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陶露-《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

  见豆浆机是靠谱的正经产品,赵宝钢也就放心地联系了葛悠和吕丽苹。

  葛悠倒是在家里闲着呢,但吕丽苹下午有事,于是几人约好了傍晚去某个饭店见面谈事情,还顺便通知了冯小钢。

  陈长河和沈麦麦把那台豆浆机留给赵宝钢后,暂时告辞离开。

  然后,他们回到家里,取了三台豆浆机,在临近赵宝钢下班的时间抵达京城电视艺术中心门口,等待赵宝钢出来。

  片刻后,赵宝钢下班了,是和冯小钢一起出来的。

  四人一起来到约定好的饭店。

  到了饭店门口一看,葛悠和吕丽苹已经在饭店大厅里面等着了。

  赵宝钢为他们互作介绍。

  葛悠和吕丽苹的资料,陈长河很熟悉,来时路上也对沈麦麦讲过。

  他和沈麦麦的资料,葛悠和吕丽苹是不清楚的。

  赵宝钢也知道这一点,于是着重介绍了陈长河、沈麦麦。

  得知陈长河年纪轻轻竟然取得了一堆成就,而沈麦麦也是一个价值千万的公司副总,还经营着多家店铺后,葛悠和吕丽苹都挺特别惊讶。

  他们在刚看到陈长河沈麦麦的年龄如此年轻时,还有些担心这会是一个不靠谱的企业、不靠谱的代言。

  但了解到陈长河沈麦麦的情况后,二人不约而同地收起了轻视之心,非常客气地打招呼问好。

  众人来到饭店包间里面。

  点完菜后,在等候上菜的功夫,沈麦麦把三台豆浆机取出来,分别送给葛悠、吕丽苹和冯小钢,并向他们介绍了豆浆机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葛老师,吕老师,二位可以先把这豆浆机带回家里,明天早上按照使用说明试用一下,决定要不要代言这个产品,然后咱们再谈后续。”

  沈麦麦笑道。

  她没有因为有赵宝钢的介绍,便急着催葛悠和吕丽苹答应代言,而是信心十足地让二位老师先去试用产品。

  这种做法让葛悠和吕丽苹非常舒服,对产品的性能也有了更多期待。

  于是,二人答应明天早上会对产品进行试用,然后打电话联系沈麦麦——福临园的家里,也是安装了电话的。

  说起来,这年头虽然有大哥大了,而且被当作身份象征,很多大老板都喜欢在腰间别一个大哥大充门面。

  但陈长河用不习惯那玩意。

  块头大,重量沉,带在身上像个累赘似的。

  而且这玩意的通话中断率很高,即便是在云海市这种大城市里,也经常打着打着就断线……用户体验实在一般。

  所以陈长河懒得买。

  就用电话。

  等到将来GSm手机上市的时候,直接买手机就得了。

  至于bb机,他倒是打算买一个,以备日后在外搞调研的时候使用,一旦谁有急事,可以联系到他。

  暂时聊完代言的事情,酒菜上来,众人便开始吃菜喝酒,东拉西扯地闲聊天。

  “哥们……”

  酒过三巡,赵宝钢拍拍陈长河的胳膊,竖起大拇指:“你们找葛悠和丽苹代言,真是太特么明智的选择了!

  我告诉你,我们这《编辑部的故事》,收视率肯定低不了!

  到时候节目一播出,别的地方不敢说,起码在京城及周边地区,他俩绝对是大明星!

  你们这豆浆机来了京城,就等着变成畅销产品吧!”

  “我们也是相信赵老师你的导演水平,以及葛老师和吕老师的表演水平,才特意做出的这个决定。”

  陈长河笑道。

  如果只是朋友聚会,他肯定会说一些“我感觉远不止在在京城及周边地区会火,肯定能火遍大江南北”之类的话。

  但沈麦麦明天还得谈代言费呢,他如果把《编辑部的故事》捧得太高了,不利于明天的代言费谈判。

  在附和了一句后,他换了个话题:“《编辑部的故事》已经拍完了,赵老师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吗?”

  “电视剧播出后还会有一些工作,我暂时还没打算启动新项目。”

  赵宝钢说道:“不过,关于下一部剧拍什么,我倒是有些想法。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小说叫《过把瘾》,感觉挺有意思的,很合我的胃口。而且这部小说的很多场景设计都非常适合直接改编成剧本……我想考虑一下这个项目。”

  陈长河忍不住乐了。

  我这小说,就是参照着你的电视剧写的。

  虽说赵宝钢不是编剧,但其身为导演,对电视剧内容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各种台词以外的场景描写、环境描写、人物举止动作的细节描写,肯定很多都是赵宝钢的手笔。

  这种情况下,赵宝钢当然觉得《过把瘾》合胃口了!

