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柳林镇政府大院里,最后一抹晚霞也被青灰色的天际线吞没,但办公楼里却灯火通明,一种不同于往常的紧张与忙碌弥漫在空气中。宋知远副县长即将带队前来调研的消息,像一道无声的命令,让整个柳林镇的党政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通知是三天前下来的,内容很明确:宋副县长将率县农业局、财政局、发改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利用一天时间,专题调研柳林镇春季农业生产、重点项目建设及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使用情况。这对于刚刚经历塑料厂项目风波、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的柳林镇而言,既是一次难得的展示机会,也是一场严峻的“大考”。
赵东升高度重视,立即主持召开了筹备工作专题会议。小会议室内烟雾缭绕,气氛严肃。
“同志们,宋县长这次来,是对我们柳林镇近期工作的集中检阅,意义非同一般。”赵东升开门见山,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我们要全面、真实、亮点突出地展示我们的工作成效,同时,也要坦诚面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的要求是:万无一失,展现最佳状态。”
他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班子成员,最后落在李腾身上:“李镇长负责总协调,具体路线安排、现场准备、汇报材料,由政府这边牵头落实。各分管领导按照分工,各负其责,把各自领域的准备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李腾能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他清楚,这次视察,表面是看工作,深层也是对柳林镇新班子,尤其是对他和赵东升驾驭全局能力的一次考察。
“赵书记,各位同志,”李腾摊开准备好的初步方案,“我初步设想了三条考察路线。第一条,山南村蔬菜基地和合作社,这是展示我们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扶持资金初步成效的核心点;第二条,远景文旅电影院改造工地,体现我们盘活闲置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的探索;第三条,镇区主要街道和清理后的排水渠,反映‘春风行动’带来的镇容村貌变化。汇报重点,将围绕‘稳农业、活资产、惠民生、促转型’的思路展开。”
赵东升仔细听着,不时用笔记录。等李腾说完,他沉吟道:“思路可以。但汇报的侧重点,我觉得应该更突出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在重大决策上,比如塑料厂项目的审慎处理,要体现出党委的深思熟虑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负责。”
李腾心中了然,这是赵东升在明确汇报的“政治基调”,他点头应下:“好的,赵书记,汇报材料中会重点强化党委的统领作用。”
“现场点也要再打磨。”赵东升补充,“山南村的大棚,要选长势最好、管理最规范的;电影院的工地,安全围挡、扬尘治理必须到位,不能出任何纰漏;镇容镇貌,那些卫生死角要再彻底清理一遍。我们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但这‘好’,必须是真实的好,是经得起看、经得起问的好。”
会议一结束,李腾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中。他带着钱有福、陈默以及相关站所负责人,沿着预定路线一遍遍踩点。
在山南村,吴建军既兴奋又紧张,领着李腾查看每一个准备展示的大棚。
“李镇长,这批黄瓜再过一周就能上市了,品相绝对好!”
“那边几个棚的西红柿,林技术员刚指导我们疏了果,光照更充足。”
李腾仔细检查着,不时提出要求:“路边这些杂草清理一下。合作社的账目、与超市的供货协议原件都要准备好,宋县长可能会问得很细。”
林雪也在现场,忙着给几个示范户做最后的技术指导,确保被问到时能对答如流。她看起来比之前消瘦了些,但眼神更加坚定,显然已经做出了留在柳林镇的决定。
在电影院工地,李腾督促施工方项目经理,必须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建筑材料堆放规范,安全警示标志醒目。“尤其是扬尘和噪音控制,宋县长来的那天,高噪音作业必须暂停。”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同心同德。刘长根表面上对分管领域的准备工作予以配合,但李腾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异样。有工作人员私下向钱有福反映,刘长根曾悄悄向几个与他关系密切的村干部“了解情况”,话语间似乎在暗示“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向上级反映”。
更让李腾担忧的是,在检查镇区环境卫生时,他发现前进村老黄负责的区域,垃圾清运并不彻底,沟渠边还堆着一些陈年垃圾。他当即要求老黄立刻组织人手清理。
老黄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地说:“李镇长,不是我们不干,是……是村里实在没钱请太多人工啊。而且,刘镇长之前说,这点小问题,不影响大局……”
李腾心头火起,强压着怒气:“老黄,没钱镇里先垫上!必须清理干净!这不是小问题,这是态度问题!”他知道,这背后恐怕少不了刘长根的“点拨”,意图在细微处埋下钉子,让视察出丑。
压力不仅来自外部和内部,也来自家庭。就在视察前两天的晚上,张薇打来电话,声音带着焦急:“李腾,清溪发高烧了,吃了药也不退,我一个人有点怕……”
