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办公室的门-《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

  清晨五点半,江北国际机场的跑道上,还残留着深夜的寒意。

  一架飞往京州的空客A321,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刺破了黎明前的黑暗,昂首飞入云层。

  经济舱靠窗的位置,林浩靠着舷窗,看着下方那片,被万家灯火点缀的、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轮廓,在视野中,渐渐远去。

  他的手中,紧紧地握着一个,只有指甲盖大小的、毫不起眼的黑色U盘。

  U盘的内部,经过了最严格的物理加密。而里面存储的内容,则足以,在中国科技界,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滔天巨浪。

  昨晚,在做出“直飞京州,当面汇报”的决定后,陈默,便立刻拨通了王振国院士的加密电话。

  电话里,陈默没有透露任何关于“窃密”的细节。他只是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极其凝重的语气,告诉王院士:

  “王院士,‘创世’计划,取得了理论上的颠覆性突破。其重要性,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估。林浩,必须,在今天上午,见到陆总工,当面汇报。这件事,十万火急,拜托您了。”

  王院士,深知自己这位学生的脾性。如果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陈默绝不会这么晚联系他,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没有多问一个字。

  只是,沉声回答道:“我知道了。上午九点,让林浩,直接去陆总工的办公室。我会安排好。”

  ……

  飞机,平稳地,穿行在万米高空之上。

  林浩闭上了眼睛。

  他没有丝毫的睡意,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复盘着徐涛,传回来的所有证据,以及,自己接下来,要说的每一句话。

  他知道,自己此行,将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位,执掌着国家最顶级项目的总工程师。

  更重要的,他将要亲手揭开一道,隐藏在无数荣誉和光环之下,深不见底的、最丑陋的伤疤。

  这,需要勇气。

  更需要,绝对的冷静和精准。

  ……

  上午八点四十分,京州,西郊。

  “领航者”专项总指挥部。

  陆光达总工程师,今天的心情,很不错。

  他提前二十分钟,就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亲手,泡上了一壶上好的龙井。

  就在昨天深夜,他接到了老朋友王振国院士的电话。电话里,王院士的语气,充满了掩饰不住的兴奋,告诉他,“新地平线”的A计划,取得了“颠覆性”的理论突破,林浩,将亲自,来京州,向他当面汇报。

  “颠覆性”。

  这个词,对于已经在这个领域,奋斗了一辈子的陆光达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他知道,这意味着,那个困扰了整个航空发动机领域,数十年的材料性能极限,将有可能,被彻底打破。

  他甚至,已经开始在脑海里,构思,一旦A计划的完美样品,能够提前问世,他们整个项目的研发进度,可以如何调整,如何加速,他们可以彻底摆脱欧美的束缚。

  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指针,正缓缓地,指向九点。

  办公室的门,会被准时敲响。

  然后,那个总能给他带来惊喜的年轻人,会走进来,为他带来一个,足以让整个中国航空工业,都为之振奋的……好消息。

  他,对此,深信不疑。

  “咚,咚,咚。”

  敲门声,准时响起。

  不轻,不重,沉稳而又充满了礼貌。

  “请进。”陆总工开口,声音洪亮。

  办公室的门,被缓缓推开。

  林浩,身穿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和深色长裤,出现在了门口。

  他的脸上,没有陆总工预想中的、那种取得巨大突破后的兴奋和喜悦。

  他的表情,异常平静。

  平静得,甚至,有些过分了。

  他的眼神,沉静如水,但深处,却带着一丝,陆总工,从未在他身上看到过的、极其锐利的锋芒。

  陆总工,心中,微微一动。

  他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氛。

  “小林,来了。”他站起身,脸上,依旧挂着热情的笑容,主动,向上前走了几步,“一路辛苦了。快,过来坐。”

  “陆总工。”林浩点点头,走进了办公室,然后,轻轻地,将门关上。

  他没有走向会客区的沙发,而是,径直,走到了陆总工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前。

  “王院士,都跟我说了。”陆总工亲自,为林浩,倒了一杯热茶,语气中,充满了期待,“听说,你们的A计划,又有大进展了?快,跟我说说,这次又搞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名堂?”

