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中医药大学(基础知识)-《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斑蝥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及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瞬间几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如今,大学生活的大幕已然拉开,而我所面临的第一门课程便是中医基础理论课。

  这门课程犹如一座神秘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中医的精髓和奥秘。中医基础理论主要涵盖了人体的阴阳五行、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经络功能以及精神状态等多个方面。

  首先,让我们来探索一下人体的阴阳五行。这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医的基石。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力量,它们共同维持着人体的平衡与和谐。阴阳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就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而五行则是将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金、木、水、火、土,与人体的五脏相对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理论体系。通过对五行相生相克关系的研究,中医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气血运行。气血运行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精髓之一,它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血在人体内循环流动,滋养着各个脏腑和组织器官。如果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中医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3、脏腑功能

  脏腑功能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犹如一台精密仪器中的各个零部件,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转。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脏腑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可能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例如,心脏主血脉,若心脏功能失调,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发心悸、胸闷等症状;肝脏主疏泄,若肝脏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情绪抑郁、烦躁易怒等精神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脾脏主运化,若脾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的症状;肺脏主气司呼吸,若肺脏功能失调,可能出现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的问题;肾脏主藏精,若肾脏功能出现问题,可能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同时还可能导致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

  4、经络功能

  经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就像城市中的道路一样,将气血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经络的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如果经络功能失调,气血就会在经络中瘀滞,无法顺畅地流通,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比如,当经络受到寒湿等邪气的侵袭时,气血运行就会受到阻碍,导致局部疼痛、麻木等症状。此外,经络还与脏腑相互联系,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也会影响到相应脏腑的功能,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5、精神状态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精神状态,是中医对人体整体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医认为,人体的精神状态与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密切相关。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不仅反映了其身体的健康状况,还会对身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当脏腑功能失调时,人体的气血运行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精神状态出现问题。例如,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而过度的劳累、思虑等也可能损伤脾脏,导致脾气虚弱,从而出现精神萎靡、疲倦乏力等症状。

  总之,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为我们认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调理,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的恢复。

  “中医和于术数,法与阴阳”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医养生的核心要点,它强调人类应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恰当的养生方法,从而实现身心健康的目标。具体而言:

  - **法于阴阳**:

  - **顺应自然**:这意味着人们需要依据自然界阴阳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例如,昼夜的节律以及四季的更替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在白天,阳气旺盛,人们应该积极活动;而到了夜晚,阴气渐盛,就应该安静休息。同样,不同的季节也有各自的特点,春季宜养肝,夏季宜养心,秋季宜养肺,冬季宜养肾。

  - **调节身心**:保持体内阴阳的平衡对于健康至关重要。过度的劳累和情绪的剧烈波动都可能导致阴阳失调,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避免过度消耗体力和精力。同时,保持情绪的稳定也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 **和于术数**:

  -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对于养生非常重要。例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的健身运动,不仅可以调和气血,还能强身健体。这些运动动作缓慢、柔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练习。

  - **传统疗法**:中医养生还包括一些传统的疗法,如艾灸、拔罐、刮痧、按摩等。这些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疲劳的作用。例如,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拔罐可以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刮痧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按摩则可以放松肌肉、缓解疼痛。

  通过遵循“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原则,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保持身心的健康,从而实现养生保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