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集:毒计暗生
暮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悄无声息地漫过宫墙的飞檐。双经渡踏着最后一缕余晖走出韦贵妃的寝殿时,袖口沾着的艾草香气还未散尽——那是方才为贵妃熏治脾疾时留下的,带着几分草木的清苦,却也透着安稳的暖意。
“双先生留步。”身后传来内侍总管李德全的声音,他脸上堆着惯常的笑,眼角的纹路里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贵妃娘娘说,先生今日开的‘健脾安神汤’尤其对症,特意让小的备了些新采的杭白菊,说是泡着喝能清头目,先生带回去吧。”
一个小太监捧着个描金漆盒快步上前,盒盖掀开时,露出里面层层绵纸包裹的菊花,白瓣黄蕊,看着便知是上品。双经渡颔首道谢,指尖触到漆盒边缘时,却觉那木质冰凉得有些异常——这季节的宫中之物,怎会如此寒气浸骨?
他不动声色地接过,指尖在绵纸上轻轻一捻,杭白菊的干燥触感清晰可辨,香气也纯正无杂。或许是自己多心了。双经渡将漆盒递给随行的弟子明心,对李德全道:“烦请李总管回禀娘娘,按时服药,放宽心境,不出半月,脾疾自会大好。”
李德全连连应着,目送双经渡师徒走远,脸上的笑容倏地敛去,转身快步走向偏殿。廊下的风卷着落叶掠过他的袍角,像是在催促,又像是在低语。
偏殿的角落里,张万贯的心腹管家正缩在阴影里搓手。见李德全进来,他慌忙起身,声音压得像蚊子哼:“李总管,那东西……他接了?”
“接了。”李德全端起桌上的凉茶猛灌一口,喉结滚动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不过双经渡那人精得很,方才摸盒子时,眼神顿了一下,怕是起了疑心。”
管家脸一白:“那、那可如何是好?张老爷说了,这是最后一步棋,成了,双经渡身败名裂;不成,咱们都得跟着陪葬!”
李德全狠狠将茶杯顿在案上,茶水溅出半盏:“慌什么!那药是混在菊花蕊里的,外层看着半点破绽没有,他总不能把每朵花都拆开看。再说,就算他察觉了,只要药没入贵妃口,他敢声张?一嚷嚷出去,说是在贵妃赏赐的东西里发现毒物,这罪名他担得起?”
管家这才稍稍定神,又从怀里掏出个沉甸甸的布包塞给李德全:“这是张老爷额外孝敬您的。他说,只要事成,还有重谢。”
李德全掂了掂布包的分量,眼中闪过一丝贪婪,随即又被狠厉取代:“告诉你们家老爷,事若成了,好处少不了我的;可若是出了岔子……”他顿了顿,指甲在案上划出一道白痕,“谁也别想好过。”
管家喏喏连声,像只受惊的兔子般溜出了偏殿。李德全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又低头看了看那包银子,忽然打了个寒噤——这宫里的事,哪有什么万全之策,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此时的双经渡已走出宫门,明心抱着漆盒,忍不住念叨:“先生,这贵妃娘娘也太客气了,不过开了个方子,就赏这么好的菊花。”
双经渡脚步未停,目光落在街角那盏摇曳的灯笼上,声音平静无波:“宫里的东西,不是那么好拿的。你且把盒子打开,取几朵菊花出来。”
明心虽不解,还是依言打开盒盖,刚要伸手去拿,却被双经渡拦住:“慢着,用银簪挑一朵。”
明心越发疑惑,从发髻上拔下银簪,小心翼翼地挑出一朵菊花。就在银簪触到花瓣的瞬间,双经渡忽然道:“翻转过来。”
明心依言将菊花翻转,借着朦胧的月光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那看似完好的黄蕊里,竟藏着几粒细如尘埃的黑色粉末,沾在银簪上,竟微微泛出青黑。
“这、这是什么?”明心的声音都在发颤。
双经渡接过银簪,在鼻尖轻嗅片刻,眉头微蹙:“是‘牵机引’的粉末,无色无味,混入茶饮中,初时只会让人头晕乏力,看似风寒之症,但若与我开的健脾汤同服,便会生出剧毒,五脏六腑如同被丝线牵引着绞痛,死状极惨。”
明心吓得手一抖,漆盒差点掉在地上:“谁、谁这么大胆子,敢在贵妃娘娘的赏赐里下毒?还要嫁祸给先生您?”
