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的路径一旦打通,进展便如同破开冰层的春水,开始加速奔流。阿短与“杂音”之间那堵关于“声”与“音”、“点”与“波”的认知之墙被凿开一道缝隙后,光芒便不可抑制地倾泻而入。
他们不再执着于生成一个“完美”的、足以对抗次声波的“超级正能量波”。相反,他们从林薇那番关于“点”与“波”的启示中,领悟到了一个更深层的方向——为何一定要“对抗”?
“对抗”意味着承认了次声波的主导地位,意味着自身频率被其牵引、干扰。如同试图在惊涛骇浪中建造一座坚固的堤坝,或许能暂时抵挡,却终有力竭崩塌之时,且自身始终处于被冲击的紧张状态。
他们的思路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灵感并非来自更先进的科技蓝图,而是源自“杂音”在一次冥想般的调频中,无意间捕捉到的一段极其微弱、却异常稳定的“背景音”——那是鬼校能量场自然流转时产生的、几乎无法被常规仪器探测到的底层谐波,如同天地呼吸般悠长安宁。
这段“背景音”本身毫无力量,无法直接抵消任何攻击。但它给了阿短一个颠覆性的想法。
“我们或许…根本不需要去‘抵消’或‘覆盖’次声波…”阿短的眼睛闪烁着狂热却清醒的光芒,他指着屏幕上那段几乎平直的谐波信号,“我们可以尝试…‘跟随’它。”
“跟随?”林薇蹙眉。
“对!就像…就像水!”阿短激动地比划着,“水的力量不在于对抗岩石,而在于它能顺应任何形状,包裹它,磨平它,最终,岩石还在那里,却再也无法伤害水!”
他快速地在操作屏上勾勒出新的原理图:“次声波的本质是特定模式的能量振动,它能干扰我们,是因为我们的魂体频率相对固定,容易被其强制共振。如果我们不再维持一个固定频率,而是制造一个装置,让我们的魂体能量场像水一样…‘流动’起来,能够极其敏捷地、自适应地‘跟随’次声波的频率变化而微调自身…那么,无论次声波如何变化,它都无法再找到那个可以引发剧烈共振的‘固定靶子’!”
“让自身频率与干扰源保持一致…岂不是更危险?”“杂音”表示怀疑。
“不!不是完全一致!是‘跟随’其变化趋势,但始终保持一个极其微小的、安全的相位差或者频率偏移!”阿短解释道,语气越来越兴奋,“就像冲浪高手,他不是对抗海浪,而是顺应海浪的起伏,站在浪尖之上!海浪依旧汹涌,却无法将他吞噬!”
这个想法大胆而精妙,它将应对方式从硬碰硬的“对抗”提升到了顺势而为的“适应”。其核心思想,竟暗合了古老东方哲学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智慧。
接下来的攻关集中于如何实现这种极其精妙的“自适应频率跟随”。这需要阿短在装置上实现前所未有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需要“杂音”提供对次声波频率变化趋势的超前感知,需要小芬和林薇不断测试各种“跟随”模式下的魂体舒适度与稳定性。
他们几乎耗尽了团队所有的VP储备和材料库存,阿短的工作台被各种失败的原型机堆满。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VP的燃烧和希望的损耗。
但在一种共同的、近乎信念的支撑下,没有人抱怨或放弃。因为他们能感觉到,方向是对的。
转机发生在一个深夜。阿短将最新一代原型机——一个巴掌大小、布满细微能量回路的轻薄贴片——递给林薇。
“这次…我尝试加入了‘幽影’提供的阴影位面能量缓冲算法,还有‘杂音’提供的预判模型…”阿短的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理论上…它能提前零点零几秒感知到次声波的变化趋势,并引导魂体能量进行预适应微调…”
林薇将贴片置于魂体核心位置。其他人都屏息凝神。
没有启动任何次声波源。据点内一片寂静。
然后,林薇示意阿短,激活了贴片。
一瞬间,林薇的魂体似乎没有任何变化,但又好像有哪里不同了。她给人的感觉变得更加…“柔和”,更加“通透”,仿佛不再是固定的实体,而是一团随时可以融入环境的、流动的能量。
“杂音”小心翼翼地,播放了一段极其微弱、经过重重衰减的次声波片段——那是他们之前录制的研究样本。
波形出现。 就在那细微振动即将触及林薇魂体的刹那—— 她魂体周围的能量场以一种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幅度、一种无比流畅自然的姿态,轻轻“荡漾”了一下。
如同微风拂过湖面,泛起一丝涟漪,旋即平复。
那段次声波…穿过了她的魂体。
什么都没有发生。
没有魂体波动,没有情绪烦躁,没有能量溃散。
仿佛那令人闻风丧胆的无形之刃,真的变成了一阵无害的微风。
据点内死寂了足足五秒。
然后——
“成…成功了?!”阿短的声音颤抖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芬捂住了嘴,大眼睛里满是震惊和喜悦。 “幽影”的阴影剧烈地波动了一下。 “杂音”的收音机里爆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清越欢快的频率音! 小明光芒大放,将整个据点照得透亮!
