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我的药,不治装睡的人-《弃妃重生我凭医术搅翻京》

  夜风卷着灰烬,从昭宁宫墟土掠过,吹散了那行血书般的字迹。

  而此时,城东药阁前,一座青石高台悄然立起。

  台名“药语”。

  四角悬铜铃,无风自鸣;中央设蒲团阵,环列三十六席。

  每日辰时三刻,药童小满便会捧出一盏盏温热的“清心汤”——汤色澄黄,浮着几片不起眼的银叶,入口微苦,回甘却如春泉沁心。

  “凡饮此汤者,静坐三炷香,若有感,可执笔随意书写。”小满声音清亮,立于台前宣示,“写什么皆可,药阁不问来历,只收真言。”

  起初百姓观望,只道是药阁新奇把戏。可不过三日,异象频生。

  有老药农闭目昏沉,醒来时案上竟布满潦草药方,竟是失传百年的《寒髓散》配伍;一盲眼少女连饮七日,梦中执炭条画出人体经络异变图,竟与疫病传变路径分毫不差;更有疯癫多年的村妇,在台上泪流满面写下:“我儿不是鬼附,是痰迷心窍!”

  消息如野火燎原。

  “药阁的汤,能听见药在说话。”

  “喝了能通神识,梦见先人传方!”

  短短半月,药语台前日日排起长龙。

  百姓不再称其为台,而唤作“闻药之所”。

  有人跪拜,有人焚香,却无人再提医律院的诵律课功。

  ——那是旧神的余响,而今,新道已生。

  可就在这片清明之中,一道黑影悄然潜入夜色。

  黑香童,医律院最卑微的焚香童,体内早已被“律毒”浸透五脏。

  他奉沈青璃密令而来,只待子时,在药语台地底埋下“迷神香”,欲以律毒污染清心汤气场,毁其共鸣。

  可他刚踏入台基三步,异变陡生。

  七窍骤然渗血,鼻血如线,耳中滴出黑汁,喉头一甜,竟喷出一口墨灰色的灰烬。

  他跪倒在地,抽搐不止,手中那撮“律字灰”脱手而出,飘落蒲团之上。

  灰烬未散,竟自行蠕动,聚成两个歪斜小字——

  救我。

  台后帘幕一掀,云知夏缓步而出。

  她蹲下身,指尖轻触那灰,眉心微动。

  “律字为引,信念成毒……她竟把人的执念炼成了活物。”她抬眸,看向垂死之人,眼中无悲无喜,唯有彻骨清明,“你不是来毁我的,你是来求救的。”

  她掌心燃起一缕金焰,不灼人,却渗入黑香童七窍,如丝如缕探入肺腑。

  脏器在焰中显形——肝如焦炭,肾若腐絮,而心口深处,竟嵌着一枚芝麻大小的黑印,纹路竟是“静”字残篆。

  “以静心散为基,万民诵律为引,血祭为火,炼出这‘律印’?”云知夏冷笑,指尖一挑,金焰猛收——

  “啪”一声轻响,那枚微型律印自尸身中剥离,落入她掌心,犹自微微震颤,似有低语。

  “你们用信仰炼毒,我用毒,炼出真相。”

  她起身,将律印投入药阁深处那尊千年玄铜炉。

  炉火自燃,金焰翻腾,她亲手投下七味逆性药引——断魂草、反心藤、破念子……皆是悖道之药,专克执念。

  三日后,炉开。

  一枚通体赤红的丹丸静静躺在炉底,表面浮着细密裂纹,宛如新生脉络。

  “醒神丹。”她将丹交予小满,“混入清心汤,分三日,遍施全城。”

  小满迟疑:“若有人不醒,反癫呢?”

  “那就说明,他们沉得太久。”云知夏目光如刃,“沉到连痛都忘了——这才最该醒。”

  丹入汤,汤入喉。

  起初不过头痛欲裂,有人抱头哀嚎,有人跪地干呕。

  可至第二日,街头巷尾,忽闻哭声四起。

  卖菜老妪抱着孙子痛哭:“我想起来了……当年他发烧,不是冲撞了祠堂,是我喂错了药!”

  书生摔碎医书,泪流满面:“我背了十年的《医律正典》,全是错的……全是错的啊!”

  就连巡医使陆仲景,也在饮汤后伏案大哭,撕碎胸前律徽:“我们不是医者……我们是刽子手……”

  人心如冰层破裂,裂声无声,却震彻天地。

  昭宁宫内,沈青璃盘坐残殿,手中佛珠寸寸断裂。

  她感知着城中“律音场”的崩塌——那曾由千万人信念构筑的无形力场,如今如沙塔倾颓,一丝不存。

  “不可能……”她指尖掐入掌心,声音嘶哑,“律是铁规,心是乱源,没有律,医便是疯……”

  陆仲景率众跪于殿外,额头触地:“使君,百姓不愿再诵律了!他们……他们在哭,在醒!”

  “闭嘴!”沈青璃猛然起身,抽出案上青铜刀,一刀斩下案几一角,“他们不懂!乱世需重典,医道需铁律!谁敢弃律,便是乱道!”

