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那顿油水十足的杀猪菜,像是一剂强心针,让所有村民都充满了干劲儿。肚子里有了油水,身上仿佛就有了使不完的力气,下午地里剩下的那点活计,在众人飞快的动作下,很快就收拾利落了。
陈娇也被分配了一个相对轻省的活儿,到晒谷场看守所剩不多的粮食。此时,大部分粮食早已晒干入库,晒谷场上只剩下一些零散的尾货,并不需要频繁翻晒。
主要的任务倒是驱赶那些闻着粮食味儿、成群结队飞来偷吃的麻雀。这对陈娇和大黑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
大黑似乎对此充满了兴趣,它动作迅猛如电,扑腾跳跃间,一只只肥嘟嘟的麻雀便成了它的战利品。不过一炷香的功夫,陈娇手里就用干草茎串起了长长的一溜麻雀。
这景象立刻吸引了村里所有孩子的目光,他们呼啦啦地全跑到了晒谷场,围在大黑身边,看着它威风凛凛地扑鸟,眼睛里满是崇拜的小星星。
有这群精力旺盛的小帮手在,陈娇看守粮食的活儿算是彻底被“承包”了。她乐得清闲,顺手就把手里那串沉甸甸的麻雀分给了眼巴巴望着她的孩子们。
她自己不爱吃这没什么肉的小东西,但对这些平日里难得见荤腥的孩子们来说,拿火烤得焦香的麻雀,可是无上的美味。
想着晚上还有一顿丰盛的杀猪菜等着,村民们下午干活的效率出奇的高,早早便收了工,再次聚集到村中空地上,翘首期盼着晚餐。
陈娇中午吃的是白面馒头,晚上则从家里(实则是空间)带来了一个装满白米饭的铝制饭盒。空间出品的米饭,无论何时取出都冒着热气,粒粒晶莹,软硬适中。
有那眼尖的婶子看到陈娇中午馒头晚上米饭,忍不住带着点酸意问道:“娇娇啊,你这又是白面馒头又是大米饭的,在家天天都吃这么精细啊?”
陈娇不紧不慢地扒了一口饭,抬眼看了看那位脸上写满羡慕嫉妒的婶子,才慢悠悠地开口:“瞧您说的,哪能天天这么吃呀。”
她伸筷子指了指自己饭盒里油亮的肉块,笑道:“这不是今天有杀猪菜嘛,油水足,想着是吃好的,就把家里存着的那点细粮拿出来一起吃了,也好好补补。您想啊,这么香的肉汤,要是配上又干又硬的杂面饼子,那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油水嘛?”
那位问话的婶子手里拿着的,正是喇嗓子的杂面饼子,被陈娇这么一说,脸上顿时有些讪讪的。她中午家里吃的就是杂面饼子,晚上家里人还念叨着让她趁着有肉,弄点细粮搭配,她心疼粮食就没舍得。
此刻环顾四周,发现像陈娇这样,趁着有肉改善伙食的人还真不少,吃白米饭、白面馒头的不在少数。大家心里都明白,一年到头难得几回这样的油水,偶尔奢侈这么一两次,还是吃得起的,也算是对辛苦秋收的一种犒劳。
秋收的大忙时节过去后,地里的活计就清闲了许多。队长陈长生只安排了家里劳动力富余的几户人家做些零散的扫尾工作,其他人则获得了上山“薅山货”的自由。
这个季节,大山向人们慷慨地奉献着它的珍藏:沉甸甸的榛子、咧开嘴的板栗、饱满的松子、肥厚的蘑菇、脆嫩的木耳,还有挂在枝头像小灯笼似的柿子,都是能填饱肚子、改善生活的好东西。
按照往年的惯例,全村组织起来,集体上山采摘三天,所得的山货统一交到公社收购站,换来的钱计入集体收入,年底分红。这三天之后,个人再上山采摘的东西,就归各家所有了。
往年这个时候上山,大家心里总有些惴惴不安,生怕遇到从深山溜达出来觅食的野猪,造成人员伤亡。但今年不一样了,有了大黑随行,所有人都感觉安全感倍增。
