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把以仁慈为名的钥匙,打开的不仅是囚笼,还有潘多拉的魔盒。
新春大赦的消息传遍京城,菜市口的刑场却迎来了最后一批秋后问斩的死囚。
法场之上,一个骨瘦如柴的囚犯在引颈待戮的瞬间,忽然挣脱了身旁两个壮汉的钳制,用尽生命最后的气力,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嘶吼:“沈家冤案!沈家是冤枉的!真正毒杀皇嗣的不是‘迷情蕊’,是‘寒髓香’——!”
监斩官脸色一白,厉声喝道:“疯言疯语,堵上他的嘴!”
鬼头刀寒光一闪,人头落地,那未尽的呼喊被滚滚鲜血瞬间吞没。
消息传开,京中百姓只当是死囚临终前的疯话。
此人原是前御医院的杂役,因盗卖珍稀药材被判死罪,其言不足为信。
然而,这寥寥三个字,传入百草苑时,却如一道惊雷,直直劈在沈流苏心上。
寒髓香。
这名字,她只在沈家代代相传、唯有家主方能阅览的《香典禁方》中见过。
此香以极北之地的一种地底苔藓为主料,辅以七种阴寒植物的汁液炼制而成。
其毒性诡谲无比,无色无味,遇人体温则瞬间挥发,化作无形之气,侵入骨髓,凝滞血脉,致人脏腑衰竭而亡。
最可怕的是,它在尸身之上不留任何痕迹,纵使是天下最高明的仵作,也验不出丝毫中毒迹象。
唯一的破绽,便是沈家秘典中所载的勘验之法。
她手中的《香狱篇》记录了构陷的全部流程,却唯独没有记录,他们到底是用什么“假香”替换了沈家进贡的岁香。
如今,这个死囚的一句话,补上了这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原来如此。
原来他们当年竟动用了连沈家自己都列为禁品的至阴之物,难怪能瞒天过海,做得滴水不漏!
沈流苏的心跳如擂鼓,压抑了十年的滔天恨意与即将触及真相的颤栗,在她体内激烈冲撞。
她立刻修书一封,直呈大理寺,以香政司之名,请求重审十年前的皇嗣夭折案。
回应来得很快,也冰冷得像一块铁。
大理寺卿以“先帝钦定,铁案如山,不容翻覆”为由,严词驳回。
字里行间,满是对她这个新晋“香主”逾越本分、搅动朝局的警告。
沈流苏看完那封官样文章,没有愤怒,也没有争辩。
她只是将其置于烛火之上,看着它化为一捧灰烬。
庙堂之路走不通,她便走自己的路。
她转身步入百草苑那座堪比皇家藏书阁的档案楼,周嬷嬷早已为她备好了茶水和灯火。
她要的不是卷宗,而是两样东西——十年前皇嗣夭折前后一个月的宫中气候档案,以及,御花园的宫植日志。
在堆积如山的故纸堆里,沈流苏不眠不休,翻阅了整整两日。
终于,在皇嗣夭折当日的宫植日志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她找到了一行字。
“十一月三日,晴,风微。西苑梅林‘绿萼’品类,无故霜毙三百余株,叶脉焦黑,有异味。”
沈流苏的手指抚过那行字,眸光锐利如刀。
她立刻命人去寻当年负责西苑花木的老花匠。
那老匠人早已出宫,如今在京郊以种花为生。
见到香政司的人,他战战兢兢,只道当年之事太过诡异,一夜之间,好好的梅林就死绝了,枝叶上凝着一层薄霜,凑近一闻,有股淡淡的、类似苦杏仁的味道。
氰苦味!
沈流苏心头巨震,这正是“寒髓香”在空气中分解后,与特定草木接触才会产生的微量氰化物的气味!
她再查当年太医为皇嗣诊病的记录,上面记载,小皇子临终前呼吸急促,口鼻处曾咳出些许淡蓝色泡沫,太医们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只归结为“心阳衰竭,气血逆行”。
淡蓝色泡沫!
与沈家秘典中记载的“寒髓香”中毒者临终之状,一字不差!
