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细则出台-《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省卫健委党组会议室,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党组成员悉数在座,每个人的面前都放着一份修改后的《江东省药品集中采购实施细则(审议稿)》。

  林杰作为起草小组组长,坐在靠近末尾的位置,负责汇报。

  高卫东坐在主位,宣布会议开始:“今天讨论药品采购细则,林杰同志,你先介绍一下修改情况。”

  林杰深吸一口气,开始汇报。

  他重点阐述了根据征求意见会和网络舆情反馈所做的修改:进一步细化了质量分层评审的标准,强调了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的优先地位;优化了带量采购协议量的确定和考核机制,增加了对医院完成情况的约束条款;明确了平台线上操作的具体流程和监管责任……

  汇报完毕,分管规划信息的钱强副主任率先开口,他扶了扶眼镜,语气听起来很“客观”:“细则修改得很认真,考虑也比较周全。不过,我还是有点担心。这个‘量价挂钩’,价格权重是不是还是定得偏高了些?会不会真的影响药品质量,或者打击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毕竟,我们省也有一些本土的创新药企在发展嘛。”

  他这话看似站在全局角度,实则还是在为企业,特别是为那些依赖高定价、高营销模式的药企说话。

  “钱主任的担心有一定道理。”分管妇幼保健的孙丽副主任接口道,她语气温和,但立场明确,“我主要担心医院的执行。补偿机制的问题不解决,硬压药品价格,医院的积极性肯定受影响。到时候采购回来的药,医生不用,或者想方设法用别的替代,那集采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还可能影响医患关系。”

  这两位一唱一和,基本代表了委内相当一部分领导的态度——不公然反对,但强调困难和风险,试图给细则的推行增加更多的“缓冲”和“例外”。

  林杰耐心地听着,没有立即反驳。

  他知道,今天的重点不是辩论,而是争取通过。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党组书记高卫东,轻轻咳嗽了一声。

  “同志们谈的意见,都很有价值。”高卫东说,“药品采购改革,确实牵一发而动全身,难度很大。”

  他话锋一转:“但是,难度大,就不做了吗?看看现在网络上的声音,看看老百姓对高昂药价的反映!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我们作为全省医疗卫生事业的主管部门,不能回避矛盾,更不能因为怕困难、怕得罪人,就无所作为!”

  高卫东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目光特意在钱强和孙丽脸上停留了片刻。

  两人下意识地避开了他的目光。

  “林杰同志牵头搞的这个细则,方向是对的,核心原则是符合国家和省里医改精神的!”高卫东定了调子,“‘阳光采购’、‘量价挂钩’,这个大方向必须坚持!不把药品采购的水搅清,不把虚高的价格压下来,我们谈何医改?谈何减轻群众负担?”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说:“当然,具体操作上,可以更稳妥一些。刚才钱强同志和孙丽同志提到的风险,也要充分考虑。我看这样,关于价格权重,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对部分临床必需、确实技术含量高的专利药、创新药,设置一定的保护机制,具体范围由药政处会同专家另行论证。关于医院执行,要加强对医院用药行为的监测和督导,把集采药品使用情况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与院长年薪、财政补助挂钩!”

  高卫东这几句话,看似吸收了反对意见,做了妥协,但实际上,他将“例外”的范围限定得很窄,并且加强了对医院的约束,确保了核心原则不被架空。

  这是一种典型的平衡术,既压住了反对声音,又保证了改革的主体框架。

  一把手的态度如此明确,其他人自然不好再硬顶。

  钱强和孙丽对视一眼,都没再说话。

  其他几位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党组成员,见大势已定,也纷纷开口,表示“原则赞同”,并提出一些不痛不痒的修改建议。

  “既然大家基本没有异议,那就原则通过这份细则。”高卫东最后拍板,“林杰同志,你们根据今天会议讨论的情况,对个别条款再做微调,然后按程序报请省政府备案,择机正式印发实施!”

  “是!”林杰沉声应道,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知道,这份最终出台的细则,与他最初的构想相比,已经做了不少妥协和让步。

  比如价格权重没有达到他预期的理想值,对“特殊药品”的界定留有口子,对医院补偿机制这个根本问题也未能触及。

  但是,它终究是出台了!

  “阳光采购”、“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核心原则得以保留,线上操作、全程留痕的监管框架建立了起来。

  这就像在坚固的冰面上凿开了一个窟窿,虽然不大,但透进了光,引入了活水。

  这已经是一个来之不易的胜利。

  散会后,林杰走在最后。高卫东特意放慢脚步,和他并肩走了几步。

  “林杰啊,”高卫东声音不高,“细则出台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的执行,才是真正的考验。很多人都在等着看笑话,你要有心理准备。”

  “我明白,高书记。”林杰点点头,“我们会抓紧制定配套措施和实施方案,加强培训和宣传,确保细则落地。”

  高卫东“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转身走向自己的办公室。

  林杰看着他的背影,知道高卫东今天的力保,固然有民意压力的因素,恐怕也是看中了他敢啃硬骨头的冲劲,想借他的手,搅动一下沉积多年的利益格局。

  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高卫东的政绩;

  用不好,他林杰就是那个顶雷的。

  回到自己办公室,林杰看着桌上那份即将正式印发的细则稿,封面上“江东省药品集中采购实施细则”几个大字,拿起笔,在细则稿的扉页上,用力写下了四个字: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