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星火投薪 暗流涌动-《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

  林辞独坐军帐,帐外夜色如墨,唯有远处刁斗之声与巡夜士卒的脚步,打破这死寂般的沉静。怀中玉玺不再如初至时那般躁动,而是在缓慢汲取战场煞气的同时,与夏侯承身上那半块玉佩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与共鸣。这共鸣仿佛一道无形的桥梁,不仅抚平了玉玺因穿越而产生的规则紊乱,也让林辞对自身力量的掌控,在这短暂的宁静中悄然精进。

  他能感觉到,丹田内的黑色气旋更加凝实,旋转间引动的力量如臂指使。幽冥长枪的虚影在识海中沉浮,枪身上的黑焰内敛,却更显深邃。与夏侯渊、荀攸这等历史人物的短暂接触,尤其是直面他们带来的精神压迫,无形中锤炼了他的心志。

  时间在等待中流逝。不知过了多久,帐外传来一阵刻意放轻,却依旧沉稳的脚步声。

  帐帘掀开,进来的仍是夏侯承。他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甚至透着几分亢奋。他手中提着一个食盒,比之前的粟米饭要精致不少,甚至有一小壶酒。

  “林先生,久等了。”夏侯承将食盒放在案上,语气比之前更多了几分敬重,“军中已派快马斥候前往乌巢方向核实。”

  林辞微微颔首,并不意外。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不可能仅凭他一面之词就发动奇袭。

  夏侯承在一旁坐下,压低声音道:“先生或许不知,您所言与荀军师近日的一些推断不谋而合。只是先生点出了‘乌巢’具体所在及守将性情,实在……神乎其技。”他顿了顿,眼中好奇更盛,“先生方才言及观星察气,不知能否……”

  他显然对林辞的“方外之人”身份和预言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林辞心中了然,知道这是进一步巩固自身形象、融入此间环境的机会。他略一沉吟,目光投向帐外漆黑的夜空,仿佛在观测星象,实则心神与玉玺相连,感知着这片战场上空那混乱而庞大的能量流动——那是由杀戮、死亡、谋略、勇气等各种意念交织而成的气机之海。

  “星象示警,分野有变。”林辞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玄妙的韵律,他结合着对官渡之战结果的“先知”,以及玉玺对气机的模糊感应,半真半假地描述着,“袁绍本命星光虽显赫,然其旁有阴云缭绕,主刚愎不明,麾下星辉驳杂,相互倾轧。反观曹公……”他指向曹营核心方向,那里在他的感知中,气机虽然被袁军庞大的煞气所压制,却凝而不散,坚韧异常,更有几道或锐利、或沉凝、或诡谲的光华隐现,代表着曹操麾下的核心文武。

  “紫微虽暂隐,然将星拱卫,谋星闪耀,更有……”他话语一顿,仿佛感应到了什么,眉头微蹙,“一股潜龙之势,隐于东南,暗合水德,虽未勃发,然其势不可小觑。”

  他最后一句,暗指的是此时或许尚未完全崭露头角,但未来将奠定三分天下的孙权势力。这番话虚虚实实,既符合当前局势,又暗藏对未来走向的隐喻,足以让听者自行解读,深感奥妙。

  夏侯承听得目眩神迷,他虽然不完全懂星象,但林辞所言与他对当前局势的感受以及一些军中传闻隐隐对应,尤其是对袁绍集团内部问题的描述,更是精准。他不禁对林辞更加信服了几分。

  “先生真乃神人也!”夏侯承感叹道,亲自为林辞斟上一杯酒,“若乌巢之事证实,先生便是挽狂澜于既倒的功臣!”

  林辞接过酒杯,并未饮用,只是淡淡道:“天机莫测,人力有时而穷。最终成败,还需看曹公决断与将士用命。”

  他表现得谦逊而超然,更符合世外高人的形象。

  就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极其轻微、几乎难以察觉的异响!并非巡夜士卒的脚步声,而是一种类似于夜枭掠过,却又带着一丝刻意模仿的生硬感!

  林辞目光一凛,玉玺瞬间传来警示般的微弱悸动!几乎在同一时间,他并指如电,一道凝练的黑气无声无息地射向帐幕的某个角落!

  “嗤!”

  一声轻响,帐幕被腐蚀出一个小洞。几乎同时,一道模糊的黑影如同受惊的兔子般从帐外阴影中弹射而起,向着营寨外围疾驰而去!速度极快,显然身手不凡!

  “有奸细!”夏侯承反应也是极快,瞬间拔刀在手,厉声喝道:“来人!抓刺客!”

  帐外守卫的士兵被惊动,立刻发出警报,整个营区瞬间骚动起来!火把被点燃,人影幢幢,呼喝声与脚步声迅速向那黑影逃窜的方向合围。

  夏侯承脸色铁青,又惊又怒。竟有奸细潜到如此近的距离窥探!若非林辞警觉……

  他看向林辞,只见对方依旧平静地坐在那里,仿佛刚才只是弹走了一只苍蝇。那份深不可测的从容,让夏侯承心中凛然。

  “先生……”夏侯承刚想开口。

  林辞却摆了摆手,目光深邃地望向那黑影消失的方向,低声道:“此人身手矫健,隐匿功夫极佳,非普通斥候。而且……他身上,带着一丝与这战场煞气格格不入的……阴冷气息。”

  玉玺传来的感应不会错。那丝阴冷,与他之前遭遇的“影”组织成员,或者说,与任何已知的力量体系都略有不同,更加诡秘,更加……不属于这个时代常见的路数。

  难道,除了他,还有别的“异常”存在于这场大战之中?

  乌巢之火尚未点燃,官渡的暗流,却已开始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