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赵磐与陈淼致力于打造现实层面的“诺亚方舟”时,李慕青在生物能量实验室的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深入、甚至触及哲学思辨的层面。
她的研究,不再仅仅是为了制造“生命屏障”,而是试图从根源上理解“纠正者”与“生命”之间那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
北美文明火种的熄灭,以及大洋洲生态的彻底死亡,给了她极大的震撼,也让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生命的本质,在宇宙规则中,究竟处于何种位置?
纠正者所要“纠正”的,真的是“错误”,还是某种它们无法理解的“奇迹”?
她将自己几乎完全沉浸在了实验室中。
高博士团队根据林阵风战斗数据模拟出的各种纠正者剥夺力场,成为了她最好的“磨刀石”。
她不再满足于被动防御,而是开始主动“攻击”——
用她不断精进的青帝之力,去剖析、去试探这些剥夺力场的构成。
过程极其凶险。有好几次,她模拟出的生命能量场被剥夺力场瞬间击穿、湮灭,反噬的力量让她精神受创,口鼻溢血。
但她只是默默擦掉血迹,服下高浓度营养剂,继续投入研究。
她对生命能量的掌控,在这种极限压力下,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提升着。
她不再仅仅将生命能量视为治愈和滋养的力量,更开始理解其作为一种高度有序、信息密集、对抗熵增的复杂系统的本质。
“秩序……”李慕青看着屏幕上两组截然不同的能量频谱图,一组代表纠正者冰冷、单一、趋向死寂的剥夺规则,另一组代表生命那复杂、动态、充满创造力的能量图谱,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纠正者代表的,是一种极简、排他、趋向热寂的秩序。而生命,代表的是一种复杂、包容、远离平衡态的秩序。它们本质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有序’形式,甚至可以说,是秩序的两个极端。”
这个发现让她豁然开朗。
纠正者并非反秩序,它们本身就是一种秩序的执行者,只不过它们所维护的秩序,与生命所代表的秩序,是根本性冲突的!
“所以,它们视我们为‘错误’,并非因为我们‘无序’,而是因为我们这种‘复杂有序’的存在,挑战了它们所认知的‘简单有序’的宇宙图景?”
李慕青喃喃自语,感觉自己似乎触摸到了这场灾难最核心的真相。
她立刻调整了研究方向。
她不再试图用生命能量去“硬抗”剥夺,而是尝试去模拟、去“理解”甚至去“引导”那种冰冷的秩序。
她开始进行一系列极其大胆的实验。
她将一丝微弱但纯净的剥夺力场(模拟)引入一个封闭的、由她青帝之力维持的微型生态球中。
起初,生态球内的微生物和植物迅速死亡。
但李慕青没有放弃,她不断地调整生命能量的频率和结构,不是去对抗,而是像润滑剂一样,试图在那冰冷的秩序与复杂的生命系统之间,找到一个临时的、动态的平衡点。
这是一个近乎痴人说梦的尝试。
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微型生态球不断化为死寂。
但李慕青凭借着她对生命本质愈发深刻的理解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终于在无数次失败后,捕捉到了一丝转机!
她发现,当生命能量的频率调整到一种极其特殊的、仿佛同时蕴含着“生”与“死”、“创造”与“归寂”的复合状态时,那丝剥夺力场对生态球的破坏速度,显着降低了!
虽然无法完全阻止,但延缓了!
就好像,生命系统暂时“欺骗”了剥夺规则,让它认为这个系统处于一种“可接受的”、接近沉寂的过渡状态!
“动态平衡……伪装……”李慕青看着那个在剥夺力场边缘艰难维持着微弱生机的生态球,心脏狂跳。
这虽然不是真正的胜利,却指明了一个方向——或许无法正面对抗规则,但可以利用规则,在规则的缝隙中寻求生存!
她将这一发现命名为 “规则伪装”理论。
她立刻开始着手将这一理论从微观生态推向更宏观的层面。
她与高博士合作,尝试设计一种能够产生特定复合频率能量场的装置,这种能量场不具攻击性,也不具备强防御性。
它的唯一作用,就是让处于其范围内的生命体或复杂系统,在纠正者的感知中,变得“不那么显眼”,或者“更符合它们那简单秩序的模型”,从而降低被优先剥夺的概率。
当然,这仅仅是理论,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巨大的鸿沟。
而且,这种“伪装”能持续多久,能否骗过更高级的纠正者或者其背后的指挥核心,都是未知数。
但这无疑是自纠正者降临以来,人类方在理论层面取得的第一个突破性进展,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林阵风以力破巧的、另一种对抗规则的思路。
李慕青将这份凝聚了她无数心血的初步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加密保存,并同步给了苏小冉和高博士。
她知道,这或许无法立刻改变战局,但它是一颗种子,一颗可能在最黑暗时刻,为文明保留下一丝火种的希望之种。
就在李慕青于实验室中窥探规则奥秘的同时,外界的情报显示,剩余的几个纠正者(风、雷,以及行踪不明的金、火)活动频率似乎在降低,但它们造成的剥夺区仍在缓慢而坚定地扩张。
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笼罩着全球。所有人都感觉到,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她的研究,不再仅仅是为了制造“生命屏障”,而是试图从根源上理解“纠正者”与“生命”之间那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
北美文明火种的熄灭,以及大洋洲生态的彻底死亡,给了她极大的震撼,也让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生命的本质,在宇宙规则中,究竟处于何种位置?