  林浩,没有去碰那杯热气腾腾的茶水。

  他只是,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了那个,黑色的、不起眼的加密U盘。

  然后,郑重地,将它,放在了办公桌的正中央。

  U盘和桌面,发出一声清脆的碰撞声。

  在这间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陆总工脸上的笑容,缓缓地,收敛了起来。

  他看着那个U盘,又抬头,看了看林浩那张,没有任何表情的脸。

  他,彻底确定,出事了。

  而且,是出大事了。

  “陆总工,”林浩,终于开口。

  他的声音,很平静,每一个字,都说得,异常清晰。

  “今天,我来这里,不是来汇报技术突破的。”

  他顿了顿,抬起头,直视着陆总工的眼睛。

  “我们遇到的,不是技术问题。”

  “是,敌我问题。”

  “敌我问题”。

  这四个字,像四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陆总工的心上。

  他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

  作为一名,在国家最核心的、保密等级最高的项目里,工作了一辈子的总工程师。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四个字,背后所代表的……分量。

  他的表情,瞬间,变得无比严肃。

  他没有再多问一句话,只是,伸出手,拿起了那个U盘,然后,转身,走到了办公室角落里,一台,与任何网络,都物理隔绝的内部电脑前。

  他将U盘,插入电脑。

  输入了,林浩告诉他的,一长串,极其复杂的密码。

  U盘里的内容,被解开了。

  里面,只有两个文件。

  他先点开了,第一个文件。

  那是一份,名为“‘蜂鸟’追踪报告”的文件。

  文件里,是一张,巨大的世界网络地图。

  一条,由无数个数据节点,组成的、红色的数据流向线,清晰地,标记在地图上。

  这条线的起点,是京州,国家超算中心。

  而它的终点……

  陆总工的目光,死死地,定格在了那个,位于德国西部的城市名字上。

  杜塞尔多夫。

  以及,那栋,他再熟悉不过的、位于莱茵河畔的建筑标志。

  “泰坦动力”……

  陆总工的呼吸,变得有些沉重。

  他移动鼠标,点开了,第二个文件。

  这份文件的名字,更简单,也更直接——“证据”。

  文件里,只有一张,再简单不过的截图。

  那是,一张,来自于超算中心,内部网络设备管理日志的截图。

  上面,只有,几行字。

  [设备绑定记录]

  mAc地址: 00-1A-2b-3c-4d-5E

  设备类型: 笔记本电脑 (Lenovo thinkpad p1)

  设备所有者: 李默 (Id: 7032)

  绑定时间: [……]

  而在截图的下方,还有另一行,由徐涛,特别标注出来的注释。

  “注:此mAc地址,与‘衔尾蛇’系统,在[……]时间点,所捕捉到的、发起窃密攻击的源设备‘连接指纹’,完全一致。”

  看完这份文件。

  陆总工,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办公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林浩,就站在他的身后,一言不发。

  陆总工,此刻,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个,对他来说,同样无比残酷和沉重的消息。

  宋建国。

  一位,与他共事多年,在国内学界,德高望重,受人敬仰的……院士。

  他的学生,李默,一个,由他亲自批准,进入“领航者”专项核心团队的……年轻人。

  他们,竟然,是隐藏在内部的……内奸。

  许久,许久。

  陆总工,才重新,睁开了眼睛。

  他眼中的震惊、愤怒、和痛心,已经,尽数敛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同钢铁般的、冰冷而又坚决的平静。

  他转过身,看着林浩。

  “事情的经过,你跟我,从头到尾完整的说一遍。”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林浩点点头。

  他将徐涛,从发现那根蓝色网线开始,到昨晚,最终锁定所有证据的全过程,一五一十地,进行了最详尽的、不带任何个人情绪的,客观陈述。

  陆总工,静静地听着。

  他没有打断林浩。

  也没有再问任何问题。

  当林浩,讲完最后一个字时。

  陆总工,走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前。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拿起了桌上那部,红色的没有任何拨号盘的专线电话。

  他按下了,最顶端的一个,标有“1号线”的按钮。

  电话,瞬间,被接通。

  “接1号线,我是陆光达。”他的声音,沉稳而又清晰,听不出任何的情绪波动。

  “我申请,启动‘红墙’一级响应。”

  “……是的,你没有听错,一级响应。”

  “事关,‘领航者’专项,核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