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闻言皆是大喜,纷纷道谢,并暗自决定,等半月后休假下山,定要第一时间去寻来这种炭笔和材料。
也制作这样的笔记本!此物实在是学子必备之神器!
经此一事,陈耀祖、姚宗胜、赵廷霄三人算是以其“奇技”和开放的态度,迅速在翘楚班打开了人缘,初步融入了这个新的集体。
连素来有些孤高的孙清浩,在与陈耀祖就炭笔的制作简单交流两句后,看他们的眼神也缓和了许多。
午时钟声响起,众人这才从热烈的讨论中惊醒,赶忙收拾东西前往膳堂。
在“食为天”门口,与从勤勉班方向蔫头耷脑走来的王富贵汇合。
“富贵,如何?新班级可还适应?”陈耀祖关切地问道。
王富贵瘪瘪嘴,看着精神焕发、显然相处融洽的三人,眼神里的怨念几乎要化为实质:
“还能如何?你们三个倒好,在一处有商有量,互有照应。就我一人,在新班级谁也不熟,孤苦伶仃……”
姚宗胜难得没讽刺他,只是道:“速速吃饭,下午还有课。”
赵廷霄则默默将一个大一点的馒头塞到王富贵手里。
四人打好饭围坐一桌,陈耀祖三人立刻迫不及待、七嘴八舌地向王富贵描述起许教习那令人惊艳的授课水平。
“富贵你是没听到,许先生讲‘明明德’,竟能从《尚书》扯到前朝旧事,还能自圆其说,听得我茅塞顿开!”
“还有那‘止于至善’,绝非字面意思,先生辨析得极其精微……”
“真是受益匪浅,感觉以往许多懵懂之处,今日都清晰了不少!”
王富贵一边扒拉着饭菜,一边听着三人滔滔不绝的夸赞,眼神里的羡慕更浓了。
闷闷道:“听起来是极好……我们那班的教习讲的虽也扎实,但怕是比不得你们的许先生……”
忽然,他像是想起什么,眼睛亮了一下,稍微挺直了腰板,语气也带上了几分小小的得意:
“不过!耀祖兄你给我的那炭笔和笔记本,可是派上大用场了!
我也学着记了些要点,下课后好些同窗都来问呢!
连教习看见了我记得满满当当的纸页,都当众夸我‘虽天资稍逊,然刻苦勤勉,态度可嘉’!”
说着,他脸上终于露出了些笑容,那点因为分班而带来的失落,似乎也被这小小的表扬和出风头冲淡了些许。
陈耀祖闻言,笑着拍了拍他的肩:“看吧,工具好用,更要自身努力。
富贵,保持这股劲头,下次考核,定能进步!”
四人相视而笑,继续埋头干饭,下午还有新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下午的课程安排得并不紧凑,主要是一些基础的经义导读和书写练习。
散学钟声敲响后,教习布置了适量的课后温习功课,便宣布今日正式课业结束。
但学子们的任务并未完成,按照书院规定,新生需在入学初前往北面的草场,报名选修“君子六艺”中的至少两项。
所谓君子六艺,乃礼、乐、射、御、书、数。
这是鸿儒书院秉承古训、旨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并非可有可无的闲趣。
陈耀祖对此早有思量。他首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御”,即驾车骑马。
在这个时代,长途旅行或紧急情况下,马匹是最重要、最快速的交通工具。
毕竟他明白,若将来遇到需要策马疾驰的关头,自己却只能望马兴叹,那才真是追悔莫及,堪称千古笑柄。
掌握御马之术,是实用所需,亦是安全保障。
其次,他选择了“书”。这里的“书”并非简单识字,更指书法。
陈耀祖清楚自己的字迹,虽工整清晰,足以应对日常书写和科考,但距离令人赏心悦目、能让考官眼前一亮的“好字”还相去甚远。
之前获得丁大人的墨宝,虽说字迹也有显着的提升,但接受专业的训练,也能让自己学的更精妙。
一手漂亮的书法,在文人圈中是极受推崇的,在科举阅卷时甚至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隐性优势。
他希望能借此机会,系统学习,练就一手既能表达思想又能展现风骨的好字。
当陈耀祖说出自己的选择时,王富贵、姚宗胜和赵廷霄都深以为然,特别是对“御”这一项。
“耀祖兄说得对!”王富贵一拍大腿,“咱们以后要是中了举人、进士,出门游历或者赴任,连马都不会骑,岂不是让人笑话?太丢份儿了!必须学!”
