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日子被一道来自宗门事务堂的钟声骤然打破。
那钟声悠扬而肃穆,穿透云雾,越过山峦,一连九响,清晰地传遍百炼宗内外各处角落,意味着有涉及全体弟子的事项宣布。
很快,具体的消息便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在所有弟子间传递、扩散开来,引得人心浮动。
为检验年轻弟子一年来的修行成果,甄别良才,激励后进,宗门正式决定,于三月之后,举办器峰内部小比。
正式的告示很快被事务堂执事恭敬地张贴在堂外最显眼的青玄玉璧上,以灵光文字详细列出了小比的规则与具体项目。
所有入门年限不满三十载、修为在筑基期以下的器峰弟子,皆需参加,不得无故缺席。
比试主要分为三个环环相扣的项目,旨在全面考察弟子的综合能力:
其一材料提纯:此乃炼器之本,万法之源。
比试时将现场发放数种性质各异、杂质含量高、处理难度不同的原始矿材或灵植材料,规定统一时限,最终以提纯后的材料纯净度、有效核心成分的留存比率、处理过程的灵力损耗以及总体耗时长短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定。
此项目最是考验弟子对地火火候的精妙控制、自身灵力的精细微操能力,以及对各种材料深层特性的透彻理解,容不得半点取巧,是衡量一名炼器师根基是否扎实的硬标准。
其二指定法器炼制:考验的是弟子对成法、对规矩的掌握。
当场由主持长老随机抽取并公布一件常见低阶法器的标准炼制图谱,通常是如“青锋剑”、“灵龟盾”、“流云幡”这类宗门大量使用、炼制流程已完全规范的制式法器。
弟子需严格依照图谱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从处理材料到最终成型的全部过程。
评审将依据法器的整体完成度、品质优劣、与标准图谱的契合程度以及最终成品的灵光强度与稳定性来评判高下。
此项目考验的是弟子对基础器纹的熟练刻画、对标准流程的严格执行力以及在压力下保持稳定发挥的心理素质。
其三创意炼器展示:此项目最为开放,也最是引人遐想。
弟子可提前自行准备材料,但需报备审核,炼制一件最能体现自身当前炼器理念、独特思考和最高技术水平的器物,品类、功能均不限。
届时将由包括峰主、诸位长老在内的权威评审团,根据器物的创新性、实用性、炼制工艺的复杂难度以及最终的完成品质进行综合评议。
这是给予年轻弟子们展示个性、才华、想象力和未来潜力的最高舞台,往往也是小比中最容易诞生黑马、爆出冷门、引得各方瞩目的焦点环节。
小比的成绩,绝非虚名。
它将直接、显着地关系到每一位参赛弟子未来一年所能获得的宗门资源倾斜程度,包括但不限于灵石俸禄的配额提升、免费进入藏经阁更高层级查阅典籍的权限、优先使用更高阶地火房或特殊炼器室的资格。
乃至最关键的,被哪位峰主或长老看重、甚至破格收为亲传弟子的可能性!
对于绝大多数缺乏背景、依靠自身的普通弟子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可能就此改变修行命运的巨大机遇。
消息一经确认,整个器峰都仿佛被投入了一座熊熊燃烧的洪炉,瞬间沸腾起来。
平日这个时辰或许还有弟子悠闲散步交流心得的外山道,此刻已是人影稀疏。而原本就炙热难耐的地火房区域,更是立刻变得人头攒动,一座难求。
所有符合资格的弟子都像是上紧了发条,开始摩拳擦掌,日夜不休地锤炼手艺,或是眉头紧锁地埋头钻研可能用于创意展示的独门器物,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混合着硫磺味的、紧张而热烈的竞争氛围。
徐易辰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他甚至还没来得及细细消化告示上的每一个字,墨长老就在一次例行检查他提炼“寒铁菁”的功课间隙,头也不抬地,用淬火钳敲了敲炉壁,淡淡说了一句:“这次小比,名单上有你,也去凑个数。
不必整日想着争什么前三前五,主要是去见识一下同门的手段,看看别人的长处,也顺便让人看看你这段时间,基础究竟打得如何了。”
语气平淡无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安排意味。
徐易辰心中凛然,立刻恭敬应下。
他心中明了,这既是宗门的规定,恐怕也是师尊想借此机会,更全面、更客观地检验他这段时日“回归基础”的真正成果,看看他是否真的沉下了心,摒弃了那些“奇巧”的念头。
同时,这也确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舞台。
一个能让他正式走入宗门视野、展示自身能力、摆脱“籍籍无名的记名弟子”这层微弱存在感、为自己赢得更多认可和资源的绝佳机会。
若能取得一个不错的名次,他在宗内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日后行事、获取资源也会方便许多。
他必须认真对待,全力以赴。
然而,一个现实而尖锐的问题,随着准备的深入,立刻摆在了他的面前:他究竟该如何准备?尤其是在那最为开放、也最易出彩也最易出错的“创意炼器展示”环节?
