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辉煌的宫殿,在所有人的感知中,陷入了一种仿佛能吞噬掉一切光与声的、死寂般的沉静里。
紧接着,异变陡生!
只见昭宁殿正殿的屋脊之上,本应随风飘散的香炉青烟,此刻竟如有了生命般,非但没有散去,反而诡异地汇聚、盘旋,凝成一团触目惊心的灰黑色漩涡。
那漩涡缓缓转动,仿佛一只窥探着人间的、充满恶意的巨大眼瞳,将周遭的月光与灯火尽数吸噬进去,连带着空气都变得阴冷粘稠。
“走水了?不对!是……是妖气!”一名守夜的小太监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冲向了乾清宫。
很快,消息传遍禁中。
钦天监的监正连夜被召来,跪在地上,看着那不祥的景象,哆哆嗦嗦地得出结论:“陛下,此乃……此乃阴气聚顶,香火逆流之相,恐……恐有内祟作乱!”
“内祟?”御书房内,萧玦的指节在龙案上敲得“笃笃”作响,眼中却无半点惊慌,只有一片冰冷的审视,“朕的宫里,只有人,没有鬼。传沈流苏。”
他现在更相信的,不是鬼神之说,而是那个总能从花草香气中剖出真相的女子。
沈流苏赶到时,已是深夜。
她刚从百草苑的庆功宴上抽身,身上还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
听完小太监的禀报,她眉心微蹙,没有立刻应声,而是转身回了香衡院一趟。
再出来时,她袖中已悄然藏入了一片薄如蝉翼的梅叶。
那叶片经过“显秽露”的特殊处理,是她为追查当年旧案准备的终极手段之一,本以为已用不上,不想今夜却派上了用场。
“冯匠官,随我走一趟。”她对早已等候在侧的冯承恩道。
冯承恩不多言,只默默提起一个装满各种奇巧工具的木箱,跟在她身后。
抵达昭宁殿外时,周遭已被禁军围得水泄不通。
宫人们跪了一地,对着那灰黑色的香雾漩涡叩拜不已,口中念念有词,场面诡异而混乱。
沈流苏却看也不看那天空的异象,反而从箱中取出一只小巧的、形如羽扇的风向仪,绕着昭宁殿的宫墙缓缓行走。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天上,唯有她,在寻找地上的风。
走到东南角一处僻静的回廊时,风向仪上那根轻盈的羽毛,竟微微一颤,逆时针偏转了一个微不可察的角度。
“逆流气旋。”沈流苏眸光一凝,抬头看向廊檐之下。
那里,有一排用于殿内通风换气的竹管。
她对冯承恩一点头:“拆开它。”
冯承恩立刻搬来梯子,三两下便卸下一节竹管。
管壁内积着一层厚厚的灰尘。
沈流苏小心翼翼地用鹅毛刷扫下一些积尘样本,放入一个巴掌大的便携式香痕筛中。
香痕筛内有数十层不同材质的滤网,随着她轻轻摇晃,不同颗粒的粉尘被逐层分离。
最终,在最底层的一片金丝滤网上,留下了一撮近乎透明的、极细的粉末。
她将粉末置于特制琉璃片上,滴上一滴试剂。
粉末瞬间溶解,化开一缕宛如影子般的淡灰色。
“是‘影牵香’。”沈流苏的声音极低,却带着一丝骇然。
冯承恩闻言,脸色也变了。
“影牵香”早已失传,此香无色无味,本身无毒,却有一个极其阴毒的特性——它能悄无声息地放大人心中最深的执念,诱发梦魇,加剧偏执,日积月累,足以让一个正常人彻底精神失控。
“更要紧的是,”沈流苏的目光扫过琉璃片上那淡灰色的边缘,那里隐隐泛着一丝极难察觉的赭色,“调配此香所需的主料‘幻根藤’,整个大晏,只有一处地方出产——早已被查封的摄政王府旧园。”
线索,竟在这里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与十年前的旧案再次勾连!
