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暑气蒸腾着江南小城的每一寸肌理,却挡不住陈家人心头翻涌的热望。这天清晨,城南的“锦绣阁”酒楼刚拉开朱漆大门,后厨就已升腾起氤氲的蒸汽,案板上的鲜鱼活虾蹦跳着,码放整齐的蔬果泛着水润的光泽,连空气中都漂浮着酱油、料酒与香料交织的浓郁香气——这里,正筹备着一场盛大的升学宴,主角是陈家19岁的少年陈志鹏,刚刚以全省前列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阿鹏,快把西装再熨烫一遍,你外公特意叮嘱,今天要穿得精神些!”45岁的母亲江念初系着米白色的围裙,手里拿着蒸汽熨斗,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却难掩眼底的笑意。她发质乌黑,眼角虽有浅浅细纹,却被一身得体的天蓝色连衣裙衬得温婉雅致。江念初是小城中学的语文老师出身,如今更接手了父亲江哲创办的“启智教育”机构,成了里外兼顾的管理者。平日里她既要打理教育机构的教学安排、师资调度,又要盯着儿子的学业,此刻看着即将踏入燕园的儿子,过往的双重辛劳都化作了满心的骄傲与不舍。
19岁的陈志鹏站在穿衣镜前,身形挺拔,眉目清朗。白色衬衫扎在黑色西裤里,衬得他肩宽腰窄,脸上还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青涩,却又因即将到来的人生新阶段,添了几分沉稳。他伸手抚平西装上的褶皱,指尖微微有些发烫:“妈,知道啦,外公都跟我说三遍了。”话虽这般说,他还是乖乖地转动身体,让母亲帮他整理好领带。镜子里,母亲的手指温柔地调整着领结,眼神里的疼爱几乎要溢出来,陈志鹏心头一暖,伸手轻轻抱了抱母亲:“妈,辛苦你了,既要管外公的教育机构,又要操心我。”
“傻孩子,为你辛苦,妈乐意;你外公的心血,妈更得守好。”江念初拍了拍儿子的后背,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以后去了北京,要照顾好自己,天冷了记得加衣,吃饭别凑活,常给家里打电话……机构那边你不用惦记,妈能撑住。”
“知道啦妈,我又不是去外星球。”陈志鹏笑着打断母亲的叮嘱,心里却泛起酸涩。他从小在“启智教育”的教室里长大,看着外公江哲手把手教学生,看着母亲后来接过接力棒,那间挂满锦旗的机构,藏着他童年大半的记忆,也藏着家人对教育的执念。一想到即将远赴千里之外的京城,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家人、对这座小城的眷恋。
客厅里,48岁的父亲陈屿正忙着调试音响。他穿着深灰色的休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角的笑纹里都藏着喜悦。陈屿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平日里话不多,却总是用行动默默支持着家里的一切——江念初接手教育机构后,经常忙到深夜,都是他包揽了家里的家务,还会帮着核对机构的财务报表。此刻,他反复播放着喜庆的音乐,时不时侧耳倾听,生怕哪个环节出了纰漏。“老陈,你别光摆弄音响了,快去看看外公外婆他们到了没有。”江念初喊道。
“好嘞!”陈屿应了一声,拿起车钥匙就往外走。刚到楼下,就看见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来,车窗摇下,露出75岁的外公江哲矍铄的面容。江哲头发已染上风霜,却梳得整整齐齐,穿着一件藏青色的中山装,胸前口袋里还别着一支钢笔——那是他创办“启智教育”时就养成的习惯,不管是给学生讲课,还是修改教学方案,这支笔从未离身。作为小城最早一批民办教育的开拓者,江哲的“启智教育”曾帮助无数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退休后把机构交给女儿江念初,他虽不再管具体事务,却还时常去机构转转,看看教学质量,听听家长反馈。
“爸,妈,你们来啦!”陈屿快步上前,打开车门。72岁的外婆林晚星扶着车门慢慢走下来,她穿着一件淡紫色的真丝衬衫,头发挽成一个整洁的发髻,鬓角的白发被精心打理过,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阿屿,辛苦你了。”林晚星握住女婿的手,目光急切地往楼上望,“阿鹏呢?我们来看看我们的状元郎,也得跟念初聊聊机构最近的情况。”
“在楼上收拾呢,我这就带你们上去。”陈屿笑着搀扶着两位老人。刚走进楼道,就听见一阵清脆的笑声,13岁的双胞胎妹妹陈语安和陈语宁正提着裙摆跑下来,两个小姑娘穿着一模一样的粉色连衣裙,梳着同款的马尾辫,脸上带着甜甜的酒窝,像两朵盛开的桃花。她们如今在龙华小学读六年级,正是小姨江念熙和二舅妈苏晓的学生,每天放学还会去“启智教育”上晚自习,由母亲江念初顺路接送。
“外公!外婆!”姐妹俩齐声喊道,一左一右地抱住林晚星的胳膊。“哎哟,我的乖孙女们,又长高了!”林晚星笑得合不拢嘴,伸手抚摸着两个孩子的头,“今天可要好好给哥哥捧场,以后在学校里跟着小姨和舅妈好好学,也像哥哥一样考名牌大学!”
