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熙那日到访后,贺楚往爹爹书房去得愈发频繁。
我虽不过问,却也知晓他们是在商议年后的婚仪诸事。既然有人愿悉心操持,我自然也乐得清闲,当个自在闲人。
很快便到了岁除之日,我们照旧要入宫陪外祖父守岁。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队伍里多了贺楚的身影。
贺楚今日特意换上了新衣,玄色锦袍上暗绣着青竹纹样,比平日少了几分西鲁国君的凛冽,多了几分世家公子的温雅。
马车行至宫门,我察觉他整理袖口的动作比平日频繁些,不由抿唇轻笑:“你也会紧张?”
他执起我的手,“若是寻常觐见自然不必,但今日……”他指尖在我掌心轻轻一划,“是去见未来外祖。”
宫灯次第亮起,将汉白玉阶照得如同白昼。外公早已在长乐殿等候,见我们进来,目光在贺楚身上停留片刻,方才露出慈蔼笑意:“这位便是贺楚?”
贺楚执晚辈礼的动作标准得挑不出错处,但我瞧见他起身时,玉佩的流苏几不可察地晃了晃。
席间觥筹交错,贺楚应对得体,与舅舅谈论边关互市时条理清晰,与云泽品评诗词时引经据典。
直到外公忽然问起西鲁岁除习俗,他正要举箸的手微微一顿。
“西鲁岁除要祭拜雪山之神。”他放下银箸恭敬作答,“今日入宫前,晚辈已在云外居行过祭礼。”
外公抚须颔首,忽又笑道:“那今日这顿年夜饭,可算违了西鲁祖制?”
满座皆寂,连侍立左右的宫人都屏住了呼吸。
却见贺楚从容起身执起酒盏:“入境随俗即是敬天,何况……”
他目光转向我,眸中映着宫灯暖光,“能陪重要之人守岁,才是神明乐见的吉兆。”
恰在此时,殿外爆竹声声震天响起,外公开怀大笑:“说得好!”
离开长乐殿时,月色清辉满地。贺楚在殿门外轻轻呼出一口气,我碰了碰他微凉的指尖。
“原来你真会紧张。”我悄声笑他。
夜风送来他带着笑意的低语,“怕的不是君王,是外祖。”
宫灯在地上投下蜿蜒的光带,他忽然驻足,为我系好不知何时松开的斗篷系带。
远处传来守岁百姓的欢笑声,在静寂的宫道上漾开细碎的回音。
“其实……”他指尖流连在狐裘领口的珍珠扣上,“方才席间最紧张的,是怕你嫌我应对得太过世故。”
我故意偏头想了想:“那声重要之人确实肉麻得很。”
他低笑出声,呵出的白雾模糊了眉眼:“可见还是紧张坏了,竟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
途经道边梅树时,他忽然折下一枝半开的绿萼梅别在我簪间:“西鲁有个古老的传说,若在岁除之夜为心爱之人簪梅,便能让她新岁的每场梦都染上梅香。”
“这也是你现编的?”我伸手碰了碰冰凉的花瓣。
月光漫过他含笑的眼睛:“是预演。往后年年岁除,都要这般哄你的。”
年节的余韵还未散尽,贺楚便要动身回西鲁筹备婚礼了。
临行前日,我正帮着娘亲核对年礼单子,却见爹爹笑着招手唤我们往书房去。
贺楚临窗而立,掌心托着枚系着红绳的桃木令箭——那是西鲁皇室用来传递吉讯的信物。
“三月初九。”他将令箭轻轻放在我的掌心,箭尾红穗拂过指尖,“那时西鲁的雪柳该开花了。”
“原想着定在四月……”爹爹摸着鼻子轻笑,“但架不住有人连催三封加急信到钦天监。”
贺楚耳根微微泛红,却仍执起我的手:“我已传令西鲁,命沿途驿站遍植柳树。待禾禾出行时,正好新柳成荫。”
“让柳絮替我先迎你。”他声音放得很轻,“每一阵春风都是催妆的乐章。
爹爹忍不住掩唇轻咳:“看来有人连春风都要算计进去。”
我低头看着掌心令箭,发现腕间不知何时已被他系上了双股金丝编就的同心结。
那一日青灰色天光里,贺楚正在做最后的行装检查,我立在石阶上,看晨雾在他的玄色大氅上凝成细碎的水珠。
“这个给你。”他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轻轻放在我手中,“每过一日,便取出一粒。”
我解开系绳,里面装着数十颗圆润的玉珠,触手生温,散发着淡淡的松香。每粒珠子上都刻着细微的印记——正是从今日到三月初九的刻痕。
“待你数到最后一粒,”他替我拢好披风,“便是柳絮飞雪迎亲时。”
我闻言轻笑:“连数日子都要这般讲究?”
