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大院里静得能听见旗杆上的绳子拍打金属的啪啪声。几十双眼睛都黏在那个站在场院中央的身影上——褪色的旧狍皮袄松垮垮罩着瘦削的身板,脸上锅底灰被汗水冲出道道沟壑,可散落下来的乌黑长发在风里飘着,分明是个姑娘家。
乌娜吉抹了把脸,沾满灰渍的手背在脸颊留下更花的印子。她也不去管,只把长发利落地编成根粗辫子甩到脑后,目光扫过目瞪口呆的人群,声音清亮得像冰棱子敲石头:
“鄂温克,乌娜吉。山林认本事,不认男女。”
人群里嗡地炸开了锅。使“大抬杆”的老汉烟袋锅子差点掉地上,结结巴巴道:“这、这闺女刚才辨獾子粪,比老猎狗还灵哩!”林场那个神枪手涨红了脸,想起自己之前还笑话“这小子娘们唧唧”,恨不得找地缝钻。
林志明张着嘴傻了半天,突然拽冷志军袖子:“冷哥!她、她摸粪蛋比我还利索!”声音不小,引得几个媳妇哄笑起来。赵寡妇拍着大腿乐:“明明啊,你还好意思说,上回让你认兔子公母,你把怀崽的母兔子当公的撵了二里地!”
乌娜吉像是没听见议论,弯腰捡起考核时用的牛角弓。弓身被她常年摩挲得油亮,握把处缠着防滑的鹿皮条。她试了试弦,突然张弓搭箭,看也不看就朝院墙角的柳树射去——树枝上系着个拇指大的铃铛,是考核时用的移动靶。
“叮铃”一声,箭尖精准地穿过铃铛孔,把铃铛钉在树干上,铃舌还在微微颤动。
满场霎时静了。公社书记刚要开口打圆场,冷志军却第一个鼓起掌来。他走到场中,朝乌娜吉伸出右手:“多谢上回救命之恩。冷志军佩服!”
这声佩服像颗定心丸。先前认出家兔粪的胖猎手也跟着喊:“闺女好眼力!”越来越多猎手点头附和——在山林里,本事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乌娜吉握了握冷志军的手,掌心有厚茧,力道不输男人。“你认踪的法子,”她顿了顿,像是找合适的词,“很老派,但实用。”这话说得平淡,眼里却闪着遇到同道中人的光。
考核成绩榜前挤满了人。乌娜吉的综合分紧咬冷志军,尤其在辨踪和野外生存项目上还略胜一筹。林志明扒着人群看榜,看到自己卡在第六名,哭丧着脸:“早知道我不把狼粪说成狗粪了……”
公社书记清清嗓子,开始念入围县赛的名单。念到“乌娜吉”时,人群里响起片善意的哄笑。文书递过来参赛证,乌娜吉接证的手稳当当的,倒把文书臊得耳根通红。
散场时,日头已经偏西。乌娜吉把弓箭收拾利落,走到冷志军跟前:“县赛见。”她看看他额角已经结痂的箭伤,从皮袄里又掏出个小皮囊,“这个,解毒的。”里面是晒干的草药,闻着有股薄荷味。
林志明凑过来嗅,被呛得打喷嚏。乌娜吉嘴角弯了弯,很快又抿直了:“你,”她指指林志明,“把松鸡和飞龙认反了。”
“啊?不能啊!”林志明急赤白脸地比划,“飞龙尾巴长那样……”
“春季飞龙换毛,尾羽短。”乌娜吉打断他,说完转身就走,狍皮袄下摆在风里猎猎作响。
回屯路上,林志明还在纠结飞龙的事,掰着手指头复盘考核。冷志军却回头望——暮色里,那个鄂温克姑娘正独自往山坳去,身影在雪地里越缩越小,像枚黑色的箭镞。风送来她隐约的哼唱,调子古老,像是用喉音发出的狩猎歌。
