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集:雷霆诏至
紫禁城的琉璃瓦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御书房内,檀香袅袅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凝重。皇帝指尖捻着那枚成色极佳的羊脂玉扳指,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目光落在李修远呈上的《金刚经》抄本上,那“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墨迹,仿佛带着穿透纸背的禅意,刺得他眼底发沉。
“你的意思是,老三这心悸之症,根不在身,在这‘权’字上?”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尾音轻轻挑起,像一把悬在半空的剑。
李修远躬身垂首,青色官袍的下摆熨帖地铺在金砖地面上,他能清晰地闻到砖缝里陈年的檀香与灰尘混合的味道。“陛下圣明。”他顿了顿,斟酌着词句,“双经渡医者仁心,其言虽逆耳,却句句在理。《黄帝内经》有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晋王殿下近年为朝事操劳,情志不舒,心火亢盛,才致心悸频发。若一味以药物压制,不疏其心结,恐难除根。”
皇帝沉默了。御案上堆叠的奏折里,有半数是关于储位之争的暗流涌动,老三的急躁,老大的隐忍,还有朝臣们各自站队的蛛丝马迹,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缠绕得他心口发闷。他何尝不知老三的心病?只是帝王家的骨肉亲情,早已被权力的漩涡搅得面目全非。
“那医者……真有那般能耐?”皇帝忽然问道,目光扫过窗外,檐角的神兽沉默地蹲坐着,见证了多少朝代更迭,多少权贵兴衰。
“双经渡医术确有独到之处,更难得的是,他能将医理与禅意相融。”李修远抬起头,眼中带着恳切,“臣曾见他为一介平民诊病,不仅开方用药,更以《金刚经》‘应无所住’之理开解其忧,三日后那人复诊,不仅沉疴渐愈,连眉宇间的郁结都散了。可见他治病,先治心。”
皇帝指尖的玉扳指转得更快了,他想起老三小时候总爱追在自己身后,奶声奶气地喊“父皇”,那时的眼神清澈,没有一丝杂质。何时起,那双眼睛里只剩下对权力的渴望和算计?他轻轻叹了口气,这声叹息在寂静的御书房里格外清晰,像一块石头投入深潭,荡开圈圈涟漪。
“困住一个医者,确实失了气度。”皇帝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传朕口谕,让老三……”
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内侍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声高唱:“启禀陛下!晋王府急报!”
皇帝心头猛地一紧,玉扳指“啪”地一声落在御案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呈上来!”
内侍连滚带爬地进殿,双手高举着一封火漆封口的信函,脸色惨白:“陛下,晋王府……晋王殿下心悸突发,已昏迷不醒!府中医官束手无策,特来求陛下……降下圣裁!”
李修远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他下意识地看向皇帝,只见皇帝脸上掠过一丝惊怒,随即化为深沉的忧虑。“糊涂!”皇帝猛地拍了下御案,奏折散乱一地,“传旨!”
“奴才在!”旁边侍立的总管太监连忙跪下。
“命李修远即刻携带圣旨前往晋王府,”皇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一是探视晋王病情,二是立刻释放双经渡,令其全力救治!若晋王有任何差池,朕唯他二人是问!”
“臣遵旨!”李修远叩首领旨,额角抵在冰凉的金砖上,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天威的沉重。
“等等。”皇帝叫住他,从御案上拿起一枚龙纹令牌,“持此令牌,晋王府上下,皆需听你调遣。告诉双经渡,治好老三,朕重重有赏;治不好……”皇帝没有说下去,但那未尽之语里的寒意,让李修远背脊发凉。
“臣,领旨谢恩!”李修远双手接过令牌,令牌入手冰凉,龙纹的棱角硌得手心生疼。
出了御书房,阳光刺眼,李修远不敢耽搁,立刻让人备马。太监早已牵来一匹神骏的白马,马鞍上还覆着一层薄薄的尘土,显然是仓促间从马厩里牵出来的。李修远翻身上马,缰绳一紧,白马长嘶一声,朝着宫门疾驰而去。
街道两旁的百姓见是官马疾驰,纷纷避让,李修远的官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和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晋王府离皇宫不远,往日里不过一炷香的路程,此刻却觉得格外漫长。他脑海里反复回响着皇帝的话,也想着双经渡在地牢里的从容,更担心晋王的病情——那毕竟是皇子,是牵动朝局的关键人物。
快到晋王府时,远远就看到府门前乱作一团,几个医官模样的人急得团团转,府兵们则面色凝重地守在门口,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李修远勒住马缰,白马人立而起,他翻身下马,亮出手中的龙纹令牌:“圣旨到!晋王府上下,接旨!”