双经渡望着宫墙深处那片沉沉的黑暗,眸色沉静如水:“能在宫中如此行事,又恨我入骨的,除了张万贯,还能有谁?他构陷不成,竟想出这等阴毒之计,既要我的命,还要连累贵妃。”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明心急道,“要不要立刻回宫告诉贵妃娘娘?”
“不可。”双经渡摇头,“此刻回去,人证物证皆在,张万贯只需反咬一口,说是我们自导自演,意图污蔑贵妃,届时百口莫辩。况且,那下毒之人既能将毒物藏得如此隐蔽,定在宫中安插了眼线,我们这一回去,反倒打草惊蛇。”
明心急得直跺脚:“那也不能就这么算了啊!难道眼睁睁看着他害我们?”
双经渡沉吟片刻,忽然看向不远处的李府方向,那里灯火通明,显然李修远还未安歇。他道:“李修远在朝中根基深厚,又深得陛下信任,此事需得借他之力。你先回医馆,将这盒菊花妥善收好,切记不可让任何人触碰。我去李府一趟。”
明心点头应下,抱着漆盒匆匆离去。双经渡则转身走向李府,夜风吹起他的衣袍,猎猎作响,像是在诉说着一场即将来临的风暴。
李修远正在书房研读《金刚经》,见双经渡深夜到访,心知必有要事,忙屏退左右。听双经渡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李修远脸色骤变,猛地拍案而起:“张万贯匹夫!竟敢在宫中行此毒计,简直是无法无天!”
“李大人息怒。”双经渡平静地说,“此刻发怒无用,当务之急,是要让陛下知晓此事,却又不能惊动幕后之人。”
李修远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来回踱了几步,忽然停下:“有了。明日早朝,我可借谈论边境军务之事,引陛下关注军中防疫之策,再顺势提及先生医术高明,曾以艾草熏治之法为贵妃缓解脾疾。届时,贵妃若在场,定会附和,我再趁机请陛下查验宫中所用药材,说是为保皇室安康,防微杜渐。如此一来,便可名正言顺地查出那盒菊花中的毒物。”
双经渡颔首:“此计甚妙。只是还需委屈贵妃片刻,让她暂且装作不知,待陛下查验时,方能显出此事的突然与蹊跷。”
“这个不难。”李修远胸有成竹,“贵妃身边的内侍,有我安插的人,今夜便可将消息递进去,让她早做准备。”
两人又细细商议了一番细节,直到月上中天,双经渡才告辞离去。走在寂静的街道上,他抬头望着天边那轮残月,心中暗道:张万贯,你机关算尽,却不知天道好还,这一次,你怕是再难脱身了。
而此时的张府,张万贯正焦躁地在书房踱步。管家已经回来复命,说李德全那边一切顺利,双经渡也接下了那盒菊花。可他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像是有什么东西悬在半空,落不下来。
“老爷,您就放宽心吧。”管家劝道,“那‘牵机引’是西域奇毒,神不知鬼不觉,就算双经渡死了,也查不到咱们头上。”
张万贯狠狠瞪了他一眼:“你懂什么!双经渡不是寻常人,李修远又护着他,万一被他们察觉了,咱们张家就是灭门之祸!”