灰狼小跑着跟上主人,老狗缺耳朵上的疤在夕阳下泛着暖光。它忽然朝路旁灌木丛低吼,叼出个东西——是乌娜吉掉落的皮手套,指关节处磨得发白,掌心却用彩线绣着朵雪莲花。
胡安娜早在屯口老槐树下等着了。见丈夫回来,她小跑着迎上,一眼就看见冷志军手里多了个皮囊。“又是那个鄂温克姑娘给的?”她声音轻轻的,接过皮囊闻了闻,“是地榆,治外伤的。”
晚饭桌上,酸菜炖粉条咕嘟咕嘟冒着泡。林秀花给儿子夹了块血肠,瞟了眼儿媳:“听说那闺女箭法准得很?”胡安娜低头扒拉饭粒:“嗯,救过志军呢。”声音闷在碗里。
冷潜呷了口酒,慢悠悠道:“鄂温克的女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拉弓比绣花针还稳当。”老爷子眯眼回忆,“五几年那会儿,有个鄂温克女猎手,一人撂倒过熊瞎子……”
夜里躺下时,胡安娜把汤婆子塞进丈夫被窝,自己却离得远远的。冷志军摸出那个绣着雪莲花的手套,放在炕沿上:“明日托人还回去。”
“急啥。”胡安娜翻了个身,“等她来县赛,当面还就是了。”月光照见她耳朵尖红红的,不知是冻的还是怎的。
后半夜落了场清雪,窗棂上结满冰花。冷志军梦见自己在白桦林里迷路,有个穿狍皮袄的身影在前头引路,辫梢系着的铜铃叮当作响。醒来时天还黑着,却听见灶房有动静——胡安娜在炒面茶,面香混着野韭菜的辛气。
他摸出枕下的木梳,梳齿间缠着两根长发,一根粗硬,一根细软。窗纸渐渐发白,能看清院里那串新脚印——是胡安娜起夜时留下的,小小的,像梅花瓣,旁边还跟着灰狼的爪印。
林志明的摩托声由远及近。新的一天,山外的风正吹过老林子,带着雪融后泥土的腥气。县赛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乌娜吉抹了把脸,沾满灰渍的手背在脸颊留下更花的印子。她也不去管,只把长发利落地编成根粗辫子甩到脑后,目光扫过目瞪口呆的人群,声音清亮得像冰棱子敲石头:
“鄂温克,乌娜吉。山林认本事,不认男女。”
人群里嗡地炸开了锅。使“大抬杆”的老汉烟袋锅子差点掉地上,结结巴巴道:“这、这闺女刚才辨獾子粪,比老猎狗还灵哩!”林场那个神枪手涨红了脸,想起自己之前还笑话“这小子娘们唧唧”,恨不得找地缝钻。
林志明张着嘴傻了半天,突然拽冷志军袖子:“冷哥!她、她摸粪蛋比我还利索!”声音不小,引得几个媳妇哄笑起来。赵寡妇拍着大腿乐:“明明啊,你还好意思说,上回让你认兔子公母,你把怀崽的母兔子当公的撵了二里地!”
乌娜吉像是没听见议论,弯腰捡起考核时用的牛角弓。弓身被她常年摩挲得油亮,握把处缠着防滑的鹿皮条。她试了试弦,突然张弓搭箭,看也不看就朝院墙角的柳树射去——树枝上系着个拇指大的铃铛,是考核时用的移动靶。
“叮铃”一声,箭尖精准地穿过铃铛孔,把铃铛钉在树干上,铃舌还在微微颤动。
满场霎时静了。公社书记刚要开口打圆场,冷志军却第一个鼓起掌来。他走到场中,朝乌娜吉伸出右手:“多谢上回救命之恩。冷志军佩服!”
