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卷着薄雾,掠过太医院前广场的青石地面,吹不散人群心头的凝重。
万头攒动,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仰望着那座高台——那是医道之巅,也是律法之狱。
沈青璃立于“律医柱”之下,黑袍猎猎,发丝未束,却比往日更显威仪。
她双目如刀,扫视台下,声音冷得像从地底凿出的冰:“今日起,凡行医者,必过三问——师承不清者,律条不熟者,生死权不归律者,皆为乱医!违者,废手、禁声、逐出医门!”
话音落,台下律司执事齐声应和,声浪如潮,震得檐角铜铃嗡鸣不止。
那一根通体漆黑的石柱静静矗立,柱顶幽蓝火焰跳动不熄,仿佛在聆听众生跪拜。
那是“律心火”——传说中由千万医者信念点燃,永不熄灭的圣火。
可就在这万籁俱寂、唯余火光摇曳之际,一道脚步声缓缓响起。
不急,不躁,一步一稳,踏在青石上,竟似踩在人心脉之上。
云知夏来了。
她一袭素白衣裙,未施粉黛,发间只簪一支银针雕成的梅花。
身后跟着药阁弟子,皆执药匣、捧典籍,神情肃然。
小竹走在最后,指尖微微发抖,袖口下隐约可见陈年杖痕——她曾因私自采药被律司重罚,险些失声。
如今再站上这台,呼吸都带着颤。
她看着云知夏的背影,忽然觉得,那身影不是走向审判,而是劈开黑夜的刀。
沈青璃眸光一凛,声音更冷:“云知夏,你擅改医方,私传禁术,今日若不能通过‘辨律’之试,便当众焚书、断针、永禁行医!”
云知夏终于停步,立于台心,与沈青璃相对而立。
她抬眸,目光平静如深潭,却映着律心火的幽光,仿佛能照透人心。
“第一关,辨律。”沈青璃挥手,律司执事捧上一卷新印《医律典》卷一,纸面雪白,墨迹鲜亮,散发着松烟香。
“第一条:‘凡医施术,必循古方’,可有异议?”
台下执事齐声喝:“无!”
沈青璃唇角微扬,似已胜券在握。
云知夏却不答。
她只是伸出指尖,轻轻抚过书页边缘,动作轻柔,如同触碰病人的脉搏。
闭目,凝神。
刹那间,药感如丝,自指尖渗入纸墨,顺经络般游走全身。
她前世身为顶尖药师,对药材气息的感知早已入骨入髓——纸有味,墨有性,字有魂。
她再睁眼时,眸底金纹一闪而逝。
唇角微扬,冷笑如刃。
“你印的不是律,是毒。”
全场骤静。
沈青璃瞳孔微缩:“你说什么?”
云知夏不答,只将书页撕开一角,以指尖引动心火,轻轻一点。
火起。
但那火焰并非赤红,而是泛着诡异的幽绿,如同腐沼深处的鬼火。
空气里瞬间弥漫出一股腐腥之气,似尸骨朽烂,又似毒藤蔓生,令人作呕。
“呕——”台下已有年轻医者掩鼻后退。
云知夏将燃烧的残页投入铜鼎残骸所制的“试毒盘”,那盘乃古时焚医案所铸,专破虚妄。
灰烬落下,竟不散,反而缓缓聚拢,扭曲成一条蛇形纹路,蜿蜒如咒。
她声音冷彻:“此墨掺‘腐心藤’与‘哑喉粉’,长期诵读或抄写,可致神志迟钝、言语障碍,久则痴癫,形同废人。你们不是在学律,是在中毒。”
台下哗然。
“荒谬!”沈青璃厉喝,脸色骤变,“此书由前朝御印,三百年来代代传承,怎会含毒?你血口喷人!”