李腾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恨不得立刻飞回县里。但明天就是最后一天的准备,宋县长视察的路线、汇报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他最终敲定。
“薇薇,你别急,先物理降温,我……我尽量明天一早赶回去一趟。”他声音沙哑,充满了愧疚。
“算了,你忙你的吧,我知道你走不开。”张薇叹了口气,“我带她去医院再看看。你……你自己注意身体。”
挂了电话,李腾独自在办公室里坐了许久,窗外的夜色浓重如墨。对家庭的亏欠,像一根细刺,扎在心头最柔软的地方。但他没有太多时间伤感,面前还有堆积如山的工作。
他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再次审阅汇报材料。他必须确保每一个数据都准确无误,每一个提法都严谨恰当,既要充分展示成绩,也不能回避问题,比如大棚蔬菜的技术依赖风险、合作社扩大规模面临的资金和人才瓶颈等。
他还亲自草拟了一份详细的应急预案,涵盖了天气突变、交通拥堵、人员突发疾病、甚至可能出现的群众拦路反映问题等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措施。
视察前夜,柳林镇政府大楼很多办公室的灯光都亮到了后半夜。李腾最后一次核对完所有准备工作,已是凌晨一点。他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沉睡中的小镇,远处电影院工地的探照灯像一只孤独的眼睛。
他知道,明天的视察,将是对柳林镇这半年多来所有努力的一次集中验收。成功,将为下一步发展赢得更多支持和空间;失利,则可能让所有的艰难转型被打上问号。而暗处,还有刘长根这样的人在冷眼旁观,随时准备发难。
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努力平复纷乱的心绪。无论有多少困难,多少暗流,他都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接这场考验。这不仅关乎他个人的政绩,更关乎柳林镇能否抓住机遇,真正走上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他关掉灯,走出办公室,身影融入廊道昏暗的光线中,坚定而疲惫。明天,将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通知是三天前下来的,内容很明确:宋副县长将率县农业局、财政局、发改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利用一天时间,专题调研柳林镇春季农业生产、重点项目建设及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使用情况。这对于刚刚经历塑料厂项目风波、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的柳林镇而言,既是一次难得的展示机会,也是一场严峻的“大考”。
赵东升高度重视,立即主持召开了筹备工作专题会议。小会议室内烟雾缭绕,气氛严肃。
“同志们,宋县长这次来,是对我们柳林镇近期工作的集中检阅,意义非同一般。”赵东升开门见山,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我们要全面、真实、亮点突出地展示我们的工作成效,同时,也要坦诚面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的要求是:万无一失,展现最佳状态。”
他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班子成员,最后落在李腾身上:“李镇长负责总协调,具体路线安排、现场准备、汇报材料,由政府这边牵头落实。各分管领导按照分工,各负其责,把各自领域的准备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李腾能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他清楚,这次视察,表面是看工作,深层也是对柳林镇新班子,尤其是对他和赵东升驾驭全局能力的一次考察。
“赵书记,各位同志,”李腾摊开准备好的初步方案,“我初步设想了三条考察路线。第一条,山南村蔬菜基地和合作社,这是展示我们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扶持资金初步成效的核心点;第二条,远景文旅电影院改造工地,体现我们盘活闲置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的探索;第三条,镇区主要街道和清理后的排水渠,反映‘春风行动’带来的镇容村貌变化。汇报重点,将围绕‘稳农业、活资产、惠民生、促转型’的思路展开。”
赵东升仔细听着,不时用笔记录。等李腾说完,他沉吟道:“思路可以。但汇报的侧重点,我觉得应该更突出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在重大决策上,比如塑料厂项目的审慎处理,要体现出党委的深思熟虑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负责。”
李腾心中了然,这是赵东升在明确汇报的“政治基调”,他点头应下:“好的,赵书记,汇报材料中会重点强化党委的统领作用。”
“现场点也要再打磨。”赵东升补充,“山南村的大棚,要选长势最好、管理最规范的;电影院的工地,安全围挡、扬尘治理必须到位,不能出任何纰漏;镇容镇貌,那些卫生死角要再彻底清理一遍。我们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但这‘好’,必须是真实的好,是经得起看、经得起问的好。”
会议一结束,李腾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中。他带着钱有福、陈默以及相关站所负责人,沿着预定路线一遍遍踩点。
在山南村,吴建军既兴奋又紧张,领着李腾查看每一个准备展示的大棚。
“李镇长,这批黄瓜再过一周就能上市了,品相绝对好!”