这声佩服像颗定心丸。先前认出家兔粪的胖猎手也跟着喊:“闺女好眼力!”越来越多猎手点头附和——在山林里,本事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乌娜吉握了握冷志军的手,掌心有厚茧,力道不输男人。“你认踪的法子,”她顿了顿,像是找合适的词,“很老派,但实用。”这话说得平淡,眼里却闪着遇到同道中人的光。
考核成绩榜前挤满了人。乌娜吉的综合分紧咬冷志军,尤其在辨踪和野外生存项目上还略胜一筹。林志明扒着人群看榜,看到自己卡在第六名,哭丧着脸:“早知道我不把狼粪说成狗粪了……”
公社书记清清嗓子,开始念入围县赛的名单。念到“乌娜吉”时,人群里响起片善意的哄笑。文书递过来参赛证,乌娜吉接证的手稳当当的,倒把文书臊得耳根通红。
散场时,日头已经偏西。乌娜吉把弓箭收拾利落,走到冷志军跟前:“县赛见。”她看看他额角已经结痂的箭伤,从皮袄里又掏出个小皮囊,“这个,解毒的。”里面是晒干的草药,闻着有股薄荷味。
林志明凑过来嗅,被呛得打喷嚏。乌娜吉嘴角弯了弯,很快又抿直了:“你,”她指指林志明,“把松鸡和飞龙认反了。”
“啊?不能啊!”林志明急赤白脸地比划,“飞龙尾巴长那样……”
“春季飞龙换毛,尾羽短。”乌娜吉打断他,说完转身就走,狍皮袄下摆在风里猎猎作响。
回屯路上,林志明还在纠结飞龙的事,掰着手指头复盘考核。冷志军却回头望——暮色里,那个鄂温克姑娘正独自往山坳去,身影在雪地里越缩越小,像枚黑色的箭镞。风送来她隐约的哼唱,调子古老,像是用喉音发出的狩猎歌。
灰狼小跑着跟上主人,老狗缺耳朵上的疤在夕阳下泛着暖光。它忽然朝路旁灌木丛低吼,叼出个东西——是乌娜吉掉落的皮手套,指关节处磨得发白,掌心却用彩线绣着朵雪莲花。
胡安娜早在屯口老槐树下等着了。见丈夫回来,她小跑着迎上,一眼就看见冷志军手里多了个皮囊。“又是那个鄂温克姑娘给的?”她声音轻轻的,接过皮囊闻了闻,“是地榆,治外伤的。”
晚饭桌上,酸菜炖粉条咕嘟咕嘟冒着泡。林秀花给儿子夹了块血肠,瞟了眼儿媳:“听说那闺女箭法准得很?”胡安娜低头扒拉饭粒:“嗯,救过志军呢。”声音闷在碗里。
冷潜呷了口酒,慢悠悠道:“鄂温克的女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拉弓比绣花针还稳当。”老爷子眯眼回忆,“五几年那会儿,有个鄂温克女猎手,一人撂倒过熊瞎子……”
夜里躺下时,胡安娜把汤婆子塞进丈夫被窝,自己却离得远远的。冷志军摸出那个绣着雪莲花的手套,放在炕沿上:“明日托人还回去。”
“急啥。”胡安娜翻了个身,“等她来县赛,当面还就是了。”月光照见她耳朵尖红红的,不知是冻的还是怎的。
后半夜落了场清雪,窗棂上结满冰花。冷志军梦见自己在白桦林里迷路,有个穿狍皮袄的身影在前头引路,辫梢系着的铜铃叮当作响。醒来时天还黑着,却听见灶房有动静——胡安娜在炒面茶,面香混着野韭菜的辛气。
他摸出枕下的木梳,梳齿间缠着两根长发,一根粗硬,一根细软。窗纸渐渐发白,能看清院里那串新脚印——是胡安娜起夜时留下的,小小的,像梅花瓣,旁边还跟着灰狼的爪印。
林志明的摩托声由远及近。新的一天,山外的风正吹过老林子,带着雪融后泥土的腥气。县赛的日子,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