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这事儿,您得记在心里。”
次日清晨,雪停了。
方家书房里,厚重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
方源坐在书桌后,将一枚刻着篆体“方”字的私章,连同一本汇丰银行的本票簿,郑重地推到了二舅李长文面前。
屋里只有方源、大舅李长武和即将带队南下的二舅李长文三人。
气氛比昨晚的家宴还要凝重几分。
“源子,这……这也太多了。”
李长文看着那本票簿,手都有点哆嗦。
他是个庄稼汉,虽然这早年也读了几天私塾,但让他掌管这么大一笔钱,还要去人生地不熟的香江,心里没底。
“不多。”
方源摇了摇头,眼神锐利如刀。
“二舅,您听好了。这次去香江,不是让您去享福的,是让你去开疆扩土的。”
“到了那边,别往繁华的中环、尖沙咀挤。”
“带着咱们家的人,先安顿下来,然后一步一步来,去调景岭或者是石硖尾附近。”
“那儿都是难民,乱,穷,但也最容易扎根。”
李长文一愣:“去难民窝?”
“对!”
方源转过身,语气肯定道。
“哪怕是住铁皮屋,也要把地皮给我圈下来!”
“我要您在那边建厂。不光是建厂房,还要建宿舍、建食堂、甚至建学校!”
“按照咱们内地国营大厂的模式,搞一个‘独立王国’出来!”
方源的眼中闪烁着野心的火光。
“那些难民缺什么?缺一口安稳饭,缺一个遮风挡雨的家。”
“您拿着钱,招工!只要肯干活,听话,就给房住,给饭吃,给孩子书读!”
“我要的不仅仅是工人,我要的是这几万难民的命和心!”
“等我到了香江,这些人,就是咱们方家最坚实的壁垒,是谁也不敢动的私兵!”
李长武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但也热血沸腾。
他推了推眼镜,沉声道:“老二,听源子的。这叫‘农村包围城市’,是咱们的看家本领。”
方源又拿出两封早已写好的信,递给李长文。
“这是给梁秋实的,那是方氏船务的经理,钱不够找他,路子不通也找他。”
“这是给雷洛的,现在是个华探长,管黑白两道的事儿。上次去香江,我给他帮了个小忙,拿着我的信,他应该能给些面子。”
“至于安全……”
方源眯了眯眼。
“要是有人找麻烦,就报‘蒋震’的名字,或者直接花钱砸!咱们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
李长文深吸一口气,将信和印章揣进贴身衣兜里,用力拍了拍胸脯。
“源子,你放心!”
“二舅这条命是你给的,李家的前程也是你给的。”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这摊子事儿,一定给你支棱起来!”
……
上午十点。
两辆墨绿色的解放牌卡车,轰隆隆地停在了帽儿胡同口。
这是方源找杨厂长特批的,专门用来送李家人去火车站。
“爹,娘,上车吧。”
李长文红着眼圈,搀扶着二老。
李光虎杵着藤木拐穿着新皮鞋,一副老派绅士打扮。
在雪地上跺了跺脚,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这四九城的灰墙红瓦。
“走吧!”
老爷子一挥手,带着李家十几口人,还有大包小包的行李,爬上了卡车。
李凤仪坐在车斗里,怀里抱着一个小包袱,里头有不少方源给她准备的“私房”。
她看着站在车下的方源,眼眶微红,却高高地扬起了下巴。
“方源!你等着!”
“等到了香江,我一定让你刮目相看!”
方源笑着挥手:“姐,我等着你当副总的那天!”
“呜——”
卡车启动,卷起一地雪泥,载着李家的希望,也载着方源在香江未来的班底,缓缓驶离了胡同。
方源一直目送车队消失在拐角,这才长长地吐出一口白气。
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
至此,他再无后顾之忧也!
……
95号院,中院。
一张八仙桌摆在正中央,街道办王凤霞主任居中而坐,左手边是派出所所长李抗战,右手边是轧钢厂工会主席老刘。
三位领导面前都放着搪瓷缸子,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既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盛气凌人,也没有那种刻意讨好方源的谄媚。
就是公事公办。
方源送走家人后,披着军大衣走了进来,在侧面的一张椅子上坐下。
王主任看了他一眼,微微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紧接着,她端起茶缸喝了一口,目光平静地扫视了一圈站在寒风中的众邻居。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我就简单说两句。”
王主任的声音不高,甚至可以说有些平淡,但听在众人耳朵里,却重若千金。
“这几个月,咱们帽儿胡同,尤其是你们95号院,可是热闹得很啊。”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拉家常,可话里的内容却让人心惊肉跳。
“先是贾张氏入室盗窃,被判了劳改;接着是后院老太太摔伤致残;再后来,方家办白事,你们全院百十口子人去堵人家的门;前阵子,胡同里又传出了针对方源同志生活作风的谣言……”
王主任说到这里,顿了顿,目光陡然变得锐利起来,直直地刺向了抱着孩子、低着头的秦淮茹。
“秦淮茹。”
“到……到!”秦淮茹浑身一抖,下意识地抱紧了怀里的孩子。
“我就问你一句,你这心里头的恨,到底是打哪儿来的?”