林薇站在原地,感受着魂体的平静,心中涌起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般的宁静。没有对抗,没有消耗,只有…融入与通过。她想起了陈老先生曾提及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强大,或许不是发出最响的声音,而是能包容一切声音却不被扰乱;真正的形态,不是最坚固的壁垒,而是能融入一切形态却不被同化。
他们成功了。他们并非制造了更强的“盾”,而是让自己变成了“水”,让那利刃般的声波,无处着力。
【叮!团队成功研发新型魂体防护技术:“自适应频率同调场”。】 【技术评价:颠覆性创新。放弃对抗,转为融入,契合高等能量哲学。完美规避次声波负面影响。】 【奖励:团队VP 5000,特殊材料“流影水晶”x10,“创新思维”永久状态(所有技能研发速度提升10%)。】 【系统提示: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恭喜你们,领悟了以柔克刚的至高境界。】
系统的奖励丰厚无比,但那句出自《道德经》的提示,却比所有奖励更让他们心潮澎湃。
他们不仅仅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 他们找到了一种面对世界的新方式——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他们不再执着于生成一个“完美”的、足以对抗次声波的“超级正能量波”。相反,他们从林薇那番关于“点”与“波”的启示中,领悟到了一个更深层的方向——为何一定要“对抗”?
“对抗”意味着承认了次声波的主导地位,意味着自身频率被其牵引、干扰。如同试图在惊涛骇浪中建造一座坚固的堤坝,或许能暂时抵挡,却终有力竭崩塌之时,且自身始终处于被冲击的紧张状态。
他们的思路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灵感并非来自更先进的科技蓝图,而是源自“杂音”在一次冥想般的调频中,无意间捕捉到的一段极其微弱、却异常稳定的“背景音”——那是鬼校能量场自然流转时产生的、几乎无法被常规仪器探测到的底层谐波,如同天地呼吸般悠长安宁。
这段“背景音”本身毫无力量,无法直接抵消任何攻击。但它给了阿短一个颠覆性的想法。
“我们或许…根本不需要去‘抵消’或‘覆盖’次声波…”阿短的眼睛闪烁着狂热却清醒的光芒,他指着屏幕上那段几乎平直的谐波信号,“我们可以尝试…‘跟随’它。”
“跟随?”林薇蹙眉。
“对!就像…就像水!”阿短激动地比划着,“水的力量不在于对抗岩石,而在于它能顺应任何形状,包裹它,磨平它,最终,岩石还在那里,却再也无法伤害水!”
他快速地在操作屏上勾勒出新的原理图:“次声波的本质是特定模式的能量振动,它能干扰我们,是因为我们的魂体频率相对固定,容易被其强制共振。如果我们不再维持一个固定频率,而是制造一个装置,让我们的魂体能量场像水一样…‘流动’起来,能够极其敏捷地、自适应地‘跟随’次声波的频率变化而微调自身…那么,无论次声波如何变化,它都无法再找到那个可以引发剧烈共振的‘固定靶子’!”