姚宗胜摇着扇子(尽管天气并不热),颔首道:“君子六艺,御不可废。纵马驰骋,亦显男儿豪情。此选甚佳。”
显然,在他心中,骑马这件事不仅实用,还颇具风雅仪态。 连沉默的赵廷霄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四人一致将“御”纳入了自己的选修名单。
王富贵除了“御”,挠头想了想,又选了“画”。
他觉得自己读书或许天赋一般,但说不定在丹青之上能有些许灵光呢?画得好,将来也能算个风雅技能。
姚宗胜则在“御”之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乐”。
他自幼接触琴筝,对此道颇有兴趣和基础,选择“乐”既能精进技艺,也符合他一贯追求风雅、彰显品味的“装逼”风格。
赵廷霄的选择稍显意外,他除了“御”,竟选择了“礼”。
众人略一思索便也明白,赵廷霄性子冷峻沉稳,注重规矩仪态,“礼”之于他,或许正是内在气质的外化需求,亦是对自身修养的更高要求。
并非他们不想多学几样,实在是书院课业繁重,六艺选修皆安排在正课之余,贪多嚼不烂,反而可能耽误主业。
况且书院规定,六艺选修每年都可重新申请调整,待这两项掌握纯熟后,若对其它还有兴趣,再来学习也不迟。
来到北面草场,只见人头攒动,特别是“御”科目的报名处,早已排起了长队。
看来与陈耀祖他们抱有同样想法的学子不在少数。
书院提供的教学马匹是几匹看起来颇为温顺、甚至有些懒洋洋的老马,正被马场的教习们牵着,慢悠悠地晃过来。
众人正排着队,眼巴巴等着轮到自己上前学习如何与这些“老前辈”打交道时。
忽然旁边“射”艺队伍里窜出一个身影,直奔姚宗胜而来,脸上带着惊喜的笑容。
“宗胜表弟!果然是你!方才远远瞧着就像!”
姚宗胜闻声回头,脸上瞬间也绽开真切的笑容:
“修文表哥!竟如此之巧!之前听外祖提及,表哥已高中,取得了秀才功名,还未曾当面道贺呢!”
他语气中带着由衷的欣喜和一丝敬佩。
来人正是姚宗胜的表哥林修文,约莫十六七岁年纪,身量已长成,穿着鸿儒书院老生的青色学子服。
面容俊朗,笑容爽朗阳光,一看便是性情开朗之人。
林修文笑着摆摆手:“侥幸而已,不足挂齿。
倒是恭喜表弟,一举考入鸿儒书院,姑父姑母定然欣慰不已。”
他目光转向姚宗胜身旁的陈耀祖几人,友善地打量着。
姚宗胜连忙介绍:“表哥,这几位是我同窗好友,陈耀祖、赵廷霄、王富贵。我们一同入学,分在了同斋舍。”
他又对陈耀祖几人道,“这位是我表哥林修文,去年考入书院,如今已在甲一班进修。”
陈耀祖几人连忙拱手行礼:“见过林学兄。”
林修文回礼,笑容愈发亲切:“好好好!既是表弟的好友,那便也是我的朋友。
诸位师弟一看便知是人中龙凤,未来可期。
以后在书院里,若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遇到什么难处,尽管来甲一班寻我,我的斋舍是青竹苑叁拾捌号。不必客气!”
几人连忙道谢,心中都对这位热情爽朗的学兄心生好感。
想不到姚宗胜在书院里还有这样一位已是秀才功名的表哥照应,真是意外之喜。
看林修文年纪轻轻便已有功名在身,且气质不凡,果然也是年少有为。
简短寒暄后,林修文因还要练习射箭,便先行告辞。这边也终于轮到了陈耀祖他们学习御术。
也制作这样的笔记本!此物实在是学子必备之神器!