王主任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可理喻的荒谬感。
“你婆婆贾张氏,那是趁着人家主家不在,撬锁进屋,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还糟蹋人家的东西!这是什么行为?这是犯罪!”
“公安抓她,法院判她,那是天经地义!”
“怎么到了你这儿,反倒成了人家方源的不是了?”
“你有什么资格恨人家?难道人家就该敞开大门,让你们家搬空了才叫好邻居?”
秦淮茹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却是一句话也反驳不出来。
王主任冷哼一声,目光看似随意地向旁边一瞥,轻飘飘地落在了易中海、刘海中和躲在后面的阎埠贵身上。
“还有某些老同志。”
“当初贾张氏是怎么住进人家方家院子的?是谁开全院大会拍的板?是谁给贾家撑的腰?”
“心里头应该都有数吧?”
这一眼,看得易中海三人如坠冰窟。
易中海更是把脖子缩进了领子里,眼神闪烁,根本不敢跟王主任对视。
当初就是他们三个做主,才酿成了今天的大祸。这要是真追究起来,一个“教唆罪”是跑不了的。
“也就是方源同志大度。”
王主任收回目光,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人家看在邻里街坊的份上,没跟你们深究。但这不代表你们做得对,更不代表你们可以得寸进尺!”
“我把话撂在这儿,孰是孰非,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别总抱着‘法不责众’的那点小心思。”
“要是再让我听到这个院里传出什么风言风语,或者再搞什么集体闹事。”
“到时候,可别怪我这个当主任的,不讲情面!”
王主任的话音刚落,旁边的李抗战就接过了话茬。
他也不拍桌子,只是慢条斯理地整理了一下警服的领口。
“造谣,也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根据治安条例,无端造谣、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是要拘留的。”
“贾东旭的案子虽然结了,但并不代表这事儿就彻底翻篇了。”
李抗战的眼神冷冷地扫过众人。
“以后,要是再发生类似的针对方源同志的恶意中伤,我们派出所,必定严惩不贷!”
最后发言的,是工会主席老刘。
他笑呵呵地看着众人,像个慈祥的长者,可说出来的话,却让易中海等人脸上火辣辣的疼。
“同志们呐,咱们都是一个厂里的工友,本该互相帮助,互相团结。”
“要是方源同志仗着干部的身份欺负你们,那是他不对,工会肯定为你们主持公道。”
“可我今儿个坐在这儿听了半天……”
老刘摇了摇头,一脸的失望。
“怎么全是你们这帮老住户、老工人在找人家一个年轻人的麻烦?”
“黑白颠倒!倒反天罡嘛!”
“这对得起厂里对你们多年的教育吗?”
三位领导,一人一席话,彻底把95号院这帮人的那点遮羞布给扯了下来。
院子里一片死寂。
“呜呜呜……领导……”
秦淮茹再也撑不住了,“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
“我们知道错了……可……可我们这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啊……”
“东旭也没了……家里连棒子面都没有了……我这还得奶孩子……”
“我这也是……也是被逼得没法子了啊……”
她这一哭,虽说是卖惨,但也确实有几分走投无路的凄凉。宛如一朵风中摇曳的残花,不由得让人生出几分同情之心。
一旁的刘海中见状,赶紧抓住机会表决心,擦着额头上的冷汗,赌咒发誓:
“领导们放心!我……我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以后我要是再针对方科长,我就……我就不是人!”
易中海也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在一旁点头哈腰,连连称是。
至于角落里的聋老太,此时正闭着眼躺在藤椅上,装聋作哑。
任谁都看得出来,她那双枯瘦的手正死死抓着扶手,青筋暴起。
显然是不甘心,心里还恨着呢。
可那又怎么样?
一个瘫痪在床、连哼哼都费劲的老太太,谁还会把她当回事儿?