“让自身频率与干扰源保持一致…岂不是更危险?”“杂音”表示怀疑。
“不!不是完全一致!是‘跟随’其变化趋势,但始终保持一个极其微小的、安全的相位差或者频率偏移!”阿短解释道,语气越来越兴奋,“就像冲浪高手,他不是对抗海浪,而是顺应海浪的起伏,站在浪尖之上!海浪依旧汹涌,却无法将他吞噬!”
这个想法大胆而精妙,它将应对方式从硬碰硬的“对抗”提升到了顺势而为的“适应”。其核心思想,竟暗合了古老东方哲学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智慧。
接下来的攻关集中于如何实现这种极其精妙的“自适应频率跟随”。这需要阿短在装置上实现前所未有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需要“杂音”提供对次声波频率变化趋势的超前感知,需要小芬和林薇不断测试各种“跟随”模式下的魂体舒适度与稳定性。
他们几乎耗尽了团队所有的VP储备和材料库存,阿短的工作台被各种失败的原型机堆满。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VP的燃烧和希望的损耗。
但在一种共同的、近乎信念的支撑下,没有人抱怨或放弃。因为他们能感觉到,方向是对的。
转机发生在一个深夜。阿短将最新一代原型机——一个巴掌大小、布满细微能量回路的轻薄贴片——递给林薇。
“这次…我尝试加入了‘幽影’提供的阴影位面能量缓冲算法,还有‘杂音’提供的预判模型…”阿短的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理论上…它能提前零点零几秒感知到次声波的变化趋势,并引导魂体能量进行预适应微调…”
林薇将贴片置于魂体核心位置。其他人都屏息凝神。
没有启动任何次声波源。据点内一片寂静。
然后,林薇示意阿短,激活了贴片。
一瞬间,林薇的魂体似乎没有任何变化,但又好像有哪里不同了。她给人的感觉变得更加…“柔和”,更加“通透”,仿佛不再是固定的实体,而是一团随时可以融入环境的、流动的能量。
“杂音”小心翼翼地,播放了一段极其微弱、经过重重衰减的次声波片段——那是他们之前录制的研究样本。
波形出现。 就在那细微振动即将触及林薇魂体的刹那—— 她魂体周围的能量场以一种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幅度、一种无比流畅自然的姿态,轻轻“荡漾”了一下。
如同微风拂过湖面,泛起一丝涟漪,旋即平复。
那段次声波…穿过了她的魂体。
什么都没有发生。
没有魂体波动,没有情绪烦躁,没有能量溃散。
仿佛那令人闻风丧胆的无形之刃,真的变成了一阵无害的微风。
据点内死寂了足足五秒。
然后——
“成…成功了?!”阿短的声音颤抖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芬捂住了嘴,大眼睛里满是震惊和喜悦。 “幽影”的阴影剧烈地波动了一下。 “杂音”的收音机里爆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清越欢快的频率音! 小明光芒大放,将整个据点照得透亮!
林薇站在原地,感受着魂体的平静,心中涌起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般的宁静。没有对抗,没有消耗,只有…融入与通过。她想起了陈老先生曾提及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强大,或许不是发出最响的声音,而是能包容一切声音却不被扰乱;真正的形态,不是最坚固的壁垒,而是能融入一切形态却不被同化。
他们成功了。他们并非制造了更强的“盾”,而是让自己变成了“水”,让那利刃般的声波,无处着力。
【叮!团队成功研发新型魂体防护技术:“自适应频率同调场”。】 【技术评价:颠覆性创新。放弃对抗,转为融入,契合高等能量哲学。完美规避次声波负面影响。】 【奖励:团队VP 5000,特殊材料“流影水晶”x10,“创新思维”永久状态(所有技能研发速度提升10%)。】 【系统提示: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恭喜你们,领悟了以柔克刚的至高境界。】
系统的奖励丰厚无比,但那句出自《道德经》的提示,却比所有奖励更让他们心潮澎湃。
他们不仅仅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 他们找到了一种面对世界的新方式——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