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的深圳,天气终于褪去了最后一层暑气,早晚时分甚至能感受到一丝凉意。位于深圳科技工业园内的远航电子技术研发中心,一栋新租用的四层独栋小楼,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安静,只有楼顶的排气扇在缓缓转动,预示着内部正在进行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攻关。
萧远的专车悄无声息地停在楼前。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较为休闲的夹克,显得比平时少了几分商场的凌厉,多了些亲和力。他下车后,没有立刻进去,而是抬头看了看这栋并不起眼的小楼。这里,是他寄予厚望的“未来引擎”,是远航集团能否从贸易和地产的“虚”走向科技实业的“实”的关键所在。相比于一个月前在广州那家浮夸的洗发水工厂,这里的环境、氛围,乃至空气的味道,都让他感到无比的踏实。
马婷婷的车也随后抵达。她今天穿着米色的风衣,显得干练而优雅。她接到萧远的电话,说研发中心有重要进展,希望她一起来看看。对于研发这块持续投入却迟迟不见产出的“烧钱”部门,马婷婷作为财务总监,内心始终存有一份审慎的担忧,但也深知其战略重要性。此刻,她心中既有好奇,也有一丝期待。
“婷婷,来了。”萧远迎了上去,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嗯,张工他们在等了?”马婷婷整理了一下衣领,问道。
“对,说是有‘重大好消息’。”萧远点点头,引着马婷婷走向大楼门口,“走吧,一起去看看我们播下的种子,是不是真的要发芽了。”
门口的保安认识萧远,恭敬地开门。一楼是接待区和简单的展示厅,目前还比较空荡,只有几幅介绍公司愿景的展板。两人直接上到二楼。整个二楼都是研发区域,被玻璃隔断分成几个功能不同的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着松香水、焊锡以及一种特殊的、属于新电路板的塑料和金属混合气味。与之前拥挤在贸易公司角落的研发小组相比,这里的空间和设备都有了质的飞跃。
张工和几位核心研发骨干早已在走廊上等候。张工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技术员外套,但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甚至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激动。他身后的年轻技术人员们,也都是一脸压抑不住的喜悦和自豪。
“萧总!马总监!”张工见到二人,立刻上前一步,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张工,别急,慢慢说,什么好消息让您这么高兴?”萧远笑着拍了拍张工的肩膀,他能感受到这位老技术人发自内心的澎湃。
“是我们自主设计的BP机主板!第二代原型!成功了!完全成功了!”张工几乎是喊着说出这句话,然后迫不及待地侧身引路,“萧总,马总监,请跟我来,到测试实验室,眼见为实!”
一行人走进一间标着“通信产品测试室”的房间。房间里摆满了各种昂贵的进口测试仪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综合测试仪等等,这些都是萧远不惜重金从国外采购的。房间中央的长条实验台上,铺着防静电垫,上面摆放着几块比巴掌略大的绿色电路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电阻、电容、芯片和一条条细密的铜线。
其中最显眼的一块板子,被精心放置在一个透明的防静电盒子里,与其他略显凌乱的板子不同,这块板子布局清晰,焊点饱满均匀,几个主要芯片上还贴着小标签。
“萧总,马总监,请看!”张工像展示珍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取出那块主板,递到萧远面前,“这就是我们完全自主设计、采用国产和部分低成本进口元器件、历经四十七次迭代优化后的第二代BP机主板原型!”
萧远接过主板,入手微沉,触感冰凉。他虽然不懂深奥的电子原理,但也能从这块板子规整的布局、干净的焊点、以及上面几颗虽然不认识但看起来质感不错的芯片上,感受到一种工业制造的美感和技术凝结的力量。这与之前第一代主要依靠模仿和拆解进口机构建的原型,不可同日而语。
“张工,仔细说说,具体有哪些突破?”萧远将主板递给同样好奇观察的马婷婷,问道。
张工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汇报更条理清晰:“萧总,主要有三大突破!”