能不能熬过今年这个冬天,都得两说呢。
王主任看着跪地痛哭的秦淮茹,眉头皱了皱,终究还是叹了口气。
“行了,别哭了。”
“组织上不会看着不管。”
她看了一眼身边的办事员,办事员立刻递上一张介绍信。
“这是街道纸盒厂的临时工名额,你拿着。”
“糊纸盒,纳鞋底,虽然工资不高,一个月也就十二三块钱,但好歹是个进项。”
“再加上贾东旭这些年的积蓄,还有这现成的房子,怎么也能把孩子拉扯大。”
“好好过日子吧,别再动那些歪心思了。”
处理完这些,王主任才转过头,看向一直没说话的方源,语气变得温和而诚恳。
“方源同志,今天这事儿,让你受委屈了。”
“不过你放心,既然话都说开了,以后街道和派出所都会盯着。”
“我代表街道,让他们给你道个歉。这事儿……你看,能不能就这么翻篇了?”
易中海等人一听,赶紧顺杆爬,一个个对着方源鞠躬道歉,态度那叫一个卑微。
方源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摩挲着那个温热的暖手炉。
看着眼前这帮低眉顺眼的“禽兽”,心里毫无波澜,指望这帮人因为一场调解就放心心中嫌隙?
用脚后跟想想都知道不可能,只是眼下到底不是出手一次性解决祸端的时机,要不然就是打这些公家单位的脸了。
擎等着吧,莫伸手,但凡让他逮着机会了,就一次性打死!
方源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大衣的下摆。
“王主任,李所长,刘主席。”
点点头,算是认可了在场几位领导的说法,脸上带着淡淡的疏离。
“既然各位领导都这么说了,我方源也不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人。”
“只要他们以后不来找我的麻烦,不在背后搞小动作。”
“我也不想跟他们有什么交集。”
他环视了一圈院子里的众人,目光清冷。
“说到底,不过是有些人恨人有、笑人无罢了。”
“我这人喜欢清静,在南锣鼓巷也待不了多长时间了,上级领导也都知道。”
“既然两看两相厌,那以后……”
方源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咱们就当是陌生人相处吧。”
“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好。”
说完,他冲着三位领导微微颔首,转身,大步走出了95号院的中院。
没有放狠话,也没有歇斯底里。
但那份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漠视和疏离,却比任何狠话都让易中海等人感觉屈辱。
说到底,要不是受困于成分,放到解放前的旧社会,方家能把这些人横七竖八摆出18种死法,都不带重样的!
次日清晨,雪停了。
方家书房里,厚重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
方源坐在书桌后,将一枚刻着篆体“方”字的私章,连同一本汇丰银行的本票簿,郑重地推到了二舅李长文面前。
屋里只有方源、大舅李长武和即将带队南下的二舅李长文三人。
气氛比昨晚的家宴还要凝重几分。
“源子,这……这也太多了。”
李长文看着那本票簿,手都有点哆嗦。
他是个庄稼汉,虽然这早年也读了几天私塾,但让他掌管这么大一笔钱,还要去人生地不熟的香江,心里没底。
“不多。”
方源摇了摇头,眼神锐利如刀。
“二舅,您听好了。这次去香江,不是让您去享福的,是让你去开疆扩土的。”
“到了那边,别往繁华的中环、尖沙咀挤。”
“带着咱们家的人,先安顿下来,然后一步一步来,去调景岭或者是石硖尾附近。”
“那儿都是难民,乱,穷,但也最容易扎根。”
李长文一愣:“去难民窝?”
“对!”
方源转过身,语气肯定道。
“哪怕是住铁皮屋,也要把地皮给我圈下来!”
“我要您在那边建厂。不光是建厂房,还要建宿舍、建食堂、甚至建学校!”
“按照咱们内地国营大厂的模式,搞一个‘独立王国’出来!”
方源的眼中闪烁着野心的火光。
“那些难民缺什么?缺一口安稳饭,缺一个遮风挡雨的家。”
“您拿着钱,招工!只要肯干活,听话,就给房住,给饭吃,给孩子书读!”
“我要的不仅仅是工人,我要的是这几万难民的命和心!”
“等我到了香江,这些人,就是咱们方家最坚实的壁垒,是谁也不敢动的私兵!”
李长武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但也热血沸腾。
他推了推眼镜,沉声道:“老二,听源子的。这叫‘农村包围城市’,是咱们的看家本领。”
方源又拿出两封早已写好的信,递给李长文。
“这是给梁秋实的,那是方氏船务的经理,钱不够找他,路子不通也找他。”
“这是给雷洛的,现在是个华探长,管黑白两道的事儿。上次去香江,我给他帮了个小忙,拿着我的信,他应该能给些面子。”
“至于安全……”
方源眯了眯眼。
“要是有人找麻烦,就报‘蒋震’的名字,或者直接花钱砸!咱们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
李长文深吸一口气,将信和印章揣进贴身衣兜里,用力拍了拍胸脯。
“源子,你放心!”