是将自己暗中研究的、那些融合了“系统”思维与传统炼器术的、尚未成熟的构想,拿出哪怕一小部分,进行一番精心伪装后展示出去?
比如,一件拥有极简引导功能、能辅助修士更快掌握某种基础法术施展节奏或灵力运转路径的小巧法器?
这绝对能令人眼前一亮,甚至可能引起不小的轰动,一举夺魁也非不可能。
但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如同被冰水浇头,被他强行压了下去。
墨长老悬崖边的警告言犹在耳,“怀璧其罪”四个字重若千钧。
小比万众瞩目,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评审席上更是坐满了眼力毒辣、经验老道的长辈。
任何一点超越当前认知体系的、效果卓着却又难以用传统炼器理论完美解释的“巧思”,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引来不必要的关注、深究,乃至怀疑。风险太大了,远非他现在所能承受。
那么,就完全依靠这段时间刻苦夯实的基础,纯粹以扎实的传统炼器术来应对?
材料提纯和指定法器炼制这两个项目,他倒不是特别担心。
经过这段时间心无旁骛的苦修,加上舍利子带来的那种近乎作弊的超强感知力和控制力,他在基础操作的精准度、稳定性和效率上,自信不弱于任何同阶弟子,甚至可能比绝大多数人还要强出不少。
但至关重要的创意展示环节呢?仅凭扎实的基础,或许能炼制出一件中规中矩、品质不错的法器,但想要在众多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想要出奇制胜、一鸣惊人的同门中脱颖而出,赢得评审团的青睐,获取高分,恐怕难上加难。
没有亮眼的、独特的创意,最终很可能只能得到一个“基础扎实,沉稳有余,灵性不足”的中庸评价,这并非他参加小比的全部目的。他需要证明的,不仅仅是勤奋。
一时间,徐易辰陷入了深深的两难境地。
他既渴望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为未来铺路,又不得不时刻顾忌过早暴露核心秘密可能带来的灭顶之灾。创新的冲动与生存的谨慎,在他脑中激烈交锋。
接下来的日子,他一边按部就班、一丝不苟地加强着各种高难度材料的提纯练习,将那几种常见制式法器的炼制流程反复锤炼得如同身体本能,追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
一边则在夜深人静、设下禁制之后,对着铺满桌面的推演纸张和那枚神秘的黑玉简,默默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着无形的器纹。
创意展示,到底该展示什么?如何才能在那条微妙的界限上跳出完美的舞蹈?
既足以展现出令人惊讶的才华与独特潜力,又能将真正的核心意图完美隐藏起来,让一切惊人的效果看起来都合乎常理,甚至可以被归结于一次偶然的灵感迸发或是超常发挥?
