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公务间隙。
四皇子谢琮状似无意地踱步到谢衍处理公务的书房外,听到里面并无讨论公务的声响,才叩门而入。
谢衍正临窗而立,看着窗外庭院中的一株老梅,似乎在想些什么,听到动静,回过头来,见是谢琮,神色淡淡:“四哥。”
谢琮笑着走过去,自顾自地在旁边的太师椅上坐下,打量了一下谢衍的神色。嗯,似乎与平日并无不同,依旧冷峻,但眉宇间似乎少了些许惯有的沉郁戾气,倒显得……平和了些许?
“听说你昨日去了归云别院?倒是好雅兴。”谢琮端起内侍奉上的茶,吹了吹浮沫,看似随意地开口,“那地方景致确实不错,就是偏了些,怎想起去那儿了?”
谢衍转过身,走到书案后坐下,拿起一份卷宗,语气平淡无波:“处理公务烦闷,出去透透气罢了。”
“哦?只是透气?”谢琮挑眉,放下茶盏,身体微微前倾,带着几分戏谑的笑意,“我怎么听说……不只是透气,还约了佳人同游?是温家那位……嫡小姐?”
他刻意加重了“嫡小姐”三个字,目光紧盯着谢衍的反应。
谢衍翻阅卷宗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他抬起眼,目光平静地看向谢琮,并没有否认:“四哥消息倒是灵通。”
见他如此直接承认,谢琮反而愣了一下,随即好奇心更盛:“真是她?那晚未曾露面那个?我说老七,你这可就不够意思了,那晚对人家妹妹冷若冰霜,转头却约了姐姐出游?这唱的是哪一出?莫非那日宴席前,你就见过那位温大小姐了?”
谢衍放下卷宗,身体向后靠向椅背,指尖轻轻敲击着光滑的桌面。他深知谢琮的性子,若不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位好奇心重的四哥绝不会罢休。
“嗯,见过。”他言简意赅。
“何时?何处?”谢琮立刻追问。
“那夜宴席中途,我嫌喧闹,独自去园中透气,在荷花池边偶遇。”谢衍的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但提到“荷花池边”时,眼神似乎微不可察地柔和了一瞬。
谢琮是何等人物,立刻捕捉到了这细微的变化,心中更是惊诧。偶遇?就这么简单?一次偶遇就能让他这个冰山弟弟主动邀约?
“然后呢?”谢琮追问,“就一面之缘,便让你如此上心?那温家大小姐,果真美得如此惊天动地?”他实在难以想象,什么样的绝色能一击即中谢衍这块顽石。
谢衍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斟酌用词。半晌,他才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种罕见的笃定:“并非只因容貌。”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空气,回到了那日月下的场景。
“她很……特别。”这个词从谢衍口中说出,显得格外有分量,“与那些矫揉造作、心思各异的女子不同。”
他没有详细描述那日的具体情形,但那种语气和神态,已然向谢琮传递了足够的信息——他对那位温大小姐,是认真的。
谢琮收起了脸上的戏谑,神色变得认真了些。他了解谢衍,知道他眼光极高,且极其厌恶虚伪与算计。能让他用“特别”来形容,并主动打破原则去接近,那女子定然有其过人之处。
“所以,”谢琮摸了摸下巴,“你这是……认定她了?”
