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集:囚室生变
地牢深处,潮湿的石壁上渗着水珠,滴滴答答落在枯草堆上,与双经渡手中转动的念珠声交织成一种奇异的韵律。他盘腿坐在散发着霉味的稻草上,双目微阖,喉间溢出的《金刚经》经文低沉而清晰,仿佛能穿透这厚重的石墙,直抵人心。
三日前被囚于此,晋王派来的狱卒换了三拨,或威逼,或利诱,或冷嘲热讽,试图让他改口认错,承认自己是借医理妄议权贵。可双经渡始终神色淡然,每日除了静坐诵经,便是借着从石壁缝隙透进来的微光研读随身携带的《黄帝内经》残卷,仿佛这阴暗潮湿的地牢,不过是一处寻常的禅房。
“哐当——”
牢门被猛地推开,带着一身酒气的晋王亲信周统领闯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手持水火棍的狱卒。周统领猩红着眼睛,一把揪住双经渡的衣襟,将他从草堆上拽了起来:“双经渡!你可知罪?王爷昨夜心悸复发,咳血不止,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咱家扒了你的皮!”
双经渡被拽得一个踉跄,却依旧稳住身形,手中的念珠未曾散落一颗。他目光平静地看向周统领,声音没有半分波澜:“周统领稍安勿躁。晋王心悸复发,非关药石,实乃心结又起。前日我留的药方中,已加了安神定志的远志与合欢皮,若能按时服用,辅以静心,断不会如此。”
“放屁!”周统领怒喝一声,将手中的药渣摔在双经渡脚边,“这便是你开的药!王爷服下后反倒加重了病情,你安的什么心?”
双经渡垂眸看向那堆药渣,眉头微蹙。他仔细辨认着其中的药材,除了自己开的柴胡、郁金、茯苓等疏肝理气之药,竟混着少量吴茱萸——这味药虽能散寒止痛,却性燥热,晋王本就心火亢盛,服下后无疑是火上浇油。
“此药被动过手脚。”双经渡抬眸看向周统领,眼神锐利了几分,“我开的药方中,绝无吴茱萸。晋王身边,恐有小人作祟。”
周统领一怔,随即冷笑:“你休要狡辩!除了王爷的贴身医官,谁能接触到药汤?定是你药方本身有问题,还想攀咬他人!”
双经渡轻轻摇头,挣开周统领的手,整理了一下被扯皱的衣襟:“《内经》有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晋王素日多怒多思,肝气郁结,心火内炽,当以凉润之药疏导,吴茱萸性烈,恰与其症相悖。统领若信我,可速将那煎药的医官传来对质,一问便知。”
他的语气不卑不亢,眼神坦荡,倒让周统领心里犯了嘀咕。晋王此次犯病确实蹊跷,昨夜明明喝了药睡得安稳,后半夜却突然惊悸咳血,当时负责煎药的是新来的刘医官,难不成真的是他?
正犹豫间,地牢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小吏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色惨白:“周…周统领!宫里来人了!李修远大人带着圣旨,说要立刻见双经渡先生,还要…还要进内院给王爷诊病!”
周统领脸色骤变。李修远是皇帝身边的红人,素来以刚正不阿着称,他亲自带着圣旨来,显然是冲着双经渡被囚之事。若是让他知道晋王在地牢里关押着皇帝可能关注的人,怕是要惹来天大的麻烦。
“慌什么!”周统领强作镇定,瞪了小吏一眼,又转向双经渡,眼神复杂,“算你运气好。不过你记住,若王爷有半点差池,就算有圣旨护着你,咱家也饶不了你!”