所有线索,都如同一根根丝线,在她手中汇聚成了一张指向真相的天罗地网。
证据够了。
现在,只差最后一击,足以将那座名为“铁案”的大山彻底击碎。
当夜,她于百草苑高塔之上,亲见萧玦。
“臣,沈流苏,恳请陛下允准,开启安乐王陵寝,进行‘香痕验骨’。”
此言一出,连素来沉稳的萧玦都微微变色。
安乐王,便是那位十年前夭折的皇嗣。
开启皇陵,对先人遗骨进行勘验,这是对皇家威严最严重的挑衅,形同亵渎。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萧玦的声音冷了下去,“宗室那群老家伙,会生吞了你。”
“臣知道。”沈流苏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但若真敬亡者,就不该让他顶着被毒害的屈辱,长眠于谎言之下。若真重法纪,就不该让沈氏满门的忠魂,背负着构陷的罪名,沉冤十年。”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决绝的冷意。
“陛下,你说香没有刀。今日,臣便要用这无形之香,割开这长达十年的谎言。请陛下一观。”
萧玦盯着她看了很久,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里,翻涌着权衡、猜忌,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动容。
最终,他吐出两个字:“准奏。”
开陵那日,天降大雨,阴风怒号,仿佛连苍天都在为这即将被揭开的惊天冤案而哭泣。
宗室的王爷和老臣们黑着脸跪在陵寝之外,用最恶毒的眼神瞪视着沈流苏,仿佛要将她凌迟。
沈流苏视若无睹。
她一身素衣,亲自督办。
冯承恩早已带人工部最精锐的匠人,用浸透了特殊药液的厚重油布,将整个陵寝入口层层加固封锁,确保开启后,陵寝内的任何一丝气息都不会外泄,污染证据。
地宫开启,一口由整块暖玉雕琢而成的小小棺椁,被小心翼翼地抬了出来。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沈流苏亲自打开了随身携带的药箱。
她取出一个水晶瓶,里面盛着无色透明的液体。
“此为‘显秽露’,”她的声音在风雨中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以九种至阳之草的晨露,辅以‘照雪胆’的汁液调配而成。若遗骨曾长期暴露于‘寒髓香’的毒气之中,骨骼表面会因阴阳之气的剧烈冲撞,而泛出幽蓝纹路。”
说罢,她将“显秽露”倒入一个极细的喷壶,亲手将那雾气,均匀地洒向棺椁内壁和那具小小的遗骨。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凝固。
雨声,风声,心跳声,交织成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
一息,两息,三息……
就在宗室老王爷嘴角浮现一丝轻蔑冷笑的瞬间,异变陡生!
“看!那儿!”一名年轻禁军失声惊呼。
只见那本应洁白无瑕的玉枕骨上,一条纤细如蛛丝的蓝色纹路,赫然浮现!
紧接着,第二条,第三条……无数道幽蓝色的纹路迅速蔓延开来,如同一张诡异的蛛网,瞬间布满了整具头骨!
铁证如山!
与此同时,百草苑的高塔之顶,那巨大的“执风”铜印风标,在无人操控下,竟开始剧烈地晃动旋转。
塔身四角的九座巨大香炉中,九支手臂粗细的“清浊香”被同时点燃。
九股截然不同的香气冲天而起,在风标的引导下,竟于半空中形成一个逆风的气旋,将陵寝方向刚刚由冯承恩等人用特殊仪器收集、并由沈流苏现场“翻译”出的“验骨结果”——一股带着玉石冷冽与草木之阳混合的独特气息,精准地拧成一股,浩浩荡荡地送往皇宫深处,送往京城四方。
这一刻,香,成了昭告天下的文书!
陵寝之前,萧玦立于雨中,任由冰冷的雨水打湿他的龙袍。
他看着那具浮现出蓝色鬼纹的骸骨,久久不语。
那张永远冷静自持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裂痕,那是愤怒、悲哀与自嘲的复杂交织。
突然,他猛地抽出腰间佩剑。
寒光一闪,伴随着一声金石迸裂的巨响,他竟一剑劈开了陵寝旁一块为安乐王记功德的石碑!
石碑从中裂开,露出了空心的碑腹和背面篆刻的一行行密文。
那竟是先帝的临终手谕!