谢衍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地吐出两个字:“自然。”
他的目光锐利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占有欲:“既入我眼,便只能是她的造化。温家那点心思,不值一提。重要的是,她这个人,我要了。”
这话说得霸道无比,却正是谢衍的风格。
谢琮看着他这副势在必得的模样,终于彻底相信,他这位七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真的动了心思。虽然依旧觉得不可思议,但作为兄长,他更多的是好奇和……一丝欣慰?毕竟谢衍总算像个正常男人一样,对女子感兴趣了。
“也罢,”谢琮笑了笑,“既然你心意已定,为兄便不多问了。只是温家毕竟是商贾之家,你若真要纳了她,恐怕朝中和宫里……”
“我自有分寸。”谢衍打断他,语气恢复冷硬,“这些不劳四哥操心。”
“好好好,我不操心。”谢琮举手做投降状,心中却暗道:看来得尽快找个机会,亲眼见见这位能让老七如此反常的“特别”的温大小姐了。
兄弟间的试探到此为止。谢衍的肯定,无疑为温暖贴上了专属的标签。而四皇子谢琮的好奇心,也被彻底勾了起来。他甚至开始琢磨着,该如何“偶遇”这位温小姐,又不至于惹毛他那护食的七弟。
然而,还没等谢琮找到合适的机会,一桩突如其来的急报便打乱了所有的闲情逸致。
江南盐税案的调查取得了重大突破,牵扯出的线索和官员越来越多,如同一张巨大的网,骤然收紧。接下来的日子,谢衍与谢琮彻底陷入了连轴转的忙碌之中。
审讯关键案犯,核对如山铁证,调兵遣将进行抓捕,应对各方势力的试探与反扑,撰写发往京城的密报……桩桩件件都需要两位皇子亲自坐镇决策。行辕内灯火常常彻夜通明,书房里弥漫着浓重的茶香和压抑紧张的气氛。
谢衍更是如同上了发条的利剑,几乎不眠不休,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案务之中。他本就冷峻的面容因缺乏休息而更显锋利,眼底时常带着血丝,但处理公务时依旧条理清晰,手段雷厉风行,令下属又敬又畏。
在这段忙碌至极的日子里,那抹月白色的窈窕身影和那支玉兰簪,似乎被暂时压在了记忆深处,只有在极度疲惫的间隙,才会如同水底的月光般,偶尔浮上心头,带来片刻难以言喻的宁静,随即又被更汹涌的公务浪潮淹没。
谢琮也忙得脚不沾地,自然再无暇去想“偶遇”温家女的事。偶尔与谢衍匆匆碰面商讨要务时,见他全副心神皆在案子上,便也识趣地不再提起。
时间在高度紧张和忙碌中飞速流逝,转眼便是大半个月过去。
当最后一名主要案犯在边境被擒获,关键证据链彻底闭合,庞大的盐税贪墨案终于尘埃落定,只待押解人犯回京进行最终审判时,笼罩在行辕上空的紧张压抑气氛才骤然一松。
公务的压力如同退潮般散去,被强行压抑了许久的私人念头,便如同解除了禁锢的藤蔓,迅速滋长蔓延开来。
四皇子谢琮状似无意地踱步到谢衍处理公务的书房外,听到里面并无讨论公务的声响,才叩门而入。
谢衍正临窗而立,看着窗外庭院中的一株老梅,似乎在想些什么,听到动静,回过头来,见是谢琮,神色淡淡:“四哥。”
谢琮笑着走过去,自顾自地在旁边的太师椅上坐下,打量了一下谢衍的神色。嗯,似乎与平日并无不同,依旧冷峻,但眉宇间似乎少了些许惯有的沉郁戾气,倒显得……平和了些许?
“听说你昨日去了归云别院?倒是好雅兴。”谢琮端起内侍奉上的茶,吹了吹浮沫,看似随意地开口,“那地方景致确实不错,就是偏了些,怎想起去那儿了?”
谢衍转过身,走到书案后坐下,拿起一份卷宗,语气平淡无波:“处理公务烦闷,出去透透气罢了。”
“哦?只是透气?”谢琮挑眉,放下茶盏,身体微微前倾,带着几分戏谑的笑意,“我怎么听说……不只是透气,还约了佳人同游?是温家那位……嫡小姐?”
他刻意加重了“嫡小姐”三个字,目光紧盯着谢衍的反应。
谢衍翻阅卷宗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他抬起眼,目光平静地看向谢琮,并没有否认:“四哥消息倒是灵通。”
见他如此直接承认,谢琮反而愣了一下,随即好奇心更盛:“真是她?那晚未曾露面那个?我说老七,你这可就不够意思了,那晚对人家妹妹冷若冰霜,转头却约了姐姐出游?这唱的是哪一出?莫非那日宴席前,你就见过那位温大小姐了?”
谢衍放下卷宗,身体向后靠向椅背,指尖轻轻敲击着光滑的桌面。他深知谢琮的性子,若不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位好奇心重的四哥绝不会罢休。
“嗯,见过。”他言简意赅。
“何时?何处?”谢琮立刻追问。
“那夜宴席中途,我嫌喧闹,独自去园中透气,在荷花池边偶遇。”谢衍的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但提到“荷花池边”时,眼神似乎微不可察地柔和了一瞬。
谢琮是何等人物,立刻捕捉到了这细微的变化,心中更是惊诧。偶遇?就这么简单?一次偶遇就能让他这个冰山弟弟主动邀约?
