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山风的呼啸和林海的涛声中悄然翻过一页。自那次月夜惊退盗伐者后,秦建国的名字在靠山屯乃至周边几个村子,隐隐多了一丝别样的分量。寻常村民见他依旧客气地打招呼,喊一声“秦护林”,但那眼神里,除了以往的尊重,似乎还掺杂了些许不易察觉的敬畏。那晚连续两声震慑人心的枪响,以及他独自面对七八条壮汉寸步不退的场面,经过目击民兵和乡亲们的口耳相传,已被渲染得带上了几分传奇色彩。人们私下议论,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甚至有些过于恪尽职守的护林员,骨子里藏着的是山里狼一样的狠劲儿。
这种变化,秦建国自己也有所察觉,但他并不在意。他心底那片被岁月和风霜覆盖的战场上,早已刻下了比这更深刻的印记。正如用户您所提示的,落户靠山屯初期,正是三年旱灾刚过的艰难岁月,屯子粮仓空空,山上的流民、溃兵乃至结伙的山匪,为了口吃的,时常如饿狼般窥伺着山下的村庄。那时候,他和屯子里幸存的青壮年,哪个手里没沾过血?为了守护那点救命的粮食和脆弱的安全,他们依托着莽莽林海,设埋伏、打反击,用土枪、猎叉甚至柴刀,真刀真枪地和那些亡命之徒拼杀过。死在他那杆老套筒下的山匪,不止一个。那些记忆,沉淀在他眼神深处,平时不显,只有在面对真正威胁时,才会迸发出冰冷的、属于狩猎者的光芒。所以,那晚盗伐者的威胁,于他而言,不过是撩拨起了些许旧日的硝烟,还远未到能让他“怂”的地步。
他也清楚,在这片广袤无垠、法则原始的大兴安岭,偶尔消失个把人,就像林海雪原上落下一片雪花,激不起多少涟漪。只要手脚干净,不留下把柄,纵然有人猜测,也只能是猜测。他护林员的国家干部身份,以及合法持有的狩猎证,就是一层坚固的保护色。派出所的民警同志就算心有疑虑,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也绝不会轻易动他这样一个根正苗红、且有维护林区治安实绩的正式职工。
然而,现实的窘迫并不会因凶名的远扬而缓解。沈念秋的来信频率依旧,字里行间透着积极向上的朝气。她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如鱼得水,信中提到系里组织观摩教学,她因表现突出,被老师推荐参加一个暑期赴省城哈尔滨的进修班,机会难得,但需要自理一部分食宿和资料费。随信还附了一张她在学校图书馆前的照片,穿着件半新的碎花衬衫,梳着整齐的麻花辫,笑容温婉,眼里有光。她越是懂事地只提机会难得,不提费用困难,秦建国心里那股必须为她撑起这片天的决心就越是坚定。
他把照片小心地压在护林点小屋炕席底下,每晚睡前都要拿出来看看。照片旁,是那个月老金交易时,顺手塞给他的两颗用红纸包着的水果硬糖,说是给“家里娃娃”甜甜嘴。糖,秦建国小心收好了,准备下次寄信时捎回去给石头,但老金当时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却像种子一样落进了他心里:“秦大哥,这年头,光有枪、有胆子还不够,还得有这个(手指搓了搓,意指钱票)。票子是英雄胆,兜里硬气,心里才不慌。嫂子在城里念大学,那是见世面的地方,处处都要花销,光靠你这儿省,能省出几个子儿?”