沈流苏深吸一口气,将所有证物收好,这才迈步踏入死寂的昭宁殿。
殿内烛火昏黄,皇后一身素衣,失魂落魄地坐在梳妆台前,神情恍惚,口中反复低语着同一句话:“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想让他多看看我……”
她的声音飘忽,眼神空洞,仿佛被困在一个无人能懂的噩梦里。
沈流苏没有惊动她,而是如同一道影子,迅速而无声地检查了皇后日常所用的一切。
熏香、脂粉、茶饮、甚至是衣物的香薰包……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一支雕花繁复的御赐胭脂盒上。
这支胭脂是三年前先帝赏下的,皇后一直珍藏未用。
她用一根银针轻轻撬动胭脂盒的夹层,一点微不可察的、与竹管中相同的粉末,赫然藏于其中。
看到这粉末的瞬间,所有线索在沈流苏脑中轰然串联!
她猛然醒悟。
当年,构陷沈家的“寒髓香”事件,真正的幕后黑手,其目的或许并不仅仅是扳倒沈家。
有人借香杀人,更有人……借香造疯!
皇后,这位看似与世无争的后宫之主,根本不是凶手,而是另一个更隐蔽、更可悲的受害者!
她才是那个从十年前开始,就被悄然植入执念,用“影牵香”日夜浇灌的棋子!
想让他多看看我……这执念,究竟是对谁?
沈流苏心头一片冰寒,连夜赶赴御书房。
“陛下,臣请您看三样东西。”她将从竹管、胭脂盒中取得的粉末,以及那片一直藏于袖中的梅叶,并排呈于萧玦面前。
她用特制的显影液滴在三样物证之上。
在烛光下,三处样本,同时浮现出完全一致的、代表“影牵香”的淡灰色痕迹。
“有人用十年时间,将皇后变成了一件武器。”沈流苏声音冷静,却字字如刀,“皇后并非凶手,她是这深宫里,第一个疯了的受害者。”
她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萧玦,一字一顿地吐出一个名字:“臣斗胆推测,当年至今,能做到这一切的,只有一人。前内侍省大监,如今已退隐宫外的——余世庸。”
此人曾是先帝最信任的内监,精通香理药性,一手掌管御药房,一手调度宫中所有熏香,是宫里唯一一个能在用香上与沈家分庭抗礼的人物。
他至今仍以“为先帝诵经祈福”为名,每月初一都能获准入宫一次。
“是他?”萧玦的瞳孔骤然收缩,周身散发出骇人的戾气。
一股滔天的怒火在他胸中翻涌,却被他以强大的自制力死死压住。
他没有立刻下令抓人,反而变得愈发谨慎。
他盯着沈流苏,沉声道:“捉贼拿赃,捉奸拿双。朕,要他亲口说出来。”
他压低声音,下达了一连串密令:“冯承恩,朕命你即刻率工部营造司精锐,伪装成修缮别院的队伍,将余世庸所居的‘静心居’外围不动声色地给朕围起来,一只苍蝇都不许飞出去!”
而后,他看向沈流苏:“戏台,朕给你搭好。至于怎么唱这出戏,看你的了。”
“臣,遵旨。”
次日,一封措辞恭敬的请柬,由香衡院送至城郊的静心居。
沈流苏以“初掌香政,欲修订《大晏香典》终稿,恳请老成宿望不吝赐教”为由,请余世庸前来新落成的香政评议会公署议事。
收到请柬的余世庸捻着花白的胡须,脸上露出智珠在握的微笑。
一个黄毛丫头,终究还是嫩了点,这么快就想借他的名望来稳固地位。
他欣然应允,临行前,还特意在自己的书房里,点上了一炉他最得意的“静心香”,看着那袅袅青烟,眼中满是自得与轻蔑。
午后,余世庸的车驾停在了香政评议会公署——也就是昔日的敬香堂门前。
他背着手,施施然踏入焕然一新的正堂。
堂内空无一人,唯有沈流苏独自立于堂中央一张巨大的条案后,案上,端放着一尊古朴的铜炉。
“沈香主有请,老奴不敢不来啊。”余世庸皮笑肉不笑地开口,语带倨傲。
沈流苏对他微微颔首,算是回礼。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伸出纤长的手指,轻轻掀开了面前那尊铜炉的炉盖。
就在炉盖掀开的一瞬间,异变突生!