“然后呢?”谢琮追问,“就一面之缘,便让你如此上心?那温家大小姐,果真美得如此惊天动地?”他实在难以想象,什么样的绝色能一击即中谢衍这块顽石。
谢衍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斟酌用词。半晌,他才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种罕见的笃定:“并非只因容貌。”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空气,回到了那日月下的场景。
“她很……特别。”这个词从谢衍口中说出,显得格外有分量,“与那些矫揉造作、心思各异的女子不同。”
他没有详细描述那日的具体情形,但那种语气和神态,已然向谢琮传递了足够的信息——他对那位温大小姐,是认真的。
谢琮收起了脸上的戏谑,神色变得认真了些。他了解谢衍,知道他眼光极高,且极其厌恶虚伪与算计。能让他用“特别”来形容,并主动打破原则去接近,那女子定然有其过人之处。
“所以,”谢琮摸了摸下巴,“你这是……认定她了?”
谢衍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地吐出两个字:“自然。”
他的目光锐利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占有欲:“既入我眼,便只能是她的造化。温家那点心思,不值一提。重要的是,她这个人,我要了。”
这话说得霸道无比,却正是谢衍的风格。
谢琮看着他这副势在必得的模样,终于彻底相信,他这位七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真的动了心思。虽然依旧觉得不可思议,但作为兄长,他更多的是好奇和……一丝欣慰?毕竟谢衍总算像个正常男人一样,对女子感兴趣了。
“也罢,”谢琮笑了笑,“既然你心意已定,为兄便不多问了。只是温家毕竟是商贾之家,你若真要纳了她,恐怕朝中和宫里……”
“我自有分寸。”谢衍打断他,语气恢复冷硬,“这些不劳四哥操心。”
“好好好,我不操心。”谢琮举手做投降状,心中却暗道:看来得尽快找个机会,亲眼见见这位能让老七如此反常的“特别”的温大小姐了。
兄弟间的试探到此为止。谢衍的肯定,无疑为温暖贴上了专属的标签。而四皇子谢琮的好奇心,也被彻底勾了起来。他甚至开始琢磨着,该如何“偶遇”这位温小姐,又不至于惹毛他那护食的七弟。
然而,还没等谢琮找到合适的机会,一桩突如其来的急报便打乱了所有的闲情逸致。
江南盐税案的调查取得了重大突破,牵扯出的线索和官员越来越多,如同一张巨大的网,骤然收紧。接下来的日子,谢衍与谢琮彻底陷入了连轴转的忙碌之中。
审讯关键案犯,核对如山铁证,调兵遣将进行抓捕,应对各方势力的试探与反扑,撰写发往京城的密报……桩桩件件都需要两位皇子亲自坐镇决策。行辕内灯火常常彻夜通明,书房里弥漫着浓重的茶香和压抑紧张的气氛。
谢衍更是如同上了发条的利剑,几乎不眠不休,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案务之中。他本就冷峻的面容因缺乏休息而更显锋利,眼底时常带着血丝,但处理公务时依旧条理清晰,手段雷厉风行,令下属又敬又畏。
在这段忙碌至极的日子里,那抹月白色的窈窕身影和那支玉兰簪,似乎被暂时压在了记忆深处,只有在极度疲惫的间隙,才会如同水底的月光般,偶尔浮上心头,带来片刻难以言喻的宁静,随即又被更汹涌的公务浪潮淹没。
谢琮也忙得脚不沾地,自然再无暇去想“偶遇”温家女的事。偶尔与谢衍匆匆碰面商讨要务时,见他全副心神皆在案子上,便也识趣地不再提起。
时间在高度紧张和忙碌中飞速流逝,转眼便是大半个月过去。
当最后一名主要案犯在边境被擒获,关键证据链彻底闭合,庞大的盐税贪墨案终于尘埃落定,只待押解人犯回京进行最终审判时,笼罩在行辕上空的紧张压抑气氛才骤然一松。
公务的压力如同退潮般散去,被强行压抑了许久的私人念头,便如同解除了禁锢的藤蔓,迅速滋长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