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阳光,格外慷慨地洒在庞庄村新雪覆盖的田野和屋舍上,空气清冽而纯净,弥漫着鞭炮的硝烟味和家家户户飘出的饭菜香。
昨夜守岁的喧嚣已过,此刻的村庄沉浸在一种祥和、温暖的宁静之中,正是串门拜年的好时辰。王龙飞和李静早已计划好,今天要带着儿子知行,去给村里的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拜年。
这不仅是一份年节的礼数,更是一次难得的、活生生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他们希望,让知行在懵懂的年纪,就在这淳朴的乡土氛围中,耳濡目染地感受尊老、敬长、睦邻、感恩这些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早餐后,一家人开始为出门做准备。李静给知行换上了一身崭新的、红彤彤的唐装棉袄,戴上了虎头帽,打扮得像个年画娃娃。
王龙飞则细心地检查着准备好的拜年礼物:给老支书庞爷爷的是两瓶上好的沙棘原浆和一份软糯的糕点;给赵大虎家的是几盒精致的菌菇干货和一包糖果;给春燕姐的是一套保暖的围巾手套和一盒她爱吃的点心。每一份礼物,都蕴含着心意和尊重。
“知行,看,”李静蹲下身,指着礼物,用清晰缓慢的语调对儿子说,“我们要去给爷爷、伯伯、阿姨拜年了。见到长辈,要问‘新年好’,要说‘恭喜发财’,记住了吗?” 知行眨巴着大眼睛,似懂非懂,但看着妈妈认真的表情,也学着含糊地嘟囔:“新…好…发…财…” 稚嫩的童音惹得大家都笑了。
“对!知行真棒!”王龙飞抱起儿子,亲了亲他的小脸蛋,“一会儿跟着爸爸妈妈,看我们怎么做,知行也学着做,好不好?”小家伙用力地点点头,小脸上满是期待。
一家人走出院门,踏上被清扫干净、还残留着鞭炮红屑的村路。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雪地反射着耀眼的光芒。没走多远,就遇到了几位同样出门拜年的村民。
“龙飞!静静!新年好哇!带知行出来拜年啦?”迎面走来的是村里的木匠老张,嗓门洪亮,笑容满面。
“张叔,新年好!给您拜年了!祝您身体健康,手艺越来越精!”王龙飞立刻停下脚步,笑着拱手回礼。
李静也微笑着问好:“张叔新年好!嫂子身体还好吧?”
“好!好着呢!谢谢惦记!”老张乐呵呵地应着,目光转向王龙飞怀里的知行,“哎哟,知行也新年好!越长越精神了!来,张爷爷给你个小红包,买糖吃!”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小红包。
王龙飞连忙道谢,但并未立刻让知行接,而是轻声引导:“知行,快谢谢张爷爷,说‘新年好,谢谢张爷爷’!”
知行看着眼前这位笑容可掬的爷爷,又看看爸爸妈妈鼓励的眼神,小嘴动了动,清晰地吐出:“谢…谢…张…爷…爷!”虽然还有些磕绊,但意思表达得很清楚。
“哎!真乖!”老张高兴地把红包塞进知行的小手里,又夸了几句才离开。
继续往前走,又遇到几位相熟的婶子大娘。每一次,王龙飞和李静都主动停下脚步,热情地拜年问候,关心对方的家人,话语真诚而温暖。他们不仅自己身体力行,更时时引导知行:“知行,叫‘奶奶新年好’!”、“知行,说‘谢谢阿姨’!”知行在父母一次次耐心的示范和鼓励下,从一开始的害羞躲闪,到后来能主动挥着小手,含糊但努力地说出“奶奶好”、“谢谢”等简单的问候语。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换来长辈们慈爱的笑容和由衷的夸赞,也让知行的小脸上绽放出自信的光彩。
李静轻声对王龙飞说:“你看,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一点点学会与人相处的礼仪,感受那份被接纳和喜爱的温暖。”王龙飞点头:“是啊,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在书本上学一百遍都深刻。”
他们首先来到了老支书庞爷爷家。庞爷爷年近八旬,是村里的“活历史”,德高望重。院门虚掩着,王龙飞轻轻叩门:“庞爷爷在家吗?龙飞、静静带知行来给您拜年了!”