“朕知沈氏无辜,然权柄未稳,朝局动荡,摄政王一脉权倾朝野,不得不借其头,以止宫变之血,稳固江山。朕愧对忠良,望后世之君,能为沈氏昭雪……”
真相,竟比想象的更加残酷。
真正的凶手,是当年为扶持幼帝登基、铲除异己而刻意制造恐慌的摄政王集团。
他们用“寒髓香”这等阴毒手段杀害皇嗣,再轻松嫁祸给手握调香之术的沈家,一石二鸟,既清除了宫中一个潜在的权力竞争者,又除掉了与他们政见不合、手握“香权”的沈家。
而先帝,那个高高在上的君王,为了皇位,明知是冤案,却选择了沉默,选择了牺牲。
三日后,太庙之前,沈流苏主持了一场空前盛大的“昭雪祭”。
她将那本写满罪恶的《香狱篇》,与验骨时拓印下的蓝纹图影,公之于众。
而后,在文武百官和皇城百姓的注视下,她亲手将那份“先帝密诏”付之一炬。
熊熊火光中,她清冷的声音响彻广场:“烧毁密诏,并非不敬先人。而是从此以后,大晏的律法,再不能以‘不得不’三个字,来行杀伐之事,定忠奸之名!”
烈焰升腾,映照着她手中一枚刚刚由萧玦亲赐的白玉新印。
印文,不再是“执风”,而是两个更加厚重的篆字——香衡。
其下有小字:断枉。
执风,是顺应风势;香衡,是裁决风向。
从这一刻起,她沈流苏,不再是那个只懂花草的宫女,而是手握天平、裁断冤屈的“香衡”之主!
远在宫墙之外的街巷里,无数百姓仰望着天空。
那昭雪祭的香烟在天际凝成一朵巨大的、久久不散的莲花状香云。
有人喃喃自语,眼中含泪:“你看,风停了,它终于……把真相吹回来了。”
昭雪祭的余波尚未平息,三日后,大晏王朝的朝会重开。
金銮殿上,百官肃立,气氛却不似往日的沉闷,反倒暗流涌动。
钟鸣三响,朝会开始。
大理寺卿周正甫第一个出列,他身后,礼部尚书吴文渊紧随其后。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色,一同躬身下拜,声若洪钟。
“启奏陛下!臣等有本上奏!香政司香主沈流苏,藐视祖制,构陷先帝……”
新春大赦的消息传遍京城,菜市口的刑场却迎来了最后一批秋后问斩的死囚。
法场之上,一个骨瘦如柴的囚犯在引颈待戮的瞬间,忽然挣脱了身旁两个壮汉的钳制,用尽生命最后的气力,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嘶吼:“沈家冤案!沈家是冤枉的!真正毒杀皇嗣的不是‘迷情蕊’,是‘寒髓香’——!”
监斩官脸色一白,厉声喝道:“疯言疯语,堵上他的嘴!”
鬼头刀寒光一闪,人头落地,那未尽的呼喊被滚滚鲜血瞬间吞没。
消息传开,京中百姓只当是死囚临终前的疯话。
此人原是前御医院的杂役,因盗卖珍稀药材被判死罪,其言不足为信。
然而,这寥寥三个字,传入百草苑时,却如一道惊雷,直直劈在沈流苏心上。
寒髓香。
这名字,她只在沈家代代相传、唯有家主方能阅览的《香典禁方》中见过。
此香以极北之地的一种地底苔藓为主料,辅以七种阴寒植物的汁液炼制而成。
其毒性诡谲无比,无色无味,遇人体温则瞬间挥发,化作无形之气,侵入骨髓,凝滞血脉,致人脏腑衰竭而亡。
最可怕的是,它在尸身之上不留任何痕迹,纵使是天下最高明的仵作,也验不出丝毫中毒迹象。
唯一的破绽,便是沈家秘典中所载的勘验之法。
她手中的《香狱篇》记录了构陷的全部流程,却唯独没有记录,他们到底是用什么“假香”替换了沈家进贡的岁香。
如今,这个死囚的一句话,补上了这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原来如此。
原来他们当年竟动用了连沈家自己都列为禁品的至阴之物,难怪能瞒天过海,做得滴水不漏!