“那当然啦!”陈语安挺起小胸脯,“小姨教我们语文,讲课可有意思了;舅妈教数学,再难的题都能讲明白,我们肯定能学好!”陈语宁也使劲点头,手里还拿着一个精心制作的贺卡:“这是我和姐姐给哥哥画的,祝哥哥在北大天天开心,也祝外公的机构、小姨和舅妈的课堂都越来越好!”
一行人说说笑笑地走进家门,刚坐下,江哲就转头看向江念初:“机构最近怎么样?上次跟你说的那个新的作文辅导课程,推下去了吗?”“推了爸,效果还不错,好多家长反馈孩子的写作思路清晰多了。”江念初一边给父亲倒茶,一边汇报,“师资也稳定,都是你当初带出来的老教师,放心吧。”江哲点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好,你办事我放心,咱们做教育的,就得实打实帮孩子进步,不能砸了‘启智’的招牌。”
正说着,门铃就响了。陈语安抢先跑去开门,门口站着68岁的爷爷陈斌和65岁的奶奶苏敏。陈斌穿着一件灰色的短袖衬衫,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子,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苏敏则穿着深蓝色的碎花衬衫,手里捧着一个红色的锦盒,脚步轻快地走了进来。陈斌是退休的老工人,一辈子勤劳朴实,当初江哲要开教育机构,他还主动拿出积蓄帮忙,如今孙子考上了北大,他比谁都高兴,逢人就炫耀:“我家阿鹏,是‘启智教育’教出来的状元郎,还是龙华小学的校友呢!”
“阿鹏呢?快让爷爷看看!”陈斌一进门就大声喊道,声音洪亮,丝毫不像近七十岁的老人。
陈志鹏听到声音,连忙从房间里走出来,恭敬地喊道:“爷爷,奶奶。”
“哎!好孙子!”陈斌快步走上前,一把拉住陈志鹏的手,粗糙的手掌布满了老茧,却温暖而有力,“真是好样的!没给咱们陈家丢脸,也没辜负你外公办教育机构的心思,更没给龙华小学丢脸!”苏敏也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对银质的钢笔,笔身上刻着“前程似锦”四个字:“阿鹏,这是爷爷奶奶给你的礼物,到了北大,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也给你外公的‘启智教育’、给龙华小学再添光!”
“谢谢爷爷,谢谢奶奶。”陈志鹏双手接过锦盒,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对钢笔不仅承载着爷爷奶奶的期盼,也藏着对爷爷支持外公创办教育机构、对自己母校龙华小学的深厚情谊。
正说着,门口又传来了敲门声,这次来的是二舅江逸晨一家。39岁的江逸晨穿着一身笔挺的藏蓝色休闲西装,身姿挺拔如松,眉宇间带着常年穿警服沉淀的英气与沉稳——他早年参军,转业后进入市刑警队,如今已是刑警队队长,破案无数,是小城出了名的“铁血队长”。33岁的二舅妈苏晓穿着米白色的套装,妆容精致,气质温婉中带着几分干练,手里牵着8岁的表妹江暖暖,怀里抱着3岁的表弟江景郉。苏晓如今在龙华小学任教,负责三年级的数学和英语,讲课条理清晰、温柔耐心,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江暖暖穿着粉色的公主裙,扎着两个小辫子,手里拿着一个毛绒玩具,她也在龙华小学读二年级,正是苏晓班上的学生;江景郉则穿着蓝色的背带裤,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小脸上还带着几分与舅舅相似的英气。
“恭喜阿鹏考上北大!”江逸晨一进门就笑着说道,声音洪亮有力,递过一个厚厚的红包,“这是二舅二舅妈给你的奖励,到了北京买点专业书、添点生活用品。对了姐,爸的教育机构最近生源怎么样?我队里几个年轻同事还问我呢,想把孩子送过去,说信得过咱们家的教育;还有不少家长跟苏晓打听,说想让孩子进她的数学和英语班,都夸她教得好。”