“哎!在呢在呢!快进来!”庞爷爷洪亮的声音传来,随即门被打开,老人家精神矍铄地站在门口,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悦。
“庞爷爷,新年好!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龙飞和李静齐声拜年,深深鞠躬。
“好!好!新年好!快进屋暖和暖和!”庞爷爷笑呵呵地把他们让进屋。
一进屋,王龙飞便将礼物双手奉上:“庞爷爷,一点心意,您尝尝我们新出的沙棘原浆,还有这糕点,软和。”
“哎呀,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你们有心了!”庞爷爷接过礼物,连声道谢。
李静则引导知行:“知行,快给太爷爷拜年,说‘太爷爷新年好,身体健康’!”
知行看着这位白发苍苍、笑容慈祥的老人,在妈妈的鼓励下,奶声奶气地说:“太…爷爷…新…年…好!身…体…好!”虽然句子不连贯,但那份童真和努力,让庞爷爷心都化了。
“哎哟!我的小重孙真乖!太爷爷也祝你健健康康,快高长大!”庞爷爷高兴得合不拢嘴,从怀里掏出一个厚厚的红包,塞给知行,“拿着,太爷爷给的压岁钱,保佑我们知行平平安安!”
王龙飞和李静连忙教知行:“快谢谢太爷爷!”知行紧紧攥着红包,响亮地说:“谢…谢…太…爷爷!”
在庞爷爷家,王龙飞和李静陪着老人聊家常,关心他的身体和生活,耐心地听他讲过去的故事。知行则安静地坐在妈妈怀里,好奇地打量着这位慈祥的太爷爷和屋里古朴的陈设,感受着那份被岁月沉淀的庄重与温暖。
接着,他们去了赵大虎家。一进门,就感受到浓浓的喜庆和热闹。大虎哥和嫂子热情地迎出来,家里还有几个来拜年的亲戚。
“大虎哥,嫂子,新年好!给你们拜年了!”王龙飞和李静笑着拱手。
“龙飞!静静!知行!新年好!快进来坐!”赵大虎嗓门依旧洪亮,一把抱起知行,“哎哟,知行又重了!来,让伯伯抱抱!”
李静送上礼物:“大虎哥,嫂子,一点山货和糖果,给孩子们甜甜嘴。”
“太客气了!谢谢谢谢!”嫂子笑着接过。
王龙飞让知行给赵大虎夫妇拜年。知行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更大方了些:“伯伯…新年好!伯母…新年好!”
“好!好!知行真懂事!”赵大虎高兴地应着,也拿出红包塞给知行,“拿着,买玩具!”
在赵大虎家,气氛更加轻松热闹。王龙飞和赵大虎聊着地里的活计,李静和嫂子拉着家常,知行则被大虎哥家的小孙子拉到一边,分享着新得的玩具和糖果。看着孩子们纯真的互动,大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李静低声对王龙飞说:“你看,睦邻友好,其乐融融,这就是最朴实的幸福。”
最后一站是春燕姐家。春燕姐的丈夫早逝,儿女都在外工作,过年也没能回来。王龙飞和李静特意多准备了一份心意。
“春燕姐,新年好!我们来给您拜年了!”李静敲开门,看到春燕姐略显孤单的身影,心中微酸。
“哎呀!龙飞!静静!知行!快进来!外面冷!”春燕姐看到他们,惊喜不已,脸上的落寞一扫而空。
“春燕姐,新年好!祝您身体健康,笑口常开!”王龙飞送上礼物,“这是给您带的围巾手套,还有您爱吃的点心。”
“这…这太破费了!谢谢你们!还惦记着我这老婆子!”春燕姐感动地接过礼物,眼眶有些湿润。
李静让知行拜年:“知行,快给春燕奶奶拜年!”
知行乖巧地说:“奶奶…新年好!”
“哎!知行真乖!奶奶给你个大红包!”春燕姐拿出一个红包,又端出早就准备好的糖果点心,一个劲儿地往知行手里塞,“吃糖!吃点心!奶奶特意给你留的!”
