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6日,深圳师范大学的第一堂专业课“教育学概论”,林晚星背着那个深蓝色双肩包,提前十分钟走进了东校区的阶梯教室。书包是夜校学长张磊送的,侧兜还留着几颗没吃完的水果糖,她轻轻摸了摸,找了个中间靠后的位置坐下——这个位置既能看清黑板,又不会太显眼,像她在夜校时总选的角落座位一样,让人觉得踏实。
教室渐渐坐满了人,脚步声、说话声混着翻书的沙沙声,让林晚星有点紧张。她从书包里掏出崭新的笔记本——这是她昨天在学校超市买的,花了两块五毛钱,是她给自己的“开学礼物”。刚把笔记本摊开,就听见旁边传来轻轻的脚步声,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同学,这里有人吗?”
林晚星抬头,看见一个穿着米白色连衣裙的女生,手里拎着一个浅粉色的帆布包,头发扎成松松的马尾,发梢别着一个珍珠发卡,正笑着看她。女生的眼睛很亮,像盛着阳光,嘴角的梨涡浅浅的,让人一眼就觉得亲切。林晚星赶紧摇摇头:“没人,你坐吧。”
女生道谢后,轻轻拉开椅子坐下,把帆布包放在桌角,从里面掏出一本精装的《教育学概论》——封面印着烫金的字,比林晚星手里那本学校统一发的平装课本精致多了。女生注意到她的目光,笑着把书往她这边挪了挪:“这是我妈帮我买的,说精装本看着舒服,不过内容跟咱们发的课本一样,你要是想看,随时跟我说。”
“不用不用,我有课本就行。”林晚星赶紧摆手,有点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平装课本往桌里挪了挪——课本封面是简单的绿色,边角还被她不小心压出了褶皱,跟对方的精装书放在一起,显得有些朴素。
女生却没在意,反而主动伸出手:“我叫林晓雨,教育学系的,你呢?”
“我叫林晚星,也是教育学系的。”林晚星犹豫了一下,还是轻轻握住了她的手——林晓雨的手暖暖的,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不像她的手,因为常年兼职干活,指腹有点粗糙,还留着几个浅浅的茧子。
“咱们都姓林,太有缘分了!”林晓雨眼睛一亮,笑得更开心了,“以后咱们就是同桌啦,上课要是有听不懂的,咱们可以互相问。对了,你是哪里人呀?听你说话好像有点东北口音。”
“我是东北的,来深圳没多久。”林晚星小声说,手指不自觉地抠了抠笔记本的边缘——她有点怕别人问起老家,怕说多了会暴露自己的家境,也怕自己的口音会被笑话。
可林晓雨却没追问,反而兴致勃勃地说:“东北好啊!我去年跟我爸妈去东北旅游过,你们那儿的烤串特别香,冬天的雪下得特别大,我还堆了个超大的雪人呢!”她说着,还拿手比划了一下雪人的大小,样子有点可爱。
林晚星看着她的样子,心里的紧张慢慢消了些,忍不住说:“嗯,冬天雪下得大,能没过膝盖,我们小时候总在雪地里跑,还会冻糖葫芦吃,裹着糖霜,特别甜。”
“哇,冻糖葫芦!我在旅游景点吃过,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正宗的。”林晓雨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等以后有机会,你带我去吃正宗的好不好?”
“好啊。”林晚星点点头,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这是她来深圳后,第一次有人跟她聊老家的事,还带着这么多好奇和期待,不像在家里,父母总说“深圳好,别总提老家的穷日子”。
上课铃响了,穿着灰色西装的李教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教案,站在讲台上清了清嗓子:“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教育学概论’老师,李建国。这门课是咱们教育学系的基础课,主要讲教育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原理,希望大家认真听,有问题随时提问。”
林晚星赶紧拿出笔,认真地记着笔记。李教授讲得很细致,从孔子的“有教无类”讲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还举了很多实际的案例。林晚星听得入了迷,偶尔没跟上的地方,就偷偷看一眼旁边林晓雨的笔记——林晓雨的字写得又快又漂亮,重点内容还用水彩笔标了不同颜色,一目了然。
课间休息时,林晓雨主动把笔记本推到她面前:“你是不是有地方没记全?看看我的,补一补。”
“谢谢你。”林晚星感激地说,拿起笔快速补着笔记。林晓雨坐在旁边,没打扰她,只是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杯,倒了一杯温水递过来:“喝点水吧,讲课要讲两节课,一直记笔记会口干。”
林晚星接过杯子,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心里也暖暖的。她喝了一口,是淡淡的蜂蜜水,甜而不腻,像张磊以前给她泡的红糖水一样,让人觉得舒服。“你怎么知道我没带水?”林晚星有点好奇地问。
“我看你书包里没放水壶呀。”林晓雨笑着说,“我妈总说女孩子要多喝温水,所以我每天都带保温杯,里面泡点蜂蜜或者枸杞,你要是
教室渐渐坐满了人,脚步声、说话声混着翻书的沙沙声,让林晚星有点紧张。她从书包里掏出崭新的笔记本——这是她昨天在学校超市买的,花了两块五毛钱,是她给自己的“开学礼物”。刚把笔记本摊开,就听见旁边传来轻轻的脚步声,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同学,这里有人吗?”
