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聚才行动:多管齐下破解人才瓶颈-《卷不动了,回村种田放松一下》

  秋意渐深,庞庄村的沙棘采收季拉开序幕,空气中弥漫着果实成熟的醇香。

  控股公司的战略复盘会后,“深度经营,夯实基础,战略突破”的新战略基调已然明确。

  但王龙飞和李静深知,再清晰的战略蓝图,若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终将是空中楼阁。

  人才缺口,特别是具备专业技能、管理经验和跨界思维的中高端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本味”各项战略举措落地最紧迫的瓶颈。会议室里定下的方向,必须通过一场扎实、高效的“聚才行动”来支撑。

  “不能再停留在纸上谈兵和被动等待简历了。”王龙飞在随后召开的人力资源专题会上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主动出击,用创新的方式,把我们需要的‘千里马’找出来,请进来,并且留住他们。” 一场由coo陆明宇亲自挂帅,李静、张小梅、各业务板块负责人深度参与,人力资源专员小顾具体执行的全方位、立体化招聘行动迅速展开。

  行动的第一步,是彻底改变过去模糊的“我们需要人”的概念,转向精准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在陆明宇的主持下,各板块负责人花了整整两天时间,与李静一起,闭门研讨,为每个关键空缺岗位绘制了清晰的 “人才画像”。

  * 生命科技板块: 陈永健需要的不再是“研发人员”,而是 “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研发专家” 。画像要求:硕士以上学历,食品科学、生物工程相关专业,5年以上相关行业研发经验,熟悉法规和申报流程,有成功项目经验者优先。李静特别强调:“必须对天然产物的深度开发有热情,认同‘药食同源’理念,能耐得住研发的寂寞。”

  * 洞藏酒项目: 张明远需要的是 “高端酒品运营经理” 。画像要求:熟悉葡萄酒或高端白酒的窖藏管理、品鉴知识、品牌运作,有供应链管理经验,最好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嗅觉。王龙飞补充:“这个人要懂酒、爱酒,更要理解我们‘时间价值’的品牌内核,有匠心精神。”

  * 原料联盟: 赵大虎需要的是 “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专员” 。画像要求:农学背景,熟悉经济作物种植管理,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适应频繁下乡,与农户打交道有耐心、有方法。

  * 集团层面: 陆明宇和小孙共同提出需要 “战略投资与财务分析高级经理” 。画像要求:知名院校金融、经济背景,3-5年相关经验,具备扎实的财务建模和行业分析能力,能支撑未来的融资和投资决策。

  这份详细的“人才画像”,成了后续所有招聘活动的指南针,确保了行动的精准度。

  简历投递邮箱的沉寂,让团队意识到必须开辟新渠道。他们将招聘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领域。

  * 校企合作深化: 李静亲自出马,凭借之前与省农科院、理工大学建立的良好关系,将合作从技术咨询延伸至人才输送。她与相关院系的负责人、导师建立了直接联系,不仅发布招聘信息,更提出了“定制化实习生项目”和“毕业设计合作课题”的建议。由“本味”提供实际课题(如沙棘深加工工艺优化、智能温室数据模型构建等),吸引优秀硕士、博士生参与,表现优异者直接录用。这种方式,相当于将招聘前置,实现了“在实战中考察,在合作中吸引”。

  * 行业社群渗透: 张小梅发挥了她的优势,活跃在高端文旅、健康生活、有机农业等相关的线上社群、专业论坛和知识分享平台。她不是生硬地发布招聘广告,而是以“本味”品牌官的身份,分享庞庄村的自然风光、驿站的特色体验、洞藏酒窖的打造理念、沙棘的营养价值等高质量内容,潜移默化地展示“本味”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吸引到对乡村、对健康产业、对匠心制造感兴趣的专业人士主动询问,其中不乏背景优异的潜在候选人。她还会主动私信那些在相关领域发表过真知灼见的用户,进行真诚交流,递出橄榄枝。

  * “人才社区”转化: 驿站二期的“人才社区”计划成了现成的“人才蓄水池”。张小梅和周媛梳理了过往入驻的创作者、专家名单,重点关注那些技能与集团需求匹配(如曾入驻的数据分析师、品牌策略顾问、食品设计师等),进行定向回访和邀请,询问他们是否有兴趣以更深入的方式(如全职、项目合作、长期顾问)参与“本味”的发展。这种基于了解和认同的邀请,成功率远高于海投简历。