他抬手轻抚我的发丝,指节在晨光里泛着暖意:“我舍不得让你空数日历。”
马车驶过青石板路的声音渐渐远去,第一粒玉珠在掌心微微发烫。
岂料还未等到三月初九的佳期,就在贺楚离开后的第七日,云外居外忽然响起一阵杂乱急促的马蹄声,惊破了午后的宁静。
我和娘亲正坐在窗边对着嫁衣图样挑选绣线,金线银丝在指尖流转,却见侍卫引着一位满身风尘的信使疾步穿过庭院。
那人玄甲上还沾着北境未化的雪渣,双手颤抖着呈上一封绢信给我娘——正是仁贵妃的亲笔。
“陛下在宫宴上骤然呕血昏迷……”信使声音沙哑,“太医署束手无策,贵妃娘娘特命臣八百里加急。”
娘亲接过信笺展开,仁贵妃娟秀的字迹此刻已显凌乱,“姐姐见字如面,御前突生变故,群医皆言脉象古怪,妾身六神无主,唯盼姐姐施以援手……”
娘亲当即持信疾步走向爹爹书房,衣袂带起一阵凉风。
我怔怔望着书房檐下那串风铃,春日暖风拂过,铜铃轻响,我心中明白,终究要辜负那满城待放的春柳了。
指尖无意识探入袖中,触到那枚温润的桃木令箭,我轻轻将令箭收回妆匣,合上匣盖时,听见心底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
不过一盏茶的工夫,爹娘并肩走出书房,神色凝重。
“禾禾,”爹爹沉声道,“你随我们同去北冥。”
马车辘辘驶出城外,我掀起车帘,最后望了一眼西鲁的方向。也许贺楚此刻正在亲手栽种最后一株柳树,却不知春风送去的,将是一纸延期的婚讯。
我虽不过问,却也知晓他们是在商议年后的婚仪诸事。既然有人愿悉心操持,我自然也乐得清闲,当个自在闲人。
很快便到了岁除之日,我们照旧要入宫陪外祖父守岁。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队伍里多了贺楚的身影。
贺楚今日特意换上了新衣,玄色锦袍上暗绣着青竹纹样,比平日少了几分西鲁国君的凛冽,多了几分世家公子的温雅。
马车行至宫门,我察觉他整理袖口的动作比平日频繁些,不由抿唇轻笑:“你也会紧张?”
他执起我的手,“若是寻常觐见自然不必,但今日……”他指尖在我掌心轻轻一划,“是去见未来外祖。”
宫灯次第亮起,将汉白玉阶照得如同白昼。外公早已在长乐殿等候,见我们进来,目光在贺楚身上停留片刻,方才露出慈蔼笑意:“这位便是贺楚?”
贺楚执晚辈礼的动作标准得挑不出错处,但我瞧见他起身时,玉佩的流苏几不可察地晃了晃。
席间觥筹交错,贺楚应对得体,与舅舅谈论边关互市时条理清晰,与云泽品评诗词时引经据典。
直到外公忽然问起西鲁岁除习俗,他正要举箸的手微微一顿。
“西鲁岁除要祭拜雪山之神。”他放下银箸恭敬作答,“今日入宫前,晚辈已在云外居行过祭礼。”
外公抚须颔首,忽又笑道:“那今日这顿年夜饭,可算违了西鲁祖制?”
满座皆寂,连侍立左右的宫人都屏住了呼吸。
却见贺楚从容起身执起酒盏:“入境随俗即是敬天,何况……”
他目光转向我,眸中映着宫灯暖光,“能陪重要之人守岁,才是神明乐见的吉兆。”
恰在此时,殿外爆竹声声震天响起,外公开怀大笑:“说得好!”