云知夏抬眼,目光如针,直刺她心:“正因为是‘御印’,才需要最深的控制。你以为的天道律法,不过是权者驯化医者的锁链。他们不让你们思考,不让你们质疑,甚至……不让你们说话。”
她环视台下百名律司医者,那些曾低头抄律、不敢多言的脸,那些眼神麻木、口不能言的“失语者”,一个个浮现眼前。
“你们之中,有多少人抄满百遍《医律典》后,开始记不清药性?有多少人背诵条文时,突然失声?又有多少人,明明看见病人该开刀救命,却因‘古方无此术’而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人死?”
无人应答。
可有人低头,有人颤抖,有人
沈青璃死死盯着她,声音发颤:“你……你凭什么说这些?你懂什么医律?你不过是个弃妃,一个被逐出王府的疯妇!”
云知夏笑了。
那笑极淡,却带着焚尽虚妄的冷意。
“我凭什么?”她指尖轻点心口,“凭我见过太多人,因‘循古方’而死。凭我亲手缝合过开膛破肚的活人,救回一条条被你们称为‘必死’的命。凭我用现代药理,解了你们解不了的毒,治了你们治不了的病。”
她一步步逼近,声音如雷贯耳:“医道,不在纸上,不在火里,不在你们供奉的这根黑柱上——在人命,在人心,在一双敢动刀的手,一颗敢破规的心!”
风骤起。
吹动她衣袂翻飞,也吹动那律心火,幽蓝火焰竟猛地一颤,仿佛被什么无形之力撼动。
就在此时——
小竹忽然上前一步,颤抖着从怀中捧出一卷泛黄手抄本。
纸页斑驳,边角磨损,字迹密密麻麻,显然是经年累月一笔一划抄就。
云知夏目光微动。
她接过,指尖轻抚纸面,缓缓道:“这是……”
话未说完,她已引动心火,轻轻燎过纸角。
火焰燃起,却无绿焰,唯有金光一闪。
而那纸面之上,竟在火光中浮现出密密麻麻的黑斑——如虫噬,如血浸,如诅咒悄然苏醒。
全场死寂。
沈青璃死死盯着那本书,嘴唇微颤,仿佛看到了什么不该存在的东西。
云知夏盯着那黑斑,眸光骤冷。
她终于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本抄坏的律典。
这是证据。
是无数人被毒蚀心智的开端。
是“律即天道”谎言下,第一道裂开的缝隙。
而她,要亲手,将它撕得粉碎。
小竹颤抖着上前,双手捧出那卷泛黄的手抄本,指尖几乎嵌进纸页边缘。
那不是普通的《医律典》——这是她被律司罚抄的第一百遍,整整三百页,一笔一画,抄了整整三年。
每一页都浸着她的血泪,每一个字都像针扎进指尖,疼到麻木。
云知夏接过那本残卷,指尖轻抚纸面,药感如细流般渗入纤维。
她闭目,心火微动,一缕金焰自掌心升起,轻轻燎过纸角。
火焰燃起,却无绿焰,唯有金光一闪——
刹那间,整张纸如被唤醒,密密麻麻的黑斑自墨迹深处浮现,如虫噬骨,如血浸皮,层层叠叠,竟组成一张张扭曲的人脸轮廓,仿佛无数冤魂在纸中挣扎哀嚎。
“啊!”台下有人惊叫后退。
云知夏眸光如刀,声音冷得能割裂空气:“看,你的血泪,早被吸进这‘律’字里。”
死寂。
风都凝住了。
小竹忽然抬头,唇色发白,声音却异常清晰:“我医,因我见人痛……不是因我背得清。”
她一字一句,背出《药阁誓》的第一句。
台下药童一震,随即有人低声应和,再一人,又一人——
“我医,因我见人痛……”
“不为权所缚,不为律所囚……”
“凡有疾厄来求者,皆如至亲之想……”
声音由弱渐强,如春雷滚过荒原,撕开沉沉寒雾。
墨十三立于台角,握刀的手缓缓松开。
他第一次觉得,这女人要的不是赢,不是权,甚至不是复仇——她是来唤醒的。
唤醒那些被律条磨钝了心、被恐惧封了口的医者。
沈青璃脸色骤变,
“胡言乱语!”她猛然抽出腰间律刀,刀身漆黑,刻满律文,刀锋一落,直斩《医律典》原稿!