府内众人见状,连忙跪了一地,为首的是晋王府的长史,他脸色煞白,声音颤抖:“臣……晋王府长史,接……接陛下圣旨!”
李修远没有多余的话,展开圣旨,用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晋王突发急病,朕心忧甚。着李修远即刻探视,并行安抚。现释放双经渡,令其全力救治晋王,不得有误。晋王府上下,皆需配合,违令者,斩!钦此。”
“臣等……接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叩首,声音里带着如释重负,却又夹杂着新的紧张。
“长史,晋王现在何处?”李修远收起圣旨,目光锐利地看向长史。
“回……回大人,殿下在……在内室,已经昏迷半个时辰了,医官们束手无策啊!”长史擦着额头的汗,语气急切。
“带路。”李修远言简意赅,同时对身后的随从道,“去地牢,把双经渡请出来,立刻带到内室。”
“是!”随从领命而去。
李修远跟着长史穿过层层回廊,晋王府的亭台楼阁依旧富丽堂皇,但此刻在他眼中,却透着一股衰败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味,混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让他眉头紧锁。
来到内室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女子压抑的啜泣声,想必是晋王妃。李修远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内室里光线昏暗,只点着几盏油灯,晋王躺在拔步床上,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发青,胸口微弱地起伏着,呼吸急促而困难。几个医官围在床边,面面相觑,毫无办法。
“都让开。”李修远沉声道,走到床边,仔细观察着晋王的状况。他虽不通医理,但也看得出,晋王此刻的情形确实危急。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双经渡被带了进来。他身上的囚服还没换,沾着些许地牢的尘土,头发也有些散乱,但眼神依旧清明,脸上没有丝毫惊慌或怨怼,仿佛刚刚不是从地牢出来,而是从诊室走过来一般。
“双经渡,陛下有旨,命你立刻救治晋王。”李修远看向他,语气带着一丝复杂,“成败在此一举。”
双经渡没有看李修远,目光落在晋王身上,他走到床边,伸出手指,搭在晋王的腕脉上。指尖触及的皮肤冰凉,脉象微弱而急促,像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他凝神片刻,又翻看了晋王的眼睑,查看了舌苔,神色渐渐凝重起来。
“取银针来,还有我的药箱,在地牢里,应该还在。”双经渡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快!快去取!”长史连忙吩咐下人。
很快,银针和一个陈旧的药箱被取了来。双经渡打开药箱,里面的药瓶摆放整齐,标签清晰。他取出几根银针,在烛火上消毒,动作娴熟而专注。
“都出去。”双经渡头也不抬地说。
医官们面有不甘,但看了看李修远,又看了看双经渡手中的银针,终究还是退了出去。晋王妃哭着不肯走,被长史强行劝了出去,内室里只剩下李修远和双经渡,还有昏迷的晋王。
双经渡没有理会李修远,他将银针精准地刺入晋王身上的几处穴位,手法快而稳。随着银针刺入,晋王的眉头微微动了一下,呼吸似乎平稳了一些。双经渡又从药箱里取出一个小瓷瓶,倒出几粒黑色的药丸,撬开晋王的嘴,用温水送服下去。
做完这一切,他才直起身,长长舒了口气,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如何?”李修远忍不住问道,心提到了嗓子眼。
双经渡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暂时稳住了,但能不能挺过来,要看他自己的求生意志,还有……那份执念能不能松一松。”他说着,目光落在晋王依旧紧蹙的眉头上,那里仿佛凝结了太多的不甘与欲望。
李修远沉默了,他知道双经渡说的是实话。帝王家的病,从来都不只是身体上的。
就在这时,晋王的手指突然动了一下,喉咙里发出一声微弱的呻吟。
双经渡和李修远同时看向他,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晋王会醒过来吗?他醒来后,会对双经渡改观,还是会因这次濒死的经历,更加执着于权力?想知道《双经问渡》的后事如何吗?且看下集分解。
紫禁城的琉璃瓦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御书房内,檀香袅袅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凝重。皇帝指尖捻着那枚成色极佳的羊脂玉扳指,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目光落在李修远呈上的《金刚经》抄本上,那“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墨迹,仿佛带着穿透纸背的禅意,刺得他眼底发沉。
