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曙光”的联合突击行动在绝对保密中展开。多国特种部队和信息战单位协同合作,利用“老K”谭栋意外泄露的那个安全屋地址,布下了天罗地网。
行动时间定在凌晨四点,人类警惕性最低的时刻。
沈锐坐镇国内指挥中心,通过加密卫星链路接收着前方的实时信息。屏幕上,代表突击队员的光点无声地接近目标建筑——一座位于热带城市边缘、看似普通的独栋别墅。
“一队就位。” “二队就位。” “无人机确认,建筑内无明显热源,仅二楼一房间有微弱生命体征信号,一人。” “信号屏蔽已启动。” “破门!”
命令下达,行动瞬间开始。几乎没有遭遇像样的抵抗。外围的暗哨在被发现前就被无声制伏。突击队撞开别墅大门,迅速控制各个房间。
“客厅安全!” “厨房安全!” “地下室……发现小型实验室!重复,发现实验室!”
最终,所有队员汇聚到二楼那个有生命信号的卧室门口。破门而入!
画面传回:一个消瘦、戴着眼镜、头发凌乱的中年男人惊恐地从床上坐起,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就被迅速控制。床边的桌子上,放着打开的笔记本电脑、一些化学仪器和几页写满公式的草稿纸。
经过面部特征和指纹快速比对,确认——他就是谭栋!代号“老K”!
“目标捕获!重复,目标捕获!”
指挥中心里响起一阵压抑的欢呼声。沈锐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一丝,但目光依旧紧紧盯着屏幕。
技术队员立刻对现场进行取证。笔记本电脑被完整缴获,实验室里的设备和样品被小心封存。初步检查,实验室正在进行“蓝雀”毒素的新型变体测试!
在谭栋的笔记本电脑里,发现了大量与“潘多拉”组织、“暗影旅店”黑客集团以及那个德国S.K.家族图书馆平台的通信记录和交易文件。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加密的客户名单和项目记录,详细记载了“蓝雀”的多次测试、销售和定制暗杀任务!
这份名单的价值无法估量!足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巨大的风暴!
然而,在审讯初期,谭栋表现得极其不配合,情绪激动,时而沉默,时而喃喃自语一些复杂的化学公式,似乎精神已经处于崩溃边缘。他只反复说一句话:“你们不懂……进化需要代价……清洗是必要的……”
直到审讯人员按照沈锐的建议,轻声告诉他,他的父母很安全,一直在等他回家。
谭栋愣住了,长时间的沉默后,他像个孩子一样蜷缩起来,失声痛哭。
心理防线崩溃后,他断断续续地开始交代。
他承认了自己就是“老K”,负责“蓝雀”项目的技术优化和部分协调工作。他讲述了如何被“潘多拉”组织招募(最初是以高薪海外研究的幌子),如何被其扭曲的“优生学”和“技术净化论”所吸引,认为自己的研究是在“推动人类进化”,清除“劣质基因”和“社会寄生虫”。
他承认了指使周宏利用谭敬对林薇薇的怨恨,提供了毒素和磁性机关杀害林薇薇,目的是测试“蓝雀”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和隐蔽性。周宏和谭敬的死,是组织高层直接下令的灭口,由“暗影旅店”的人执行,他并未直接参与,但知情。
他也确认了“雨林庄园”是一个陷阱,目的就是重创追踪者的力量。
但当问及“潘多拉”组织的最高首领、Dr. Li 的具体身份和行踪时,他却显得异常恐惧,声称自己从未见过首领的真面目,只知道代号“普罗米修斯”,所有指令都通过“暗影旅店”单向传递。而Dr. Li,更像是组织的一个技术顾问或合作伙伴,行踪诡秘,连他也知之甚少。
至于为什么要在毒素中添加钋元素作为标记,他声称这是“普罗米修斯”的要求,是一种“科学艺术的签名”,也是为了后续追踪毒素效果。
他提供的关于组织高层的情报有限,但提供的客户名单和项目记录,已经足够沉重。
根据谭栋的供词和缴获的名单,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新一轮的秘密逮捕行动。数名与政治、金融领域相关的显赫人物落网,多起悬而未决的离奇死亡案件宣告破获。
“蓝雀”的幽灵,正在被一点点驱散。
谭栋被秘密引渡回国,面临法律的审判。他的父母在得知真相后,悲痛欲绝,老泪纵横。沈锐安排心理专家对他们进行了干预和疏导。
横店这边,持续数月的紧张态势终于可以稍稍缓解。赵启明等人长出了一口气。
但沈锐的心情并未完全轻松。
“潘多拉”组织的核心“普罗米修斯”和Dr. Li 依然逍遥法外,这个组织的真正目的和全貌依旧隐藏在迷雾中。谭栋这样的高智商学者被其理念蛊惑利用,也让人心生寒意。
技术上的漏洞可以修补,制度可以完善,但人心中的黑暗与偏执,又如何彻底防范?