是啊,钱票是万能的,至少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它能换来进修的机会,换来自行车的便利,换来孩子的新衣,换来妻子不必因拮据而在同学面前局促的底气。正直?正直能当饭吃,能交学费吗?秦建国内心深处某个坚硬的角落,在生存和家庭责任的重压下,开始发出细微的、冰层断裂般的声音。
这次巡山,他走得比往常更深,更远。他需要更多的猎获,也需要独自梳理纷乱的思绪。不知不觉,他来到了那片熟悉的、位于边境缓冲区边缘的白桦林。这里林木更加茂密,人迹罕至,野兽的踪迹也多了起来。
突然,前方一阵异常的窸窣声和低沉的咆哮打断了他的沉思。秦建国立刻闪身到一棵巨大的松树后,警惕地探头望去。只见不远处一片林间空地上,一头体型硕大、毛皮邋遢的野猪,正焦躁地用獠牙刨着地上的泥土和树根。而在野猪对面十几米外,一棵歪脖子柞树下,竟趴伏着一只体型修长、带着漂亮斑点的梅花鹿!那鹿的一条前腿似乎受了伤,蜷缩着不敢着地,面对野猪的威胁,它只能发出无助的哀鸣,漂亮的鹿眼里充满了惊恐。
野猪显然将这头受伤的鹿视为了盘中餐,它低下头,獠牙前耸,后蹄蹬地,准备发起致命的冲锋。
秦建国的心脏猛地一跳。梅花鹿!这可是受保护的动物,鹿茸、鹿血、鹿肉,无一不是黑市上价值千金的“稀罕物”!老金那张翻动巴掌的脸瞬间在他脑海中闪过。只要他扣动扳机,不仅解了鹿的围,更能得到一笔远超狍子野兔的横财。念秋的进修费、工业券、新自行车……种种诱惑如同魔咒,在他耳边喧嚣。
他的手指缓缓贴上了冰冷的扳机,56式半自动的枪口微微移动,准星在野猪和梅花鹿之间徘徊。是击毙野猪,救下这只可能带来巨大收益的梅花鹿?还是……
就在野猪后蹄猛蹬,即将冲出的电光火石之间,秦建国眼中厉色一闪,扣动了扳机!
“砰!”
枪声清脆,惊起林鸟一片。
子弹并非射向野猪,也非射向梅花鹿,而是精准地打在了野猪前蹄半米处的空地上,溅起一蓬泥土!
野猪受此一惊,冲锋的势头猛地一滞,惊疑不定地停下,抬头望向枪声传来的方向。
秦建国从树后一步踏出,枪口稳稳指向野猪,目光如炬,口中发出一声低沉而充满威胁的吼声。他常年与野兽打交道,身上自然带着一股煞气。
那野猪看了看秦建国,又看了看不远处因枪声而挣扎着想站起来的梅花鹿,衡量片刻,终究觉得眼前这个两脚直立生物更加危险,不甘地哼唧了两声,转身悻悻地钻进了密林深处。
秦建国没有去追,他的枪口缓缓垂下,目光转向那只惊魂未定的梅花鹿。鹿也正看着他,湿漉漉的大眼睛里似乎还残留着恐惧,以及一丝懵懂的感激。
他走近几步,梅花鹿挣扎着想后退,却因伤腿无力而摔倒。秦建国蹲下身,检查了一下它的伤腿,似乎是扭伤,并未骨折。他沉默地看着这只美丽的生灵,它温热的躯体在他手下微微颤抖。
老金的声音还在脑海里回荡,“稀罕物……价钱,是这个数……”
沈念秋信里那句“老师说我很有潜力,这次进修对将来分配很重要……”也清晰无比。
还有石头咿呀学语,等着爸爸寄钱买新棉袄的模样……
他深吸了一口林间清冷的空气,猛地站起身。从随身携带的布袋里(里面常备着盐巴、火镰、简单伤药和备用子弹),他掏出了一小包止血消炎的草药粉末——这是山里人祖辈传下来的方子。他找到几片干净的阔树叶,将药粉撒在上面,又撕下自己内衣相对干净的一角,笨拙但仔细地给梅花鹿受伤的前腿进行了简单的包扎。
做完这一切,他后退几步,收起枪,不再看那只鹿,转身大步离开,脚步坚定,仿佛甩掉了某种沉重的枷锁。
他终究还是没能越过自己心里那条线。狩猎为生,适度索取,可以;但趁人之危,猎杀保护动物,尤其是这种明显处于弱势、甚至可能带来“好运”的生灵,他做不到。那不符合他秦建国混迹山林这么多年,虽然染血却依旧秉持的、关于“猎人”与“掠夺者”界限的认知。
当他背着仅有的两只野兔和一只松鸡,再次踏上去往邻县黑市的山路时,心情是复杂的。既有未能获取更多钱财的失落,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内心保持完整的轻松。
老金见到他带来的货,显然有些失望,但那双精明的眼睛在秦建国脸上扫了扫,却没多说什么,只是按市价点了钞票。
“秦大哥,上次跟你提的那事儿……真不再考虑考虑?”老金一边递过钞票,一边再次试探,“那边催得紧,价钱还可以再商量。听说,弄到好的,这个数都有可能。”他这次伸出了一个巴掌,五指张开。
秦建国默默接过钱,数了数,揣进怀里,然后抬头看着老金,眼神平静无波:“老金,我说了,我就打点寻常猎获,贴补家用。那些‘稀罕物’,我碰不上,也没那本事碰。”
老金嘿嘿干笑两声,也不强求,转而道:“得,就当兄弟我没说。哦,对了,你要的子弹,五十发,照旧。另外,这次弄到点好东西,你看看。”他神秘兮兮地从身后一个麻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里面居然是厚厚一沓崭新的工业券!怕不是有二十张!