“谢谢二舅,二舅妈。”陈志鹏连忙道谢,指尖触到二舅的手掌,能感受到常年握枪留下的薄茧,心里满是敬佩。江念初笑着回应:“生源挺稳定的,你让同事直接来就行,就说是你介绍的,我给安排最好的老师。”苏晓也笑着补充:“阿鹏可是我们龙华小学的骄傲,我在课堂上还经常拿他当例子鼓励学生呢!”江暖暖跑过来,把毛绒玩具递给陈志鹏:“表哥,这个小熊送给你,你在北大想我的时候就看看它。我在学校听舅妈的话,数学和英语都考了满分,老师都表扬我呢!”“谢谢暖暖,表哥相信你以后肯定更厉害。”陈志鹏笑着接过玩具,摸了摸她的头。江景郉也奶声奶气地喊道:“表哥好,舅舅说表哥是大英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江逸晨无奈地摇摇头:“这小子,整天就知道‘英雄’‘警察’,回头我带他去队里看看真家伙。”
没过多久,小姨江念熙和小姨夫周航也到了。39岁的江念熙穿着橘色的连衣裙,性格活泼开朗,脸上带着教师特有的温和亲和力,一进门就给了陈志鹏一个大大的拥抱:“我的大外甥真棒!小姨为你骄傲!”她如今和苏晓同在龙华小学任教,是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美术老师,文笔优美,画技精湛,总能把枯燥的知识点讲得生动有趣,她的美术课更是让孩子们爱不释手。48岁的周航穿着深灰色的西装,温文尔雅,眼神锐利而沉稳——他和江逸晨是刑警队的“黄金搭档”,身为侦查科科长,他心思缜密,擅长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破案关键,和江逸晨一文一武,联手破了不少疑难案件。他手里牵着8岁半的表弟周庭萧,怀里抱着三岁两个月的表妹周清禾。周庭萧穿着白色的衬衫和黑色的短裤,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他在龙华小学读三年级,语文和美术正是江念熙教的,数学和英语则跟着苏晓,是班里的尖子生;周清禾穿着黄色的连衣裙,像个小小的公主,被周航抱在怀里,好奇地眨着眼睛。
“阿鹏,这是小姨夫给你的礼物。”周航递给陈志鹏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里面是一套精装版的《鲁迅全集》,“知道你
“阿鹏,快把西装再熨烫一遍,你外公特意叮嘱,今天要穿得精神些!”45岁的母亲江念初系着米白色的围裙,手里拿着蒸汽熨斗,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却难掩眼底的笑意。她发质乌黑,眼角虽有浅浅细纹,却被一身得体的天蓝色连衣裙衬得温婉雅致。江念初是小城中学的语文老师出身,如今更接手了父亲江哲创办的“启智教育”机构,成了里外兼顾的管理者。平日里她既要打理教育机构的教学安排、师资调度,又要盯着儿子的学业,此刻看着即将踏入燕园的儿子,过往的双重辛劳都化作了满心的骄傲与不舍。
19岁的陈志鹏站在穿衣镜前,身形挺拔,眉目清朗。白色衬衫扎在黑色西裤里,衬得他肩宽腰窄,脸上还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青涩,却又因即将到来的人生新阶段,添了几分沉稳。他伸手抚平西装上的褶皱,指尖微微有些发烫:“妈,知道啦,外公都跟我说三遍了。”话虽这般说,他还是乖乖地转动身体,让母亲帮他整理好领带。镜子里,母亲的手指温柔地调整着领结,眼神里的疼爱几乎要溢出来,陈志鹏心头一暖,伸手轻轻抱了抱母亲:“妈,辛苦你了,既要管外公的教育机构,又要操心我。”
“傻孩子,为你辛苦,妈乐意;你外公的心血,妈更得守好。”江念初拍了拍儿子的后背,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以后去了北京,要照顾好自己,天冷了记得加衣,吃饭别凑活,常给家里打电话……机构那边你不用惦记,妈能撑住。”
“知道啦妈,我又不是去外星球。”陈志鹏笑着打断母亲的叮嘱,心里却泛起酸涩。他从小在“启智教育”的教室里长大,看着外公江哲手把手教学生,看着母亲后来接过接力棒,那间挂满锦旗的机构,藏着他童年大半的记忆,也藏着家人对教育的执念。一想到即将远赴千里之外的京城,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家人、对这座小城的眷恋。