“我焚此书,以证清白!”
火焰腾起,烈焰冲天。
可就在火光冲起的瞬间——
那燃烧的书页中,竟浮现出无数扭曲的人脸!
一张张,一重重,口不能言,眼含血泪,无声哀嚎,仿佛千万被禁锢的魂魄在烈火中挣扎欲出!
“啊——!”台下惊呼四起,有人跪地颤抖。
云知夏一步上前,掌心覆上那团黑焰。
心火自她血脉中奔涌而出,如金蛇狂舞,与那幽蓝律火猛烈相撞!
轰——!
火光炸裂,黑焰被狠狠压下,竟缩成一点幽暗金星,悬浮于半空,如被囚禁的恶灵,仍在不甘地跳动。
她低语,声如寒泉滴石:“你烧不掉它,沈青璃。因为它早就在你心里生了根——你信它,敬它,奉它为天道,可它……从来只是一条吃人的律。”
连风都不敢呼吸。
裴公公悄然退后一步,藏在宽袖中的手已拟好密报,墨迹未干:
“医监台之律,非天授,乃人炼。”
远处,那根通体漆黑的律医柱,底座缝隙中,一丝黑血正缓缓渗出,顺着青石缝隙蜿蜒流淌,像一条苏醒的毒蛇,正悄然抬头——
而高台之上,沈青璃缓缓抬头,眼底血丝密布,声音冷得如同从地狱传来:
“第一关,过。”
她袖袍一挥,十道身影自暗处缓步登台。
皆蒙白布覆眼,手抚药柜,指尖微颤,口中喃喃,诵的不是药名,而是律条。
一字一句,机械重复,眼神空洞,如行尸走肉。
她立于其后,如执棋者,冷声道:
“他们,为医道献身。”
万头攒动,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仰望着那座高台——那是医道之巅,也是律法之狱。
沈青璃立于“律医柱”之下,黑袍猎猎,发丝未束,却比往日更显威仪。
她双目如刀,扫视台下,声音冷得像从地底凿出的冰:“今日起,凡行医者,必过三问——师承不清者,律条不熟者,生死权不归律者,皆为乱医!违者,废手、禁声、逐出医门!”
话音落,台下律司执事齐声应和,声浪如潮,震得檐角铜铃嗡鸣不止。
那一根通体漆黑的石柱静静矗立,柱顶幽蓝火焰跳动不熄,仿佛在聆听众生跪拜。
那是“律心火”——传说中由千万医者信念点燃,永不熄灭的圣火。
可就在这万籁俱寂、唯余火光摇曳之际,一道脚步声缓缓响起。
不急,不躁,一步一稳,踏在青石上,竟似踩在人心脉之上。
云知夏来了。
她一袭素白衣裙,未施粉黛,发间只簪一支银针雕成的梅花。
身后跟着药阁弟子,皆执药匣、捧典籍,神情肃然。
小竹走在最后,指尖微微发抖,袖口下隐约可见陈年杖痕——她曾因私自采药被律司重罚,险些失声。
如今再站上这台,呼吸都带着颤。
她看着云知夏的背影,忽然觉得,那身影不是走向审判,而是劈开黑夜的刀。
沈青璃眸光一凛,声音更冷:“云知夏,你擅改医方,私传禁术,今日若不能通过‘辨律’之试,便当众焚书、断针、永禁行医!”
云知夏终于停步,立于台心,与沈青璃相对而立。
她抬眸,目光平静如深潭,却映着律心火的幽光,仿佛能照透人心。
“第一关,辨律。”沈青璃挥手,律司执事捧上一卷新印《医律典》卷一,纸面雪白,墨迹鲜亮,散发着松烟香。
“第一条:‘凡医施术,必循古方’,可有异议?”