秦建国的呼吸瞬间一窒。这么多工业券,足够换一辆名牌自行车了!他仿佛看到沈念秋骑着锃亮的飞鸽自行车,穿行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引来同学们羡慕的目光……
“怎么样?秦大哥,”老金压低声音,带着诱惑,“这批券,来得不容易。我知道你有门路,在靠山屯或者林场,随便倒腾一下,这个数……”他比划了一个令人心跳加速的价格,“比你打一年狍子都强!你只需要牵个线,或者帮我递个话,具体交易不用你操心,风险我担着!”
阳光透过破旧仓库的窗户缝隙,照在那沓工业券上,反射出诱人的光泽。秦建国的手在微微颤抖,他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脏擂鼓般的声音。这诱惑,太大了。几乎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他目前面临的大部分经济困境。
他死死盯着那沓工业券,喉咙干得发紧。答应他,似乎只需要点一下头,艰难的现状就能立刻改观。念秋不用再为学费发愁,石头能穿上新衣,家里或许还能添置一台他承诺过的缝纫机……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老金期待地看着他,嘴角挂着志在必得的笑意。
良久,秦建国缓缓抬起手,却并非去接那沓工业券,而是伸向老金另一只手里那个装着子弹的油纸包。他接过子弹,沉甸甸的分量让他掌心一沉。
他抬起头,目光已经恢复了之前的沉静,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决绝:“老金,谢谢你的好意。我还是那句话,我就打个猎,换点现钱。这工业券的买卖,我掺和不了,也没那个本事掺和。”
老金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神里闪过一丝错愕,随即是浓浓的不解和一丝被拂了面子的愠怒。他盯着秦建国,像是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人。在这年月,还有人能把送到嘴边的肥肉推开?
“秦大哥,你……”老金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摇了摇头,收起工业券,语气淡了几分,“成,人各有志。那就还按老规矩。子弹你拿好,钱货两清。”
交易在一种略显凝滞的气氛中结束。秦建国背着空了大半的麻袋,揣着那包依旧沉甸甸的子弹和比预期少了许多的钞票,踏上了归途。
这一次,他感觉脚下的山路格外漫长,肩上的压力也并未因拒绝了诱惑而有丝毫减轻,反而更加具体,更加沉重。他知道,自己可能错过了一个快速翻身的机会,也可能彻底得罪了老金这个重要的“供货商”和潜在财神。但他不后悔。有些路,一旦踏上,就再也回不了头了。他宁愿守着这片林子,靠着手中的枪和有限的猎获,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前走,也不愿让自己和家庭,被拖入那个更深的、无法掌控的灰色漩涡。
回到护林点,夜色已深。他没有点灯,就着窗外透进的微弱月光,坐在炕沿上,一遍遍地擦拭着那杆56式半自动。冰凉的枪身,熟悉的操作,能让他纷乱的心绪稍稍平静。
他拿出信纸,准备给沈念秋回信。这一次,他写得很慢,很艰难。他告诉她,进修的机会一定要抓住,钱的事情他会想办法,让她不要担心。他嘱咐她注意身体,好好学习。关于那只梅花鹿,关于老金的诱惑,关于内心的挣扎,他只字未提。所有的惊心动魄与道德考验,都被他压缩成了信纸上几句干巴巴的平安和随信寄出的、比往常薄了一些的钞票。
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老金那边不会轻易放弃,山林里的盗伐者可能卷土重来,家庭的开销如同无底洞,而他自己内心的拉锯战,也远未结束。
但无论如何,天,终究会亮。
第二天清晨,秦建国照例早起巡山。当他路过那片白桦林时,下意识地朝昨天的事发地望去。空地上,只剩下一些凌乱的脚印和野猪刨过的痕迹。那只受伤的梅花鹿,已然不见踪影,不知是自行离开了,还是被其他掠食者发现。
他站在原地,默然片刻。然后,他紧了紧肩上的枪带,迈开坚定的步伐,继续向密林深处走去。晨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的背影融入苍茫林海,孤独,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韧。