双经渡并未理会他的威胁,只是弯腰拾起地上的《黄帝内经》残卷,小心翼翼地拂去上面的灰尘,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片刻后,地牢的门再次打开,李修远身着青色官袍,面容清癯,目光沉静地站在门口。他身后跟着两名内侍,手中捧着明黄的圣旨。看到双经渡虽衣衫陈旧却依旧挺拔的身影,李修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沉声道:“双经渡接旨。”
双经渡整理衣袍,跪地接旨。李修远展开圣旨,清朗的声音在狭小的地牢中回荡:“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晋王心悸缠绵,闻双经渡医术精湛,善调身心。今特赦双经渡出囚,即刻前往晋王府内院为晋王诊治,不得有误。钦此。”
“臣双经渡领旨谢恩。”双经渡叩首起身,眉宇间并无获释的欣喜,唯有一片淡然。
李修远走上前,亲自扶起他,低声道:“先生受苦了。陛下听闻晋王软禁医者,颇为不悦,此次不仅是为救晋王,也是为还先生一个公道。”
双经渡微微颔首:“多谢大人周全。医者眼中,唯有病患,公道自在人心。”
两人并肩走出地牢,阳光透过王府的雕花木窗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双经渡下意识地眯了眯眼,适应着久违的光亮。周统领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穿过几重院落,来到晋王的寝殿外,便听到里面传来压抑的咳嗽声,夹杂着晋王痛苦的呻吟。李修远停下脚步,对双经渡道:“先生请。陛下的意思,是要先生务必稳住晋王的病情。”
双经渡点头,推门而入。
寝殿内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药味,晋王半靠在榻上,脸色潮红,嘴唇干裂,正由侍女喂着清水。见双经渡走进来,他眼中瞬间迸发出怒火,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却牵扯到胸口,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咳出的痰中带着点点猩红。
“你…你还敢来见本王!”晋王指着双经渡,声音嘶哑,“是不是来看本王的笑话?”
双经渡走到榻前,无视他的怒火,伸手搭上他的腕脉。脉象浮数而乱,较之三日前更加急促,显然心火已炽到了极点。他又看了看晋王的舌苔,舌红少津,苔黄而燥,确是阴虚火旺之象。
“王爷息怒。”双经渡收回手,语气平静,“您的脉象比前日更为紊乱,心火灼伤肺津,再动怒,恐伤及根本。”
“伤及根本?”晋王冷笑,“本王若是死了,你也别想好过!”
“王爷不会死。”双经渡取过纸笔,一边书写药方,一边道,“但需立刻停用之前的药,改用滋阴降火之方。我加了玄参、麦冬、生地,以清肺润燥,再辅以黄连、莲子心,清心泻火。另外,”他顿了顿,抬眸看向晋王,“方才在地牢中,我发现药渣中混有吴茱萸,此药燥烈,与王爷之症相冲,还请王爷彻查煎药之人。”
晋王一愣,看向侍立在旁的刘医官。刘医官脸色一白,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王爷饶命!小的…小的不是故意的!是…是一时疏忽,拿错了药材!”
“疏忽?”双经渡淡淡开口,“吴茱萸与我所用的药材外形差异极大,怎会疏忽?怕是有人想借药石之手,加重王爷的病情吧。”
这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晋王脑中炸开。他盯着瑟瑟发抖的刘医官,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近来他与其他皇子明争暗斗,府中确实不乏别派安插的眼线,若是有人想趁他病重动手脚,并非不可能。
“来人!”晋王厉声喝道,“把这个庸医拖下去,严刑拷打,问出是谁指使他的!”
刘医官哭喊着被拖了下去,寝殿内一时安静下来。晋王看着双经渡,眼神复杂,有愤怒,有怀疑,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双经渡将写好的药方递给侍女,又道:“药煎好后,分三次服用。另外,我这里有段经文,王爷不妨静心听听。”他清了清嗓子,缓缓念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王爷,权势如露亦如电,执着于得失,只会让心被外物所缚,病痛自然趁虚而入。若能放下执念,心无挂碍,病自会慢慢好转。”
晋王沉默着,没有反驳,也没有认同。他闭上眼,胸口的疼痛似乎真的减轻了一些,或许是药效开始发挥,又或许是双经渡的话语起了作用。
李修远走进来,见气氛缓和,便道:“王爷安心休养,陛下还等着好消息。双经渡先生,陛下允你暂居府中,随时为王爷诊治。”
双经渡微微颔首,目光落在窗外那株含苞待放的玉兰上,若有所思。他知道,晋王的病并非一日之功可愈,而这王府之中的暗流,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汹涌。
想知道晋王能否查明幕后黑手?双经渡在晋王府中又将遭遇何种变故?且看下集分解。
地牢深处,潮湿的石壁上渗着水珠,滴滴答答落在枯草堆上,与双经渡手中转动的念珠声交织成一种奇异的韵律。他盘腿坐在散发着霉味的稻草上,双目微阖,喉间溢出的《金刚经》经文低沉而清晰,仿佛能穿透这厚重的石墙,直抵人心。
三日前被囚于此,晋王派来的狱卒换了三拨,或威逼,或利诱,或冷嘲热讽,试图让他改口认错,承认自己是借医理妄议权贵。可双经渡始终神色淡然,每日除了静坐诵经,便是借着从石壁缝隙透进来的微光研读随身携带的《黄帝内经》残卷,仿佛这阴暗潮湿的地牢,不过是一处寻常的禅房。
“哐当——”
牢门被猛地推开,带着一身酒气的晋王亲信周统领闯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手持水火棍的狱卒。周统领猩红着眼睛,一把揪住双经渡的衣襟,将他从草堆上拽了起来:“双经渡!你可知罪?王爷昨夜心悸复发,咳血不止,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咱家扒了你的皮!”