他的目光,在跳跃的油灯光芒下,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了桌上那枚依旧看不透的黑色玉简,以及旁边那几页写满了关于如何将特殊器纹巧妙伪装、嵌入传统结构中的推演笔记之上。
或许,真正的破局之路,并不在于选择“术”还是“道”,而在于这精妙的“伪装”与“融合”的艺术之中。
那钟声悠扬而肃穆,穿透云雾,越过山峦,一连九响,清晰地传遍百炼宗内外各处角落,意味着有涉及全体弟子的事项宣布。
很快,具体的消息便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在所有弟子间传递、扩散开来,引得人心浮动。
为检验年轻弟子一年来的修行成果,甄别良才,激励后进,宗门正式决定,于三月之后,举办器峰内部小比。
正式的告示很快被事务堂执事恭敬地张贴在堂外最显眼的青玄玉璧上,以灵光文字详细列出了小比的规则与具体项目。
所有入门年限不满三十载、修为在筑基期以下的器峰弟子,皆需参加,不得无故缺席。
比试主要分为三个环环相扣的项目,旨在全面考察弟子的综合能力:
其一材料提纯:此乃炼器之本,万法之源。
比试时将现场发放数种性质各异、杂质含量高、处理难度不同的原始矿材或灵植材料,规定统一时限,最终以提纯后的材料纯净度、有效核心成分的留存比率、处理过程的灵力损耗以及总体耗时长短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定。
此项目最是考验弟子对地火火候的精妙控制、自身灵力的精细微操能力,以及对各种材料深层特性的透彻理解,容不得半点取巧,是衡量一名炼器师根基是否扎实的硬标准。
其二指定法器炼制:考验的是弟子对成法、对规矩的掌握。
当场由主持长老随机抽取并公布一件常见低阶法器的标准炼制图谱,通常是如“青锋剑”、“灵龟盾”、“流云幡”这类宗门大量使用、炼制流程已完全规范的制式法器。
弟子需严格依照图谱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从处理材料到最终成型的全部过程。
评审将依据法器的整体完成度、品质优劣、与标准图谱的契合程度以及最终成品的灵光强度与稳定性来评判高下。
此项目考验的是弟子对基础器纹的熟练刻画、对标准流程的严格执行力以及在压力下保持稳定发挥的心理素质。
其三创意炼器展示:此项目最为开放,也最是引人遐想。
弟子可提前自行准备材料,但需报备审核,炼制一件最能体现自身当前炼器理念、独特思考和最高技术水平的器物,品类、功能均不限。
届时将由包括峰主、诸位长老在内的权威评审团,根据器物的创新性、实用性、炼制工艺的复杂难度以及最终的完成品质进行综合评议。
这是给予年轻弟子们展示个性、才华、想象力和未来潜力的最高舞台,往往也是小比中最容易诞生黑马、爆出冷门、引得各方瞩目的焦点环节。
小比的成绩,绝非虚名。
它将直接、显着地关系到每一位参赛弟子未来一年所能获得的宗门资源倾斜程度,包括但不限于灵石俸禄的配额提升、免费进入藏经阁更高层级查阅典籍的权限、优先使用更高阶地火房或特殊炼器室的资格。
乃至最关键的,被哪位峰主或长老看重、甚至破格收为亲传弟子的可能性!
对于绝大多数缺乏背景、依靠自身的普通弟子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可能就此改变修行命运的巨大机遇。
消息一经确认,整个器峰都仿佛被投入了一座熊熊燃烧的洪炉,瞬间沸腾起来。
平日这个时辰或许还有弟子悠闲散步交流心得的外山道,此刻已是人影稀疏。而原本就炙热难耐的地火房区域,更是立刻变得人头攒动,一座难求。
所有符合资格的弟子都像是上紧了发条,开始摩拳擦掌,日夜不休地锤炼手艺,或是眉头紧锁地埋头钻研可能用于创意展示的独门器物,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混合着硫磺味的、紧张而热烈的竞争氛围。
徐易辰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他甚至还没来得及细细消化告示上的每一个字,墨长老就在一次例行检查他提炼“寒铁菁”的功课间隙,头也不抬地,用淬火钳敲了敲炉壁,淡淡说了一句:“这次小比,名单上有你,也去凑个数。
不必整日想着争什么前三前五,主要是去见识一下同门的手段,看看别人的长处,也顺便让人看看你这段时间,基础究竟打得如何了。”
语气平淡无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安排意味。
徐易辰心中凛然,立刻恭敬应下。
他心中明了,这既是宗门的规定,恐怕也是师尊想借此机会,更全面、更客观地检验他这段时日“回归基础”的真正成果,看看他是否真的沉下了心,摒弃了那些“奇巧”的念头。
同时,这也确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舞台。
一个能让他正式走入宗门视野、展示自身能力、摆脱“籍籍无名的记名弟子”这层微弱存在感、为自己赢得更多认可和资源的绝佳机会。
若能取得一个不错的名次,他在宗内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日后行事、获取资源也会方便许多。
他必须认真对待,全力以赴。
然而,一个现实而尖锐的问题,随着准备的深入,立刻摆在了他的面前:他究竟该如何准备?尤其是在那最为开放、也最易出彩也最易出错的“创意炼器展示”环节?