经此一事,陈耀祖、姚宗胜、赵廷霄三人算是以其“奇技”和开放的态度,迅速在翘楚班打开了人缘,初步融入了这个新的集体。
连素来有些孤高的孙清浩,在与陈耀祖就炭笔的制作简单交流两句后,看他们的眼神也缓和了许多。
午时钟声响起,众人这才从热烈的讨论中惊醒,赶忙收拾东西前往膳堂。
在“食为天”门口,与从勤勉班方向蔫头耷脑走来的王富贵汇合。
“富贵,如何?新班级可还适应?”陈耀祖关切地问道。
王富贵瘪瘪嘴,看着精神焕发、显然相处融洽的三人,眼神里的怨念几乎要化为实质:
“还能如何?你们三个倒好,在一处有商有量,互有照应。就我一人,在新班级谁也不熟,孤苦伶仃……”
姚宗胜难得没讽刺他,只是道:“速速吃饭,下午还有课。”
赵廷霄则默默将一个大一点的馒头塞到王富贵手里。
四人打好饭围坐一桌,陈耀祖三人立刻迫不及待、七嘴八舌地向王富贵描述起许教习那令人惊艳的授课水平。
“富贵你是没听到,许先生讲‘明明德’,竟能从《尚书》扯到前朝旧事,还能自圆其说,听得我茅塞顿开!”
“还有那‘止于至善’,绝非字面意思,先生辨析得极其精微……”
“真是受益匪浅,感觉以往许多懵懂之处,今日都清晰了不少!”
王富贵一边扒拉着饭菜,一边听着三人滔滔不绝的夸赞,眼神里的羡慕更浓了。
闷闷道:“听起来是极好……我们那班的教习讲的虽也扎实,但怕是比不得你们的许先生……”
忽然,他像是想起什么,眼睛亮了一下,稍微挺直了腰板,语气也带上了几分小小的得意:
“不过!耀祖兄你给我的那炭笔和笔记本,可是派上大用场了!
我也学着记了些要点,下课后好些同窗都来问呢!
连教习看见了我记得满满当当的纸页,都当众夸我‘虽天资稍逊,然刻苦勤勉,态度可嘉’!”
说着,他脸上终于露出了些笑容,那点因为分班而带来的失落,似乎也被这小小的表扬和出风头冲淡了些许。
陈耀祖闻言,笑着拍了拍他的肩:“看吧,工具好用,更要自身努力。
富贵,保持这股劲头,下次考核,定能进步!”
四人相视而笑,继续埋头干饭,下午还有新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下午的课程安排得并不紧凑,主要是一些基础的经义导读和书写练习。
散学钟声敲响后,教习布置了适量的课后温习功课,便宣布今日正式课业结束。
但学子们的任务并未完成,按照书院规定,新生需在入学初前往北面的草场,报名选修“君子六艺”中的至少两项。
所谓君子六艺,乃礼、乐、射、御、书、数。
这是鸿儒书院秉承古训、旨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并非可有可无的闲趣。
陈耀祖对此早有思量。他首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御”,即驾车骑马。
在这个时代,长途旅行或紧急情况下,马匹是最重要、最快速的交通工具。
毕竟他明白,若将来遇到需要策马疾驰的关头,自己却只能望马兴叹,那才真是追悔莫及,堪称千古笑柄。
掌握御马之术,是实用所需,亦是安全保障。
其次,他选择了“书”。这里的“书”并非简单识字,更指书法。
陈耀祖清楚自己的字迹,虽工整清晰,足以应对日常书写和科考,但距离令人赏心悦目、能让考官眼前一亮的“好字”还相去甚远。
之前获得丁大人的墨宝,虽说字迹也有显着的提升,但接受专业的训练,也能让自己学的更精妙。
一手漂亮的书法,在文人圈中是极受推崇的,在科举阅卷时甚至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隐性优势。
他希望能借此机会,系统学习,练就一手既能表达思想又能展现风骨的好字。
当陈耀祖说出自己的选择时,王富贵、姚宗胜和赵廷霄都深以为然,特别是对“御”这一项。
“耀祖兄说得对!”王富贵一拍大腿,“咱们以后要是中了举人、进士,出门游历或者赴任,连马都不会骑,岂不是让人笑话?太丢份儿了!必须学!”