客厅里,48岁的父亲陈屿正忙着调试音响。他穿着深灰色的休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角的笑纹里都藏着喜悦。陈屿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平日里话不多,却总是用行动默默支持着家里的一切——江念初接手教育机构后,经常忙到深夜,都是他包揽了家里的家务,还会帮着核对机构的财务报表。此刻,他反复播放着喜庆的音乐,时不时侧耳倾听,生怕哪个环节出了纰漏。“老陈,你别光摆弄音响了,快去看看外公外婆他们到了没有。”江念初喊道。
“好嘞!”陈屿应了一声,拿起车钥匙就往外走。刚到楼下,就看见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来,车窗摇下,露出75岁的外公江哲矍铄的面容。江哲头发已染上风霜,却梳得整整齐齐,穿着一件藏青色的中山装,胸前口袋里还别着一支钢笔——那是他创办“启智教育”时就养成的习惯,不管是给学生讲课,还是修改教学方案,这支笔从未离身。作为小城最早一批民办教育的开拓者,江哲的“启智教育”曾帮助无数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退休后把机构交给女儿江念初,他虽不再管具体事务,却还时常去机构转转,看看教学质量,听听家长反馈。
“爸,妈,你们来啦!”陈屿快步上前,打开车门。72岁的外婆林晚星扶着车门慢慢走下来,她穿着一件淡紫色的真丝衬衫,头发挽成一个整洁的发髻,鬓角的白发被精心打理过,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阿屿,辛苦你了。”林晚星握住女婿的手,目光急切地往楼上望,“阿鹏呢?我们来看看我们的状元郎,也得跟念初聊聊机构最近的情况。”
“在楼上收拾呢,我这就带你们上去。”陈屿笑着搀扶着两位老人。刚走进楼道,就听见一阵清脆的笑声,13岁的双胞胎妹妹陈语安和陈语宁正提着裙摆跑下来,两个小姑娘穿着一模一样的粉色连衣裙,梳着同款的马尾辫,脸上带着甜甜的酒窝,像两朵盛开的桃花。她们如今在龙华小学读六年级,正是小姨江念熙和二舅妈苏晓的学生,每天放学还会去“启智教育”上晚自习,由母亲江念初顺路接送。
“外公!外婆!”姐妹俩齐声喊道,一左一右地抱住林晚星的胳膊。“哎哟,我的乖孙女们,又长高了!”林晚星笑得合不拢嘴,伸手抚摸着两个孩子的头,“今天可要好好给哥哥捧场,以后在学校里跟着小姨和舅妈好好学,也像哥哥一样考名牌大学!”
“那当然啦!”陈语安挺起小胸脯,“小姨教我们语文,讲课可有意思了;舅妈教数学,再难的题都能讲明白,我们肯定能学好!”陈语宁也使劲点头,手里还拿着一个精心制作的贺卡:“这是我和姐姐给哥哥画的,祝哥哥在北大天天开心,也祝外公的机构、小姨和舅妈的课堂都越来越好!”
一行人说说笑笑地走进家门,刚坐下,江哲就转头看向江念初:“机构最近怎么样?上次跟你说的那个新的作文辅导课程,推下去了吗?”“推了爸,效果还不错,好多家长反馈孩子的写作思路清晰多了。”江念初一边给父亲倒茶,一边汇报,“师资也稳定,都是你当初带出来的老教师,放心吧。”江哲点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好,你办事我放心,咱们做教育的,就得实打实帮孩子进步,不能砸了‘启智’的招牌。”
正说着,门铃就响了。陈语安抢先跑去开门,门口站着68岁的爷爷陈斌和65岁的奶奶苏敏。陈斌穿着一件灰色的短袖衬衫,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子,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苏敏则穿着深蓝色的碎花衬衫,手里捧着一个红色的锦盒,脚步轻快地走了进来。陈斌是退休的老工人,一辈子勤劳朴实,当初江哲要开教育机构,他还主动拿出积蓄帮忙,如今孙子考上了北大,他比谁都高兴,逢人就炫耀:“我家阿鹏,是‘启智教育’教出来的状元郎,还是龙华小学的校友呢!”