“二舅这条命是你给的,李家的前程也是你给的。”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这摊子事儿,一定给你支棱起来!”
……
上午十点。
两辆墨绿色的解放牌卡车,轰隆隆地停在了帽儿胡同口。
这是方源找杨厂长特批的,专门用来送李家人去火车站。
“爹,娘,上车吧。”
李长文红着眼圈,搀扶着二老。
李光虎杵着藤木拐穿着新皮鞋,一副老派绅士打扮。
在雪地上跺了跺脚,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这四九城的灰墙红瓦。
“走吧!”
老爷子一挥手,带着李家十几口人,还有大包小包的行李,爬上了卡车。
李凤仪坐在车斗里,怀里抱着一个小包袱,里头有不少方源给她准备的“私房”。
她看着站在车下的方源,眼眶微红,却高高地扬起了下巴。
“方源!你等着!”
“等到了香江,我一定让你刮目相看!”
方源笑着挥手:“姐,我等着你当副总的那天!”
“呜——”
卡车启动,卷起一地雪泥,载着李家的希望,也载着方源在香江未来的班底,缓缓驶离了胡同。
方源一直目送车队消失在拐角,这才长长地吐出一口白气。
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
至此,他再无后顾之忧也!
……
95号院,中院。
一张八仙桌摆在正中央,街道办王凤霞主任居中而坐,左手边是派出所所长李抗战,右手边是轧钢厂工会主席老刘。
三位领导面前都放着搪瓷缸子,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既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盛气凌人,也没有那种刻意讨好方源的谄媚。
就是公事公办。
方源送走家人后,披着军大衣走了进来,在侧面的一张椅子上坐下。
王主任看了他一眼,微微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紧接着,她端起茶缸喝了一口,目光平静地扫视了一圈站在寒风中的众邻居。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我就简单说两句。”
王主任的声音不高,甚至可以说有些平淡,但听在众人耳朵里,却重若千金。
“这几个月,咱们帽儿胡同,尤其是你们95号院,可是热闹得很啊。”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拉家常,可话里的内容却让人心惊肉跳。
“先是贾张氏入室盗窃,被判了劳改;接着是后院老太太摔伤致残;再后来,方家办白事,你们全院百十口子人去堵人家的门;前阵子,胡同里又传出了针对方源同志生活作风的谣言……”
王主任说到这里,顿了顿,目光陡然变得锐利起来,直直地刺向了抱着孩子、低着头的秦淮茹。
“秦淮茹。”
“到……到!”秦淮茹浑身一抖,下意识地抱紧了怀里的孩子。
“我就问你一句,你这心里头的恨,到底是打哪儿来的?”
王主任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可理喻的荒谬感。
“你婆婆贾张氏,那是趁着人家主家不在,撬锁进屋,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还糟蹋人家的东西!这是什么行为?这是犯罪!”
“公安抓她,法院判她,那是天经地义!”
“怎么到了你这儿,反倒成了人家方源的不是了?”
“你有什么资格恨人家?难道人家就该敞开大门,让你们家搬空了才叫好邻居?”
秦淮茹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却是一句话也反驳不出来。
王主任冷哼一声,目光看似随意地向旁边一瞥,轻飘飘地落在了易中海、刘海中和躲在后面的阎埠贵身上。
“还有某些老同志。”
“当初贾张氏是怎么住进人家方家院子的?是谁开全院大会拍的板?是谁给贾家撑的腰?”
“心里头应该都有数吧?”
这一眼,看得易中海三人如坠冰窟。
易中海更是把脖子缩进了领子里,眼神闪烁,根本不敢跟王主任对视。
当初就是他们三个做主,才酿成了今天的大祸。这要是真追究起来,一个“教唆罪”是跑不了的。
“也就是方源同志大度。”
王主任收回目光,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人家看在邻里街坊的份上,没跟你们深究。但这不代表你们做得对,更不代表你们可以得寸进尺!”
“我把话撂在这儿,孰是孰非,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别总抱着‘法不责众’的那点小心思。”
“要是再让我听到这个院里传出什么风言风语,或者再搞什么集体闹事。”
“到时候,可别怪我这个当主任的,不讲情面!”