双经渡被拽得一个踉跄,却依旧稳住身形,手中的念珠未曾散落一颗。他目光平静地看向周统领,声音没有半分波澜:“周统领稍安勿躁。晋王心悸复发,非关药石,实乃心结又起。前日我留的药方中,已加了安神定志的远志与合欢皮,若能按时服用,辅以静心,断不会如此。”
“放屁!”周统领怒喝一声,将手中的药渣摔在双经渡脚边,“这便是你开的药!王爷服下后反倒加重了病情,你安的什么心?”
双经渡垂眸看向那堆药渣,眉头微蹙。他仔细辨认着其中的药材,除了自己开的柴胡、郁金、茯苓等疏肝理气之药,竟混着少量吴茱萸——这味药虽能散寒止痛,却性燥热,晋王本就心火亢盛,服下后无疑是火上浇油。
“此药被动过手脚。”双经渡抬眸看向周统领,眼神锐利了几分,“我开的药方中,绝无吴茱萸。晋王身边,恐有小人作祟。”
周统领一怔,随即冷笑:“你休要狡辩!除了王爷的贴身医官,谁能接触到药汤?定是你药方本身有问题,还想攀咬他人!”
双经渡轻轻摇头,挣开周统领的手,整理了一下被扯皱的衣襟:“《内经》有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晋王素日多怒多思,肝气郁结,心火内炽,当以凉润之药疏导,吴茱萸性烈,恰与其症相悖。统领若信我,可速将那煎药的医官传来对质,一问便知。”
他的语气不卑不亢,眼神坦荡,倒让周统领心里犯了嘀咕。晋王此次犯病确实蹊跷,昨夜明明喝了药睡得安稳,后半夜却突然惊悸咳血,当时负责煎药的是新来的刘医官,难不成真的是他?
正犹豫间,地牢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小吏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色惨白:“周…周统领!宫里来人了!李修远大人带着圣旨,说要立刻见双经渡先生,还要…还要进内院给王爷诊病!”
周统领脸色骤变。李修远是皇帝身边的红人,素来以刚正不阿着称,他亲自带着圣旨来,显然是冲着双经渡被囚之事。若是让他知道晋王在地牢里关押着皇帝可能关注的人,怕是要惹来天大的麻烦。
“慌什么!”周统领强作镇定,瞪了小吏一眼,又转向双经渡,眼神复杂,“算你运气好。不过你记住,若王爷有半点差池,就算有圣旨护着你,咱家也饶不了你!”