“阿鹏呢?快让爷爷看看!”陈斌一进门就大声喊道,声音洪亮,丝毫不像近七十岁的老人。
陈志鹏听到声音,连忙从房间里走出来,恭敬地喊道:“爷爷,奶奶。”
“哎!好孙子!”陈斌快步走上前,一把拉住陈志鹏的手,粗糙的手掌布满了老茧,却温暖而有力,“真是好样的!没给咱们陈家丢脸,也没辜负你外公办教育机构的心思,更没给龙华小学丢脸!”苏敏也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对银质的钢笔,笔身上刻着“前程似锦”四个字:“阿鹏,这是爷爷奶奶给你的礼物,到了北大,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也给你外公的‘启智教育’、给龙华小学再添光!”
“谢谢爷爷,谢谢奶奶。”陈志鹏双手接过锦盒,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对钢笔不仅承载着爷爷奶奶的期盼,也藏着对爷爷支持外公创办教育机构、对自己母校龙华小学的深厚情谊。
正说着,门口又传来了敲门声,这次来的是二舅江逸晨一家。39岁的江逸晨穿着一身笔挺的藏蓝色休闲西装,身姿挺拔如松,眉宇间带着常年穿警服沉淀的英气与沉稳——他早年参军,转业后进入市刑警队,如今已是刑警队队长,破案无数,是小城出了名的“铁血队长”。33岁的二舅妈苏晓穿着米白色的套装,妆容精致,气质温婉中带着几分干练,手里牵着8岁的表妹江暖暖,怀里抱着3岁的表弟江景郉。苏晓如今在龙华小学任教,负责三年级的数学和英语,讲课条理清晰、温柔耐心,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江暖暖穿着粉色的公主裙,扎着两个小辫子,手里拿着一个毛绒玩具,她也在龙华小学读二年级,正是苏晓班上的学生;江景郉则穿着蓝色的背带裤,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小脸上还带着几分与舅舅相似的英气。
“恭喜阿鹏考上北大!”江逸晨一进门就笑着说道,声音洪亮有力,递过一个厚厚的红包,“这是二舅二舅妈给你的奖励,到了北京买点专业书、添点生活用品。对了姐,爸的教育机构最近生源怎么样?我队里几个年轻同事还问我呢,想把孩子送过去,说信得过咱们家的教育;还有不少家长跟苏晓打听,说想让孩子进她的数学和英语班,都夸她教得好。”
“谢谢二舅,二舅妈。”陈志鹏连忙道谢,指尖触到二舅的手掌,能感受到常年握枪留下的薄茧,心里满是敬佩。江念初笑着回应:“生源挺稳定的,你让同事直接来就行,就说是你介绍的,我给安排最好的老师。”苏晓也笑着补充:“阿鹏可是我们龙华小学的骄傲,我在课堂上还经常拿他当例子鼓励学生呢!”江暖暖跑过来,把毛绒玩具递给陈志鹏:“表哥,这个小熊送给你,你在北大想我的时候就看看它。我在学校听舅妈的话,数学和英语都考了满分,老师都表扬我呢!”“谢谢暖暖,表哥相信你以后肯定更厉害。”陈志鹏笑着接过玩具,摸了摸她的头。江景郉也奶声奶气地喊道:“表哥好,舅舅说表哥是大英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江逸晨无奈地摇摇头:“这小子,整天就知道‘英雄’‘警察’,回头我带他去队里看看真家伙。”
没过多久,小姨江念熙和小姨夫周航也到了。39岁的江念熙穿着橘色的连衣裙,性格活泼开朗,脸上带着教师特有的温和亲和力,一进门就给了陈志鹏一个大大的拥抱:“我的大外甥真棒!小姨为你骄傲!”她如今和苏晓同在龙华小学任教,是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美术老师,文笔优美,画技精湛,总能把枯燥的知识点讲得生动有趣,她的美术课更是让孩子们爱不释手。48岁的周航穿着深灰色的西装,温文尔雅,眼神锐利而沉稳——他和江逸晨是刑警队的“黄金搭档”,身为侦查科科长,他心思缜密,擅长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破案关键,和江逸晨一文一武,联手破了不少疑难案件。他手里牵着8岁半的表弟周庭萧,怀里抱着三岁两个月的表妹周清禾。周庭萧穿着白色的衬衫和黑色的短裤,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他在龙华小学读三年级,语文和美术正是江念熙教的,数学和英语则跟着苏晓,是班里的尖子生;周清禾穿着黄色的连衣裙,像个小小的公主,被周航抱在怀里,好奇地眨着眼睛。
“阿鹏,这是小姨夫给你的礼物。”周航递给陈志鹏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里面是一套精装版的《鲁迅全集》,“知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