王主任的话音刚落,旁边的李抗战就接过了话茬。
他也不拍桌子,只是慢条斯理地整理了一下警服的领口。
“造谣,也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根据治安条例,无端造谣、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是要拘留的。”
“贾东旭的案子虽然结了,但并不代表这事儿就彻底翻篇了。”
李抗战的眼神冷冷地扫过众人。
“以后,要是再发生类似的针对方源同志的恶意中伤,我们派出所,必定严惩不贷!”
最后发言的,是工会主席老刘。
他笑呵呵地看着众人,像个慈祥的长者,可说出来的话,却让易中海等人脸上火辣辣的疼。
“同志们呐,咱们都是一个厂里的工友,本该互相帮助,互相团结。”
“要是方源同志仗着干部的身份欺负你们,那是他不对,工会肯定为你们主持公道。”
“可我今儿个坐在这儿听了半天……”
老刘摇了摇头,一脸的失望。
“怎么全是你们这帮老住户、老工人在找人家一个年轻人的麻烦?”
“黑白颠倒!倒反天罡嘛!”
“这对得起厂里对你们多年的教育吗?”
三位领导,一人一席话,彻底把95号院这帮人的那点遮羞布给扯了下来。
院子里一片死寂。
“呜呜呜……领导……”
秦淮茹再也撑不住了,“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
“我们知道错了……可……可我们这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啊……”
“东旭也没了……家里连棒子面都没有了……我这还得奶孩子……”
“我这也是……也是被逼得没法子了啊……”
她这一哭,虽说是卖惨,但也确实有几分走投无路的凄凉。宛如一朵风中摇曳的残花,不由得让人生出几分同情之心。
一旁的刘海中见状,赶紧抓住机会表决心,擦着额头上的冷汗,赌咒发誓:
“领导们放心!我……我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以后我要是再针对方科长,我就……我就不是人!”
易中海也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在一旁点头哈腰,连连称是。
至于角落里的聋老太,此时正闭着眼躺在藤椅上,装聋作哑。
任谁都看得出来,她那双枯瘦的手正死死抓着扶手,青筋暴起。
显然是不甘心,心里还恨着呢。
可那又怎么样?
一个瘫痪在床、连哼哼都费劲的老太太,谁还会把她当回事儿?
能不能熬过今年这个冬天,都得两说呢。
王主任看着跪地痛哭的秦淮茹,眉头皱了皱,终究还是叹了口气。
“行了,别哭了。”
“组织上不会看着不管。”
她看了一眼身边的办事员,办事员立刻递上一张介绍信。
“这是街道纸盒厂的临时工名额,你拿着。”
“糊纸盒,纳鞋底,虽然工资不高,一个月也就十二三块钱,但好歹是个进项。”
“再加上贾东旭这些年的积蓄,还有这现成的房子,怎么也能把孩子拉扯大。”
“好好过日子吧,别再动那些歪心思了。”
处理完这些,王主任才转过头,看向一直没说话的方源,语气变得温和而诚恳。
“方源同志,今天这事儿,让你受委屈了。”
“不过你放心,既然话都说开了,以后街道和派出所都会盯着。”
“我代表街道,让他们给你道个歉。这事儿……你看,能不能就这么翻篇了?”
易中海等人一听,赶紧顺杆爬,一个个对着方源鞠躬道歉,态度那叫一个卑微。
方源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摩挲着那个温热的暖手炉。
看着眼前这帮低眉顺眼的“禽兽”,心里毫无波澜,指望这帮人因为一场调解就放心心中嫌隙?
用脚后跟想想都知道不可能,只是眼下到底不是出手一次性解决祸端的时机,要不然就是打这些公家单位的脸了。
擎等着吧,莫伸手,但凡让他逮着机会了,就一次性打死!
方源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大衣的下摆。
“王主任,李所长,刘主席。”
点点头,算是认可了在场几位领导的说法,脸上带着淡淡的疏离。
“既然各位领导都这么说了,我方源也不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人。”
“只要他们以后不来找我的麻烦,不在背后搞小动作。”
“我也不想跟他们有什么交集。”
他环视了一圈院子里的众人,目光清冷。
“说到底,不过是有些人恨人有、笑人无罢了。”
“我这人喜欢清静,在南锣鼓巷也待不了多长时间了,上级领导也都知道。”
“既然两看两相厌,那以后……”
方源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咱们就当是陌生人相处吧。”
“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好。”
说完,他冲着三位领导微微颔首,转身,大步走出了95号院的中院。
没有放狠话,也没有歇斯底里。
但那份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漠视和疏离,却比任何狠话都让易中海等人感觉屈辱。
说到底,要不是受困于成分,放到解放前的旧社会,方家能把这些人横七竖八摆出18种死法,都不带重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