话音刚落,窗外忽然传来一声猫叫,凄厉得像是婴儿啼哭。张万贯吓得一哆嗦,猛地看向窗外,只见一道黑影一闪而过,消失在夜色里。
“谁?!”他厉声喝问,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恐惧。
管家慌忙出去查看,回来时脸色惨白:“老、老爷,没什么,就是只野猫。”
张万贯哪里肯信,跌坐在椅子上,浑身冷汗直流。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捅了一个马蜂窝,而这蜂窝里的蜂,远比他想象的要凶猛得多。
夜色更深了,笼罩着这座看似平静的京城,也笼罩着无数人的命运。那盒藏着毒物的菊花,如同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波。
双经渡能否顺利揭穿张万贯的毒计?韦贵妃得知真相后又会作何反应?皇帝会如何处置这起发生在宫中的阴谋?想知道《双经问渡》的后事如何吗?且看下集分解。
暮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悄无声息地漫过宫墙的飞檐。双经渡踏着最后一缕余晖走出韦贵妃的寝殿时,袖口沾着的艾草香气还未散尽——那是方才为贵妃熏治脾疾时留下的,带着几分草木的清苦,却也透着安稳的暖意。
“双先生留步。”身后传来内侍总管李德全的声音,他脸上堆着惯常的笑,眼角的纹路里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贵妃娘娘说,先生今日开的‘健脾安神汤’尤其对症,特意让小的备了些新采的杭白菊,说是泡着喝能清头目,先生带回去吧。”
一个小太监捧着个描金漆盒快步上前,盒盖掀开时,露出里面层层绵纸包裹的菊花,白瓣黄蕊,看着便知是上品。双经渡颔首道谢,指尖触到漆盒边缘时,却觉那木质冰凉得有些异常——这季节的宫中之物,怎会如此寒气浸骨?
他不动声色地接过,指尖在绵纸上轻轻一捻,杭白菊的干燥触感清晰可辨,香气也纯正无杂。或许是自己多心了。双经渡将漆盒递给随行的弟子明心,对李德全道:“烦请李总管回禀娘娘,按时服药,放宽心境,不出半月,脾疾自会大好。”
李德全连连应着,目送双经渡师徒走远,脸上的笑容倏地敛去,转身快步走向偏殿。廊下的风卷着落叶掠过他的袍角,像是在催促,又像是在低语。
偏殿的角落里,张万贯的心腹管家正缩在阴影里搓手。见李德全进来,他慌忙起身,声音压得像蚊子哼:“李总管,那东西……他接了?”
“接了。”李德全端起桌上的凉茶猛灌一口,喉结滚动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不过双经渡那人精得很,方才摸盒子时,眼神顿了一下,怕是起了疑心。”
管家脸一白:“那、那可如何是好?张老爷说了,这是最后一步棋,成了,双经渡身败名裂;不成,咱们都得跟着陪葬!”
李德全狠狠将茶杯顿在案上,茶水溅出半盏:“慌什么!那药是混在菊花蕊里的,外层看着半点破绽没有,他总不能把每朵花都拆开看。再说,就算他察觉了,只要药没入贵妃口,他敢声张?一嚷嚷出去,说是在贵妃赏赐的东西里发现毒物,这罪名他担得起?”
管家这才稍稍定神,又从怀里掏出个沉甸甸的布包塞给李德全:“这是张老爷额外孝敬您的。他说,只要事成,还有重谢。”
李德全掂了掂布包的分量,眼中闪过一丝贪婪,随即又被狠厉取代:“告诉你们家老爷,事若成了,好处少不了我的;可若是出了岔子……”他顿了顿,指甲在案上划出一道白痕,“谁也别想好过。”
管家喏喏连声,像只受惊的兔子般溜出了偏殿。李德全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又低头看了看那包银子,忽然打了个寒噤——这宫里的事,哪有什么万全之策,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此时的双经渡已走出宫门,明心抱着漆盒,忍不住念叨:“先生,这贵妃娘娘也太客气了,不过开了个方子,就赏这么好的菊花。”
双经渡脚步未停,目光落在街角那盏摇曳的灯笼上,声音平静无波:“宫里的东西,不是那么好拿的。你且把盒子打开,取几朵菊花出来。”
明心虽不解,还是依言打开盒盖,刚要伸手去拿,却被双经渡拦住:“慢着,用银簪挑一朵。”
明心越发疑惑,从发髻上拔下银簪,小心翼翼地挑出一朵菊花。就在银簪触到花瓣的瞬间,双经渡忽然道:“翻转过来。”
明心依言将菊花翻转,借着朦胧的月光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那看似完好的黄蕊里,竟藏着几粒细如尘埃的黑色粉末,沾在银簪上,竟微微泛出青黑。
“这、这是什么?”明心的声音都在发颤。
双经渡接过银簪,在鼻尖轻嗅片刻,眉头微蹙:“是‘牵机引’的粉末,无色无味,混入茶饮中,初时只会让人头晕乏力,看似风寒之症,但若与我开的健脾汤同服,便会生出剧毒,五脏六腑如同被丝线牵引着绞痛,死状极惨。”
明心吓得手一抖,漆盒差点掉在地上:“谁、谁这么大胆子,敢在贵妃娘娘的赏赐里下毒?还要嫁祸给先生您?”
