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燕赵亮相-《领主:开局一石斧,爆肝建帝国》

  把天上的云、城头的旗、商队的骆驼都映得清清楚楚。

  李方清、张志、叶连、钱顺四人并肩立于广场最前端。

  黑旗与青兰城旗在身后猎猎作响,风把他们的衣摆吹得猎猎生风。

  李方清先一步上前,笑意朗然,声音不高,却稳稳压住满场的嘈杂:

  “诸位远道而来,容我先介绍今日与我同列的三位贵客。”

  他侧身,先抬手引向左侧身着绛紫大氅、金冠束发的张志:

  “这位,青兰城主张志张大人——

  其治下疆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商队往来,畅通无阻。”

  张志上前半步,抱拳环揖,声音洪亮而温和:

  “张某忝为青兰城主,今日得见异国王子驾临,得见四方商旅云集,实乃青兰之幸。

  青兰城门常开,税简政清,愿诸位在此地货通天下、利达四海。”

  语罢,他微一躬身,目光含笑掠过叶连,又向人群点头致意,掌声顿时如潮。

  李方清再引手,示意身旁白袍金冠的少年:

  “克连王国叶连王子——

  我与殿下相交于刀光剑影之中,今日携手于太平市肆之上。”

  叶连微微一笑,抬手时,袖口滑落一截雪白衬里。

  他的声音清朗,带着少年人独有的明快,却又不失王室的气度:

  “燕赵之地,我早已心仪。

  这里的松烟茶香,这里的绸缎如云,这里的山河辽阔,皆让我流连忘返。

  今日我站在这里,不仅是以王子的身份,更是以李领主挚友的身份,诚邀天下商旅——

  燕赵之壤,值得诸位把脚步留下,把故事带走。”

  话音未落,人群中几名头缠赤巾、腰佩克连短刀的商人已高举双手,放声欢呼:

  “殿下万安!

  克连商人愿随殿下脚步,共赴燕赵!”

  呼声此起彼伏,迅速蔓延成一片浪潮。

  李方清含笑压了压手,示意稍安,随即引向最后一位身着石青圆领袍、腰悬玉算盘的文士:

  “青兰城财政官钱顺钱大人——商贾之友,数字之匠。”

  钱顺拱手一礼,语速不疾不徐,却字字落在算盘珠上般清脆:

  “在下钱顺,忝掌青兰财赋。

  诸位放心——青兰之税,取之于商,用之于商;

  青兰之价,随行就市,绝无苛扣。

  愿以公平之秤,换诸位满载而归。”

  三位介绍完毕,李方清重新上前一步,目光扫过广场上千百张面孔——

  青兰城的官、克连王国的商、西域驼队、江南船帮……声音沉稳,如磐石落地:

  “燕赵领地,以刀弓立国,亦以诚信立市。

  今日我李方清在此立誓——

  凡踏入我领地之商旅,凡安居我街巷之百姓,其性命、其财货、其名节,皆受燕赵黑旗庇佑。

  欺诈者,必纠;暴虐者,必惩。

  愿此广场之上,只有欢声,没有哭声;

  只有握手,没有兵刃。”

  风忽然大了,吹得黑旗猎猎作响,像替他把誓言写进天空。

  人群静了一瞬,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驼铃、掌声、笑声交织成一片,惊起广场合欢树上的宿鸟,扑簌簌飞向更高更远的蓝天。

  李方清抬手,一声清喝压过万千嘈杂:

  “诸位——欢迎王子的宴会,此刻开始!”

  他手臂向下一挥,像劈开了一道闸门。

  广场与四条主街同时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人潮涌动,如风卷潮头。

  广场中央,早有百姓抬出杉木长桌,桌面宽得能并躺三人,却还是被一盆盆菜肴摆得满满当当。

  刚蒸好的黄馍摞成小山,蒸汽裹着麦香直冲云霄;

  大铁锅里炖着整羊,汤汁滚沸,油花在阳光下闪出金光,肉香顺着风爬进每一条巷子。

  孩子们围着锅沿打转,手里攥着自家带来的木碗,踮脚等第一块肋排。

  东街是酒巷。

  老酒坊的门板全拆下来当案台,一坛坛封泥未启的松烟老酿排成墙。

  酒保拍开泥封,琥珀色的酒液哗啦啦倒进粗陶碗,泡沫白得似雪。

  西域胡商接过碗,仰头便灌,辛辣入喉,辣得直拍胸口,却笑得露出整排白牙;

  江南绸商斯文些,小口呷着,还要与身旁的克连商人碰碗,一句“四海之内皆兄弟”说得生涩却真诚。

  西街是甜品铺。

  黄道婆领着织娘们把新收的槐花蜜熬成稠亮的糖稀,趁热浇在现蒸的米糕上,金黄糖丝牵得老长。

  孩子们尖叫着追逐糖丝,大人们也忍不住伸出指尖蘸一点放进嘴里,甜得眯起眼。

  岭南果贩把冰镇过的荔枝剥壳装盘,晶莹剔透的果肉在竹席上滚两圈就被抢空;

  西域人第一次见,试探着咬一口,汁水四溅,连呼“天果”。

  南街是面食的长龙。

  案板上雪白的面团被壮汉抡圆甩薄,啪地贴进烤炉,瞬间鼓起金黄泡泡;

  妇人手持长筷,把刚出锅的薄饼卷上现炒的羊肉丝、青红椒,再刷一勺胡麻酱,热气腾腾地递到客人手里。

  克连王子被香味勾得亲自下筷,一口下去,眼角眉梢都是惊喜。

  旁边的北境皮货商咬得太急,酱汁顺着胡子往下滴,惹来一阵善意的哄笑。

  北街最宽敞,干脆架起十口行军大锅。

  锅里翻滚的是什锦乱炖——萝卜、豆腐、山菌、河虾、羊骨、牛筋,谁家有好料都往锅里添,汤勺搅一搅,整个街面都是咕嘟咕嘟的声响。

  老人们搬出自家板凳,边吃边给外乡人讲燕赵旧事;

  少年们把空碗摞得老高,比赛谁堆得稳,碗塔一晃,笑声能掀翻屋瓦。

  广场西侧的高台上,李方清与叶连并肩而立。

  鼓手换了一曲《迎宾调》,唢呐高亢,弦子悠扬。

  李方清举杯,声音不高,却穿透嘈杂:

  “今日之宴,无分贵贱,无问西东;

  桌上的饭菜来自千家百户,锅里的热汤滚着同一条河的水。

  愿所有远道而来的客人,把肚子填饱,把心也留下!”

  叶连接过话头,少年嗓音清亮:

  “克连的驼铃与燕赵的鼓点,从今天起在同一节拍里响!

  诸位——敞开了吃,敞开了喝,今夜不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