一周后,沈锐收到了一份来自联合专项组的绝密简报。
简报显示,通过对谭栋笔记本电脑的深度数据恢复,发现了一个被多次尝试彻底删除、但仍有碎片残留的加密文件。破解后,发现是半份残缺的实验计划书,标题为“潘多拉-M”计划。
计划书内容涉及利用气溶胶传播一种经过基因编辑的、高度选择性的病原体,目标是“精准优化特定区域人口结构”。其理论基础疯狂而骇人听闻。
这份计划书的存在,表明“潘多拉”组织的野心,远不止于制造暗杀毒素。“蓝雀”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或者一个用于筹集资金和测试技术的工具。
真正的“潘多拉魔盒”,或许才刚刚打开了一条缝。
简报的结论是:“曙光行动成功斩断了‘潘多拉’的重要触手,但其主体仍在深潜,威胁等级:极高。需长期保持最高级别监控与警惕。”
沈锐合上简报,走到窗边。
阳光洒在横店鳞次栉比的仿古建筑和现代场馆上,一片喧嚣繁华。
一场战斗结束了,但战争远未终止。
他拿起电话,接通了内部线路。
“通知各部门负责人,下午开会。议题:总结近期案件经验教训,研讨建立应对新型、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长效机制。”
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
阴影只是暂时退却,并未消失。
而守护者的使命,就是确保阳光之下,罪恶无处遁形。
无论它们来自过去,还是未来。
他看向办公室的白板,上面“迭代”二字依然清晰。
他知道,无论是技术还是犯罪,都在不断迭代。
而正义与守护,也必须如此。
行动时间定在凌晨四点,人类警惕性最低的时刻。
沈锐坐镇国内指挥中心,通过加密卫星链路接收着前方的实时信息。屏幕上,代表突击队员的光点无声地接近目标建筑——一座位于热带城市边缘、看似普通的独栋别墅。
“一队就位。” “二队就位。” “无人机确认,建筑内无明显热源,仅二楼一房间有微弱生命体征信号,一人。” “信号屏蔽已启动。” “破门!”
命令下达,行动瞬间开始。几乎没有遭遇像样的抵抗。外围的暗哨在被发现前就被无声制伏。突击队撞开别墅大门,迅速控制各个房间。
“客厅安全!” “厨房安全!” “地下室……发现小型实验室!重复,发现实验室!”
最终,所有队员汇聚到二楼那个有生命信号的卧室门口。破门而入!
画面传回:一个消瘦、戴着眼镜、头发凌乱的中年男人惊恐地从床上坐起,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就被迅速控制。床边的桌子上,放着打开的笔记本电脑、一些化学仪器和几页写满公式的草稿纸。
经过面部特征和指纹快速比对,确认——他就是谭栋!代号“老K”!
“目标捕获!重复,目标捕获!”
指挥中心里响起一阵压抑的欢呼声。沈锐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一丝,但目光依旧紧紧盯着屏幕。
技术队员立刻对现场进行取证。笔记本电脑被完整缴获,实验室里的设备和样品被小心封存。初步检查,实验室正在进行“蓝雀”毒素的新型变体测试!
在谭栋的笔记本电脑里,发现了大量与“潘多拉”组织、“暗影旅店”黑客集团以及那个德国S.K.家族图书馆平台的通信记录和交易文件。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加密的客户名单和项目记录,详细记载了“蓝雀”的多次测试、销售和定制暗杀任务!
这份名单的价值无法估量!足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巨大的风暴!
