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念初的家长课-《掌心的刺》

  周六的晨光透过实验中学初中部阶梯教室的玻璃窗,在浅灰色地砖上投下细碎的光斑。19岁的江念初抱着一摞淡蓝色讲义站在讲台旁,白衬衫袖口轻轻挽起,露出纤细的手腕。她指尖拂过讲义封面,上面“给初中部家长:别让性别标签困住孩子的成长”几个字,是用黑色钢笔写的,旁边画了个背着书包、笑意明朗的卡通小人,既透着深师大师范生的沉稳,又藏着对学弟学妹的亲切感。

  台下坐着五十多位家长,大多是初一、初二学生的父母,有的手里攥着笔记本,有的悄悄翻看着提前发的《家庭性别教育小贴士》,还有人拿出手机,准备记录重点。空气中没有严肃的说教感,反而带着一种“学姐和家长聊心里话”的轻松氛围——毕竟,站在台上的不是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而是刚从初中走过来、如今就读于深圳师范大学的“过来人”。

  “各位叔叔阿姨,大家好,我是江念初,现在是深圳师范大学初等教育专业的大一学生,也是实验中学初中部2022届的毕业生。”念初深吸一口气,打开PPT,屏幕上瞬间跳出一张照片:照片里,一个初一男生坐在书桌前,正专注地给布娃娃缝米白色小围裙;旁边的初二女生蹲在地上,手里拿着螺丝刀,认真组装着银色的机械模型。阳光落在他们肩头,男生的睫毛上沾着细碎的绒毛,女生的额角渗着汗珠,两人的眼神里满是对喜好的热忱。

  “这是我上个月回社区托管班做义工时拍的,”念初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教室,清晰又温和,“男生叫小宇,是初一学生,他说缝娃娃是想给刚上幼儿园的妹妹做生日礼物,还说‘要缝得漂亮点,让妹妹在幼儿园不怯生’;女生叫朵朵,读初二,最大的梦想是成为像屠呦呦先生一样的科学家,组装模型是为了锻炼动手能力。可当时有位奶奶路过,小声跟身边人说‘初一男生玩针线太娘了,不像个小伙子’;还有位爸爸说‘女生学机械多折腾,不如把心思放在语文英语上,以后当个老师多安稳’。”

  台下的家长们瞬间安静下来,有几位轻轻点头——显然,这样的话,他们或多或少也说过,或是听过身边人说过。念初没有立刻反驳,而是笑着继续说:“其实我读初中时,也听过太多类似的话。比如初二上学期,我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