双经渡望着宫墙深处那片沉沉的黑暗,眸色沉静如水:“能在宫中如此行事,又恨我入骨的,除了张万贯,还能有谁?他构陷不成,竟想出这等阴毒之计,既要我的命,还要连累贵妃。”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明心急道,“要不要立刻回宫告诉贵妃娘娘?”
“不可。”双经渡摇头,“此刻回去,人证物证皆在,张万贯只需反咬一口,说是我们自导自演,意图污蔑贵妃,届时百口莫辩。况且,那下毒之人既能将毒物藏得如此隐蔽,定在宫中安插了眼线,我们这一回去,反倒打草惊蛇。”
明心急得直跺脚:“那也不能就这么算了啊!难道眼睁睁看着他害我们?”
双经渡沉吟片刻,忽然看向不远处的李府方向,那里灯火通明,显然李修远还未安歇。他道:“李修远在朝中根基深厚,又深得陛下信任,此事需得借他之力。你先回医馆,将这盒菊花妥善收好,切记不可让任何人触碰。我去李府一趟。”
明心点头应下,抱着漆盒匆匆离去。双经渡则转身走向李府,夜风吹起他的衣袍,猎猎作响,像是在诉说着一场即将来临的风暴。
李修远正在书房研读《金刚经》,见双经渡深夜到访,心知必有要事,忙屏退左右。听双经渡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李修远脸色骤变,猛地拍案而起:“张万贯匹夫!竟敢在宫中行此毒计,简直是无法无天!”
“李大人息怒。”双经渡平静地说,“此刻发怒无用,当务之急,是要让陛下知晓此事,却又不能惊动幕后之人。”
李修远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来回踱了几步,忽然停下:“有了。明日早朝,我可借谈论边境军务之事,引陛下关注军中防疫之策,再顺势提及先生医术高明,曾以艾草熏治之法为贵妃缓解脾疾。届时,贵妃若在场,定会附和,我再趁机请陛下查验宫中所用药材,说是为保皇室安康,防微杜渐。如此一来,便可名正言顺地查出那盒菊花中的毒物。”
双经渡颔首:“此计甚妙。只是还需委屈贵妃片刻,让她暂且装作不知,待陛下查验时,方能显出此事的突然与蹊跷。”
“这个不难。”李修远胸有成竹,“贵妃身边的内侍,有我安插的人,今夜便可将消息递进去,让她早做准备。”
两人又细细商议了一番细节,直到月上中天,双经渡才告辞离去。走在寂静的街道上,他抬头望着天边那轮残月,心中暗道:张万贯,你机关算尽,却不知天道好还,这一次,你怕是再难脱身了。
而此时的张府,张万贯正焦躁地在书房踱步。管家已经回来复命,说李德全那边一切顺利,双经渡也接下了那盒菊花。可他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像是有什么东西悬在半空,落不下来。
“老爷,您就放宽心吧。”管家劝道,“那‘牵机引’是西域奇毒,神不知鬼不觉,就算双经渡死了,也查不到咱们头上。”
张万贯狠狠瞪了他一眼:“你懂什么!双经渡不是寻常人,李修远又护着他,万一被他们察觉了,咱们张家就是灭门之祸!”
话音刚落,窗外忽然传来一声猫叫,凄厉得像是婴儿啼哭。张万贯吓得一哆嗦,猛地看向窗外,只见一道黑影一闪而过,消失在夜色里。
“谁?!”他厉声喝问,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恐惧。
管家慌忙出去查看,回来时脸色惨白:“老、老爷,没什么,就是只野猫。”
张万贯哪里肯信,跌坐在椅子上,浑身冷汗直流。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捅了一个马蜂窝,而这蜂窝里的蜂,远比他想象的要凶猛得多。
夜色更深了,笼罩着这座看似平静的京城,也笼罩着无数人的命运。那盒藏着毒物的菊花,如同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波。
双经渡能否顺利揭穿张万贯的毒计?韦贵妃得知真相后又会作何反应?皇帝会如何处置这起发生在宫中的阴谋?想知道《双经问渡》的后事如何吗?且看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