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清园大学诗社-《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

  “晓颖和曼曼也经常对我提起你们。”

  陶露笑吟吟地伸出手,先与沈麦麦握了握:“麦麦,很高兴与你见面!”

  又与陈长河握了握手:“陈老师,您的大名,即便没有晓颖和曼曼讲,我也早已经如雷贯耳了,很高兴认识您!”

  “不敢当,我也很高兴认识你!”

  陈长河与她握了握手:“露姐,你和晓颖姐、曼姐是同一个专业的吗?”

  “对,经济学专业。”

  陶露笑道:“还望陈老师多多指点。”

  “不敢不敢……”

  “就算是我们老师,在您面前恐怕也只有被指点的份,您在我面前说不敢,可真是折煞我了。”

  陶露笑道,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说道:“晓颖和曼曼不在宿舍,今天她们诗社有个读诗会的活动,她们去参加了……她俩像陈老师您一样,成绩好,还非常有文艺才华。”

  “过奖了。”

  “我是去叫她俩过来,还是带你们去找她俩?”

  “你把位置告诉我们,我们去找她俩就可以了,不用麻烦你了。”

  “不麻烦的。”

  陶露微微一笑:“既然如此,我带你们过去吧,他们在图书馆外面的一处草地上,我们直接过去。”

  “谢谢。”

  陈长河和沈麦麦拎着一堆礼物,跟着陶露行走在学校里。

  “麦麦,你们的奶茶店,开多少家了?”

  路上,陶露询问。

  “15家。”

  沈麦麦说道。

  今年下半年,他们又在翠文区和沧明区开了几个店,目前一共有15个店面。

  并且,市面上已经出现模仿他们的奶茶店了,不过都是些小作坊,还没有品牌奶茶店的出现。

  “我记得你上次来信时,说你还在一个公司里做副总。”

  陶露说道:“一边管理公司,一边管理这么多家店,麦麦,你真是了不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哪能呢……我哪能和你们比……”

  沈麦麦不好意思地笑道:“你们可是清园大学的学生,真真正正的天之骄子。”

  “什么天之骄子?”

  陶露笑道:“毕了业也就是去单位上班、工作,论专业学术,比不上陈老师,论赚钱养家,比不上你。像你和陈老师这种既有名望又有钱的生活,我是羡慕也羡慕不来呦!”

  “哪能呢?”

  沈麦麦笑道:“清园大学的学生说这种话,未免也太谦虚了……”

  与沈麦麦聊了几句后,她又与陈长河搭话:“陈老师,您写的那本《情书》,我已经看过了,非常非常喜欢!”

  “谢谢!”

  “您去过倭国?”

  “没有。”

  “那您可真厉害,小说里面有许多关于倭国生活的细节描写,特别真实,我还以为您在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呢。”

  “都是通过其他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了解的,我也不清楚是否真实。”

  陈长河笑道:“你说特别真实,是去过倭国吗?”

  “去旅游过。”

  陶露说道:“去过两次,一次待了一周,一次待了半个月,也算是对倭国有一点点浅显的了解。说起来,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倭国这次经济危机的分析……陈老师,不知能否请教您,倭国的这次经济危机,会持续多长时间?”

  “我对这方面没什么研究。”

  陈长河稍作沉吟:“不过……粗略分析的话,应该会在十年以上。”

  “这么久?”

  陶露惊讶道:“您做出这个分析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结构性矛盾积重难返。比如人口老龄化,企业治理僵化、通缩螺旋。”

  “第二,政策效果的局限性,倭国计划推出45亿日元规模的各项计划来刺激经济发展,但这些钱能够落实下来多少,是要打个问号的。或许不到50%,也或许甚至不到30%。”

  “第三,随着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倭国的传统制造业,比如钢铁、纺织等,竞争力大幅下降。如果不能及时完成经济转型,那么经济发展就会陷入困境,增速缓慢……”

  “那以您所见,他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尽快走出经济危机呢?”

  “倭国与我国的国情有很大的区别,要分析措施,要先了解其国情……”

  二人聊了一路关于倭国经济,快走到图书馆时,结束了话题。

  “陈老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陶露目光灼灼地看着陈长河,钦佩道:“陈老师只言片语,便令我拨云见日,感觉写这篇论文的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很多!”

  陈长河笑笑:“过奖了。”

  “陈老师,前面就是图书馆。”

  陈露带着他们来到图书馆一侧,只见在不远处的草坪上,聚起了二三十名青年男女,围成了一个大圈。

  此时,一名女生正手捧着一个笔记本站在圈中央,声情并茂地朗读着一首诗歌,其他人都安安静静地听着,时而女生朗读到一句比较有文采的句子,或者情绪比较饱满激动的时候,大家就会鼓掌喝彩。

  气氛很是热烈。

  “晓颖姐和曼姐在那里!”