“你的意思是,老三这心悸之症,根不在身,在这‘权’字上?”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尾音轻轻挑起,像一把悬在半空的剑。
李修远躬身垂首,青色官袍的下摆熨帖地铺在金砖地面上,他能清晰地闻到砖缝里陈年的檀香与灰尘混合的味道。“陛下圣明。”他顿了顿,斟酌着词句,“双经渡医者仁心,其言虽逆耳,却句句在理。《黄帝内经》有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晋王殿下近年为朝事操劳,情志不舒,心火亢盛,才致心悸频发。若一味以药物压制,不疏其心结,恐难除根。”
皇帝沉默了。御案上堆叠的奏折里,有半数是关于储位之争的暗流涌动,老三的急躁,老大的隐忍,还有朝臣们各自站队的蛛丝马迹,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缠绕得他心口发闷。他何尝不知老三的心病?只是帝王家的骨肉亲情,早已被权力的漩涡搅得面目全非。
“那医者……真有那般能耐?”皇帝忽然问道,目光扫过窗外,檐角的神兽沉默地蹲坐着,见证了多少朝代更迭,多少权贵兴衰。
“双经渡医术确有独到之处,更难得的是,他能将医理与禅意相融。”李修远抬起头,眼中带着恳切,“臣曾见他为一介平民诊病,不仅开方用药,更以《金刚经》‘应无所住’之理开解其忧,三日后那人复诊,不仅沉疴渐愈,连眉宇间的郁结都散了。可见他治病,先治心。”
皇帝指尖的玉扳指转得更快了,他想起老三小时候总爱追在自己身后,奶声奶气地喊“父皇”,那时的眼神清澈,没有一丝杂质。何时起,那双眼睛里只剩下对权力的渴望和算计?他轻轻叹了口气,这声叹息在寂静的御书房里格外清晰,像一块石头投入深潭,荡开圈圈涟漪。
“困住一个医者,确实失了气度。”皇帝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传朕口谕,让老三……”
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内侍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声高唱:“启禀陛下!晋王府急报!”
皇帝心头猛地一紧,玉扳指“啪”地一声落在御案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呈上来!”
内侍连滚带爬地进殿,双手高举着一封火漆封口的信函,脸色惨白:“陛下,晋王府……晋王殿下心悸突发,已昏迷不醒!府中医官束手无策,特来求陛下……降下圣裁!”
李修远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他下意识地看向皇帝,只见皇帝脸上掠过一丝惊怒,随即化为深沉的忧虑。“糊涂!”皇帝猛地拍了下御案,奏折散乱一地,“传旨!”
“奴才在!”旁边侍立的总管太监连忙跪下。
“命李修远即刻携带圣旨前往晋王府,”皇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一是探视晋王病情,二是立刻释放双经渡,令其全力救治!若晋王有任何差池,朕唯他二人是问!”
“臣遵旨!”李修远叩首领旨,额角抵在冰凉的金砖上,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天威的沉重。
“等等。”皇帝叫住他,从御案上拿起一枚龙纹令牌,“持此令牌,晋王府上下,皆需听你调遣。告诉双经渡,治好老三,朕重重有赏;治不好……”皇帝没有说下去,但那未尽之语里的寒意,让李修远背脊发凉。
“臣,领旨谢恩!”李修远双手接过令牌,令牌入手冰凉,龙纹的棱角硌得手心生疼。
出了御书房,阳光刺眼,李修远不敢耽搁,立刻让人备马。太监早已牵来一匹神骏的白马,马鞍上还覆着一层薄薄的尘土,显然是仓促间从马厩里牵出来的。李修远翻身上马,缰绳一紧,白马长嘶一声,朝着宫门疾驰而去。
街道两旁的百姓见是官马疾驰,纷纷避让,李修远的官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和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晋王府离皇宫不远,往日里不过一炷香的路程,此刻却觉得格外漫长。他脑海里反复回响着皇帝的话,也想着双经渡在地牢里的从容,更担心晋王的病情——那毕竟是皇子,是牵动朝局的关键人物。
快到晋王府时,远远就看到府门前乱作一团,几个医官模样的人急得团团转,府兵们则面色凝重地守在门口,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李修远勒住马缰,白马人立而起,他翻身下马,亮出手中的龙纹令牌:“圣旨到!晋王府上下,接旨!”