“那边几个棚的西红柿,林技术员刚指导我们疏了果,光照更充足。”
李腾仔细检查着,不时提出要求:“路边这些杂草清理一下。合作社的账目、与超市的供货协议原件都要准备好,宋县长可能会问得很细。”
林雪也在现场,忙着给几个示范户做最后的技术指导,确保被问到时能对答如流。她看起来比之前消瘦了些,但眼神更加坚定,显然已经做出了留在柳林镇的决定。
在电影院工地,李腾督促施工方项目经理,必须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建筑材料堆放规范,安全警示标志醒目。“尤其是扬尘和噪音控制,宋县长来的那天,高噪音作业必须暂停。”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同心同德。刘长根表面上对分管领域的准备工作予以配合,但李腾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异样。有工作人员私下向钱有福反映,刘长根曾悄悄向几个与他关系密切的村干部“了解情况”,话语间似乎在暗示“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向上级反映”。
更让李腾担忧的是,在检查镇区环境卫生时,他发现前进村老黄负责的区域,垃圾清运并不彻底,沟渠边还堆着一些陈年垃圾。他当即要求老黄立刻组织人手清理。
老黄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地说:“李镇长,不是我们不干,是……是村里实在没钱请太多人工啊。而且,刘镇长之前说,这点小问题,不影响大局……”
李腾心头火起,强压着怒气:“老黄,没钱镇里先垫上!必须清理干净!这不是小问题,这是态度问题!”他知道,这背后恐怕少不了刘长根的“点拨”,意图在细微处埋下钉子,让视察出丑。
压力不仅来自外部和内部,也来自家庭。就在视察前两天的晚上,张薇打来电话,声音带着焦急:“李腾,清溪发高烧了,吃了药也不退,我一个人有点怕……”
李腾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恨不得立刻飞回县里。但明天就是最后一天的准备,宋县长视察的路线、汇报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他最终敲定。
“薇薇,你别急,先物理降温,我……我尽量明天一早赶回去一趟。”他声音沙哑,充满了愧疚。
“算了,你忙你的吧,我知道你走不开。”张薇叹了口气,“我带她去医院再看看。你……你自己注意身体。”
挂了电话,李腾独自在办公室里坐了许久,窗外的夜色浓重如墨。对家庭的亏欠,像一根细刺,扎在心头最柔软的地方。但他没有太多时间伤感,面前还有堆积如山的工作。
他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再次审阅汇报材料。他必须确保每一个数据都准确无误,每一个提法都严谨恰当,既要充分展示成绩,也不能回避问题,比如大棚蔬菜的技术依赖风险、合作社扩大规模面临的资金和人才瓶颈等。
他还亲自草拟了一份详细的应急预案,涵盖了天气突变、交通拥堵、人员突发疾病、甚至可能出现的群众拦路反映问题等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措施。
视察前夜,柳林镇政府大楼很多办公室的灯光都亮到了后半夜。李腾最后一次核对完所有准备工作,已是凌晨一点。他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沉睡中的小镇,远处电影院工地的探照灯像一只孤独的眼睛。
他知道,明天的视察,将是对柳林镇这半年多来所有努力的一次集中验收。成功,将为下一步发展赢得更多支持和空间;失利,则可能让所有的艰难转型被打上问号。而暗处,还有刘长根这样的人在冷眼旁观,随时准备发难。
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努力平复纷乱的心绪。无论有多少困难,多少暗流,他都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接这场考验。这不仅关乎他个人的政绩,更关乎柳林镇能否抓住机遇,真正走上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他关掉灯,走出办公室,身影融入廊道昏暗的光线中,坚定而疲惫。明天,将是一个重要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