台下执事齐声喝:“无!”
沈青璃唇角微扬,似已胜券在握。
云知夏却不答。
她只是伸出指尖,轻轻抚过书页边缘,动作轻柔,如同触碰病人的脉搏。
闭目,凝神。
刹那间,药感如丝,自指尖渗入纸墨,顺经络般游走全身。
她前世身为顶尖药师,对药材气息的感知早已入骨入髓——纸有味,墨有性,字有魂。
她再睁眼时,眸底金纹一闪而逝。
唇角微扬,冷笑如刃。
“你印的不是律,是毒。”
全场骤静。
沈青璃瞳孔微缩:“你说什么?”
云知夏不答,只将书页撕开一角,以指尖引动心火,轻轻一点。
火起。
但那火焰并非赤红,而是泛着诡异的幽绿,如同腐沼深处的鬼火。
空气里瞬间弥漫出一股腐腥之气,似尸骨朽烂,又似毒藤蔓生,令人作呕。
“呕——”台下已有年轻医者掩鼻后退。
云知夏将燃烧的残页投入铜鼎残骸所制的“试毒盘”,那盘乃古时焚医案所铸,专破虚妄。
灰烬落下,竟不散,反而缓缓聚拢,扭曲成一条蛇形纹路,蜿蜒如咒。
她声音冷彻:“此墨掺‘腐心藤’与‘哑喉粉’,长期诵读或抄写,可致神志迟钝、言语障碍,久则痴癫,形同废人。你们不是在学律,是在中毒。”
台下哗然。
“荒谬!”沈青璃厉喝,脸色骤变,“此书由前朝御印,三百年来代代传承,怎会含毒?你血口喷人!”
云知夏抬眼,目光如针,直刺她心:“正因为是‘御印’,才需要最深的控制。你以为的天道律法,不过是权者驯化医者的锁链。他们不让你们思考,不让你们质疑,甚至……不让你们说话。”
她环视台下百名律司医者,那些曾低头抄律、不敢多言的脸,那些眼神麻木、口不能言的“失语者”,一个个浮现眼前。
“你们之中,有多少人抄满百遍《医律典》后,开始记不清药性?有多少人背诵条文时,突然失声?又有多少人,明明看见病人该开刀救命,却因‘古方无此术’而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人死?”
无人应答。
可有人低头,有人颤抖,有人
沈青璃死死盯着她,声音发颤:“你……你凭什么说这些?你懂什么医律?你不过是个弃妃,一个被逐出王府的疯妇!”
云知夏笑了。
那笑极淡,却带着焚尽虚妄的冷意。
“我凭什么?”她指尖轻点心口,“凭我见过太多人,因‘循古方’而死。凭我亲手缝合过开膛破肚的活人,救回一条条被你们称为‘必死’的命。凭我用现代药理,解了你们解不了的毒,治了你们治不了的病。”
她一步步逼近,声音如雷贯耳:“医道,不在纸上,不在火里,不在你们供奉的这根黑柱上——在人命,在人心,在一双敢动刀的手,一颗敢破规的心!”