王龙飞和李静陪着春燕姐聊了很久,关心她的生活,告诉她驿站食堂离不开她,让她多保重身体。春燕姐拉着李静的手,絮絮叨叨说着知行的可爱,说着驿站的趣事,脸上重新焕发出光彩。临走时,李静说:“春燕姐,初五驿站开张,您可一定得来,大家都想您呢!”春燕姐连连点头:“去!一定去!在家待着也没意思!”
拜年归来,已是午后。阳光依旧温暖,积雪开始融化,滴滴答答地从屋檐落下。王龙飞抱着有些困倦的知行,和李静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
“累不累?”王龙飞轻声问儿子。知行把小脑袋靠在他肩膀上,摇了摇头,小手还紧紧攥着收到的红包和糖果。
李静看着儿子安静的模样,微笑着说:“今天知行表现真棒!会主动问好,会说谢谢了。”
“是啊,”王龙飞感慨道,“虽然他还不太懂‘尊老敬长’、‘睦邻友好’这些大道理,但他看到了爸爸妈妈怎么做,感受到了长辈们的慈爱和喜悦,也体验到了分享和感谢带来的快乐。这些真实的感受,就像一颗颗种子,已经悄悄种在他心里了。”
“嗯,”李静点头,“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在生活里学,在体验中悟。让他看到,对长辈的尊重不是刻板的规矩,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对邻里的友善不是表面的客套,是真诚的互助;感恩不是一句空话,是收到心意时那声温暖的‘谢谢’。这些,才是我们文化里最珍贵的部分。”
王龙飞低头看着怀中渐渐睡去的儿子,红扑扑的小脸上还带着满足的笑意。他轻声说:“希望知行长大后,能记住这个新年,记住庞庄村的阳光和笑脸,记住这些流淌在血脉里的、温暖的美德。这比留给他多少财富都重要。”
回到家中,王龙飞小心翼翼地将睡熟的知行放到床上。小家伙即使在梦中,小手还紧紧攥着那个象征祝福的红包。
王龙飞和李静相视一笑,轻轻为他盖好被子。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温暖而宁静。这个新年,对于小小的知行而言,是一次充满爱与尊重的旅程,是中华传统美德在他生命中的第一次生动烙印。
而这份无声的浸润,将如同春风化雨,滋养着他未来的人生,成为他行走世间最温暖、最坚实的力量。
昨夜守岁的喧嚣已过,此刻的村庄沉浸在一种祥和、温暖的宁静之中,正是串门拜年的好时辰。王龙飞和李静早已计划好,今天要带着儿子知行,去给村里的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拜年。
这不仅是一份年节的礼数,更是一次难得的、活生生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他们希望,让知行在懵懂的年纪,就在这淳朴的乡土氛围中,耳濡目染地感受尊老、敬长、睦邻、感恩这些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早餐后,一家人开始为出门做准备。李静给知行换上了一身崭新的、红彤彤的唐装棉袄,戴上了虎头帽,打扮得像个年画娃娃。
王龙飞则细心地检查着准备好的拜年礼物:给老支书庞爷爷的是两瓶上好的沙棘原浆和一份软糯的糕点;给赵大虎家的是几盒精致的菌菇干货和一包糖果;给春燕姐的是一套保暖的围巾手套和一盒她爱吃的点心。每一份礼物,都蕴含着心意和尊重。
“知行,看,”李静蹲下身,指着礼物,用清晰缓慢的语调对儿子说,“我们要去给爷爷、伯伯、阿姨拜年了。见到长辈,要问‘新年好’,要说‘恭喜发财’,记住了吗?” 知行眨巴着大眼睛,似懂非懂,但看着妈妈认真的表情,也学着含糊地嘟囔:“新…好…发…财…” 稚嫩的童音惹得大家都笑了。
“对!知行真棒!”王龙飞抱起儿子,亲了亲他的小脸蛋,“一会儿跟着爸爸妈妈,看我们怎么做,知行也学着做,好不好?”小家伙用力地点点头,小脸上满是期待。
一家人走出院门,踏上被清扫干净、还残留着鞭炮红屑的村路。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雪地反射着耀眼的光芒。没走多远,就遇到了几位同样出门拜年的村民。
“龙飞!静静!新年好哇!带知行出来拜年啦?”迎面走来的是村里的木匠老张,嗓门洪亮,笑容满面。
“张叔,新年好!给您拜年了!祝您身体健康,手艺越来越精!”王龙飞立刻停下脚步,笑着拱手回礼。
李静也微笑着问好:“张叔新年好!嫂子身体还好吧?”