“第一,是稳定性!我们重新设计了电源管理和信号处理模块,采用了更优的滤波和抗干扰方案。经过连续720小时的高低温、潮湿、振动老化测试,这块主板的故障率比第一代原型降低了百分之七十!几乎达到了进口同类产品的水平!”张工指着板子上的几个区域解释道。
“第二,是成本!”说到这个,张工更是眉飞色舞,“我们成功找到了国内几家刚刚起步但质量过关的元器件供应商,替代了大部分昂贵的进口件。同时,优化了电路设计,减少了冗余元件。初步核算,这块主板的物料成本,比第一代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五!比直接进口整机主板,便宜了超过百分之六十!”
“成本降了这么多?”马婷婷闻言,惊讶地抬起头。作为财务负责人,她对数字极其敏感。这意味着,一旦量产,产品的利润空间将极具竞争力。
“千真万确,马总监!”张工肯定道,“这都是小王他们的功劳!”他指了指身后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年轻工程师。小王不好意思地推了推眼镜,脸上是腼腆而自豪的笑容。
萧远赞许地看了看小王等年轻技术人员,继续问:“第三点呢?”
“第三点,也是最具前瞻性的一点!”张工的语气变得更加郑重,他走到另一台连接着电脑和信号发生器的测试设备前,设备旁边放着几个看似普通的BP机外壳,里面装着的正是第二代主板的工程样机。
“萧总,您还记得我们之前讨论过的,BP机未来的发展方向吗?除了接收寻呼台代码,显示号码,能否传递更复杂的信息?”
萧远心中一动,他当然记得,他曾经基于前世的认知,模糊地提过“短消息”、“简单汉字显示”的可能性,作为技术引导。“是短信功能?”
“对!就是短信功能!或者说,是它的雏形!”张工激动地拿起一个工程样机,“我们利用主板上预留的处理能力,加上一块小型的字符存储器,成功实现了对特定编码文本信息的接收和显示!虽然目前只能显示英文和数字,存储量也很小,但这绝对是革命性的一步!这意味着,我们的BP机,未来不再只是一个‘数字呼叫器’,它可以变成一个简单的‘信息终端’!”
说着,张工示意小王操作信号发生器。小王在电脑上输入一行英文短句:“Test Message froR&D Center.”然后启动了模拟基站信号的发射装置。
几秒钟后,张工手中的那个工程样机发出了“嘀嘀”的提示音,小小的单行液晶屏幕上,赫然滚动显示出了刚才输入的那行英文!
“成功了!又成功了!”实验室里响起了年轻技术人员们的小声欢呼和掌声。
马婷婷看着那行在简陋屏幕上滚动的英文,眼中也露出了惊奇的神色。她虽然不太懂技术,但也明白,这一个小小的功能,可能意味着产品质的飞跃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萧远内心的激动更是难以言表。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小小的“短信”功能意味着什么。这是移动通信从单纯语音呼叫走向数据交互的微小但关键的一步,是未来波澜壮阔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投下的第一缕微光。而他旗下的研发团队,竟然在1993年,就已经触碰到了这个未来!
“好!太好了!”萧远重重地拍了一下手掌,声音洪亮,充满了振奋,“张工,还有在场的每一位!你们立了大功!这是我今年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他环视着这些因为长期熬夜攻关而眼圈发黑,但此刻却容光焕发的技术人员,由衷地说道:“这块主板,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原型的成功。它证明了我们远航有能力进行真正的自主研发!证明了我们投入的每一分钱,都在创造真正的价值!更证明了,在技术上,我们中国人一点也不差,只要我们肯钻研,肯投入,就一定能追上甚至超越外人!”
这番话让所有研发人员都挺直了腰板,脸上洋溢着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耀感。
“张工,”萧远转向张工,语气郑重,“立刻安排,为参与此次攻关的所有团队成员,发放特别奖金!额度……按他们年度薪资的百分之五十发放!你本人,奖金翻倍!”