  沈麦麦扯了扯陈长河的手,指着一个方向,惊喜地说道。

  陈长河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顾晓颖和李曼侧对着他们,正在认真聆听读诗。

  “这就是诗社的读诗会。”

  陈露笑道,她示意陈长河和沈麦麦稍等,自己上前去,走到顾晓颖和李曼身后。

  此时,恰好女生读完了诗。

  顾晓颖和李曼正在鼓掌,陈露拍了拍她俩的肩膀,二人转头,见是陈露,露出惊讶的表情。

  陈露笑着往陈长河和沈麦麦的方向指了指。

  “啊——”

  “麦麦——”

  顾晓颖和李曼齐齐爆发出蜂鸣般的尖叫。

  两个坐在草地上的人几乎是弹射起来,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陈长河和沈麦麦冲来,霎时间吸引了整个诗社所有人的注意。

  “晓颖姐!”

  “曼姐——!”

  沈麦麦放下手里的礼物,快步迎上去。

  顾晓颖跑得快点儿,一马当先地抱住了沈麦麦,高兴地直蹦:“麦麦,麦麦,你什么时候来的?”

  李曼慢了一步,只能在旁边争抢:“让我抱抱!让我抱抱!”

  顾晓颖抱着沈麦麦蹦了半天,才把沈麦麦放给李曼,李曼又抱着沈麦麦直转圈,场面煞是热闹。

  看得诗社的一群学生们,颇为惊讶错愕。

  陈长河是带着相机来的,他在沈麦麦与顾晓颖李曼互相奔赴的时候,就举起相机咔咔咔按快门,直到三个女孩蹦完转完,一份胶卷也拍完了。

  此时,他才走上前去。

  “陈老师!”

  顾晓颖和李曼又向陈长河打招呼,除了亲切热情外,还有浓浓的尊敬。

  “顾晓颖,李曼……”

  此时,一名戴着眼镜的高瘦男生走过来,笑呵呵道:“很少见你们有如此激动的时候,这两位朋友是从哪儿来的,可以介绍一下吗?”

  诗社的其他成员,也都好奇地看着他们。

  “可以可以!”

  顾晓颖开心地点点头,拉着沈麦麦的手,向大家介绍:“她叫沈麦麦,是我和李曼去年在火车上结识的好朋友!

  去年夏天,麦麦离开江北省的农村老家前往江北省云海市打拼,白手起家,从摆摊做小买卖开始,如今已经是一个拥有着好多家店铺,还入股了一个电器公司的大老板了!”

  顾晓颖的介绍引得众人发出一片惊呼。

  一个女孩,白手起家,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当上了大老板,这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没有没有……”

  被顾晓颖这么介绍,看着诗社众人的震惊表情,沈麦麦很是不好意思,连连摆手:“我这点成绩,都是在长河的帮助下达成的,我自己并没有那么厉害……”

  “对对对,离不开陈老师的帮助!”

  顾晓颖笑道,又指了指陈长河:“下面再给大家隆重介绍下这一位,他就是麦麦的对象,陈老师!至于为什么叫陈老师……”

  “陈长河!”

  人群中,突然有人惊叫出声。

  一名年纪看起来稍大两岁的男生快步上前,盯着陈长河瞅了瞅,激动道:“提出国企改革思路的陈长河,是不是!”

  “你好。”

  陈长河微微一笑:“我是陈长河。”

  “偶像啊!”

  男生激动地又上前两步,一把握住了陈长河的手:“陈老师好,我也姓陈,叫陈怀旭,是经济学的在读研究生!”

  “陈师兄的研究方向就是国企改革。”

  李曼笑吟吟道:“他一直把陈老师你当作偶像呢,据说甚至把报道你的报纸贴在了宿舍床头,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要对着你的照片大喊一句要努力学习赶超陈长河!”

  “哈哈,好!”

  陈长河晃了晃陈怀旭的手,笑道:“希望有越来越多人可以赶上我、超过我,走在经济研究的前列!”

  “感谢您的鼓励!”

  陈怀旭精神振奋,一脸荣幸道:“我一定加倍努力,不负您殷切期望!”

  见到了偶像的陈怀旭,精神亢奋,大声道:“同学们,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陈老师!

  陈老师是江北大学的学生,但大家别看他只是一名学生,却是当前我国正在实行的国企改革思路的提出者!

  ‘抓大放小’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十六字方针’这两项国企改革工作的核心观点,都是由陈老师一人提出的!

  今年6月份,陈老师来京参加经济研讨会时,一场讲座震惊八方,就连咱们学校经济研究中心的蔡主任都盛赞其为经济学天才……

  江北大学为其成立了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经济改革委员会特邀其为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