风骤起。
吹动她衣袂翻飞,也吹动那律心火,幽蓝火焰竟猛地一颤,仿佛被什么无形之力撼动。
就在此时——
小竹忽然上前一步,颤抖着从怀中捧出一卷泛黄手抄本。
纸页斑驳,边角磨损,字迹密密麻麻,显然是经年累月一笔一划抄就。
云知夏目光微动。
她接过,指尖轻抚纸面,缓缓道:“这是……”
话未说完,她已引动心火,轻轻燎过纸角。
火焰燃起,却无绿焰,唯有金光一闪。
而那纸面之上,竟在火光中浮现出密密麻麻的黑斑——如虫噬,如血浸,如诅咒悄然苏醒。
全场死寂。
沈青璃死死盯着那本书,嘴唇微颤,仿佛看到了什么不该存在的东西。
云知夏盯着那黑斑,眸光骤冷。
她终于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本抄坏的律典。
这是证据。
是无数人被毒蚀心智的开端。
是“律即天道”谎言下,第一道裂开的缝隙。
而她,要亲手,将它撕得粉碎。
小竹颤抖着上前,双手捧出那卷泛黄的手抄本,指尖几乎嵌进纸页边缘。
那不是普通的《医律典》——这是她被律司罚抄的第一百遍,整整三百页,一笔一画,抄了整整三年。
每一页都浸着她的血泪,每一个字都像针扎进指尖,疼到麻木。
云知夏接过那本残卷,指尖轻抚纸面,药感如细流般渗入纤维。
她闭目,心火微动,一缕金焰自掌心升起,轻轻燎过纸角。
火焰燃起,却无绿焰,唯有金光一闪——
刹那间,整张纸如被唤醒,密密麻麻的黑斑自墨迹深处浮现,如虫噬骨,如血浸皮,层层叠叠,竟组成一张张扭曲的人脸轮廓,仿佛无数冤魂在纸中挣扎哀嚎。
“啊!”台下有人惊叫后退。
云知夏眸光如刀,声音冷得能割裂空气:“看,你的血泪,早被吸进这‘律’字里。”
死寂。
风都凝住了。
小竹忽然抬头,唇色发白,声音却异常清晰:“我医,因我见人痛……不是因我背得清。”
她一字一句,背出《药阁誓》的第一句。
台下药童一震,随即有人低声应和,再一人,又一人——
“我医,因我见人痛……”
“不为权所缚,不为律所囚……”
“凡有疾厄来求者,皆如至亲之想……”
声音由弱渐强,如春雷滚过荒原,撕开沉沉寒雾。
墨十三立于台角,握刀的手缓缓松开。
他第一次觉得,这女人要的不是赢,不是权,甚至不是复仇——她是来唤醒的。
唤醒那些被律条磨钝了心、被恐惧封了口的医者。
沈青璃脸色骤变,
“胡言乱语!”她猛然抽出腰间律刀,刀身漆黑,刻满律文,刀锋一落,直斩《医律典》原稿!
“我焚此书,以证清白!”
火焰腾起,烈焰冲天。
可就在火光冲起的瞬间——
那燃烧的书页中,竟浮现出无数扭曲的人脸!
一张张,一重重,口不能言,眼含血泪,无声哀嚎,仿佛千万被禁锢的魂魄在烈火中挣扎欲出!
“啊——!”台下惊呼四起,有人跪地颤抖。
云知夏一步上前,掌心覆上那团黑焰。
心火自她血脉中奔涌而出,如金蛇狂舞,与那幽蓝律火猛烈相撞!
轰——!
火光炸裂,黑焰被狠狠压下,竟缩成一点幽暗金星,悬浮于半空,如被囚禁的恶灵,仍在不甘地跳动。
她低语,声如寒泉滴石:“你烧不掉它,沈青璃。因为它早就在你心里生了根——你信它,敬它,奉它为天道,可它……从来只是一条吃人的律。”
连风都不敢呼吸。
裴公公悄然退后一步,藏在宽袖中的手已拟好密报,墨迹未干:
“医监台之律,非天授,乃人炼。”
远处,那根通体漆黑的律医柱,底座缝隙中,一丝黑血正缓缓渗出,顺着青石缝隙蜿蜒流淌,像一条苏醒的毒蛇,正悄然抬头——
而高台之上,沈青璃缓缓抬头,眼底血丝密布,声音冷得如同从地狱传来:
“第一关,过。”
她袖袍一挥,十道身影自暗处缓步登台。
皆蒙白布覆眼,手抚药柜,指尖微颤,口中喃喃,诵的不是药名,而是律条。
一字一句,机械重复,眼神空洞,如行尸走肉。
她立于其后,如执棋者,冷声道:
“他们,为医道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