“好!好着呢!谢谢惦记!”老张乐呵呵地应着,目光转向王龙飞怀里的知行,“哎哟,知行也新年好!越长越精神了!来,张爷爷给你个小红包,买糖吃!”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小红包。
王龙飞连忙道谢,但并未立刻让知行接,而是轻声引导:“知行,快谢谢张爷爷,说‘新年好,谢谢张爷爷’!”
知行看着眼前这位笑容可掬的爷爷,又看看爸爸妈妈鼓励的眼神,小嘴动了动,清晰地吐出:“谢…谢…张…爷…爷!”虽然还有些磕绊,但意思表达得很清楚。
“哎!真乖!”老张高兴地把红包塞进知行的小手里,又夸了几句才离开。
继续往前走,又遇到几位相熟的婶子大娘。每一次,王龙飞和李静都主动停下脚步,热情地拜年问候,关心对方的家人,话语真诚而温暖。他们不仅自己身体力行,更时时引导知行:“知行,叫‘奶奶新年好’!”、“知行,说‘谢谢阿姨’!”知行在父母一次次耐心的示范和鼓励下,从一开始的害羞躲闪,到后来能主动挥着小手,含糊但努力地说出“奶奶好”、“谢谢”等简单的问候语。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换来长辈们慈爱的笑容和由衷的夸赞,也让知行的小脸上绽放出自信的光彩。
李静轻声对王龙飞说:“你看,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一点点学会与人相处的礼仪,感受那份被接纳和喜爱的温暖。”王龙飞点头:“是啊,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在书本上学一百遍都深刻。”
他们首先来到了老支书庞爷爷家。庞爷爷年近八旬,是村里的“活历史”,德高望重。院门虚掩着,王龙飞轻轻叩门:“庞爷爷在家吗?龙飞、静静带知行来给您拜年了!”
“哎!在呢在呢!快进来!”庞爷爷洪亮的声音传来,随即门被打开,老人家精神矍铄地站在门口,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悦。
“庞爷爷,新年好!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龙飞和李静齐声拜年,深深鞠躬。
“好!好!新年好!快进屋暖和暖和!”庞爷爷笑呵呵地把他们让进屋。
一进屋,王龙飞便将礼物双手奉上:“庞爷爷,一点心意,您尝尝我们新出的沙棘原浆,还有这糕点,软和。”
“哎呀,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你们有心了!”庞爷爷接过礼物,连声道谢。
李静则引导知行:“知行,快给太爷爷拜年,说‘太爷爷新年好,身体健康’!”
知行看着这位白发苍苍、笑容慈祥的老人,在妈妈的鼓励下,奶声奶气地说:“太…爷爷…新…年…好!身…体…好!”虽然句子不连贯,但那份童真和努力,让庞爷爷心都化了。
“哎哟!我的小重孙真乖!太爷爷也祝你健健康康,快高长大!”庞爷爷高兴得合不拢嘴,从怀里掏出一个厚厚的红包,塞给知行,“拿着,太爷爷给的压岁钱,保佑我们知行平平安安!”
王龙飞和李静连忙教知行:“快谢谢太爷爷!”知行紧紧攥着红包,响亮地说:“谢…谢…太…爷爷!”
在庞爷爷家,王龙飞和李静陪着老人聊家常,关心他的身体和生活,耐心地听他讲过去的故事。知行则安静地坐在妈妈怀里,好奇地打量着这位慈祥的太爷爷和屋里古朴的陈设,感受着那份被岁月沉淀的庄重与温暖。
接着,他们去了赵大虎家。一进门,就感受到浓浓的喜庆和热闹。大虎哥和嫂子热情地迎出来,家里还有几个来拜年的亲戚。
“大虎哥,嫂子,新年好!给你们拜年了!”王龙飞和李静笑着拱手。
“龙飞!静静!知行!新年好!快进来坐!”赵大虎嗓门依旧洪亮,一把抱起知行,“哎哟,知行又重了!来,让伯伯抱抱!”