双经渡并未理会他的威胁,只是弯腰拾起地上的《黄帝内经》残卷,小心翼翼地拂去上面的灰尘,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片刻后,地牢的门再次打开,李修远身着青色官袍,面容清癯,目光沉静地站在门口。他身后跟着两名内侍,手中捧着明黄的圣旨。看到双经渡虽衣衫陈旧却依旧挺拔的身影,李修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沉声道:“双经渡接旨。”
双经渡整理衣袍,跪地接旨。李修远展开圣旨,清朗的声音在狭小的地牢中回荡:“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晋王心悸缠绵,闻双经渡医术精湛,善调身心。今特赦双经渡出囚,即刻前往晋王府内院为晋王诊治,不得有误。钦此。”
“臣双经渡领旨谢恩。”双经渡叩首起身,眉宇间并无获释的欣喜,唯有一片淡然。
李修远走上前,亲自扶起他,低声道:“先生受苦了。陛下听闻晋王软禁医者,颇为不悦,此次不仅是为救晋王,也是为还先生一个公道。”
双经渡微微颔首:“多谢大人周全。医者眼中,唯有病患,公道自在人心。”
两人并肩走出地牢,阳光透过王府的雕花木窗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双经渡下意识地眯了眯眼,适应着久违的光亮。周统领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穿过几重院落,来到晋王的寝殿外,便听到里面传来压抑的咳嗽声,夹杂着晋王痛苦的呻吟。李修远停下脚步,对双经渡道:“先生请。陛下的意思,是要先生务必稳住晋王的病情。”
双经渡点头,推门而入。
寝殿内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药味,晋王半靠在榻上,脸色潮红,嘴唇干裂,正由侍女喂着清水。见双经渡走进来,他眼中瞬间迸发出怒火,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却牵扯到胸口,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咳出的痰中带着点点猩红。
“你…你还敢来见本王!”晋王指着双经渡,声音嘶哑,“是不是来看本王的笑话?”
双经渡走到榻前,无视他的怒火,伸手搭上他的腕脉。脉象浮数而乱,较之三日前更加急促,显然心火已炽到了极点。他又看了看晋王的舌苔,舌红少津,苔黄而燥,确是阴虚火旺之象。
“王爷息怒。”双经渡收回手,语气平静,“您的脉象比前日更为紊乱,心火灼伤肺津,再动怒,恐伤及根本。”
“伤及根本?”晋王冷笑,“本王若是死了,你也别想好过!”
“王爷不会死。”双经渡取过纸笔,一边书写药方,一边道,“但需立刻停用之前的药,改用滋阴降火之方。我加了玄参、麦冬、生地,以清肺润燥,再辅以黄连、莲子心,清心泻火。另外,”他顿了顿,抬眸看向晋王,“方才在地牢中,我发现药渣中混有吴茱萸,此药燥烈,与王爷之症相冲,还请王爷彻查煎药之人。”
晋王一愣,看向侍立在旁的刘医官。刘医官脸色一白,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王爷饶命!小的…小的不是故意的!是…是一时疏忽,拿错了药材!”
“疏忽?”双经渡淡淡开口,“吴茱萸与我所用的药材外形差异极大,怎会疏忽?怕是有人想借药石之手,加重王爷的病情吧。”
这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晋王脑中炸开。他盯着瑟瑟发抖的刘医官,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近来他与其他皇子明争暗斗,府中确实不乏别派安插的眼线,若是有人想趁他病重动手脚,并非不可能。
“来人!”晋王厉声喝道,“把这个庸医拖下去,严刑拷打,问出是谁指使他的!”
刘医官哭喊着被拖了下去,寝殿内一时安静下来。晋王看着双经渡,眼神复杂,有愤怒,有怀疑,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双经渡将写好的药方递给侍女,又道:“药煎好后,分三次服用。另外,我这里有段经文,王爷不妨静心听听。”他清了清嗓子,缓缓念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王爷,权势如露亦如电,执着于得失,只会让心被外物所缚,病痛自然趁虚而入。若能放下执念,心无挂碍,病自会慢慢好转。”
晋王沉默着,没有反驳,也没有认同。他闭上眼,胸口的疼痛似乎真的减轻了一些,或许是药效开始发挥,又或许是双经渡的话语起了作用。
李修远走进来,见气氛缓和,便道:“王爷安心休养,陛下还等着好消息。双经渡先生,陛下允你暂居府中,随时为王爷诊治。”
双经渡微微颔首,目光落在窗外那株含苞待放的玉兰上,若有所思。他知道,晋王的病并非一日之功可愈,而这王府之中的暗流,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汹涌。
想知道晋王能否查明幕后黑手?双经渡在晋王府中又将遭遇何种变故?且看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