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协同-《系统首富》

  苏芷晴坐在主位,她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浅灰色职业套装,长发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冷静的双眸。自从上周接到萧远从深圳打来的电话,详细阐述了集团资源整合的思路,并要求上海分公司在贸易与BP机业务协同上先行试点后,她就一直在思考和准备。她深知,这不仅是萧总的战略部署,更是检验上海分公司能否真正融入集团战略、发挥桥头堡作用的关键一役。陈明坐在她左手边,这位本土招聘的副总,脸上带着惯有的沉稳笑容,眼神却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对面BP机团队的反应。

  刘斌是集团老人,跟着BP机业务一起成长起来的悍将,被派来开拓华东市场已有半年,成绩虽有,但进展不如预期那般顺利,脸上难免带着些开拓市场的风霜和急切。他接到总部要求配合上海贸易团队试点协同的通知时,内心是有些嘀咕的。在他看来,贸易是卖袜子、衬衫的,BP机是高科技通信产品,客户群体、销售模式、售后要求天差地别,强行捏合,别成了拖累。

  “各位,今天这个会的目的,上周已经邮件通知过了。”苏芷晴开门见山,声音清亮而富有穿透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集团萧总高瞻远瞩,提出了内部资源整合、发挥协同效应的战略。我们上海分公司,被选为第一个试点,这是总部对我们的信任,也是我们的责任。”她目光扫过双方团队,“尤其是我们贸易业务和BP机业务,如何在华东市场实现‘珠联璧合’,是今天需要深入探讨并拿出具体方案的。”

  她示意陈明先介绍情况。陈明轻咳一声,用带着些许沪腔的普通话,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上海分公司贸易业务在华东地区建立的网络情况:“……经过这几个月的努力,我们初步建立了一个覆盖长三角主要城市、涉及轻纺、机电、工艺品等多个领域的客户网络。这些客户,主要是各类贸易公司、小型制造企业、百货商场采购部门,他们对信息沟通的时效性要求很高。而且,由于业务往来,我们与这些客户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

  刘斌接过话头,语气相对直接:“苏总,陈总,我们BP机业务在华东的情况,之前也汇报过。目前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代理模式,在几个大城市设点,面向个人和部分企业用户推广。难度不小,主要是信任度建立和市场教育成本高。坦白说,我不太理解,贸易公司的客户,怎么会对我们的BP机感兴趣?他们的需求点在哪里?”

  会议室内出现了一丝短暂的沉默,贸易团队的人面面相觑,BP机团队的人则大多露出赞同刘斌的神色。这确实是横亘在双方之间最直接的认识鸿沟。

  苏芷晴早已料到会有此一问,她不慌不忙,从文件夹中拿出几份资料,正是她这几天让团队加班加点整理的分析报告——某种程度上,她也扮演了萧远“资源整合分析”功能在上海的延伸触角。

  “刘经理的问题很关键,这也是我们能否成功协同的核心。”苏芷晴将资料递给刘斌和几位核心骨干,“这是我们初步做的一些分析。请大家看第一页,我们对现有贸易客户进行了粗略筛选和分类。”

  众人低头看去,资料上清晰地列出了一些客户类型和潜在需求分析:

  ?中小型贸易公司:业务员频繁外出联系货源、客户,急需摆脱固定电话的束缚,对即时通讯工具潜在需求巨大。BP机可以作为提升业务效率、彰显公司实力的工具。

  ?制造企业采购/销售部门:人员流动性相对较高,需要及时联系到负责人。BP机可以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信息畅通,避免商机延误。

  ?商场、批发市场商户:老板或核心负责人经常不在摊位,错过重要电话可能意味着损失订单。BP机是高效的寻呼工具。

  ?近期有扩大经营或新店开业计划的客户:对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形象有内在需求,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再看第二页,”苏芷晴继续引导,“我们模拟了一个合作流程。并非要求我们的贸易业务员直接去销售BP机,那不专业,也容易引起客户反感。而是采取‘信息传递 联合拜访 渠道赋能’的模式。”

  她详细解释道:

  1.信息传递与需求挖掘:贸易业务员在常规拜访维护客户关系时,可以有意识地探询客户在通信联络方面的痛点,顺势介绍集团旗下的BP机业务,强调其可靠性(背靠远航集团)和实用性。这只是传递信息,初步激发兴趣。

  2.联合拜访与专业讲解:一旦客户表现出兴趣,贸易业务员可邀请BP机部门的专业销售人员一同上门,进行详细的产品介绍和方案定制。贸易业务员负责引荐和信任背书,BP机销售负责专业解说。

  3.渠道赋能与激励共享:对于成功引荐并促成交易的贸易业务员,给予相应的激励。同时,探索将部分优质贸易客户发展为BP机的二级代理或服务点,利用其本地优势开展售后服务和充值业务,形成更深的绑定。

  陈明适时补充,发挥他本地通的优势:“刘经理,你在华东拓展,最大的难点之一是信任和本地关系,对吧?我们贸易团队这些客户,都是实打实用业务合作建立起来的信任。我们的业务员去说一句话,比你陌生的销售员跑十趟都管用。而且,这些客户遍布各地级市甚至县城,正好弥补你们网点下沉不足的问题。反过来,”他话锋一转,看向自己贸易团队的人,“如果我们能帮客户解决通信难题,提升了他们的效率,他们会不会对我们的贸易业务更依赖、更忠诚?这是双赢。”

  刘斌看着手中的资料,听着苏芷晴和陈明层层递进的分析,脸上的疑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他之前被困在传统的销售思维里,只把BP机看作一个独立的产品去推销,却没想到可以借助现成的、有信任基础的渠道网络进行渗透。这种“借船出海”的思路,无疑大大降低了市场开拓的难度和成本。

  “苏总,陈总,我明白了!”刘斌的声音提高了不少,带着一丝激动,“这个思路太好了!是我们之前思路没打开。如果真能这样操作,华东市场的局面很可能迅速打开!”

  他身后的BP机团队成员也纷纷点头,交头接耳,显然被这个新策略所吸引。

  苏芷晴见状,心里松了口气,知道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她趁热打铁:“既然方向大家都认可,那我们就讨论具体细节。刘经理,你们需要尽快准备一套针对这些企业客户的标准化产品介绍资料和优惠方案。陈总,你负责梳理一下我们现有的客户名单,按潜在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并制定针对贸易业务员的简单培训材料和激励方案。”

  接下来的会议,气氛变得热烈而务实。双方团队就客户筛选标准、信息传递话术、联合拜访流程、利益分配机制、售后服务衔接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原本存在的隔阂,在共同目标的驱动下迅速消融,变成了如何更好协作的头脑风暴。

  苏芷晴娴熟地主持着会议,引导讨论,化解分歧,确保方案既符合集团战略,又具备落地操作性。她展现出出色的协调能力和对业务细节的把握,令陈明暗自点头,也让刘斌等总部来的业务骨干真正见识了这位上海分公司掌舵人的能力。

  会议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最终形成了名为“华东业务协同试点方案(V1.0)”的详细文件,明确了目标、步骤、分工和时间表。决定率先从上海、苏州、杭州三地的贸易客户中挑选约五十家作为首批试点对象,立即启动。

  散会后,苏芷晴站在窗边,看着窗外浦东建设的热潮,心中充满期待。这次协同试点,不仅是执行萧远的战略,更是她证明自己能力、巩固上海分公司地位的绝佳机会。她相信,凭借本地团队的执行力和对萧总战略意图的精准理解,一定能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而在深圳的萧远,虽然未亲临现场,但通过苏芷晴事后详细的工作汇报电话,以及系统界面上那因为“成功推动跨业务协同项目落地”而悄然浮现并微微增长的经验值,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千里之外上海分公司会议室里发生的那场积极变革。系统的【资源整合分析】功能映射出的潜在协同机会,正在被忠诚而能干的部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让他对后续的管理优化和战略推进,充满了更强的信心。

  上海的黄浦江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和蓬勃的朝气,吹拂着这座即将因远航集团的内部协同而掀起微小波澜的城市。珠联璧合的第一步,已经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