沈流苏的心跳如擂鼓,压抑了十年的滔天恨意与即将触及真相的颤栗,在她体内激烈冲撞。
她立刻修书一封,直呈大理寺,以香政司之名,请求重审十年前的皇嗣夭折案。
回应来得很快,也冰冷得像一块铁。
大理寺卿以“先帝钦定,铁案如山,不容翻覆”为由,严词驳回。
字里行间,满是对她这个新晋“香主”逾越本分、搅动朝局的警告。
沈流苏看完那封官样文章,没有愤怒,也没有争辩。
她只是将其置于烛火之上,看着它化为一捧灰烬。
庙堂之路走不通,她便走自己的路。
她转身步入百草苑那座堪比皇家藏书阁的档案楼,周嬷嬷早已为她备好了茶水和灯火。
她要的不是卷宗,而是两样东西——十年前皇嗣夭折前后一个月的宫中气候档案,以及,御花园的宫植日志。
在堆积如山的故纸堆里,沈流苏不眠不休,翻阅了整整两日。
终于,在皇嗣夭折当日的宫植日志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她找到了一行字。
“十一月三日,晴,风微。西苑梅林‘绿萼’品类,无故霜毙三百余株,叶脉焦黑,有异味。”
沈流苏的手指抚过那行字,眸光锐利如刀。
她立刻命人去寻当年负责西苑花木的老花匠。
那老匠人早已出宫,如今在京郊以种花为生。
见到香政司的人,他战战兢兢,只道当年之事太过诡异,一夜之间,好好的梅林就死绝了,枝叶上凝着一层薄霜,凑近一闻,有股淡淡的、类似苦杏仁的味道。
氰苦味!
沈流苏心头巨震,这正是“寒髓香”在空气中分解后,与特定草木接触才会产生的微量氰化物的气味!
她再查当年太医为皇嗣诊病的记录,上面记载,小皇子临终前呼吸急促,口鼻处曾咳出些许淡蓝色泡沫,太医们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只归结为“心阳衰竭,气血逆行”。
淡蓝色泡沫!
与沈家秘典中记载的“寒髓香”中毒者临终之状,一字不差!
所有线索,都如同一根根丝线,在她手中汇聚成了一张指向真相的天罗地网。
证据够了。
现在,只差最后一击,足以将那座名为“铁案”的大山彻底击碎。
当夜,她于百草苑高塔之上,亲见萧玦。
“臣,沈流苏,恳请陛下允准,开启安乐王陵寝,进行‘香痕验骨’。”
此言一出,连素来沉稳的萧玦都微微变色。
安乐王,便是那位十年前夭折的皇嗣。
开启皇陵,对先人遗骨进行勘验,这是对皇家威严最严重的挑衅,形同亵渎。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萧玦的声音冷了下去,“宗室那群老家伙,会生吞了你。”
“臣知道。”沈流苏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但若真敬亡者,就不该让他顶着被毒害的屈辱,长眠于谎言之下。若真重法纪,就不该让沈氏满门的忠魂,背负着构陷的罪名,沉冤十年。”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决绝的冷意。
“陛下,你说香没有刀。今日,臣便要用这无形之香,割开这长达十年的谎言。请陛下一观。”
萧玦盯着她看了很久,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里,翻涌着权衡、猜忌,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动容。
最终,他吐出两个字:“准奏。”
开陵那日,天降大雨,阴风怒号,仿佛连苍天都在为这即将被揭开的惊天冤案而哭泣。
宗室的王爷和老臣们黑着脸跪在陵寝之外,用最恶毒的眼神瞪视着沈流苏,仿佛要将她凌迟。
沈流苏视若无睹。
她一身素衣,亲自督办。
冯承恩早已带人工部最精锐的匠人,用浸透了特殊药液的厚重油布,将整个陵寝入口层层加固封锁,确保开启后,陵寝内的任何一丝气息都不会外泄,污染证据。
地宫开启,一口由整块暖玉雕琢而成的小小棺椁,被小心翼翼地抬了出来。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沈流苏亲自打开了随身携带的药箱。
她取出一个水晶瓶,里面盛着无色透明的液体。
“此为‘显秽露’,”她的声音在风雨中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以九种至阳之草的晨露,辅以‘照雪胆’的汁液调配而成。若遗骨曾长期暴露于‘寒髓香’的毒气之中,骨骼表面会因阴阳之气的剧烈冲撞,而泛出幽蓝纹路。”
说罢,她将“显秽露”倒入一个极细的喷壶,亲手将那雾气,均匀地洒向棺椁内壁和那具小小的遗骨。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凝固。
雨声,风声,心跳声,交织成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
一息,两息,三息……
就在宗室老王爷嘴角浮现一丝轻蔑冷笑的瞬间,异变陡生!