  无人再言。

  当夜,她焚尽所有《医律典》手稿,火光映得她双目赤红。

  她取白绢,以指尖划破手腕,以精血为墨,重写“新律”。

  笔落之处,纸面焦黑,血丝自墨痕中蜿蜒爬出,如活虫蠕动。

  她双目空洞,却笔走龙蛇——因为她已看不见,全凭体内“律毒”幻化出的虚影指引。

  殿外檐下,墨十三伏于瓦脊,目睹一切,冷汗涔涔。

  他原是王府暗卫,奉命监视云知夏,却一路见她以药破局、以火焚律、以丹醒世。

  他曾以为她只是个手段狠厉的女子,如今才懂——

  她要的,从来不是权,不是宠,而是重立人间医道。

  而此刻殿中那执笔的女子,早已不是人,是执律的鬼。

  他悄然退走,心中却已无令可复。

  药阁之中,云知夏立于井畔。

  她手中握着一枚小小瓷瓶,瓶中正是最后三粒醒神丹。

  井水幽深,暗渠隐于石下,直通昭宁宫。

  她凝视井口,良久,唇角微扬。

  “你说谁在乱道?”

  风过,铜铃轻响。

  井底深处,仿佛有无数细语,悄然浮起——

  药灰不冷。第208章我的药,不治装睡的人(续)

  夜风沉寂,井口幽深如眼。

  云知夏立于药阁后院那口古井旁,指尖轻抚瓷瓶,冰凉的釉面映着半轮残月。

  瓶中三粒醒神丹,赤如凝血,裂纹似脉,是她以逆道之药炼出的“破妄之火”。

  她知道,这一味丹,不是救人,是诛心。

  “小满。”她轻唤。

  小满快步上前,掌心托着一盏青玉小匙。

  云知夏启开瓶塞,指尖挑出一粒丹丸,无声投入井口上游暗渠。

  丹入水即化,化作一缕暗红烟气,如活物般顺流潜行,无声无息,直通昭宁宫腹地。

  她转身,语气淡如拂尘:“余下两粒,随我守夜。”

  三日。

  宫中无异状,风平浪静,仿佛一切未曾发生。

  可到了第三日寅时,昭宁宫值夜太监忽然齐齐睁眼,动作如一,步履僵直,口中齐诵,声如诵经——

  “药灰不冷,心火不熄。”

  一遍,又一遍,音调平板,却带着诡异的共振,穿透宫墙,惊醒巡夜禁军。

  有人试图阻拦,可那些太监眼神空洞,口诵不休,哪怕被推倒、被掌掴,仍爬起继续前行,直奔昭宁宫佛堂。

  佛堂内,老尼正打坐诵经,铜镜忽现异象——镜中本该映出佛像,此刻却浮现出一座倾倒的铁碑,碑上刻着两个大字:医律。

  她猛然睁眼,浑身冷汗。

  “不……不可能……”她颤抖着伸手,碾碎长明灯芯,低语如泣,“她不来烧香……可香,已烧到我们梦里。”

  那一夜,整座昭宁宫如坠幻境。

  梦游者越来越多,连守殿宫女也口诵“药灰不冷”,眼神涣散,却执拗如誓。

  而沈青璃,一夜未眠。

  她坐在残殿中央,手中握着那柄曾斩断律案的青铜刀,耳边尽是宫人低语,如潮水般涌入——“药灰不冷,心火不熄”……她咬破舌尖,试图清醒,可那声音,竟从她自己的记忆深处响起。

  她终于明白——她的“律”,正在被反噬。

  她疯了般冲出昭宁宫,披发持刀,直奔药阁。

  夜雾弥漫,药阁灯火未熄。

  云知夏静坐院中,面前一炉金焰缓缓跳动,最后一粒醒神丹置于掌心,如心尖血。

  沈青璃破门而入,刀锋直指她心口,声音嘶哑如裂帛:“你……你毁了我的道!”

  云知夏不闪,不避,甚至未抬眼。

  她只是将丹药轻轻置于唇间,深吸一口气,心火自燃。

  刹那,药香弥漫——不是芬芳,而是灼魂蚀骨的苦香,带着破妄之力,如针如刺,直冲识海。

  沈青璃闻香刹那,瞳孔骤缩,抱住头颅,发出凄厉惨叫。

  她眼中,那由千万人信念构筑的“律毒幻影”如蛛网崩裂,一道道虚影碎裂,显现出她从未正视的真相——妹妹临终前的哀求,百姓因律而死的冤魂,还有她亲手焚毁的千百张真实医案……

  “我妹……我只想护住她……”她跪倒在地,泪血混流,“可律说,医者不可私情……不可偏爱……我只能……只能把她关在静室,说她疯了……可她没疯……她只是……病了……”

  云知夏缓缓蹲下,指尖轻抚她颤抖的发丝,声音如风过林:“可你护的,是律,不是人。”

  她将最后一粒醒神丹送入沈青璃口中,轻道:“这一颗,不治病,治装睡的人。”

  丹化,香散,沈青璃伏地痛哭,仿佛灵魂被剥皮抽筋,却也在这一刻,终于醒来。

  远处屋檐,墨十三静静伫立,望着火光中相拥的两人,低语:“这一夜,医监台的灯,灭了。”

  而此刻,东方微白。

  药阁之外,晨雾未散,却已有无数人影悄然汇聚,脚步无声,却坚定如潮。

  他们朝着一个方向而去——太医院前广场。

  清晨的风,吹动一面尚未升起的旗帜。

  高台之上,一道身影静立,身后,一根通体漆黑的石柱巍然矗立,柱身刻满《医律典》条文,古老、森严、不可侵犯。

  柱顶,一团幽蓝火焰静静燃烧,仿佛永不熄灭。

  那是——律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