是将自己暗中研究的、那些融合了“系统”思维与传统炼器术的、尚未成熟的构想,拿出哪怕一小部分,进行一番精心伪装后展示出去?
比如,一件拥有极简引导功能、能辅助修士更快掌握某种基础法术施展节奏或灵力运转路径的小巧法器?
这绝对能令人眼前一亮,甚至可能引起不小的轰动,一举夺魁也非不可能。
但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如同被冰水浇头,被他强行压了下去。
墨长老悬崖边的警告言犹在耳,“怀璧其罪”四个字重若千钧。
小比万众瞩目,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评审席上更是坐满了眼力毒辣、经验老道的长辈。
任何一点超越当前认知体系的、效果卓着却又难以用传统炼器理论完美解释的“巧思”,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引来不必要的关注、深究,乃至怀疑。风险太大了,远非他现在所能承受。
那么,就完全依靠这段时间刻苦夯实的基础,纯粹以扎实的传统炼器术来应对?
材料提纯和指定法器炼制这两个项目,他倒不是特别担心。
经过这段时间心无旁骛的苦修,加上舍利子带来的那种近乎作弊的超强感知力和控制力,他在基础操作的精准度、稳定性和效率上,自信不弱于任何同阶弟子,甚至可能比绝大多数人还要强出不少。
但至关重要的创意展示环节呢?仅凭扎实的基础,或许能炼制出一件中规中矩、品质不错的法器,但想要在众多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想要出奇制胜、一鸣惊人的同门中脱颖而出,赢得评审团的青睐,获取高分,恐怕难上加难。
没有亮眼的、独特的创意,最终很可能只能得到一个“基础扎实,沉稳有余,灵性不足”的中庸评价,这并非他参加小比的全部目的。他需要证明的,不仅仅是勤奋。
一时间,徐易辰陷入了深深的两难境地。
他既渴望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为未来铺路,又不得不时刻顾忌过早暴露核心秘密可能带来的灭顶之灾。创新的冲动与生存的谨慎,在他脑中激烈交锋。
接下来的日子,他一边按部就班、一丝不苟地加强着各种高难度材料的提纯练习,将那几种常见制式法器的炼制流程反复锤炼得如同身体本能,追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
一边则在夜深人静、设下禁制之后,对着铺满桌面的推演纸张和那枚神秘的黑玉简,默默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着无形的器纹。
创意展示,到底该展示什么?如何才能在那条微妙的界限上跳出完美的舞蹈?
既足以展现出令人惊讶的才华与独特潜力,又能将真正的核心意图完美隐藏起来,让一切惊人的效果看起来都合乎常理,甚至可以被归结于一次偶然的灵感迸发或是超常发挥?
他的目光,在跳跃的油灯光芒下,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了桌上那枚依旧看不透的黑色玉简,以及旁边那几页写满了关于如何将特殊器纹巧妙伪装、嵌入传统结构中的推演笔记之上。
或许,真正的破局之路,并不在于选择“术”还是“道”,而在于这精妙的“伪装”与“融合”的艺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