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老百姓力挺-《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关于林杰“狂妄自大”、“脱离实际”的流言,在省卫健委大楼的角落里悄然传播。

  高卫东书记那边依旧没有明确的表态,只是让办公室通知,细则修改完善后,再上党组会讨论。

  这意味着,推动工作陷入了僵局。

  对方的目的达到了,用拖延战术,消耗他的锐气和耐心,最好能让他知难而退。

  下午,林杰正在办公室翻阅各地市上报的基层医疗设备数据,试图从中找到下一步工作的突破口,王鑫敲门进来。

  “林哥,快看这个!”王鑫把手机递到林杰面前,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本地颇有名气的网络论坛的界面。

  一个标题被加红置顶的帖子异常醒目:《为我们敢说真话的林杰主任说几句公道话!》

  发帖人自称是一名慢性病患者的家属。帖子里详细描述了自家老人因为需要长期服用某种进口原研药,每月药费高达数千元,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依然压得全家喘不过气。他提到了前段时间流传出来的省药品采购细则征求意见会的部分内容,特别是林杰关于“挤压流通环节水分”、“让老百姓用上价廉质优的药品”的发言片段。

  “我不知道那些专家、院长、老板们为什么那么反对林主任!”帖子的文字朴实,却带着强烈的情绪,“他们住着大房子,开着好车,当然不在乎药价高!可我们普通老百姓呢?生不起病啊!林主任说的哪一句不是大实话?哪一句不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

  “那些说仿制药质量不行的人,你们真的了解过国家的一致性评价吗?还是只想守着高价药吃回扣?”

  “支持林主任!支持药品集采!把虚高的药价打下来!”

  这个帖子下面,跟帖数量正在飞速增长。

  “顶楼主!我父亲癌症,靶向药一个月好几万,家里都快卖房了!真心希望集采能覆盖这些药!”

  “我是糖尿病患者,每天打胰岛素,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支持改革!”

  “那些反对的院长,你们医院每年的药品加成收入是多少?敢公布吗?”

  “我是个小药店的,说实话,有些药从厂家到医院,中间倒了好几手,价格翻了几番,最后都加到患者头上。林主任说的压缩流通环节,我举双手赞成!”

  “听说林主任因为推动这个改革,在单位被孤立了?哎,干实事的人总是难……”

  一条条留言,大多来自普通的患者和家属,偶尔也有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或者了解内情的行业人员。

  他们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被高昂药价压得喘不过气的切身体会,和对公平、透明的迫切渴望。

  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意浪潮,与之前会议室里那些冠冕堂皇的反对理由形成了鲜明对比。

  “林哥,不止这个论坛,好几个本地社交媒体上,都有类似的讨论,话题热度还在上升!”王鑫兴奋地说,“看来是之前征求意见会的部分内容被参会的人泄露给媒体或者自媒体了,虽然断章取义,但歪打正着,把你为老百姓说话的那部分给凸显出来了!”

  林杰接过手机,快速地翻看着那些留言。

  一条条质朴甚至带着错别字的评论,像一股股暖流,悄然涌入他这些天有些冰冷的心田。

  他放下手机,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这里面,有多少人正在为医疗费用发愁?有多少家庭因为一场大病而陷入困境?

  他之前所有的坚持,所有的据理力争,在会议室里显得那么孤单和无助。

  但在此刻,在这些素未谋面的普通人的声援中,他找到了最坚实的力量源泉。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的身后,站着千千万万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是这场改革最终、也是最应该的受益者。

  “民意……”林杰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办公桌上的外线电话响了。

  是委办公室主任钱向前打来的。

  “林主任,高书记请您现在到他办公室去一趟。”钱向前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恭敬,但似乎比平时多了一丝什么。

  “好的,我马上过去。”林杰挂了电话,整理了一下衣着。

  他知道,高卫东肯定也注意到了网络上的这股舆情。

  这股来自民间的声浪,无疑给陷入僵局的细则推动工作,投下了一颗分量不轻的砝码。

  他走出办公室,去了高卫东办公室,一进门,高卫东正坐在沙发上喝茶,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份打印出来的论坛帖子内容。

  “来了,坐。”高卫东指了指对面的沙发,语气平和。

  林杰坐下,没有主动开口。

  高卫东吹了吹茶杯里的浮沫,慢悠悠地说道:“网络上很热闹啊。”

  林杰点点头:“我也刚看到。没想到征求意见会的内容会流传出去,还引发了这么多讨论。”

  “你怎么看?”高卫东抬眼看他,目光深邃。

  “高书记,我认为这恰恰说明,我们推动药品集采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林杰说道,“之前征求意见会上,反对的声音很大,但那些声音,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既得利益群体。而现在网络上的这些声音,才是真正的民意基础。”

  高卫东不置可否,手指在那份打印稿上轻轻敲击着:“民意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利用好了,是动力;把握不好,也可能失控,给我们工作造成被动。”

  “我明白。”林杰说道,“我们会加强引导,确保舆论朝着积极、建设性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制定和完善细则时,要更加注重倾听基层患者和一线医务人员的声音,不能只关起门来听专家和院长的。”

  高卫东沉吟了片刻,终于放下了茶杯,做出了决定:“嗯。舆论已经起来了,我们也不能没有回应。这样,你们起草小组,抓紧时间,根据征求意见会的情况和……嗯,考虑到社会各界的关切,对细则进行修改完善。下周,最迟下下周,准备上党组会审议。”

  林杰心中一定。高卫东终于松口了!

  虽然语焉不详,但“社会各界关切”显然指的就是这股民意。

  民意压力,成为了打破僵局的关键。

  “是,高书记,我们一定抓紧!”林杰立即表态。

  从高卫东办公室出来,林杰感觉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虽然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至少,他看到了一丝曙光,感受到了一股来自底层的、磅礴的力量。

  他回到办公室,再次打开那个论坛页面,看着那些滚动的、支持他的留言。

  他知道,这支持背后,是沉甸甸的期望。他不能辜负。

  他拿起内线电话,接通李志斌:“李处长,通知起草小组,今晚加班,根据收集到的意见,特别是要考虑到患者群体的诉求,对细则进行新一轮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