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寒意浸透了临时指挥所的每一寸木板缝隙,油灯的光晕在墙壁上投下摇曳不安的影子。野狼峪胜利带来的短暂振奋,如同投入冰湖的石子,涟漪尚未散尽,便被一股来自遥远南方的、更刺骨的寒流所冻结。
电台收到了来自南京国民政府的明码通电,经由几个尚能联系的关内电台转发,断断续续,却字字清晰,如同冰锥,刺穿了东北秋夜本就稀薄的暖意。
“……值此国难之际,政府正全力诉诸国联,寻求公理与正义……各地驻军务须保持克制,力避冲突扩大,以待国联调查与调停……切勿轻启战端,予日人口实……”
电文在指挥所里传阅,每一个字都像沉重的铅块,压在心头。起初是死一般的寂静,仿佛无法理解这白纸黑字传达的荒谬。随即,一股压抑不住的、混合着震惊、愤怒与巨大失望的浪潮,猛地爆发出来。
“放他娘的狗屁!”铁柱第一个炸了,他一把抓过电文,几乎要将其撕碎,额头上青筋暴起,眼睛瞪得如同铜铃,“避免冲突?鬼子都打到家门口了,占了沈阳,占了长春,刺刀都顶到咱们鼻子尖上了!还他娘的避免冲突?!等着国联调停?国联是个什么东西?能帮咱们把鬼子变没了吗?!”
他的怒吼如同点燃了炸药桶的引信。
赵老黑脸色铁青,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油灯差点跳起来:“克制?老子们倒是想克制!可鬼子的子弹不克制!等着调停?等着鬼子把咱们一个个都杀光吗?!”
就连一向沉稳的陈明,此刻也紧紧攥着拳头,镜片后的目光充满了痛苦与不解:“这……这简直是自缚手脚,坐以待毙!国联若真有力量,日本何至于如此嚣张?这命令……等于把东三省拱手让人!”
指挥所里群情激愤,怒骂声、质疑声几乎要掀翻屋顶。然而,在这片沸腾的怒火中,也夹杂着一些不同的声音,微弱,却清晰可辨。
几个新近提拔的、原东北军出身的中层军官,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挣扎与彷徨。一位姓李的参谋犹豫着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喧嚣为之一顿:
“团长,各位……这毕竟是中央……是国民政府的命令。咱们……咱们毕竟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若是抗命不遵,岂不是……成了叛军?这后果……”
“后果?!”铁柱猛地扭过头,血红的眼睛死死盯住李参谋,声音如同受伤的野兽在低吼,“老子们在这里打鬼子,保家乡,成了叛军?那些一枪不放丢掉沈阳、长春的,倒成了忠臣?!这是什么狗屁道理!”
李参谋被他吼得脸色发白,低下头,不敢再言,但眼神中的疑虑并未消散。他的担忧,也代表了部分刚刚收拢、尚未完全建立起新信仰的官兵的普遍心态。服从命令的惯性,以及对“抗命”所带来的未知惩罚的恐惧,像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一些人的手脚。
指挥所里的气氛变得异常凝重和分裂。一边是主张坚决抵抗、不惜抗命的激昂派,以铁柱、赵老黑等老骨干为首;另一边则是心存顾虑、担忧后果的犹豫派,多是一些原东北军军官。双方争执不下,目光都投向了始终沉默的杨帆。
杨帆一直站在地图前,背对着众人。他的肩膀看似放松,但紧握的拳头和微微颤抖的指节,暴露了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南京的电文,像一把冰冷的锉刀,在他心头反复刮擦。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抗命的后果——失去官方身份,失去可能的补给渠道,甚至被污名化为“匪”。但他更清楚,如果此刻放下武器,等待那虚无缥缈的“国联调停”,结局只有一个:他和他的弟兄们,以及这片土地上成千上万的同胞,将在日军的铁蹄下被碾为齑粉。
他缓缓转过身。油灯的光映在他脸上,一半明亮,一半隐在阴影中,显得格外深邃。他没有看争吵的双方,目光直接越过他们,仿佛穿透了木屋,望向了外面漆黑的山林,望向了那片正在沦陷、哭泣的国土。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巨石投入沸腾的油锅,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政府,可以等。”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艰难地挤压出来,带着金属般的质感。
“国联,也可以等。”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扫过铁柱愤怒的脸,扫过赵老黑紧绷的嘴角,扫过陈明忧虑的眼神,也扫过李参谋等人惶惑的面容。
“但是,”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出鞘的利剑,斩断了所有的犹豫和彷徨,“国土,等不起!东北三千万父老乡亲,等不起!倒在鬼子刺刀下的冤魂,等不起!”