纠正者所要“纠正”的,真的是“错误”,还是某种它们无法理解的“奇迹”?
她将自己几乎完全沉浸在了实验室中。
高博士团队根据林阵风战斗数据模拟出的各种纠正者剥夺力场,成为了她最好的“磨刀石”。
她不再满足于被动防御,而是开始主动“攻击”——
用她不断精进的青帝之力,去剖析、去试探这些剥夺力场的构成。
过程极其凶险。有好几次,她模拟出的生命能量场被剥夺力场瞬间击穿、湮灭,反噬的力量让她精神受创,口鼻溢血。
但她只是默默擦掉血迹,服下高浓度营养剂,继续投入研究。
她对生命能量的掌控,在这种极限压力下,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提升着。
她不再仅仅将生命能量视为治愈和滋养的力量,更开始理解其作为一种高度有序、信息密集、对抗熵增的复杂系统的本质。
“秩序……”李慕青看着屏幕上两组截然不同的能量频谱图,一组代表纠正者冰冷、单一、趋向死寂的剥夺规则,另一组代表生命那复杂、动态、充满创造力的能量图谱,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纠正者代表的,是一种极简、排他、趋向热寂的秩序。而生命,代表的是一种复杂、包容、远离平衡态的秩序。它们本质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有序’形式,甚至可以说,是秩序的两个极端。”
这个发现让她豁然开朗。
纠正者并非反秩序,它们本身就是一种秩序的执行者,只不过它们所维护的秩序,与生命所代表的秩序,是根本性冲突的!
“所以,它们视我们为‘错误’,并非因为我们‘无序’,而是因为我们这种‘复杂有序’的存在,挑战了它们所认知的‘简单有序’的宇宙图景?”
李慕青喃喃自语,感觉自己似乎触摸到了这场灾难最核心的真相。
她立刻调整了研究方向。
她不再试图用生命能量去“硬抗”剥夺,而是尝试去模拟、去“理解”甚至去“引导”那种冰冷的秩序。
她开始进行一系列极其大胆的实验。
她将一丝微弱但纯净的剥夺力场(模拟)引入一个封闭的、由她青帝之力维持的微型生态球中。
起初,生态球内的微生物和植物迅速死亡。
但李慕青没有放弃,她不断地调整生命能量的频率和结构,不是去对抗,而是像润滑剂一样,试图在那冰冷的秩序与复杂的生命系统之间,找到一个临时的、动态的平衡点。
这是一个近乎痴人说梦的尝试。
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微型生态球不断化为死寂。
但李慕青凭借着她对生命本质愈发深刻的理解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终于在无数次失败后,捕捉到了一丝转机!
她发现,当生命能量的频率调整到一种极其特殊的、仿佛同时蕴含着“生”与“死”、“创造”与“归寂”的复合状态时,那丝剥夺力场对生态球的破坏速度,显着降低了!
虽然无法完全阻止,但延缓了!
就好像,生命系统暂时“欺骗”了剥夺规则,让它认为这个系统处于一种“可接受的”、接近沉寂的过渡状态!
“动态平衡……伪装……”李慕青看着那个在剥夺力场边缘艰难维持着微弱生机的生态球,心脏狂跳。
这虽然不是真正的胜利,却指明了一个方向——或许无法正面对抗规则,但可以利用规则,在规则的缝隙中寻求生存!
她将这一发现命名为 “规则伪装”理论。
她立刻开始着手将这一理论从微观生态推向更宏观的层面。
她与高博士合作,尝试设计一种能够产生特定复合频率能量场的装置,这种能量场不具攻击性,也不具备强防御性。
它的唯一作用,就是让处于其范围内的生命体或复杂系统,在纠正者的感知中,变得“不那么显眼”,或者“更符合它们那简单秩序的模型”,从而降低被优先剥夺的概率。
当然,这仅仅是理论,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巨大的鸿沟。
而且,这种“伪装”能持续多久,能否骗过更高级的纠正者或者其背后的指挥核心,都是未知数。
但这无疑是自纠正者降临以来,人类方在理论层面取得的第一个突破性进展,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林阵风以力破巧的、另一种对抗规则的思路。
李慕青将这份凝聚了她无数心血的初步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加密保存,并同步给了苏小冉和高博士。
她知道,这或许无法立刻改变战局,但它是一颗种子,一颗可能在最黑暗时刻,为文明保留下一丝火种的希望之种。
就在李慕青于实验室中窥探规则奥秘的同时,外界的情报显示,剩余的几个纠正者(风、雷,以及行踪不明的金、火)活动频率似乎在降低,但它们造成的剥夺区仍在缓慢而坚定地扩张。
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笼罩着全球。所有人都感觉到,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