前方的路还很长,迷雾未曾散去,但护林员秦建国,依旧走在他自己选择的、布满荆棘与考验的路上。他手握钢枪,心藏软肋,在这七十年代的大兴安岭,书写着属于他自己的、充满矛盾与坚守的生存史诗。而关于工业券的诱惑,关于他与老金之间微妙而危险的关系,无疑将成为下一场风暴的中心。
这种变化,秦建国自己也有所察觉,但他并不在意。他心底那片被岁月和风霜覆盖的战场上,早已刻下了比这更深刻的印记。正如用户您所提示的,落户靠山屯初期,正是三年旱灾刚过的艰难岁月,屯子粮仓空空,山上的流民、溃兵乃至结伙的山匪,为了口吃的,时常如饿狼般窥伺着山下的村庄。那时候,他和屯子里幸存的青壮年,哪个手里没沾过血?为了守护那点救命的粮食和脆弱的安全,他们依托着莽莽林海,设埋伏、打反击,用土枪、猎叉甚至柴刀,真刀真枪地和那些亡命之徒拼杀过。死在他那杆老套筒下的山匪,不止一个。那些记忆,沉淀在他眼神深处,平时不显,只有在面对真正威胁时,才会迸发出冰冷的、属于狩猎者的光芒。所以,那晚盗伐者的威胁,于他而言,不过是撩拨起了些许旧日的硝烟,还远未到能让他“怂”的地步。
他也清楚,在这片广袤无垠、法则原始的大兴安岭,偶尔消失个把人,就像林海雪原上落下一片雪花,激不起多少涟漪。只要手脚干净,不留下把柄,纵然有人猜测,也只能是猜测。他护林员的国家干部身份,以及合法持有的狩猎证,就是一层坚固的保护色。派出所的民警同志就算心有疑虑,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也绝不会轻易动他这样一个根正苗红、且有维护林区治安实绩的正式职工。
然而,现实的窘迫并不会因凶名的远扬而缓解。沈念秋的来信频率依旧,字里行间透着积极向上的朝气。她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如鱼得水,信中提到系里组织观摩教学,她因表现突出,被老师推荐参加一个暑期赴省城哈尔滨的进修班,机会难得,但需要自理一部分食宿和资料费。随信还附了一张她在学校图书馆前的照片,穿着件半新的碎花衬衫,梳着整齐的麻花辫,笑容温婉,眼里有光。她越是懂事地只提机会难得,不提费用困难,秦建国心里那股必须为她撑起这片天的决心就越是坚定。
他把照片小心地压在护林点小屋炕席底下,每晚睡前都要拿出来看看。照片旁,是那个月老金交易时,顺手塞给他的两颗用红纸包着的水果硬糖,说是给“家里娃娃”甜甜嘴。糖,秦建国小心收好了,准备下次寄信时捎回去给石头,但老金当时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却像种子一样落进了他心里:“秦大哥,这年头,光有枪、有胆子还不够,还得有这个(手指搓了搓,意指钱票)。票子是英雄胆,兜里硬气,心里才不慌。嫂子在城里念大学,那是见世面的地方,处处都要花销,光靠你这儿省,能省出几个子儿?”
是啊,钱票是万能的,至少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它能换来进修的机会,换来自行车的便利,换来孩子的新衣,换来妻子不必因拮据而在同学面前局促的底气。正直?正直能当饭吃,能交学费吗?秦建国内心深处某个坚硬的角落,在生存和家庭责任的重压下,开始发出细微的、冰层断裂般的声音。
这次巡山,他走得比往常更深,更远。他需要更多的猎获,也需要独自梳理纷乱的思绪。不知不觉,他来到了那片熟悉的、位于边境缓冲区边缘的白桦林。这里林木更加茂密,人迹罕至,野兽的踪迹也多了起来。
突然,前方一阵异常的窸窣声和低沉的咆哮打断了他的沉思。秦建国立刻闪身到一棵巨大的松树后,警惕地探头望去。只见不远处一片林间空地上,一头体型硕大、毛皮邋遢的野猪,正焦躁地用獠牙刨着地上的泥土和树根。而在野猪对面十几米外,一棵歪脖子柞树下,竟趴伏着一只体型修长、带着漂亮斑点的梅花鹿!那鹿的一条前腿似乎受了伤,蜷缩着不敢着地,面对野猪的威胁,它只能发出无助的哀鸣,漂亮的鹿眼里充满了惊恐。
野猪显然将这头受伤的鹿视为了盘中餐,它低下头,獠牙前耸,后蹄蹬地,准备发起致命的冲锋。
秦建国的心脏猛地一跳。梅花鹿!这可是受保护的动物,鹿茸、鹿血、鹿肉,无一不是黑市上价值千金的“稀罕物”!老金那张翻动巴掌的脸瞬间在他脑海中闪过。只要他扣动扳机,不仅解了鹿的围,更能得到一笔远超狍子野兔的横财。念秋的进修费、工业券、新自行车……种种诱惑如同魔咒,在他耳边喧嚣。
他的手指缓缓贴上了冰冷的扳机,56式半自动的枪口微微移动,准星在野猪和梅花鹿之间徘徊。是击毙野猪,救下这只可能带来巨大收益的梅花鹿?还是……
就在野猪后蹄猛蹬,即将冲出的电光火石之间,秦建国眼中厉色一闪,扣动了扳机!