他猛地向前一步,逼人的气势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我们是军人不假!但我们首先是中国人!守土抗战,保家卫国,是军人的本分,更是中国人的血性!现在,有人让我们放下枪,眼睁睁看着国土沦丧,同胞受戮,这命令,恕我杨帆——不能从命!”
他环视全场,眼神锐利如刀,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从现在起,独立第一支队,一切行动,由我负责!所有后果——我来承担!”
“愿意跟着我杨帆,在这白山黑水之间,跟鬼子血战到底的,留下!心里有顾虑,想走的,我杨帆绝不阻拦,发足路费,礼送出营!”
话音落下,指挥所里一片死寂。只有油灯芯燃烧的噼啪声,和窗外呼啸而过的风声。
铁柱第一个反应过来,他“啪”地一个立正,嘶声吼道:“我铁柱,跟定团长了!刀山火海,绝不皱眉!”
“我赵老黑也是!”
“还有我陈明!”
“……”
老骨干们纷纷表态,声音坚定。李参谋等人脸上挣扎了片刻,看着杨帆那决绝而坦荡的眼神,看着身边群情激昂的同袍,想到沦陷的家乡和野狼峪复仇的快意,终于,他也挺直了腰板,沉声道:“团长,我……我跟您走!”
杨帆看着重新凝聚起来的众人,重重地点了点头。他没有再多说什么,但那股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决绝之气,已经充盈了整个指挥所,也必将传递到支队的每一个角落。
这一夜,他们做出了自己的抉择。无关命令,只关存亡;不问前程,只问初心。一条更加孤独,却也更加光荣的抗争之路,在他们脚下,毅然铺开。
电台收到了来自南京国民政府的明码通电,经由几个尚能联系的关内电台转发,断断续续,却字字清晰,如同冰锥,刺穿了东北秋夜本就稀薄的暖意。
“……值此国难之际,政府正全力诉诸国联,寻求公理与正义……各地驻军务须保持克制,力避冲突扩大,以待国联调查与调停……切勿轻启战端,予日人口实……”
电文在指挥所里传阅,每一个字都像沉重的铅块,压在心头。起初是死一般的寂静,仿佛无法理解这白纸黑字传达的荒谬。随即,一股压抑不住的、混合着震惊、愤怒与巨大失望的浪潮,猛地爆发出来。
“放他娘的狗屁!”铁柱第一个炸了,他一把抓过电文,几乎要将其撕碎,额头上青筋暴起,眼睛瞪得如同铜铃,“避免冲突?鬼子都打到家门口了,占了沈阳,占了长春,刺刀都顶到咱们鼻子尖上了!还他娘的避免冲突?!等着国联调停?国联是个什么东西?能帮咱们把鬼子变没了吗?!”
他的怒吼如同点燃了炸药桶的引信。
赵老黑脸色铁青,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油灯差点跳起来:“克制?老子们倒是想克制!可鬼子的子弹不克制!等着调停?等着鬼子把咱们一个个都杀光吗?!”
就连一向沉稳的陈明,此刻也紧紧攥着拳头,镜片后的目光充满了痛苦与不解:“这……这简直是自缚手脚,坐以待毙!国联若真有力量,日本何至于如此嚣张?这命令……等于把东三省拱手让人!”