一道无形的冲击以铜炉为中心,轰然扩散!
那并非声音,也非气浪,而是堂内屋顶正脊上,那九座清浊莲花香炉在同一时刻,以一种特定的频率共振,将九道截然不同的清浊之气瞬间激发、糅合,形成了一个肉眼不可见的“破妄气场”!
“啊——!”
余世庸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随即被巨大的惊恐所取代。
他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攫住了神魂,双耳嗡鸣,眼前幻象丛生。
他只觉一股灼热的气流从四肢百骸疯狂涌向脑海,那些被他深埋心底、自以为天衣无缝的秘密,如决堤的洪水般冲垮了他所有的伪装!
他惨叫一声,猛地跪倒在地,双手死死捂住头,猩红的血液从他的鼻腔中汩汩渗出。
他瞪着血红的双眼,死死盯着沈流苏,癫狂地嘶吼出声:
“是我!是我要他们用寒髓香!是我说让皇后误食迷情蕊!先帝知道……先帝他什么都知道!但是他选择了沉默!”
话音未落,“轰”的一声,正堂大门被禁军撞开,甲胄鲜明的卫士如潮水般涌入。
窗外,京城上空,那九座新立的莲花香炉仿佛感应到了这石破天惊的供词,竟在同一时刻齐齐轰鸣,九道莲形香云冲天而起,在青天白日之下交汇,仿佛天地之间,终于有了一杆能够称量人心的、真正公正的秤!
余世庸被两名如狼似虎的禁军死死摁在地上,口鼻流血,神智却在极度的惊恐中恢复了一丝清明。
他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眼中瞬间充满了绝望。
为首的禁军统领快步上前,在萧玦耳边低语几句,随即面色一凛,转身厉声下令:“封锁此地!今日堂中之言,若有半字泄露,满门抄斩!”
森然的杀机,瞬间笼罩了整个香政评议会。
紧接着,异变陡生!
只见昭宁殿正殿的屋脊之上,本应随风飘散的香炉青烟,此刻竟如有了生命般,非但没有散去,反而诡异地汇聚、盘旋,凝成一团触目惊心的灰黑色漩涡。
那漩涡缓缓转动,仿佛一只窥探着人间的、充满恶意的巨大眼瞳,将周遭的月光与灯火尽数吸噬进去,连带着空气都变得阴冷粘稠。
“走水了?不对!是……是妖气!”一名守夜的小太监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冲向了乾清宫。
很快,消息传遍禁中。
钦天监的监正连夜被召来,跪在地上,看着那不祥的景象,哆哆嗦嗦地得出结论:“陛下,此乃……此乃阴气聚顶,香火逆流之相,恐……恐有内祟作乱!”