“看!那儿!”一名年轻禁军失声惊呼。
只见那本应洁白无瑕的玉枕骨上,一条纤细如蛛丝的蓝色纹路,赫然浮现!
紧接着,第二条,第三条……无数道幽蓝色的纹路迅速蔓延开来,如同一张诡异的蛛网,瞬间布满了整具头骨!
铁证如山!
与此同时,百草苑的高塔之顶,那巨大的“执风”铜印风标,在无人操控下,竟开始剧烈地晃动旋转。
塔身四角的九座巨大香炉中,九支手臂粗细的“清浊香”被同时点燃。
九股截然不同的香气冲天而起,在风标的引导下,竟于半空中形成一个逆风的气旋,将陵寝方向刚刚由冯承恩等人用特殊仪器收集、并由沈流苏现场“翻译”出的“验骨结果”——一股带着玉石冷冽与草木之阳混合的独特气息,精准地拧成一股,浩浩荡荡地送往皇宫深处,送往京城四方。
这一刻,香,成了昭告天下的文书!
陵寝之前,萧玦立于雨中,任由冰冷的雨水打湿他的龙袍。
他看着那具浮现出蓝色鬼纹的骸骨,久久不语。
那张永远冷静自持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裂痕,那是愤怒、悲哀与自嘲的复杂交织。
突然,他猛地抽出腰间佩剑。
寒光一闪,伴随着一声金石迸裂的巨响,他竟一剑劈开了陵寝旁一块为安乐王记功德的石碑!
石碑从中裂开,露出了空心的碑腹和背面篆刻的一行行密文。
那竟是先帝的临终手谕!
“朕知沈氏无辜,然权柄未稳,朝局动荡,摄政王一脉权倾朝野,不得不借其头,以止宫变之血,稳固江山。朕愧对忠良,望后世之君,能为沈氏昭雪……”
真相,竟比想象的更加残酷。
真正的凶手,是当年为扶持幼帝登基、铲除异己而刻意制造恐慌的摄政王集团。
他们用“寒髓香”这等阴毒手段杀害皇嗣,再轻松嫁祸给手握调香之术的沈家,一石二鸟,既清除了宫中一个潜在的权力竞争者,又除掉了与他们政见不合、手握“香权”的沈家。
而先帝,那个高高在上的君王,为了皇位,明知是冤案,却选择了沉默,选择了牺牲。
三日后,太庙之前,沈流苏主持了一场空前盛大的“昭雪祭”。
她将那本写满罪恶的《香狱篇》,与验骨时拓印下的蓝纹图影,公之于众。
而后,在文武百官和皇城百姓的注视下,她亲手将那份“先帝密诏”付之一炬。
熊熊火光中,她清冷的声音响彻广场:“烧毁密诏,并非不敬先人。而是从此以后,大晏的律法,再不能以‘不得不’三个字,来行杀伐之事,定忠奸之名!”
烈焰升腾,映照着她手中一枚刚刚由萧玦亲赐的白玉新印。
印文,不再是“执风”,而是两个更加厚重的篆字——香衡。
其下有小字:断枉。
执风,是顺应风势;香衡,是裁决风向。
从这一刻起,她沈流苏,不再是那个只懂花草的宫女,而是手握天平、裁断冤屈的“香衡”之主!
远在宫墙之外的街巷里,无数百姓仰望着天空。
那昭雪祭的香烟在天际凝成一朵巨大的、久久不散的莲花状香云。
有人喃喃自语,眼中含泪:“你看,风停了,它终于……把真相吹回来了。”
昭雪祭的余波尚未平息,三日后,大晏王朝的朝会重开。
金銮殿上,百官肃立,气氛却不似往日的沉闷,反倒暗流涌动。
钟鸣三响,朝会开始。
大理寺卿周正甫第一个出列,他身后,礼部尚书吴文渊紧随其后。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色,一同躬身下拜,声若洪钟。
“启奏陛下!臣等有本上奏!香政司香主沈流苏,藐视祖制,构陷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