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三世同堂:庞庄村里的团圆与传承-《卷不动了,回村种田放松一下》

  初冬的暖阳,温柔地洒在庞庄村的山川田野上。沙棘园完成了最后的采收,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休养生息;智能温室里,新一季的菌菇正在安静孕育;驿站的红灯笼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喜庆;清溪涧的洞藏酒窖入口,静谧而庄严。

  而在这个冬天,“本味”大家庭迎来了一连串比事业进展更令人暖心的喜事——李静的父母(李教授和周主任)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王龙飞的父母(王父王母)也彻底搬离了老家县城,四位老人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庞庄村安家落户,颐养天年。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多年来,王龙飞和李静在庞庄村的奋斗与扎根,四位老人一直是他们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牵挂的旁观者。

  他们见证了沙棘园从无到有,见证了驿站从蓝图变为现实,更见证了孙子王嘉禾(知行)在这片土地上出生、蹒跚学步、咿呀学语。

  对这片土地,他们早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归属感。退休,对他们而言,不是生活的终点,而是人生新篇章的开启——一个能与儿女孙辈朝夕相处、能融入并贡献于一片充满生机的事业的崭新阶段。

  王龙飞和李静早就为四位老人的到来做好了准备。他们在距离自己别墅不远、同样静谧开阔的村东头,精心挑选并修缮了两处相邻的农家小院。院子保留了传统的白墙灰瓦外观,内部却按照老人的生活习惯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宽敞的卧室、明亮的厨房、带有暖气的客厅、安全的卫浴设施,屋前还留出了一片不小的空地,可以让老人种种花、养点鸡鸭。

  李教授和周主任先到的。搬家那天,王龙飞和李静带着知行早早就在新院子门口等候。

  当汽车驶入村口,看到窗外熟悉的景色和女儿女婿、外孙的笑脸,周主任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李教授则兴致勃勃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连连点头:“好!好!这地方空气好,视野开阔,比城里憋屈的楼房强多了!”

  王父王母的到来更是热闹。赵大虎带着几个合作社的壮劳力来帮忙搬行李,春燕姐提前蒸好了象征“蒸蒸日上”的发糕送到了新厨房,张小梅和周媛还张罗着在院子里挂了红绸子,贴了喜字,像办喜事一样。

  两处小院很快就充满了烟火气。清晨,周主任和王母会结伴去村里的豆腐坊买新鲜豆浆;白天,李教授会戴着草帽,拿着小锄头,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琢磨着种点韭菜、小葱;王父则喜欢背着手,去沙棘园、酿酒厂转转,和赵大虎、张明远聊聊天,听听“公司”的新鲜事。傍晚,两家厨房飘出不同的饭菜香味,那是周主任的拿手清淡小炒和王母的浓郁家乡炖菜。知行成了最幸福的人,常常被外婆和奶奶轮流抱在怀里,喂着不同的“爱心餐”。

  四位老人的到来,绝不仅仅是享受天伦之乐。他们带来的,是数十年的工作经验、人生智慧和难以估量的“情感资本”。他们很快就在“本味”找到了各自“退而不休”的新位置,以一种更从容、更超脱的方式,继续发光发热。

  * 李教授:顶级“编外技术顾问”作为资深农业专家,李教授自然成了“本味”种植板块和生命科技板块的“宝藏”。他不需要坐班,却时常被赵大虎、陈永健请去“指点江山”。在沙棘园,他能一眼看出土壤的墒情、植株的营养状况,提出精准的施肥建议;在智能温室,他对马勃菌的生长环境调控提出了几条切中肯綮的改进意见,让程诺佩服不已;在鹿场,他甚至对梅花鹿的饲料配比提出了优化方案。他还主动提出,可以帮忙联系他的老同事、老学生,为“本味”引入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专家资源。王龙飞感慨地对李静说:“爸真是我们的定海神针!有他把关,咱们的技术底子就更厚实了。”