府内众人见状,连忙跪了一地,为首的是晋王府的长史,他脸色煞白,声音颤抖:“臣……晋王府长史,接……接陛下圣旨!”
李修远没有多余的话,展开圣旨,用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晋王突发急病,朕心忧甚。着李修远即刻探视,并行安抚。现释放双经渡,令其全力救治晋王,不得有误。晋王府上下,皆需配合,违令者,斩!钦此。”
“臣等……接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叩首,声音里带着如释重负,却又夹杂着新的紧张。
“长史,晋王现在何处?”李修远收起圣旨,目光锐利地看向长史。
“回……回大人,殿下在……在内室,已经昏迷半个时辰了,医官们束手无策啊!”长史擦着额头的汗,语气急切。
“带路。”李修远言简意赅,同时对身后的随从道,“去地牢,把双经渡请出来,立刻带到内室。”
“是!”随从领命而去。
李修远跟着长史穿过层层回廊,晋王府的亭台楼阁依旧富丽堂皇,但此刻在他眼中,却透着一股衰败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味,混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让他眉头紧锁。
来到内室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女子压抑的啜泣声,想必是晋王妃。李修远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内室里光线昏暗,只点着几盏油灯,晋王躺在拔步床上,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发青,胸口微弱地起伏着,呼吸急促而困难。几个医官围在床边,面面相觑,毫无办法。
“都让开。”李修远沉声道,走到床边,仔细观察着晋王的状况。他虽不通医理,但也看得出,晋王此刻的情形确实危急。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双经渡被带了进来。他身上的囚服还没换,沾着些许地牢的尘土,头发也有些散乱,但眼神依旧清明,脸上没有丝毫惊慌或怨怼,仿佛刚刚不是从地牢出来,而是从诊室走过来一般。
“双经渡,陛下有旨,命你立刻救治晋王。”李修远看向他,语气带着一丝复杂,“成败在此一举。”
双经渡没有看李修远,目光落在晋王身上,他走到床边,伸出手指,搭在晋王的腕脉上。指尖触及的皮肤冰凉,脉象微弱而急促,像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他凝神片刻,又翻看了晋王的眼睑,查看了舌苔,神色渐渐凝重起来。
“取银针来,还有我的药箱,在地牢里,应该还在。”双经渡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快!快去取!”长史连忙吩咐下人。
很快,银针和一个陈旧的药箱被取了来。双经渡打开药箱,里面的药瓶摆放整齐,标签清晰。他取出几根银针,在烛火上消毒,动作娴熟而专注。
“都出去。”双经渡头也不抬地说。
医官们面有不甘,但看了看李修远,又看了看双经渡手中的银针,终究还是退了出去。晋王妃哭着不肯走,被长史强行劝了出去,内室里只剩下李修远和双经渡,还有昏迷的晋王。
双经渡没有理会李修远,他将银针精准地刺入晋王身上的几处穴位,手法快而稳。随着银针刺入,晋王的眉头微微动了一下,呼吸似乎平稳了一些。双经渡又从药箱里取出一个小瓷瓶,倒出几粒黑色的药丸,撬开晋王的嘴,用温水送服下去。
做完这一切,他才直起身,长长舒了口气,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如何?”李修远忍不住问道,心提到了嗓子眼。
双经渡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暂时稳住了,但能不能挺过来,要看他自己的求生意志,还有……那份执念能不能松一松。”他说着,目光落在晋王依旧紧蹙的眉头上,那里仿佛凝结了太多的不甘与欲望。
李修远沉默了,他知道双经渡说的是实话。帝王家的病,从来都不只是身体上的。
就在这时,晋王的手指突然动了一下,喉咙里发出一声微弱的呻吟。
双经渡和李修远同时看向他,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晋王会醒过来吗?他醒来后,会对双经渡改观,还是会因这次濒死的经历,更加执着于权力?想知道《双经问渡》的后事如何吗?且看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