“内祟?”御书房内,萧玦的指节在龙案上敲得“笃笃”作响,眼中却无半点惊慌,只有一片冰冷的审视,“朕的宫里,只有人,没有鬼。传沈流苏。”
他现在更相信的,不是鬼神之说,而是那个总能从花草香气中剖出真相的女子。
沈流苏赶到时,已是深夜。
她刚从百草苑的庆功宴上抽身,身上还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
听完小太监的禀报,她眉心微蹙,没有立刻应声,而是转身回了香衡院一趟。
再出来时,她袖中已悄然藏入了一片薄如蝉翼的梅叶。
那叶片经过“显秽露”的特殊处理,是她为追查当年旧案准备的终极手段之一,本以为已用不上,不想今夜却派上了用场。
“冯匠官,随我走一趟。”她对早已等候在侧的冯承恩道。
冯承恩不多言,只默默提起一个装满各种奇巧工具的木箱,跟在她身后。
抵达昭宁殿外时,周遭已被禁军围得水泄不通。
宫人们跪了一地,对着那灰黑色的香雾漩涡叩拜不已,口中念念有词,场面诡异而混乱。
沈流苏却看也不看那天空的异象,反而从箱中取出一只小巧的、形如羽扇的风向仪,绕着昭宁殿的宫墙缓缓行走。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天上,唯有她,在寻找地上的风。
走到东南角一处僻静的回廊时,风向仪上那根轻盈的羽毛,竟微微一颤,逆时针偏转了一个微不可察的角度。
“逆流气旋。”沈流苏眸光一凝,抬头看向廊檐之下。
那里,有一排用于殿内通风换气的竹管。
她对冯承恩一点头:“拆开它。”
冯承恩立刻搬来梯子,三两下便卸下一节竹管。
管壁内积着一层厚厚的灰尘。
沈流苏小心翼翼地用鹅毛刷扫下一些积尘样本,放入一个巴掌大的便携式香痕筛中。
香痕筛内有数十层不同材质的滤网,随着她轻轻摇晃,不同颗粒的粉尘被逐层分离。
最终,在最底层的一片金丝滤网上,留下了一撮近乎透明的、极细的粉末。
她将粉末置于特制琉璃片上,滴上一滴试剂。
粉末瞬间溶解,化开一缕宛如影子般的淡灰色。
“是‘影牵香’。”沈流苏的声音极低,却带着一丝骇然。
冯承恩闻言,脸色也变了。
“影牵香”早已失传,此香无色无味,本身无毒,却有一个极其阴毒的特性——它能悄无声息地放大人心中最深的执念,诱发梦魇,加剧偏执,日积月累,足以让一个正常人彻底精神失控。
“更要紧的是,”沈流苏的目光扫过琉璃片上那淡灰色的边缘,那里隐隐泛着一丝极难察觉的赭色,“调配此香所需的主料‘幻根藤’,整个大晏,只有一处地方出产——早已被查封的摄政王府旧园。”
线索,竟在这里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与十年前的旧案再次勾连!
沈流苏深吸一口气,将所有证物收好,这才迈步踏入死寂的昭宁殿。
殿内烛火昏黄,皇后一身素衣,失魂落魄地坐在梳妆台前,神情恍惚,口中反复低语着同一句话:“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想让他多看看我……”
她的声音飘忽,眼神空洞,仿佛被困在一个无人能懂的噩梦里。
沈流苏没有惊动她,而是如同一道影子,迅速而无声地检查了皇后日常所用的一切。
熏香、脂粉、茶饮、甚至是衣物的香薰包……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一支雕花繁复的御赐胭脂盒上。
这支胭脂是三年前先帝赏下的,皇后一直珍藏未用。
她用一根银针轻轻撬动胭脂盒的夹层,一点微不可察的、与竹管中相同的粉末,赫然藏于其中。
看到这粉末的瞬间,所有线索在沈流苏脑中轰然串联!
她猛然醒悟。
当年,构陷沈家的“寒髓香”事件,真正的幕后黑手,其目的或许并不仅仅是扳倒沈家。
有人借香杀人,更有人……借香造疯!
皇后,这位看似与世无争的后宫之主,根本不是凶手,而是另一个更隐蔽、更可悲的受害者!
她才是那个从十年前开始,就被悄然植入执念,用“影牵香”日夜浇灌的棋子!
想让他多看看我……这执念,究竟是对谁?