集体采摘的时候,乡亲们根本不用陈娇动手干活,只拜托她带着大黑在大家活动的区域外围巡逻警戒就好。
山货成熟的季节,也正是野猪
陈娇也被分配了一个相对轻省的活儿,到晒谷场看守所剩不多的粮食。此时,大部分粮食早已晒干入库,晒谷场上只剩下一些零散的尾货,并不需要频繁翻晒。
主要的任务倒是驱赶那些闻着粮食味儿、成群结队飞来偷吃的麻雀。这对陈娇和大黑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
大黑似乎对此充满了兴趣,它动作迅猛如电,扑腾跳跃间,一只只肥嘟嘟的麻雀便成了它的战利品。不过一炷香的功夫,陈娇手里就用干草茎串起了长长的一溜麻雀。
这景象立刻吸引了村里所有孩子的目光,他们呼啦啦地全跑到了晒谷场,围在大黑身边,看着它威风凛凛地扑鸟,眼睛里满是崇拜的小星星。
有这群精力旺盛的小帮手在,陈娇看守粮食的活儿算是彻底被“承包”了。她乐得清闲,顺手就把手里那串沉甸甸的麻雀分给了眼巴巴望着她的孩子们。
她自己不爱吃这没什么肉的小东西,但对这些平日里难得见荤腥的孩子们来说,拿火烤得焦香的麻雀,可是无上的美味。
想着晚上还有一顿丰盛的杀猪菜等着,村民们下午干活的效率出奇的高,早早便收了工,再次聚集到村中空地上,翘首期盼着晚餐。
陈娇中午吃的是白面馒头,晚上则从家里(实则是空间)带来了一个装满白米饭的铝制饭盒。空间出品的米饭,无论何时取出都冒着热气,粒粒晶莹,软硬适中。
有那眼尖的婶子看到陈娇中午馒头晚上米饭,忍不住带着点酸意问道:“娇娇啊,你这又是白面馒头又是大米饭的,在家天天都吃这么精细啊?”
陈娇不紧不慢地扒了一口饭,抬眼看了看那位脸上写满羡慕嫉妒的婶子,才慢悠悠地开口:“瞧您说的,哪能天天这么吃呀。”
她伸筷子指了指自己饭盒里油亮的肉块,笑道:“这不是今天有杀猪菜嘛,油水足,想着是吃好的,就把家里存着的那点细粮拿出来一起吃了,也好好补补。您想啊,这么香的肉汤,要是配上又干又硬的杂面饼子,那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油水嘛?”
那位问话的婶子手里拿着的,正是喇嗓子的杂面饼子,被陈娇这么一说,脸上顿时有些讪讪的。她中午家里吃的就是杂面饼子,晚上家里人还念叨着让她趁着有肉,弄点细粮搭配,她心疼粮食就没舍得。
此刻环顾四周,发现像陈娇这样,趁着有肉改善伙食的人还真不少,吃白米饭、白面馒头的不在少数。大家心里都明白,一年到头难得几回这样的油水,偶尔奢侈这么一两次,还是吃得起的,也算是对辛苦秋收的一种犒劳。
秋收的大忙时节过去后,地里的活计就清闲了许多。队长陈长生只安排了家里劳动力富余的几户人家做些零散的扫尾工作,其他人则获得了上山“薅山货”的自由。
这个季节,大山向人们慷慨地奉献着它的珍藏:沉甸甸的榛子、咧开嘴的板栗、饱满的松子、肥厚的蘑菇、脆嫩的木耳,还有挂在枝头像小灯笼似的柿子,都是能填饱肚子、改善生活的好东西。
按照往年的惯例,全村组织起来,集体上山采摘三天,所得的山货统一交到公社收购站,换来的钱计入集体收入,年底分红。这三天之后,个人再上山采摘的东西,就归各家所有了。
往年这个时候上山,大家心里总有些惴惴不安,生怕遇到从深山溜达出来觅食的野猪,造成人员伤亡。但今年不一样了,有了大黑随行,所有人都感觉安全感倍增。
集体采摘的时候,乡亲们根本不用陈娇动手干活,只拜托她带着大黑在大家活动的区域外围巡逻警戒就好。
山货成熟的季节,也正是野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