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标准里的认可-《掌心的刺》

  秋阳透过写字楼的落地窗,在光洁的会议桌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江逸晨站在会议室门口,指尖轻轻摩挲着样品箱的提手,箱内整齐叠放的10款无障碍校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结着他近半年的心血。深呼吸时,他能闻到布料上淡淡的棉麻香气,那是他特意挑选的亲肤材质,想着特殊学校里孩子们穿上时的模样,紧张的情绪渐渐被期待取代。

  “江同学,这边请。”工作人员笑着引路,会议室里已坐了十余位专家,有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有手持文件的行业标准制定者,还有特殊教育学校的负责人。江逸晨将样品箱放在桌角,小心翼翼地打开,取出第一件校服——那是为脑瘫学生设计的款式,领口比普通校服宽出3厘米,袖口采用魔术贴而非纽扣,“各位老师,这是针对脑瘫孩子设计的。他们穿衣时手臂活动范围有限,宽领口能减少颈部摩擦,魔术贴设计也能让他们自己尝试穿脱,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坐在首位的老教授推了推眼镜,伸手拿起那件校服,指尖抚过平整的针脚:“我们之前讨论标准时,确实考虑过宽松度,但没细化到领口的具体尺寸。你这个3厘米的依据是什么?”

  “是去年在星光特殊学校调研时得出来的。”江逸晨立刻回答,“当时我观察了12位脑瘫学生,发现他们穿普通校服时,领口过紧会导致呼吸急促,甚至引发情绪烦躁。后来和校医一起测试,发现宽出3厘米后,他们的舒适度明显提升,穿脱时间也缩短了近一半。”他边说边拿出调研记录本,上面贴着孩子们穿校服的照片,还有详细的尺寸数据。

  专家们传阅着记录本和校服样品,不时低声交流。有位负责视障教育的专家拿起另一件带有反光条的校服,问道:“这件是给视障孩子的吧?反光条的位置为什么选在袖口和下摆,而不是胸前?”

  “因为视障孩子在校园里行走时,手臂会自然摆动,袖口的反光条能让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更容易注意到他们,避免碰撞。”江逸晨指着反光条解释,“而且下摆的反光条在他们坐下时会露出来,比如在操场休息时,即使光线不好,也能让老师快速找到他们。另外,反光条的材质我选的是水洗50次后依然能保持高反光率的,避免家长频繁更换校服的麻烦。”

  会议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指尖触碰布料的细微声响。老教授放下手中的校服,看向江逸晨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赞许:“我们制定标准时,总想着‘一刀切’能简化流程,却忽略了每个孩子的需求都是独特的。你一个大学生,能花这么多时间去调研,还考虑到水洗、穿脱这些细节,很难得。”

  江逸晨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拿起最后一件校服——那是为自闭症孩子设计的,颜色是柔和的浅蓝色,没有任何多余的图案,“其实这些细节,都是孩子们教我的。有个自闭症小朋友告诉我,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