沈流苏心头一片冰寒,连夜赶赴御书房。
“陛下,臣请您看三样东西。”她将从竹管、胭脂盒中取得的粉末,以及那片一直藏于袖中的梅叶,并排呈于萧玦面前。
她用特制的显影液滴在三样物证之上。
在烛光下,三处样本,同时浮现出完全一致的、代表“影牵香”的淡灰色痕迹。
“有人用十年时间,将皇后变成了一件武器。”沈流苏声音冷静,却字字如刀,“皇后并非凶手,她是这深宫里,第一个疯了的受害者。”
她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萧玦,一字一顿地吐出一个名字:“臣斗胆推测,当年至今,能做到这一切的,只有一人。前内侍省大监,如今已退隐宫外的——余世庸。”
此人曾是先帝最信任的内监,精通香理药性,一手掌管御药房,一手调度宫中所有熏香,是宫里唯一一个能在用香上与沈家分庭抗礼的人物。
他至今仍以“为先帝诵经祈福”为名,每月初一都能获准入宫一次。
“是他?”萧玦的瞳孔骤然收缩,周身散发出骇人的戾气。
一股滔天的怒火在他胸中翻涌,却被他以强大的自制力死死压住。
他没有立刻下令抓人,反而变得愈发谨慎。
他盯着沈流苏,沉声道:“捉贼拿赃,捉奸拿双。朕,要他亲口说出来。”
他压低声音,下达了一连串密令:“冯承恩,朕命你即刻率工部营造司精锐,伪装成修缮别院的队伍,将余世庸所居的‘静心居’外围不动声色地给朕围起来,一只苍蝇都不许飞出去!”
而后,他看向沈流苏:“戏台,朕给你搭好。至于怎么唱这出戏,看你的了。”
“臣,遵旨。”
次日,一封措辞恭敬的请柬,由香衡院送至城郊的静心居。
沈流苏以“初掌香政,欲修订《大晏香典》终稿,恳请老成宿望不吝赐教”为由,请余世庸前来新落成的香政评议会公署议事。
收到请柬的余世庸捻着花白的胡须,脸上露出智珠在握的微笑。
一个黄毛丫头,终究还是嫩了点,这么快就想借他的名望来稳固地位。
他欣然应允,临行前,还特意在自己的书房里,点上了一炉他最得意的“静心香”,看着那袅袅青烟,眼中满是自得与轻蔑。
午后,余世庸的车驾停在了香政评议会公署——也就是昔日的敬香堂门前。
他背着手,施施然踏入焕然一新的正堂。
堂内空无一人,唯有沈流苏独自立于堂中央一张巨大的条案后,案上,端放着一尊古朴的铜炉。
“沈香主有请,老奴不敢不来啊。”余世庸皮笑肉不笑地开口,语带倨傲。
沈流苏对他微微颔首,算是回礼。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伸出纤长的手指,轻轻掀开了面前那尊铜炉的炉盖。
就在炉盖掀开的一瞬间,异变突生!
一道无形的冲击以铜炉为中心,轰然扩散!
那并非声音,也非气浪,而是堂内屋顶正脊上,那九座清浊莲花香炉在同一时刻,以一种特定的频率共振,将九道截然不同的清浊之气瞬间激发、糅合,形成了一个肉眼不可见的“破妄气场”!
“啊——!”
余世庸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随即被巨大的惊恐所取代。
他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攫住了神魂,双耳嗡鸣,眼前幻象丛生。
他只觉一股灼热的气流从四肢百骸疯狂涌向脑海,那些被他深埋心底、自以为天衣无缝的秘密,如决堤的洪水般冲垮了他所有的伪装!
他惨叫一声,猛地跪倒在地,双手死死捂住头,猩红的血液从他的鼻腔中汩汩渗出。
他瞪着血红的双眼,死死盯着沈流苏,癫狂地嘶吼出声:
“是我!是我要他们用寒髓香!是我说让皇后误食迷情蕊!先帝知道……先帝他什么都知道!但是他选择了沉默!”
话音未落,“轰”的一声,正堂大门被禁军撞开,甲胄鲜明的卫士如潮水般涌入。
窗外,京城上空,那九座新立的莲花香炉仿佛感应到了这石破天惊的供词,竟在同一时刻齐齐轰鸣,九道莲形香云冲天而起,在青天白日之下交汇,仿佛天地之间,终于有了一杆能够称量人心的、真正公正的秤!
余世庸被两名如狼似虎的禁军死死摁在地上,口鼻流血,神智却在极度的惊恐中恢复了一丝清明。
他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眼中瞬间充满了绝望。
为首的禁军统领快步上前,在萧玦耳边低语几句,随即面色一凛,转身厉声下令:“封锁此地!今日堂中之言,若有半字泄露,满门抄斩!”
森然的杀机,瞬间笼罩了整个香政评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