  至于非常适合改编成剧本,也是这个原因,他是按照电视剧写的,一个接一个的场景,大部分都是电视剧里面的,只是把它们改成了小说的文字描述语言。

  拿他的小说去拍电视剧,只需要把小说的内容格式切换为剧本格式,再稍加修改,轻轻松松就能搞定。

  “你笑什么?”赵宝钢诧异道。

  “没什么,我也挺喜欢这部小说的。”

  陈长河笑道:“而且这部小说的作者我认识,回头你如果真想拍它,我可以帮忙引荐一下。”

  “好啊!”

  赵宝钢高兴道:“想不到嘛,你的人脉还挺广的,连文学圈里的人都认识!”

  “我好歹也写了那么多歌,怎么着也得算半个你们文艺圈里的人吧?”

  “对对对,算,绝对算!”

  一顿饭吃得很高兴。

  男士们都喝了不少酒,沈麦麦和吕丽苹也整了点红酒。

  回到家里,洗个澡就休息了。

  次日,二人在外面吃了早饭后,回到家依偎在沙发上看电视、等电话。

  八点多。

  葛悠和吕丽苹的电话先后到了,表示愿意代言鸿星牌豆浆机。

  于是,四人约定好了地方见面,经过一番洽谈后,敲定了代言费——每人15万元。

  起草签订了合同后,沈麦麦直接给他俩打了全款。

  葛悠和吕丽苹见沈麦麦如此豪爽痛快,干活的积极性也很高。

  他们帮忙推荐了靠谱的广告公司,带上另外两台尚未开封的豆浆机去拍摄广告,期间二人还主动帮忙考虑广告里的动作、广告词,一连拍摄了好几个版本都毫无怨念。

  广告拍完,已经是晚上了。

  沈麦麦又请葛悠、吕丽苹和广告公司负责人吃了顿饭。

  第二天上午,经过连夜加班加点剪辑制作后的广告短片就交到了沈麦麦手里。

  于是,二人直奔央视广告部。

  到了这边,没什么熟人,按部就班地按照流程申请投放广告。

  排队、洽谈、签署合同、付首款……一系列工作忙完,已经到了傍晚。

  最终结果是,鸿星电器以220万的价格,成功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了鸿星豆浆机的广告。

  而仅仅在一个月前,同样时段、同样时长的广告,报价还只是200万。

  上涨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这广告不能立即播出,还需要排队一段时间,要等到年底才开始播出。

  年底开始播出也行,《编辑部的故事》也是年底上映,到时候效果更好!

  陈长河和沈麦麦原打算今天如果能早点忙完工作,傍晚就去火车站,乘车返回云海市的。

  但从央视出来后,再去赶火车,已经来不及了。

  二人只能在京城再多待一天。

  “多待一天也好,咱们也能忙里偷闲,休息休息,在京城逛一逛。”

  晚上,二人品尝京城烤鸭的时候,陈长河笑道:“你明天想去哪儿玩?”

  “嗯……早上去看升旗吧!”

  沈麦麦想了想,说道:“然后就不逛其他地方了,你带我去清园大学找晓颖姐和曼姐,自从去年火车站分别后,我们虽然通了不少次信件,却从来没有见过面呢!”

  “好,那明天上午就去找她们。”

  陈长河说着,做了个烤鸭卷,递到她嘴边:“啊……”

  沈麦麦笑笑,张嘴吃了。

  “好吃吗?”

  “嗯嗯,谢谢亲爱的……我给你卷一个!”

  “不用,我自己就行。”

  “不嘛,我来!”

  “呵呵……好。”

  1月7号。

  腊月初四。

  一大早,二人起床去看了升旗,把沈麦麦感动得热泪盈眶,决心要实业报国,努力纳税。

  陈长河特意带了照相机,二人在广场上拍了一堆照片。

  早饭后。

  他们买了大兜小兜的一堆礼物,来到清园大学。

  陈长河还记得顾晓颖和李曼所在的宿舍楼。

  到了楼下,连续问了好几位同学后,终于遇到了一个知道她们宿舍的同学,拜托其帮忙叫人。

  过了会儿。

  有个女生下来了,向他们迎面走来。

  但并不是顾晓颖和李曼。

  而是一个位打扮非常时髦、烫着波浪发、带着细细金项链的女生。

  她来到陈长河和沈麦麦面前,笑吟吟道:“二位是陈长河和沈麦麦吧?”

  “对。”

  陈长河点点头:“请问您是……”

  “我叫陶露。”

  女生笑吟吟道:“是晓颖和曼曼的舍友,她们应该在信件里提到过我。”

  “呀,露姐!”

  沈麦麦面露惊喜之色:“对对对,晓颖姐和曼姐好几次在信里面提过你呢,说你们经常在一块儿学习、一块儿玩,是非常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