  * 周主任:员工与社区的“健康守护神”退休前是着名医院科室主任的周大夫,更是成了庞庄村的“宝贝”。她婉拒了多家医院的高薪返聘,却欣然接受了“本味”集团“特聘健康顾问”的荣誉职位。她定期在驿站的多功能厅开设“健康养生讲座”,从科学角度讲解沙棘、菌菇、鹿产品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深受员工和村民欢迎。她为“本味”的所有员工建立了简单的健康档案,提供日常咨询和用药指导。更重要的是,她牵头在村里搞起了“健康小屋”,每周固定时间坐诊,为村里的老人提供免费的血压测量、健康咨询服务,一下子解决了村里老人看病难的大问题,赢得了极高的威望。王母笑着说:“静静她妈现在比退休前还忙,但气色比以前好多了!心里痛快!”

  * 王父王母:企业文化与乡情纽带的“压舱石”王父王母虽然不懂高科技,但他们有着农民的朴实、善良和丰富的生活智慧。

  王父成了赵大虎的“特别助理”,经常在田间地头转悠,用他几十年的种地经验,时不时能发现一些年轻人忽略的小问题。他还是“本味”产品的“忠实体验官”和“口碑传播者”,逢人便夸儿子儿媳的沙棘酒好、菌菇鲜。

  王母则成了“本味”的“后勤部长”和“情感纽带”。她经常去员工食堂“视察”,和春燕姐交流厨艺,关心年轻员工吃得是否合口;谁家有个夫妻矛盾、婆媳问题,都愿意找这位慈祥的“老婶子”唠唠嗑,她总能以过来人的智慧化解干戈;她还组织村里的老太太们跳广场舞、扭秧歌,丰富了村里的文化生活。她的存在,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

  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每天环绕膝下的天伦之乐。王龙飞和李静肩上的担子,因为四位老人的到来,无形中减轻了许多。

  每天下班回家,不再是冷锅冷灶,总有一盏灯为他们亮着,有热乎的饭菜等着。

  知行更是成了全家人的“核心”。外公会抱着他认地里的蔬菜,外婆会教他洗手讲卫生,爷爷会带他看拖拉机,奶奶会给他唱古老的童谣。

  周末,一大家子人常常聚在其中一家的院子里,晒太阳、喝茶、聊天。王龙飞和李静能难得地偷得浮生半日闲,看着父母们含饴弄孙,享受着忙碌事业中难得的静谧与温馨。李静时常感慨:“龙飞,我们现在这样,真像书上写的‘三世同堂’了。有老有小,有事业有家庭,心里特别踏实。”

  王龙飞握着她的手,望着院子里其乐融融的景象,眼中满是幸福和感恩:“是啊,这就是我们奋斗的意义之一。让家人过得更好,让长辈安享晚年,让孩子在爱里成长。爸妈他们来了,不仅帮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更给‘本味’带来了钱买不来的‘家’的味道和深厚的底蕴。”

  四位老人的定居,像一股温暖的泉水,悄然滋养着“本味”的整个生态。

  * 员工稳定性提升: 公司核心层的家庭如此稳定幸福,对员工是极大的鼓舞和安抚。大家觉得在这样的企业干,有盼头,有温度。

  * 品牌形象加分: 李教授和周主任的“加盟”,无形中提升了“本味”在科技和健康领域的专业权威形象。王父王母的融入,则强化了“本味”扎根土地、富有人情味的品牌特质。

  * 社区关系融洽: 周主任的义诊、王母组织的活动,极大地增进了“本味”与庞庄村的鱼水之情,企业的发展更深地融入了社区的肌理。

  * 决策更有底气: 有了李教授这位“镇宅之宝”在技术上把关,王龙飞和李静在做出一些重大战略决策时,心里更有底。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笼罩着庞庄村。新居的院子里,飘出饭菜的香气和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王龙飞和李静知道,事业的版图可以不断扩张,产品的品类可以持续创新,但身边家人的安康喜乐、三世同堂的温馨美满,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他们所有奋斗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归宿。

  庞庄村的这个冬天,因这份圆满的团圆,而充满了抵御一切寒意的暖流,预示着更加和谐、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