李静送上礼物:“大虎哥,嫂子,一点山货和糖果,给孩子们甜甜嘴。”
“太客气了!谢谢谢谢!”嫂子笑着接过。
王龙飞让知行给赵大虎夫妇拜年。知行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更大方了些:“伯伯…新年好!伯母…新年好!”
“好!好!知行真懂事!”赵大虎高兴地应着,也拿出红包塞给知行,“拿着,买玩具!”
在赵大虎家,气氛更加轻松热闹。王龙飞和赵大虎聊着地里的活计,李静和嫂子拉着家常,知行则被大虎哥家的小孙子拉到一边,分享着新得的玩具和糖果。看着孩子们纯真的互动,大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李静低声对王龙飞说:“你看,睦邻友好,其乐融融,这就是最朴实的幸福。”
最后一站是春燕姐家。春燕姐的丈夫早逝,儿女都在外工作,过年也没能回来。王龙飞和李静特意多准备了一份心意。
“春燕姐,新年好!我们来给您拜年了!”李静敲开门,看到春燕姐略显孤单的身影,心中微酸。
“哎呀!龙飞!静静!知行!快进来!外面冷!”春燕姐看到他们,惊喜不已,脸上的落寞一扫而空。
“春燕姐,新年好!祝您身体健康,笑口常开!”王龙飞送上礼物,“这是给您带的围巾手套,还有您爱吃的点心。”
“这…这太破费了!谢谢你们!还惦记着我这老婆子!”春燕姐感动地接过礼物,眼眶有些湿润。
李静让知行拜年:“知行,快给春燕奶奶拜年!”
知行乖巧地说:“奶奶…新年好!”
“哎!知行真乖!奶奶给你个大红包!”春燕姐拿出一个红包,又端出早就准备好的糖果点心,一个劲儿地往知行手里塞,“吃糖!吃点心!奶奶特意给你留的!”
王龙飞和李静陪着春燕姐聊了很久,关心她的生活,告诉她驿站食堂离不开她,让她多保重身体。春燕姐拉着李静的手,絮絮叨叨说着知行的可爱,说着驿站的趣事,脸上重新焕发出光彩。临走时,李静说:“春燕姐,初五驿站开张,您可一定得来,大家都想您呢!”春燕姐连连点头:“去!一定去!在家待着也没意思!”
拜年归来,已是午后。阳光依旧温暖,积雪开始融化,滴滴答答地从屋檐落下。王龙飞抱着有些困倦的知行,和李静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
“累不累?”王龙飞轻声问儿子。知行把小脑袋靠在他肩膀上,摇了摇头,小手还紧紧攥着收到的红包和糖果。
李静看着儿子安静的模样,微笑着说:“今天知行表现真棒!会主动问好,会说谢谢了。”
“是啊,”王龙飞感慨道,“虽然他还不太懂‘尊老敬长’、‘睦邻友好’这些大道理,但他看到了爸爸妈妈怎么做,感受到了长辈们的慈爱和喜悦,也体验到了分享和感谢带来的快乐。这些真实的感受,就像一颗颗种子,已经悄悄种在他心里了。”
“嗯,”李静点头,“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在生活里学,在体验中悟。让他看到,对长辈的尊重不是刻板的规矩,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对邻里的友善不是表面的客套,是真诚的互助;感恩不是一句空话,是收到心意时那声温暖的‘谢谢’。这些,才是我们文化里最珍贵的部分。”
王龙飞低头看着怀中渐渐睡去的儿子,红扑扑的小脸上还带着满足的笑意。他轻声说:“希望知行长大后,能记住这个新年,记住庞庄村的阳光和笑脸,记住这些流淌在血脉里的、温暖的美德。这比留给他多少财富都重要。”
回到家中,王龙飞小心翼翼地将睡熟的知行放到床上。小家伙即使在梦中,小手还紧紧攥着那个象征祝福的红包。
王龙飞和李静相视一笑,轻轻为他盖好被子。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温暖而宁静。这个新年,对于小小的知行而言,是一次充满爱与尊重的旅程,是中华传统美德在他生命中的第一次生动烙印。
而这份无声的浸润,将如同春风化雨,滋养着他未来的人生,成为他行走世间最温暖、最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