  * 内部荐才激励: 陆明宇推动发布了“伯乐奖”计划,鼓励内部员工推荐优秀人才,并设置了有吸引力的奖励机制。内部员工对“本味”的文化和需求最了解,他们的推荐往往匹配度更高。

  对于经过初步筛选、意向较强的候选人,团队摒弃了传统的“会议室面试 ppt介绍”模式,设计了独特的 “本味体验日” 招聘流程。

  * 深度环境体验: 候选人会被邀请到庞庄村,入住驿站。第一天,不安排正式面试,而是由张小梅团队带领,参观沙棘园、智能温室、酿酒厂、鹿场,甚至包括清溪涧洞藏酒窖。让他们亲身感受“本味”的产业生态、自然环境和工作氛围。午餐安排在员工食堂,与普通员工一起用餐,感受真实的文化。

  * 实战课题研讨: 第二天,面试环节也与众不同。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围绕候选人应聘的岗位,设置一个与“本味”实际业务紧密相关的小型案例研讨或实战课题。例如,应聘生命科技研发的,可能会拿到一份沙棘或鹿产品的初步数据,要求其谈研发思路;应聘酒品运营的,可能需要针对洞藏酒设计一个初版的市场推广方案。

  * 高层坦诚对话: 案例研讨后,由该业务板块负责人(如陈永健、张明远)和王龙飞或李静进行最终面试。面试内容不仅考察专业能力,更侧重于价值观的契合度、对乡村工作的认同感、以及长期发展的意愿。王龙飞会坦诚地介绍公司的优势与挑战,李静则会细致地解答候选人关于职业发展、生活配套等方面的疑虑。

  这种“体验式招聘”虽然成本更高,但效果显着。一位最终选择加入生命科技板块的博士候选人事后表示:“是那片沙棘园和实验室里实实在在的研发设备打动了我。这里不是画大饼,是有真东西可做。和王总、李工、陈工的交流也非常坦诚,让我觉得这里是能踏实做事的地方。”

  在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本味”清楚,单靠薪资难以与一线城市的大企业抗衡。他们精心打磨了一套独特的 “价值主张” ,作为吸引人才的核心筹码:

  1. 事业平台价值: 强调“本味”处于高速成长期,提供的是参与和主导一个独特商业模式从0到1、从1到10的全过程机会。在这里,人才可以摆脱大企业的螺丝钉状态,获得更大的决策空间和成就感。

  2. 股权激励计划: 对于核心高端人才,王龙飞果断开放了股权激励计划的谈判空间,让他们有机会成为“事业合伙人”,共享公司长期发展红利。这极大地增强了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

  3. 独特的工作生活环境: 强调庞庄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健康的饮食、相对低压的生活节奏,以及公司提供的驿站住宿、餐饮等福利,主打 “平衡的工作与生活” 理念,吸引那些厌倦了都市喧嚣、追求生活品质的人才。

  4. 成长与学习价值: 承诺提供丰富的内外部培训机会,支持参加行业会议,并与高校、科研机构保持紧密合作,为人才的持续成长赋能。

  经过近两个月的主动出击和精准运作,“聚才行动”开始显现成效:

  * 生命科技板块成功引进了一位拥有海外背景的功能性食品研发博士,加强了研发实力。

  * 从一家知名酒企挖来了一位资深产品经理,负责洞藏酒系列的整体运营规划。

  * 原料联盟项目招募到一位有多年农业合作社管理经验的专员,迅速投入到试点产区的工作中。

  * 集团财务部门也补充了一位来自专业机构的投资分析高手。

  周末,王龙飞和李静在院子里散步,看着驿站里新入职员工熟悉环境的身影,王龙飞感慨道:“静静,看来我们这条路走对了。人才不是等来的,是找来的,更是吸引来的。只要我们拿出做产品的诚意和智慧来做招聘,就不怕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

  李静点头微笑:“是啊,关键是让他们看到这里的价值,不仅是薪资,更是事业、环境和我们这群人。接下来,如何让这些‘金凤凰’安心‘筑巢’,留住他们,激发他们的潜力,是更大的考验。”

  庞庄村的这个秋天,不仅收获了累累硕果,更迎来了一批充满活力的新面孔。

  这场务实的“聚才行动”,如同为“本味”这棵日益茁壮的大树,嫁接上了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枝条,为其在“深度经营”阶段积蓄了宝贵的人才动能,也为未来的“战略突破”埋下了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