“砰!”
枪声清脆,惊起林鸟一片。
子弹并非射向野猪,也非射向梅花鹿,而是精准地打在了野猪前蹄半米处的空地上,溅起一蓬泥土!
野猪受此一惊,冲锋的势头猛地一滞,惊疑不定地停下,抬头望向枪声传来的方向。
秦建国从树后一步踏出,枪口稳稳指向野猪,目光如炬,口中发出一声低沉而充满威胁的吼声。他常年与野兽打交道,身上自然带着一股煞气。
那野猪看了看秦建国,又看了看不远处因枪声而挣扎着想站起来的梅花鹿,衡量片刻,终究觉得眼前这个两脚直立生物更加危险,不甘地哼唧了两声,转身悻悻地钻进了密林深处。
秦建国没有去追,他的枪口缓缓垂下,目光转向那只惊魂未定的梅花鹿。鹿也正看着他,湿漉漉的大眼睛里似乎还残留着恐惧,以及一丝懵懂的感激。
他走近几步,梅花鹿挣扎着想后退,却因伤腿无力而摔倒。秦建国蹲下身,检查了一下它的伤腿,似乎是扭伤,并未骨折。他沉默地看着这只美丽的生灵,它温热的躯体在他手下微微颤抖。
老金的声音还在脑海里回荡,“稀罕物……价钱,是这个数……”
沈念秋信里那句“老师说我很有潜力,这次进修对将来分配很重要……”也清晰无比。
还有石头咿呀学语,等着爸爸寄钱买新棉袄的模样……
他深吸了一口林间清冷的空气,猛地站起身。从随身携带的布袋里(里面常备着盐巴、火镰、简单伤药和备用子弹),他掏出了一小包止血消炎的草药粉末——这是山里人祖辈传下来的方子。他找到几片干净的阔树叶,将药粉撒在上面,又撕下自己内衣相对干净的一角,笨拙但仔细地给梅花鹿受伤的前腿进行了简单的包扎。
做完这一切,他后退几步,收起枪,不再看那只鹿,转身大步离开,脚步坚定,仿佛甩掉了某种沉重的枷锁。
他终究还是没能越过自己心里那条线。狩猎为生,适度索取,可以;但趁人之危,猎杀保护动物,尤其是这种明显处于弱势、甚至可能带来“好运”的生灵,他做不到。那不符合他秦建国混迹山林这么多年,虽然染血却依旧秉持的、关于“猎人”与“掠夺者”界限的认知。
当他背着仅有的两只野兔和一只松鸡,再次踏上去往邻县黑市的山路时,心情是复杂的。既有未能获取更多钱财的失落,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内心保持完整的轻松。
老金见到他带来的货,显然有些失望,但那双精明的眼睛在秦建国脸上扫了扫,却没多说什么,只是按市价点了钞票。
“秦大哥,上次跟你提的那事儿……真不再考虑考虑?”老金一边递过钞票,一边再次试探,“那边催得紧,价钱还可以再商量。听说,弄到好的,这个数都有可能。”他这次伸出了一个巴掌,五指张开。
秦建国默默接过钱,数了数,揣进怀里,然后抬头看着老金,眼神平静无波:“老金,我说了,我就打点寻常猎获,贴补家用。那些‘稀罕物’,我碰不上,也没那本事碰。”
老金嘿嘿干笑两声,也不强求,转而道:“得,就当兄弟我没说。哦,对了,你要的子弹,五十发,照旧。另外,这次弄到点好东西,你看看。”他神秘兮兮地从身后一个麻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里面居然是厚厚一沓崭新的工业券!怕不是有二十张!
