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中医整体观念-《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

  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中医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它强调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这一观念贯穿于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对中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这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核心内容之一。从结构上看,人体由各个脏腑、形体、官窍等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在结构上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例如,五脏(心、肝、脾、肺、肾)通过经络系统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结构上的联系使得人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个脏腑的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甚至会引起全身性的疾病。例如,肝脏的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因此,中医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不仅仅关注局部的病变,更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功能上相互协调:各个脏腑、形体、官窍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如同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个部件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只有它们协同工作,才能使整个机器正常运转。例如,心主血脉,负责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为全身提供营养和氧气;肺主气,司呼吸,负责吸入清气,呼出浊气,调节人体的气体交换;脾主运化,将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这些脏腑的功能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共同完成人体的生命活动。

  病理上相互影响: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当某一部分发生病变时,可能会通过经络、气血等途径影响到其他部分,甚至整个身体。例如,肝火旺盛时,肝脏的功能失调,可能会导致情绪急躁、易怒等症状。同时,肝火还可能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使脾胃的运化失常,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使得疾病的表现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季节气候影响:中医认为,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例如,春季多风,风邪容易侵袭人体,引发感冒、咳嗽等疾病;夏季多热,人体容易受到暑热的侵袭,出现中暑、发热等症状;秋季多燥,燥邪容易伤肺,导致干咳、咽干等症状;冬季多寒,寒邪容易伤阳,使人出现畏寒、手脚冰凉等症状。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会充分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在夏季治疗暑热症时,常采用清热解暑的方法;在冬季治疗寒证时,常采用温阳散寒的方法。

  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白天,阳气逐渐上升,人体的阳气也随之旺盛。此时,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各项生理功能处于活跃状态。而到了夜间,阴气逐渐上升,人体的阴气也相应增强。这时,人体的新陈代谢减缓,生理功能也逐渐趋于平静。这种昼夜变化的规律,使得人体在不同时间段内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治疗反应都有所不同。

  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充分考虑了昼夜晨昏的影响。例如,对于一些阳虚的患者,中医可能会建议他们在白天多晒太阳,以补充阳气;而对于一些阴虚的患者,则可能会建议他们在夜间早睡,以滋养阴气。此外,中医还会根据疾病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等因素差异很大,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反应。例如,北方气候寒冷,人体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导致寒症的发生;而南方气候湿热,人体则容易受到湿邪和热邪的困扰,引发湿症和热症等疾病。

  中医在治疗疾病时,会根据地区方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比如,对于北方的寒症患者,中医可能会使用温热的药物进行治疗,以驱散寒邪;而对于南方的湿证和热证患者,则可能会使用清热利湿的药物进行调理。同时,中医还会建议患者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特点,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了人体与周围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中医认为,社会环境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例如,社会动荡、战争、经济贫困等不良社会环境可能导致人们生活不安定,心理压力增大,从而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人体的气血容易失调,情志也会受到影响,出现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情志因素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当情志过度或失调时,就会导致相应的脏腑功能失常,从而引发疾病。例如,过度的愤怒可能会损伤肝脏,导致肝气郁结;过度的忧虑可能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综上所述,中医整体观念强调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这种观念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各个方面,是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之一。它提醒我们在关注人体健康时,不仅要考虑个体的生理因素,还要关注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以及情志因素对健康的作用。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体的健康状况,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