然而,在审讯初期,谭栋表现得极其不配合,情绪激动,时而沉默,时而喃喃自语一些复杂的化学公式,似乎精神已经处于崩溃边缘。他只反复说一句话:“你们不懂……进化需要代价……清洗是必要的……”
直到审讯人员按照沈锐的建议,轻声告诉他,他的父母很安全,一直在等他回家。
谭栋愣住了,长时间的沉默后,他像个孩子一样蜷缩起来,失声痛哭。
心理防线崩溃后,他断断续续地开始交代。
他承认了自己就是“老K”,负责“蓝雀”项目的技术优化和部分协调工作。他讲述了如何被“潘多拉”组织招募(最初是以高薪海外研究的幌子),如何被其扭曲的“优生学”和“技术净化论”所吸引,认为自己的研究是在“推动人类进化”,清除“劣质基因”和“社会寄生虫”。
他承认了指使周宏利用谭敬对林薇薇的怨恨,提供了毒素和磁性机关杀害林薇薇,目的是测试“蓝雀”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和隐蔽性。周宏和谭敬的死,是组织高层直接下令的灭口,由“暗影旅店”的人执行,他并未直接参与,但知情。
他也确认了“雨林庄园”是一个陷阱,目的就是重创追踪者的力量。
但当问及“潘多拉”组织的最高首领、Dr. Li 的具体身份和行踪时,他却显得异常恐惧,声称自己从未见过首领的真面目,只知道代号“普罗米修斯”,所有指令都通过“暗影旅店”单向传递。而Dr. Li,更像是组织的一个技术顾问或合作伙伴,行踪诡秘,连他也知之甚少。
至于为什么要在毒素中添加钋元素作为标记,他声称这是“普罗米修斯”的要求,是一种“科学艺术的签名”,也是为了后续追踪毒素效果。
他提供的关于组织高层的情报有限,但提供的客户名单和项目记录,已经足够沉重。
根据谭栋的供词和缴获的名单,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新一轮的秘密逮捕行动。数名与政治、金融领域相关的显赫人物落网,多起悬而未决的离奇死亡案件宣告破获。
“蓝雀”的幽灵,正在被一点点驱散。
谭栋被秘密引渡回国,面临法律的审判。他的父母在得知真相后,悲痛欲绝,老泪纵横。沈锐安排心理专家对他们进行了干预和疏导。
横店这边,持续数月的紧张态势终于可以稍稍缓解。赵启明等人长出了一口气。
但沈锐的心情并未完全轻松。
“潘多拉”组织的核心“普罗米修斯”和Dr. Li 依然逍遥法外,这个组织的真正目的和全貌依旧隐藏在迷雾中。谭栋这样的高智商学者被其理念蛊惑利用,也让人心生寒意。
技术上的漏洞可以修补,制度可以完善,但人心中的黑暗与偏执,又如何彻底防范?
一周后,沈锐收到了一份来自联合专项组的绝密简报。
简报显示,通过对谭栋笔记本电脑的深度数据恢复,发现了一个被多次尝试彻底删除、但仍有碎片残留的加密文件。破解后,发现是半份残缺的实验计划书,标题为“潘多拉-M”计划。
计划书内容涉及利用气溶胶传播一种经过基因编辑的、高度选择性的病原体,目标是“精准优化特定区域人口结构”。其理论基础疯狂而骇人听闻。
这份计划书的存在,表明“潘多拉”组织的野心,远不止于制造暗杀毒素。“蓝雀”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或者一个用于筹集资金和测试技术的工具。
真正的“潘多拉魔盒”,或许才刚刚打开了一条缝。
简报的结论是:“曙光行动成功斩断了‘潘多拉’的重要触手,但其主体仍在深潜,威胁等级:极高。需长期保持最高级别监控与警惕。”
沈锐合上简报,走到窗边。
阳光洒在横店鳞次栉比的仿古建筑和现代场馆上,一片喧嚣繁华。
一场战斗结束了,但战争远未终止。
他拿起电话,接通了内部线路。
“通知各部门负责人,下午开会。议题:总结近期案件经验教训,研讨建立应对新型、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长效机制。”
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
阴影只是暂时退却,并未消失。
而守护者的使命,就是确保阳光之下,罪恶无处遁形。
无论它们来自过去,还是未来。
他看向办公室的白板,上面“迭代”二字依然清晰。
他知道,无论是技术还是犯罪,都在不断迭代。
而正义与守护,也必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