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了一下,随即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百分之五十的薪资作为奖金,在1993年是一笔巨额的额外收入,足以体现公司对技术成果的极度重视和慷慨。
“萧总,这……这奖励太重了!”张工有些手足无措。
“不重!”萧远斩钉截铁,“这是你们应得的!相比于你们创造的价值,这点奖励不算什么!以后,只要有突破,奖励只会更多!”
他又对马婷婷说:“婷婷,奖金的事情,你亲自督办,最快速度落实到位!”
马婷婷也被这喜悦的气氛感染,笑着点头:“放心,我回去就安排财务核算,下周就能发到大家手上!”她此刻彻底理解了萧远为何要坚持对研发的投入。这种核心技术的突破,带来的不仅是未来的利润,更是整个公司的底气、信心和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除了奖励,还有下一步。”萧远冷静下来,开始部署,“第一,立刻着手申请相关的技术专利!尤其是这个简易短信功能的实现方法和电路设计,能申请的都要申请,构筑我们的技术壁垒!”
“第二,小批量试产!选择一家可靠的电子厂,先生产500到1000片这种主板,组装成整机,进行更广泛的实际环境测试,收集用户反馈,进一步优化。”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基于这个平台,开始预研下一步的技术方向。”萧远目光炯炯地看着张工,“张工,你觉得,在BP机之后,下一个大的通信热点会是什么?”
张工沉思片刻,谨慎地回答:“萧总,从技术趋势看,模拟信号的大哥大(蜂窝电话)虽然昂贵,但代表了更先进的个人移动通信。数字蜂窝技术(GSM)在欧洲已经开始商用,这可能是未来的方向。但投入巨大,技术门槛极高。”
萧远点点头,他知道GSM才是未来十年的主流。但他不能拔苗助长,需要引导团队一步步走。“嗯,思路是对的。我们可以先成立一个小组,跟踪研究GSM的技术标准和发展动态,不急于投入硬件开发,但要保证我们在理论上和人才上不掉队。同时,也可以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思考如何提升BP机的集成度,比如,把显示屏幕做得更大,能显示汉字?或者,能否与其他设备,比如电脑,进行简单的数据连接?”
萧远提出的这些方向,既切合实际,又富有前瞻性,让张工和团队成员都陷入了思考,感觉眼前打开了一扇更广阔的大门。
“萧总,您的眼光总是这么超前!”张工由衷赞叹,“我们一定按照您的指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又在实验室待了半个多小时,仔细查看了各项测试数据,并与几位核心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后,萧远和马婷婷才在张工等人的欢送下,离开了研发中心。
坐进车里,马婷婷依然难掩兴奋:“阿远,今天真是……太让人高兴了!没想到研发中心这么快就出了这么实在的成果!看来你的坚持是对的!”
萧远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是啊,这才是我们该投的方向。快消品那种浮夸的东西,十个里面九个坑。但技术不一样,你投入一分,它可能暂时没有回报,但一旦突破,带来的就是指数级的增长和坚实的壁垒。”
他顿了顿,语气深沉地说:“婷婷,你要记住,未来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贸易可以让我们积累资本,地产可以让我们增值资产,但只有科技,才能让我们真正屹立不倒,拥有话语权。这块小小的主板,就是我们的希望之火。”
马婷婷郑重地点点头,将这番话深深记在心里。她对公司的未来,对萧远的战略眼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信服。
回到公司,萧远立刻召集了周伟华和苏芷晴,向他们通报了研发中心的重大突破。周伟华虽然对技术不太懂,但听到成本大幅降低、性能提升,也明白这意味着未来的产品将极具市场杀伤力,兴奋地直搓手。苏芷晴更是敏锐地捕捉到了“短信功能”可能带来的品牌故事和营销亮点,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将“科技远航”的形象植入人心。
研发中心的突破,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远航集团的上上下下。它冲淡了之前快消品投资失败的阴霾,证明了“聚焦主业,审慎多元”战略中,向研发倾斜的正确性,也让整个团队对即将到来的1994年,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干劲。
