  “诺!”

  太史慈双目一亮,精神陡振。

  “主公英明!”

  鲁肃、廖化等人齐齐躬身称是。

  军法无情,犯者必惩;然有功亦必赏,赏罚分明。

  “诸位。”

  王炅环视诸将,声音低沉却有力:“赤壁军过往旧事不再追究,然前路艰险重重。

  军规刑法,乃我等立足江东之本,切莫因私废公,自毁根基。”

  “诺!”

  众将齐声应命。

  王炅眸光凛冽,下令道:“第一军团留驻宛陵,第三军团即刻南进,接管诸城。

  此役完结,再议后续战事。”

  “诺!”

  众将抱拳领命,依次退下。

  “呼——”

  堂外,曾为山越大帅的董嗣长舒一口气,铠甲内已被冷汗浸透,微风拂过,寒意袭体。

  “呵。”

  校尉李璧见状轻笑一声。

  董嗣并不恼怒,反倒苦笑:“李将军,主公之威,真如雷霆压顶啊!”

  “也是无奈。”

  李璧耸肩叹道:“我赤壁军起于天岳山野,世人视我等为寇盗。

  若治军不严,纵容妄为,岂不成了当年黄巾之流?”

  “的确如此。”

  董嗣心头一紧,面色微变。

  李璧拍了拍他肩膀,低声告诫:“如今你已是第三军团校尉,往日山林悍气须得收敛。

  连子义将军任军议司中护军尚遭责罚,何况你我这般偏将?”

  “多谢指点。”

  董嗣拱手致意。

  李璧摆了摆手,转身离去:“我去巡视城防了。”

  厅堂之内,气氛渐缓。

  王炅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瓷瓶,轻轻置于太史慈案前,淡淡笑道:“这是疗伤的白药,极有效验。

  日后你身居要职,可别在部下面前疼得龇牙咧嘴,丢了威仪。”

  “主公……”

  “末将惭愧难当。”

  太史慈眼眶泛红,声音微颤。

  军法森严,不容情面,这是立军之基。

  可王炅这份体贴与厚待,却是真心实意,毫无遮掩。

  无论是彭泽大营的坦诚相待,还是“忠义无双”的由衷赞誉,乃至今日这一瓶药,皆显其胸襟气度。

  “罢了。”

  “莫要动辄落泪,像个妇人。”

  王炅轻拍其肩,转身登上主位。

  丹阳局势错综,杀机四伏,赤壁军已无暇迟疑。

  ……

  法不容情。

  王炅执掌丹阳郡。

  一日之间,宛陵城内风声鹤唳,秩序肃然。

  厅中众人神色凝重。

  王炅俯视群臣,沉声道:“汉升,你接手第三军团多余士卒,如何整训我不问,半月之内,我要看到可用之兵。”

  “诺!”

  黄忠抱拳领命。

  王炅接过赵毅递来的密报,语气凝重:“司天来讯,州牧府遣笮融增援秣陵,刘晔、许贡设伏截杀朱治,许劭则出使白虎山。”

  “白虎山?”

  太史慈猛然抬头,瞳孔一缩。

  “严白虎?”

  鲁肃、廖化等人皆面露惊异。

  黄忠忍不住问道:“主公,闻那严白虎盘踞吴郡,素为山越首领,莫非刘繇欲与其联手?”

  “正是。”

  王炅颔首,目光深邃。

  鲁肃眼神微动,低声说道:“州牧府中必有谋士布局,显然是想借我们之手围剿孙策,再联合严白虎反扑,一举覆灭我赤壁军。”

  “确是如此。”

  王炅点头道:“那幕后之人,你曾见过。”

  “可是刘子扬?”

  鲁肃瞳孔一缩,满脸惊疑。

  王炅沉声应道:“伏击朱治一事,定出自刘子扬之策;可联手严白虎这等粗鄙之徒,却不似他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