离开长乐殿时,月色清辉满地。贺楚在殿门外轻轻呼出一口气,我碰了碰他微凉的指尖。
“原来你真会紧张。”我悄声笑他。
夜风送来他带着笑意的低语,“怕的不是君王,是外祖。”
宫灯在地上投下蜿蜒的光带,他忽然驻足,为我系好不知何时松开的斗篷系带。
远处传来守岁百姓的欢笑声,在静寂的宫道上漾开细碎的回音。
“其实……”他指尖流连在狐裘领口的珍珠扣上,“方才席间最紧张的,是怕你嫌我应对得太过世故。”
我故意偏头想了想:“那声重要之人确实肉麻得很。”
他低笑出声,呵出的白雾模糊了眉眼:“可见还是紧张坏了,竟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
途经道边梅树时,他忽然折下一枝半开的绿萼梅别在我簪间:“西鲁有个古老的传说,若在岁除之夜为心爱之人簪梅,便能让她新岁的每场梦都染上梅香。”
“这也是你现编的?”我伸手碰了碰冰凉的花瓣。
月光漫过他含笑的眼睛:“是预演。往后年年岁除,都要这般哄你的。”
年节的余韵还未散尽,贺楚便要动身回西鲁筹备婚礼了。
临行前日,我正帮着娘亲核对年礼单子,却见爹爹笑着招手唤我们往书房去。
贺楚临窗而立,掌心托着枚系着红绳的桃木令箭——那是西鲁皇室用来传递吉讯的信物。
“三月初九。”他将令箭轻轻放在我的掌心,箭尾红穗拂过指尖,“那时西鲁的雪柳该开花了。”
“原想着定在四月……”爹爹摸着鼻子轻笑,“但架不住有人连催三封加急信到钦天监。”
贺楚耳根微微泛红,却仍执起我的手:“我已传令西鲁,命沿途驿站遍植柳树。待禾禾出行时,正好新柳成荫。”
“让柳絮替我先迎你。”他声音放得很轻,“每一阵春风都是催妆的乐章。
爹爹忍不住掩唇轻咳:“看来有人连春风都要算计进去。”
我低头看着掌心令箭,发现腕间不知何时已被他系上了双股金丝编就的同心结。
那一日青灰色天光里,贺楚正在做最后的行装检查,我立在石阶上,看晨雾在他的玄色大氅上凝成细碎的水珠。
“这个给你。”他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轻轻放在我手中,“每过一日,便取出一粒。”
我解开系绳,里面装着数十颗圆润的玉珠,触手生温,散发着淡淡的松香。每粒珠子上都刻着细微的印记——正是从今日到三月初九的刻痕。
“待你数到最后一粒,”他替我拢好披风,“便是柳絮飞雪迎亲时。”
我闻言轻笑:“连数日子都要这般讲究?”
他抬手轻抚我的发丝,指节在晨光里泛着暖意:“我舍不得让你空数日历。”
马车驶过青石板路的声音渐渐远去,第一粒玉珠在掌心微微发烫。
岂料还未等到三月初九的佳期,就在贺楚离开后的第七日,云外居外忽然响起一阵杂乱急促的马蹄声,惊破了午后的宁静。
我和娘亲正坐在窗边对着嫁衣图样挑选绣线,金线银丝在指尖流转,却见侍卫引着一位满身风尘的信使疾步穿过庭院。
那人玄甲上还沾着北境未化的雪渣,双手颤抖着呈上一封绢信给我娘——正是仁贵妃的亲笔。
“陛下在宫宴上骤然呕血昏迷……”信使声音沙哑,“太医署束手无策,贵妃娘娘特命臣八百里加急。”
娘亲接过信笺展开,仁贵妃娟秀的字迹此刻已显凌乱,“姐姐见字如面,御前突生变故,群医皆言脉象古怪,妾身六神无主,唯盼姐姐施以援手……”
娘亲当即持信疾步走向爹爹书房,衣袂带起一阵凉风。
我怔怔望着书房檐下那串风铃,春日暖风拂过,铜铃轻响,我心中明白,终究要辜负那满城待放的春柳了。
指尖无意识探入袖中,触到那枚温润的桃木令箭,我轻轻将令箭收回妆匣,合上匣盖时,听见心底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
不过一盏茶的工夫,爹娘并肩走出书房,神色凝重。
“禾禾,”爹爹沉声道,“你随我们同去北冥。”
马车辘辘驶出城外,我掀起车帘,最后望了一眼西鲁的方向。也许贺楚此刻正在亲手栽种最后一株柳树,却不知春风送去的,将是一纸延期的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