萧远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有了这块自主主板的基石,他可以在通信设备领域大展拳脚,进而为未来切入更广阔的电子产品市场,乃至最终的智能终端时代,埋下坚实的伏笔。技术的喜悦,是任何短期商业利润都无法比拟的,因为它代表着未来,代表着无限可能。
萧远的专车悄无声息地停在楼前。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较为休闲的夹克,显得比平时少了几分商场的凌厉,多了些亲和力。他下车后,没有立刻进去,而是抬头看了看这栋并不起眼的小楼。这里,是他寄予厚望的“未来引擎”,是远航集团能否从贸易和地产的“虚”走向科技实业的“实”的关键所在。相比于一个月前在广州那家浮夸的洗发水工厂,这里的环境、氛围,乃至空气的味道,都让他感到无比的踏实。
马婷婷的车也随后抵达。她今天穿着米色的风衣,显得干练而优雅。她接到萧远的电话,说研发中心有重要进展,希望她一起来看看。对于研发这块持续投入却迟迟不见产出的“烧钱”部门,马婷婷作为财务总监,内心始终存有一份审慎的担忧,但也深知其战略重要性。此刻,她心中既有好奇,也有一丝期待。
“婷婷,来了。”萧远迎了上去,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嗯,张工他们在等了?”马婷婷整理了一下衣领,问道。
“对,说是有‘重大好消息’。”萧远点点头,引着马婷婷走向大楼门口,“走吧,一起去看看我们播下的种子,是不是真的要发芽了。”
门口的保安认识萧远,恭敬地开门。一楼是接待区和简单的展示厅,目前还比较空荡,只有几幅介绍公司愿景的展板。两人直接上到二楼。整个二楼都是研发区域,被玻璃隔断分成几个功能不同的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着松香水、焊锡以及一种特殊的、属于新电路板的塑料和金属混合气味。与之前拥挤在贸易公司角落的研发小组相比,这里的空间和设备都有了质的飞跃。
张工和几位核心研发骨干早已在走廊上等候。张工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技术员外套,但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甚至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激动。他身后的年轻技术人员们,也都是一脸压抑不住的喜悦和自豪。
“萧总!马总监!”张工见到二人,立刻上前一步,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张工,别急,慢慢说,什么好消息让您这么高兴?”萧远笑着拍了拍张工的肩膀,他能感受到这位老技术人发自内心的澎湃。
“是我们自主设计的BP机主板!第二代原型!成功了!完全成功了!”张工几乎是喊着说出这句话,然后迫不及待地侧身引路,“萧总,马总监,请跟我来,到测试实验室,眼见为实!”
一行人走进一间标着“通信产品测试室”的房间。房间里摆满了各种昂贵的进口测试仪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综合测试仪等等,这些都是萧远不惜重金从国外采购的。房间中央的长条实验台上,铺着防静电垫,上面摆放着几块比巴掌略大的绿色电路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电阻、电容、芯片和一条条细密的铜线。
其中最显眼的一块板子,被精心放置在一个透明的防静电盒子里,与其他略显凌乱的板子不同,这块板子布局清晰,焊点饱满均匀,几个主要芯片上还贴着小标签。
“萧总,马总监,请看!”张工像展示珍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取出那块主板,递到萧远面前,“这就是我们完全自主设计、采用国产和部分低成本进口元器件、历经四十七次迭代优化后的第二代BP机主板原型!”
萧远接过主板,入手微沉,触感冰凉。他虽然不懂深奥的电子原理,但也能从这块板子规整的布局、干净的焊点、以及上面几颗虽然不认识但看起来质感不错的芯片上,感受到一种工业制造的美感和技术凝结的力量。这与之前第一代主要依靠模仿和拆解进口机构建的原型,不可同日而语。
“张工,仔细说说,具体有哪些突破?”萧远将主板递给同样好奇观察的马婷婷,问道。
张工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汇报更条理清晰:“萧总,主要有三大突破!”