秦建国的呼吸瞬间一窒。这么多工业券,足够换一辆名牌自行车了!他仿佛看到沈念秋骑着锃亮的飞鸽自行车,穿行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引来同学们羡慕的目光……
“怎么样?秦大哥,”老金压低声音,带着诱惑,“这批券,来得不容易。我知道你有门路,在靠山屯或者林场,随便倒腾一下,这个数……”他比划了一个令人心跳加速的价格,“比你打一年狍子都强!你只需要牵个线,或者帮我递个话,具体交易不用你操心,风险我担着!”
阳光透过破旧仓库的窗户缝隙,照在那沓工业券上,反射出诱人的光泽。秦建国的手在微微颤抖,他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脏擂鼓般的声音。这诱惑,太大了。几乎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他目前面临的大部分经济困境。
他死死盯着那沓工业券,喉咙干得发紧。答应他,似乎只需要点一下头,艰难的现状就能立刻改观。念秋不用再为学费发愁,石头能穿上新衣,家里或许还能添置一台他承诺过的缝纫机……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老金期待地看着他,嘴角挂着志在必得的笑意。
良久,秦建国缓缓抬起手,却并非去接那沓工业券,而是伸向老金另一只手里那个装着子弹的油纸包。他接过子弹,沉甸甸的分量让他掌心一沉。
他抬起头,目光已经恢复了之前的沉静,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决绝:“老金,谢谢你的好意。我还是那句话,我就打个猎,换点现钱。这工业券的买卖,我掺和不了,也没那个本事掺和。”
老金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神里闪过一丝错愕,随即是浓浓的不解和一丝被拂了面子的愠怒。他盯着秦建国,像是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人。在这年月,还有人能把送到嘴边的肥肉推开?
“秦大哥,你……”老金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摇了摇头,收起工业券,语气淡了几分,“成,人各有志。那就还按老规矩。子弹你拿好,钱货两清。”
交易在一种略显凝滞的气氛中结束。秦建国背着空了大半的麻袋,揣着那包依旧沉甸甸的子弹和比预期少了许多的钞票,踏上了归途。
这一次,他感觉脚下的山路格外漫长,肩上的压力也并未因拒绝了诱惑而有丝毫减轻,反而更加具体,更加沉重。他知道,自己可能错过了一个快速翻身的机会,也可能彻底得罪了老金这个重要的“供货商”和潜在财神。但他不后悔。有些路,一旦踏上,就再也回不了头了。他宁愿守着这片林子,靠着手中的枪和有限的猎获,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前走,也不愿让自己和家庭,被拖入那个更深的、无法掌控的灰色漩涡。
回到护林点,夜色已深。他没有点灯,就着窗外透进的微弱月光,坐在炕沿上,一遍遍地擦拭着那杆56式半自动。冰凉的枪身,熟悉的操作,能让他纷乱的心绪稍稍平静。
他拿出信纸,准备给沈念秋回信。这一次,他写得很慢,很艰难。他告诉她,进修的机会一定要抓住,钱的事情他会想办法,让她不要担心。他嘱咐她注意身体,好好学习。关于那只梅花鹿,关于老金的诱惑,关于内心的挣扎,他只字未提。所有的惊心动魄与道德考验,都被他压缩成了信纸上几句干巴巴的平安和随信寄出的、比往常薄了一些的钞票。
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老金那边不会轻易放弃,山林里的盗伐者可能卷土重来,家庭的开销如同无底洞,而他自己内心的拉锯战,也远未结束。
但无论如何,天,终究会亮。
第二天清晨,秦建国照例早起巡山。当他路过那片白桦林时,下意识地朝昨天的事发地望去。空地上,只剩下一些凌乱的脚印和野猪刨过的痕迹。那只受伤的梅花鹿,已然不见踪影,不知是自行离开了,还是被其他掠食者发现。
他站在原地,默然片刻。然后,他紧了紧肩上的枪带,迈开坚定的步伐,继续向密林深处走去。晨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的背影融入苍茫林海,孤独,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韧。
前方的路还很长,迷雾未曾散去,但护林员秦建国,依旧走在他自己选择的、布满荆棘与考验的路上。他手握钢枪,心藏软肋,在这七十年代的大兴安岭,书写着属于他自己的、充满矛盾与坚守的生存史诗。而关于工业券的诱惑,关于他与老金之间微妙而危险的关系,无疑将成为下一场风暴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