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奔赴险境-《大叔,你比我大了整整十八岁》

  二皇子踏入寝殿时,带着一身朔风的寒气。这位国君的二哥虽已年近四旬,眉宇间仍存着与龙榻上之人相似的轮廓。

  他未着朝服,只着一袭玄色常服,腰间佩剑虽已按例卸下,但那柄镶着翡翠的短匕仍悬在绶带间——那是先帝赐给每位皇子的及冠礼。

  “臣听闻陛下病重,特从森林之海日夜兼程赶来。”他跪拜的姿态标准得无可挑剔。

  仁贵妃端坐在珠帘后,指尖轻轻拨弄着香炉里的灰烬:“陛下刚服过药歇下。皇兄若有心,不妨先去太庙为国君祈福。”

  二皇子抬眼望向重重帷帐,目光似要穿透那层明黄绸缎。

  “娘娘。”他声线陡沉,眼底寒芒乍现,“据臣所知,太医院已有七日未曾入内诊脉。如今朝野流言四起,皆道……国君早已龙驭上宾。”

  话音未落,他广袖猛地扫过案几,药碗应声碎裂,褐色的汁液溅上仁贵妃的裙袂:“若陛下当真安好,何不传太医当众诊脉!”

  “皇叔这是要逼宫不成?”大皇子沈煜自侧殿迈步而出。

  “逼宫?”二皇子自袖中取出一卷泛黄帛书,“此乃北冥祖训:‘君崩而皇子未及冠礼者,当由皇叔摄政‘。”

  殿外传来甲胄碰撞的声响。我透过屏风缝隙望去,只见数十名身着银甲的亲兵已悄无声息地围住寝殿。

  他们铠甲上的浪花纹饰,正是森林之海守军的标记。

  沈煜疾步上前,将仁贵妃护在身后。

  “侄儿何必惊慌。”二皇子轻抚短匕上的翡翠,忽而低笑:“本王今日前来,不过是想确认国君安好,毕竟……”

  他话音忽转低沉,“三日前有密报称,陛下早已中毒驾崩。”

  狂风突然撞开殿门,吹得帐幔狂舞。在翻飞的明黄绸缎间,龙榻上忽然传来一声轻咳:

  “朕竟不知……自己三日前就已驾崩了?”

  国君缓缓坐起身,烛光映照下面色红润,哪有半分病容。目光如利刃般刮过二皇子骤然惨白的面庞:

  “贤贵妃难道未曾教你?逼宫这等大事……总该亲眼验过尸身,方可行事。”

  二皇子眼见国君非但无恙,反而神色清明,惊得连退三步。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已踏入精心布置的陷阱,当即朝殿外厉声疾呼:“卫兵!卫兵!”

  殿外寂然无声,唯有风声呼啸而过。

  “不必喊了。”国君声音陡然转沉,“你带来的浪纹甲卫,此刻已尽数伏诛。”

  北冥国君掀被下榻,明黄色的中衣衬得他面色愈发威严,哪还有半分病容。

  “你口口声声祖训,可还记得祖训第三十七条?”

  国君步步逼近,“‘持兵入禁宫者,视同谋逆’,你带着森林之海的守军围困帝后寝殿,是要坐实这谋逆之罪么?”

  二皇子脸色煞白,攥着帛书的手指青筋暴起:“臣只是……”

  “只是什么?”国君倏地抽出沈煜腰间佩剑,剑尖直指殿外,“你当真以为,凭这几十个浪纹甲卫就能成事?”

  话音未落,赤甲御林军如潮水般涌至殿前。

  “禀陛下,逆党已尽数伏诛!”一位白发老将大步进殿,手中金锏滴着鲜血。

  二皇子手中帛书落地,踉跄跌坐在青玉砖上,突然嘶声大笑:“好……好一个请君入瓮!”

  国君俯身拾起那卷祖训帛书:“带下去!传朕旨意——”

  他垂眸看着瘫坐于地的二皇子,声音里淬着寒意,“即日起,废二皇子爵位,囚于宗正寺。”

  当侍卫押着二皇子向殿外走去时,他猛然回头,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北冥国君,嘴角扭曲成一个狰狞的弧度:

  “别以为你赢了!不要得意的太早!”

  他狂笑着被拖出殿外,嘶哑的声音在长廊里久久回荡:“我在黄泉路上等着你们——”

  殿门重重合拢,将最后一丝喧嚣隔绝在外。国君的身形微微晃动,仁贵妃急忙上前搀扶。

  “陛下……”

  他反手握住她的手腕,脸上尽显疲惫之色。

  宫人默默收拾地上碎裂的药碗,那清脆的碰撞声,恰似这个王朝血脉里永不愈合的裂痕。

  我与爹娘自屏风后转出时,仁贵妃正扶着国君在龙榻边坐下。

  烛火将他眉宇间的倦色照得分明,映得他面色苍白。

  “十六年了……”他茫然地望着殿外,嘴角牵起苦涩的弧度,“朕终究……还是走到了骨肉相残这一步。”

  娘亲轻叹:“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念如深渊,坠入者难免迷失本性。只是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二皇子?”

  国君闭目良久,再睁眼时眸中已是一片清明:“朕终究狠不下心取他性命,便囚于宗正寺,至死方休。”

  “这既是北冥国事也是陛下的家事,陛下既已决断,旁人不容置喙。”

  娘亲点了点头,却话锋一转,“但今日二皇子孤身前来,还有临去时那番话……只怕贤贵妃不会善罢甘休。”

  殿内一时寂然。爹爹忽然起身,腰间玉佩发出清脆撞击:“本王以为,只怕贤贵妃狗急跳墙与倭寇勾结,当立即派人前往森林之海一探究竟。”

  我下意识按住袖中雾影郎的木牌,忽然踏前一步:“此事,不如让我去。”

  众人俱是一怔。我迎上国君探究的目光,继续道:“二皇子方才说‘黄泉路上等着’,分明暗示还有后手。

  若派官兵前往,只怕打草惊蛇。我当初在台州时曾训练了一支雾影郎,此刻正可用来暗中刺探敌情。”

  国君凝视我片刻,从袖中取出一枚玄铁指环:“持此物可调动边境守军。”

  娘亲突然拔下我发间玉簪,指尖轻抚过簪身暗纹:“娘亲在你及笄时送你此簪时便说过,这簪中藏着的不仅是救命良药。”

  但见她指尖轻旋,簪头应声而开,内里细卷的纸笺隐约可见,“南平所有暗桩联络之法尽在其中。”

  窗外曙光初现,我握紧满袖信物,忽然想起贺楚临别时的话:“待柳絮飞时,我便来接你。”

  可如今我要奔赴的,却是比西鲁更朔风凛冽的险境。

  (第三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