“第一,是稳定性!我们重新设计了电源管理和信号处理模块,采用了更优的滤波和抗干扰方案。经过连续720小时的高低温、潮湿、振动老化测试,这块主板的故障率比第一代原型降低了百分之七十!几乎达到了进口同类产品的水平!”张工指着板子上的几个区域解释道。
“第二,是成本!”说到这个,张工更是眉飞色舞,“我们成功找到了国内几家刚刚起步但质量过关的元器件供应商,替代了大部分昂贵的进口件。同时,优化了电路设计,减少了冗余元件。初步核算,这块主板的物料成本,比第一代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五!比直接进口整机主板,便宜了超过百分之六十!”
“成本降了这么多?”马婷婷闻言,惊讶地抬起头。作为财务负责人,她对数字极其敏感。这意味着,一旦量产,产品的利润空间将极具竞争力。
“千真万确,马总监!”张工肯定道,“这都是小王他们的功劳!”他指了指身后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年轻工程师。小王不好意思地推了推眼镜,脸上是腼腆而自豪的笑容。
萧远赞许地看了看小王等年轻技术人员,继续问:“第三点呢?”
“第三点,也是最具前瞻性的一点!”张工的语气变得更加郑重,他走到另一台连接着电脑和信号发生器的测试设备前,设备旁边放着几个看似普通的BP机外壳,里面装着的正是第二代主板的工程样机。
“萧总,您还记得我们之前讨论过的,BP机未来的发展方向吗?除了接收寻呼台代码,显示号码,能否传递更复杂的信息?”
萧远心中一动,他当然记得,他曾经基于前世的认知,模糊地提过“短消息”、“简单汉字显示”的可能性,作为技术引导。“是短信功能?”
“对!就是短信功能!或者说,是它的雏形!”张工激动地拿起一个工程样机,“我们利用主板上预留的处理能力,加上一块小型的字符存储器,成功实现了对特定编码文本信息的接收和显示!虽然目前只能显示英文和数字,存储量也很小,但这绝对是革命性的一步!这意味着,我们的BP机,未来不再只是一个‘数字呼叫器’,它可以变成一个简单的‘信息终端’!”
说着,张工示意小王操作信号发生器。小王在电脑上输入一行英文短句:“Test Message froR&D Center.”然后启动了模拟基站信号的发射装置。
几秒钟后,张工手中的那个工程样机发出了“嘀嘀”的提示音,小小的单行液晶屏幕上,赫然滚动显示出了刚才输入的那行英文!
“成功了!又成功了!”实验室里响起了年轻技术人员们的小声欢呼和掌声。
马婷婷看着那行在简陋屏幕上滚动的英文,眼中也露出了惊奇的神色。她虽然不太懂技术,但也明白,这一个小小的功能,可能意味着产品质的飞跃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萧远内心的激动更是难以言表。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小小的“短信”功能意味着什么。这是移动通信从单纯语音呼叫走向数据交互的微小但关键的一步,是未来波澜壮阔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投下的第一缕微光。而他旗下的研发团队,竟然在1993年,就已经触碰到了这个未来!
“好!太好了!”萧远重重地拍了一下手掌,声音洪亮,充满了振奋,“张工,还有在场的每一位!你们立了大功!这是我今年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他环视着这些因为长期熬夜攻关而眼圈发黑,但此刻却容光焕发的技术人员,由衷地说道:“这块主板,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原型的成功。它证明了我们远航有能力进行真正的自主研发!证明了我们投入的每一分钱,都在创造真正的价值!更证明了,在技术上,我们中国人一点也不差,只要我们肯钻研,肯投入,就一定能追上甚至超越外人!”
这番话让所有研发人员都挺直了腰板,脸上洋溢着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耀感。
“张工,”萧远转向张工,语气郑重,“立刻安排,为参与此次攻关的所有团队成员,发放特别奖金!额度……按他们年度薪资的百分之五十发放!你本人,奖金翻倍!”
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了一下,随即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百分之五十的薪资作为奖金,在1993年是一笔巨额的额外收入,足以体现公司对技术成果的极度重视和慷慨。
“萧总,这……这奖励太重了!”张工有些手足无措。
“不重!”萧远斩钉截铁,“这是你们应得的!相比于你们创造的价值,这点奖励不算什么!以后,只要有突破,奖励只会更多!”