指挥所里群情激愤,怒骂声、质疑声几乎要掀翻屋顶。然而,在这片沸腾的怒火中,也夹杂着一些不同的声音,微弱,却清晰可辨。
几个新近提拔的、原东北军出身的中层军官,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挣扎与彷徨。一位姓李的参谋犹豫着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喧嚣为之一顿:
“团长,各位……这毕竟是中央……是国民政府的命令。咱们……咱们毕竟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若是抗命不遵,岂不是……成了叛军?这后果……”
“后果?!”铁柱猛地扭过头,血红的眼睛死死盯住李参谋,声音如同受伤的野兽在低吼,“老子们在这里打鬼子,保家乡,成了叛军?那些一枪不放丢掉沈阳、长春的,倒成了忠臣?!这是什么狗屁道理!”
李参谋被他吼得脸色发白,低下头,不敢再言,但眼神中的疑虑并未消散。他的担忧,也代表了部分刚刚收拢、尚未完全建立起新信仰的官兵的普遍心态。服从命令的惯性,以及对“抗命”所带来的未知惩罚的恐惧,像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一些人的手脚。
指挥所里的气氛变得异常凝重和分裂。一边是主张坚决抵抗、不惜抗命的激昂派,以铁柱、赵老黑等老骨干为首;另一边则是心存顾虑、担忧后果的犹豫派,多是一些原东北军军官。双方争执不下,目光都投向了始终沉默的杨帆。
杨帆一直站在地图前,背对着众人。他的肩膀看似放松,但紧握的拳头和微微颤抖的指节,暴露了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南京的电文,像一把冰冷的锉刀,在他心头反复刮擦。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抗命的后果——失去官方身份,失去可能的补给渠道,甚至被污名化为“匪”。但他更清楚,如果此刻放下武器,等待那虚无缥缈的“国联调停”,结局只有一个:他和他的弟兄们,以及这片土地上成千上万的同胞,将在日军的铁蹄下被碾为齑粉。
他缓缓转过身。油灯的光映在他脸上,一半明亮,一半隐在阴影中,显得格外深邃。他没有看争吵的双方,目光直接越过他们,仿佛穿透了木屋,望向了外面漆黑的山林,望向了那片正在沦陷、哭泣的国土。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巨石投入沸腾的油锅,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政府,可以等。”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艰难地挤压出来,带着金属般的质感。
“国联,也可以等。”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扫过铁柱愤怒的脸,扫过赵老黑紧绷的嘴角,扫过陈明忧虑的眼神,也扫过李参谋等人惶惑的面容。
“但是,”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出鞘的利剑,斩断了所有的犹豫和彷徨,“国土,等不起!东北三千万父老乡亲,等不起!倒在鬼子刺刀下的冤魂,等不起!”
他猛地向前一步,逼人的气势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我们是军人不假!但我们首先是中国人!守土抗战,保家卫国,是军人的本分,更是中国人的血性!现在,有人让我们放下枪,眼睁睁看着国土沦丧,同胞受戮,这命令,恕我杨帆——不能从命!”
他环视全场,眼神锐利如刀,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从现在起,独立第一支队,一切行动,由我负责!所有后果——我来承担!”
“愿意跟着我杨帆,在这白山黑水之间,跟鬼子血战到底的,留下!心里有顾虑,想走的,我杨帆绝不阻拦,发足路费,礼送出营!”
话音落下,指挥所里一片死寂。只有油灯芯燃烧的噼啪声,和窗外呼啸而过的风声。
铁柱第一个反应过来,他“啪”地一个立正,嘶声吼道:“我铁柱,跟定团长了!刀山火海,绝不皱眉!”
“我赵老黑也是!”
“还有我陈明!”
“……”
老骨干们纷纷表态,声音坚定。李参谋等人脸上挣扎了片刻,看着杨帆那决绝而坦荡的眼神,看着身边群情激昂的同袍,想到沦陷的家乡和野狼峪复仇的快意,终于,他也挺直了腰板,沉声道:“团长,我……我跟您走!”
杨帆看着重新凝聚起来的众人,重重地点了点头。他没有再多说什么,但那股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决绝之气,已经充盈了整个指挥所,也必将传递到支队的每一个角落。
这一夜,他们做出了自己的抉择。无关命令,只关存亡;不问前程,只问初心。一条更加孤独,却也更加光荣的抗争之路,在他们脚下,毅然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