姚宗胜摇着扇子(尽管天气并不热),颔首道:“君子六艺,御不可废。纵马驰骋,亦显男儿豪情。此选甚佳。”
显然,在他心中,骑马这件事不仅实用,还颇具风雅仪态。 连沉默的赵廷霄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四人一致将“御”纳入了自己的选修名单。
王富贵除了“御”,挠头想了想,又选了“画”。
他觉得自己读书或许天赋一般,但说不定在丹青之上能有些许灵光呢?画得好,将来也能算个风雅技能。
姚宗胜则在“御”之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乐”。
他自幼接触琴筝,对此道颇有兴趣和基础,选择“乐”既能精进技艺,也符合他一贯追求风雅、彰显品味的“装逼”风格。
赵廷霄的选择稍显意外,他除了“御”,竟选择了“礼”。
众人略一思索便也明白,赵廷霄性子冷峻沉稳,注重规矩仪态,“礼”之于他,或许正是内在气质的外化需求,亦是对自身修养的更高要求。
并非他们不想多学几样,实在是书院课业繁重,六艺选修皆安排在正课之余,贪多嚼不烂,反而可能耽误主业。
况且书院规定,六艺选修每年都可重新申请调整,待这两项掌握纯熟后,若对其它还有兴趣,再来学习也不迟。
来到北面草场,只见人头攒动,特别是“御”科目的报名处,早已排起了长队。
看来与陈耀祖他们抱有同样想法的学子不在少数。
书院提供的教学马匹是几匹看起来颇为温顺、甚至有些懒洋洋的老马,正被马场的教习们牵着,慢悠悠地晃过来。
众人正排着队,眼巴巴等着轮到自己上前学习如何与这些“老前辈”打交道时。
忽然旁边“射”艺队伍里窜出一个身影,直奔姚宗胜而来,脸上带着惊喜的笑容。
“宗胜表弟!果然是你!方才远远瞧着就像!”
姚宗胜闻声回头,脸上瞬间也绽开真切的笑容:
“修文表哥!竟如此之巧!之前听外祖提及,表哥已高中,取得了秀才功名,还未曾当面道贺呢!”
他语气中带着由衷的欣喜和一丝敬佩。
来人正是姚宗胜的表哥林修文,约莫十六七岁年纪,身量已长成,穿着鸿儒书院老生的青色学子服。
面容俊朗,笑容爽朗阳光,一看便是性情开朗之人。
林修文笑着摆摆手:“侥幸而已,不足挂齿。
倒是恭喜表弟,一举考入鸿儒书院,姑父姑母定然欣慰不已。”
他目光转向姚宗胜身旁的陈耀祖几人,友善地打量着。
姚宗胜连忙介绍:“表哥,这几位是我同窗好友,陈耀祖、赵廷霄、王富贵。我们一同入学,分在了同斋舍。”
他又对陈耀祖几人道,“这位是我表哥林修文,去年考入书院,如今已在甲一班进修。”
陈耀祖几人连忙拱手行礼:“见过林学兄。”
林修文回礼,笑容愈发亲切:“好好好!既是表弟的好友,那便也是我的朋友。
诸位师弟一看便知是人中龙凤,未来可期。
以后在书院里,若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遇到什么难处,尽管来甲一班寻我,我的斋舍是青竹苑叁拾捌号。不必客气!”
几人连忙道谢,心中都对这位热情爽朗的学兄心生好感。
想不到姚宗胜在书院里还有这样一位已是秀才功名的表哥照应,真是意外之喜。
看林修文年纪轻轻便已有功名在身,且气质不凡,果然也是年少有为。
简短寒暄后,林修文因还要练习射箭,便先行告辞。这边也终于轮到了陈耀祖他们学习御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