他又对马婷婷说:“婷婷,奖金的事情,你亲自督办,最快速度落实到位!”
马婷婷也被这喜悦的气氛感染,笑着点头:“放心,我回去就安排财务核算,下周就能发到大家手上!”她此刻彻底理解了萧远为何要坚持对研发的投入。这种核心技术的突破,带来的不仅是未来的利润,更是整个公司的底气、信心和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除了奖励,还有下一步。”萧远冷静下来,开始部署,“第一,立刻着手申请相关的技术专利!尤其是这个简易短信功能的实现方法和电路设计,能申请的都要申请,构筑我们的技术壁垒!”
“第二,小批量试产!选择一家可靠的电子厂,先生产500到1000片这种主板,组装成整机,进行更广泛的实际环境测试,收集用户反馈,进一步优化。”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基于这个平台,开始预研下一步的技术方向。”萧远目光炯炯地看着张工,“张工,你觉得,在BP机之后,下一个大的通信热点会是什么?”
张工沉思片刻,谨慎地回答:“萧总,从技术趋势看,模拟信号的大哥大(蜂窝电话)虽然昂贵,但代表了更先进的个人移动通信。数字蜂窝技术(GSM)在欧洲已经开始商用,这可能是未来的方向。但投入巨大,技术门槛极高。”
萧远点点头,他知道GSM才是未来十年的主流。但他不能拔苗助长,需要引导团队一步步走。“嗯,思路是对的。我们可以先成立一个小组,跟踪研究GSM的技术标准和发展动态,不急于投入硬件开发,但要保证我们在理论上和人才上不掉队。同时,也可以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思考如何提升BP机的集成度,比如,把显示屏幕做得更大,能显示汉字?或者,能否与其他设备,比如电脑,进行简单的数据连接?”
萧远提出的这些方向,既切合实际,又富有前瞻性,让张工和团队成员都陷入了思考,感觉眼前打开了一扇更广阔的大门。
“萧总,您的眼光总是这么超前!”张工由衷赞叹,“我们一定按照您的指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又在实验室待了半个多小时,仔细查看了各项测试数据,并与几位核心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后,萧远和马婷婷才在张工等人的欢送下,离开了研发中心。
坐进车里,马婷婷依然难掩兴奋:“阿远,今天真是……太让人高兴了!没想到研发中心这么快就出了这么实在的成果!看来你的坚持是对的!”
萧远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是啊,这才是我们该投的方向。快消品那种浮夸的东西,十个里面九个坑。但技术不一样,你投入一分,它可能暂时没有回报,但一旦突破,带来的就是指数级的增长和坚实的壁垒。”
他顿了顿,语气深沉地说:“婷婷,你要记住,未来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贸易可以让我们积累资本,地产可以让我们增值资产,但只有科技,才能让我们真正屹立不倒,拥有话语权。这块小小的主板,就是我们的希望之火。”
马婷婷郑重地点点头,将这番话深深记在心里。她对公司的未来,对萧远的战略眼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信服。
回到公司,萧远立刻召集了周伟华和苏芷晴,向他们通报了研发中心的重大突破。周伟华虽然对技术不太懂,但听到成本大幅降低、性能提升,也明白这意味着未来的产品将极具市场杀伤力,兴奋地直搓手。苏芷晴更是敏锐地捕捉到了“短信功能”可能带来的品牌故事和营销亮点,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将“科技远航”的形象植入人心。
研发中心的突破,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远航集团的上上下下。它冲淡了之前快消品投资失败的阴霾,证明了“聚焦主业,审慎多元”战略中,向研发倾斜的正确性,也让整个团队对即将到来的1994年,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干劲。
萧远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有了这块自主主板的基石,他可以在通信设备领域大展拳脚,进而为未来切入更广阔的电子产品市场,乃至最终的智能终端时代,埋下坚实的伏笔。技术的喜悦,是任何短期商业利润都无法比拟的,因为它代表着未来,代表着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