林晚星抬头,看见一个穿着米白色连衣裙的女生,手里拎着一个浅粉色的帆布包,头发扎成松松的马尾,发梢别着一个珍珠发卡,正笑着看她。女生的眼睛很亮,像盛着阳光,嘴角的梨涡浅浅的,让人一眼就觉得亲切。林晚星赶紧摇摇头:“没人,你坐吧。”
女生道谢后,轻轻拉开椅子坐下,把帆布包放在桌角,从里面掏出一本精装的《教育学概论》——封面印着烫金的字,比林晚星手里那本学校统一发的平装课本精致多了。女生注意到她的目光,笑着把书往她这边挪了挪:“这是我妈帮我买的,说精装本看着舒服,不过内容跟咱们发的课本一样,你要是想看,随时跟我说。”
“不用不用,我有课本就行。”林晚星赶紧摆手,有点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平装课本往桌里挪了挪——课本封面是简单的绿色,边角还被她不小心压出了褶皱,跟对方的精装书放在一起,显得有些朴素。
女生却没在意,反而主动伸出手:“我叫林晓雨,教育学系的,你呢?”
“我叫林晚星,也是教育学系的。”林晚星犹豫了一下,还是轻轻握住了她的手——林晓雨的手暖暖的,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不像她的手,因为常年兼职干活,指腹有点粗糙,还留着几个浅浅的茧子。
“咱们都姓林,太有缘分了!”林晓雨眼睛一亮,笑得更开心了,“以后咱们就是同桌啦,上课要是有听不懂的,咱们可以互相问。对了,你是哪里人呀?听你说话好像有点东北口音。”
“我是东北的,来深圳没多久。”林晚星小声说,手指不自觉地抠了抠笔记本的边缘——她有点怕别人问起老家,怕说多了会暴露自己的家境,也怕自己的口音会被笑话。
可林晓雨却没追问,反而兴致勃勃地说:“东北好啊!我去年跟我爸妈去东北旅游过,你们那儿的烤串特别香,冬天的雪下得特别大,我还堆了个超大的雪人呢!”她说着,还拿手比划了一下雪人的大小,样子有点可爱。
林晚星看着她的样子,心里的紧张慢慢消了些,忍不住说:“嗯,冬天雪下得大,能没过膝盖,我们小时候总在雪地里跑,还会冻糖葫芦吃,裹着糖霜,特别甜。”
“哇,冻糖葫芦!我在旅游景点吃过,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正宗的。”林晓雨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等以后有机会,你带我去吃正宗的好不好?”
“好啊。”林晚星点点头,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这是她来深圳后,第一次有人跟她聊老家的事,还带着这么多好奇和期待,不像在家里,父母总说“深圳好,别总提老家的穷日子”。
上课铃响了,穿着灰色西装的李教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教案,站在讲台上清了清嗓子:“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教育学概论’老师,李建国。这门课是咱们教育学系的基础课,主要讲教育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原理,希望大家认真听,有问题随时提问。”
林晚星赶紧拿出笔,认真地记着笔记。李教授讲得很细致,从孔子的“有教无类”讲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还举了很多实际的案例。林晚星听得入了迷,偶尔没跟上的地方,就偷偷看一眼旁边林晓雨的笔记——林晓雨的字写得又快又漂亮,重点内容还用水彩笔标了不同颜色,一目了然。
课间休息时,林晓雨主动把笔记本推到她面前:“你是不是有地方没记全?看看我的,补一补。”
“谢谢你。”林晚星感激地说,拿起笔快速补着笔记。林晓雨坐在旁边,没打扰她,只是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杯,倒了一杯温水递过来:“喝点水吧,讲课要讲两节课,一直记笔记会口干。”
林晚星接过杯子,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心里也暖暖的。她喝了一口,是淡淡的蜂蜜水,甜而不腻,像张磊以前给她泡的红糖水一样,让人觉得舒服。“你怎么知道我没带水?”林晚星有点好奇地问。
“我看你书包里没放水壶呀。”林晓雨笑着说,“我妈总说女孩子要多喝温水,所以我每天都带保温杯,里面泡点蜂蜜或者枸杞,你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