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一贯的立场!-《名义:正义化身,开局先拷侯亮平》

  从祁同伟的语气判断,她几乎可以断定——

  在省韦常委会上,陈海的任命已经通过了。

  陈海曾是她的老领导,听到这个消息,自然高兴。

  更让她暗自松一口气的是,赵东来没被选中。

  对她来说,赵东来实在太过纠缠,整天围着她转,想躲都躲不开。

  现在眼看要换岗的事黄了,她心头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不用被迫调离了。

  但她不知道的是,自己听到的只是表象。

  真正能拍板的人,不在汉东,而在电话那头。

  此时,公安部的陈部长刚听完祁同伟的一席话,心中已然了然。

  这哪是汇报?分明是在表态:他对陈海上任,不赞成。

  那好办——只要部里这边压一压,事情就成不了。

  这种操作对陈部长而言,轻而易举。

  在他眼里,沙瑞金算什么?两人管辖范围根本不重叠,上面也管不到具体人事安排。

  公安系统有其独立性,地方再强势,也插不进手。

  以往各省报上来的人选,只要不过分离谱,他通常都会点头放行。

  这次汉东提的陈海,论资历能力也算不上荒唐。

  但问题不在人好不好,而在祁同伟认不认。

  只要祁同伟不满意,那就是不合适。

  就这么简单。

  此刻,祁同伟的态度,就是公安部的态度。

  想到这儿,陈部长嘴角微扬,语气平和地开口:

  “同伟啊,我们这边研究了一下,觉得汉东这位同志,经验还是偏浅了些。

  公安厅一把手责任重大,不能由外行来带路。

  这个决定,希望你理解。”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们也知道你们地方有考量,但部里看得更全局些。

  这个时候,还得请你支持我们的判断。”

  这话讲得极为讲究。

  两人通着电话,一句多余的话没有,也没有任何越界的表述。

  毕竟通话是要留档的,有些事只能心照不宣。

  可正是在这看似公事公办的对话里,彼此的默契展露无遗。

  陈部长一句话就把皮球踢回给中央层面:这是部里的决定,和地方无关,请你理解。

  就算日后沙瑞金不满、往上反映,查到这段记录,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祁同伟自然心领神会。

  目的已达,何必再多言?

  更何况,陈部长这番说辞,简直像是为他量身定制的台阶。

  他哪会有意见?当即回应道:

  “您放心,部里的指示我们坚决执行。

  汉东公安厅始终以部里马首是瞻,无论什么时候,都听从您的指挥。

  这是我们一贯的立场。”

  这话说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电话那头的陈部长听了,忍不住笑了笑。

  这时候可不是小事。

  虽然公安部对地方有指导权,可就像省厅管市局,也只是半只脚踩进去。

  如今他按着祁同伟的意思出手,等于把地方人事纳入了部里“合规”干预的范畴。

  而祁同伟这一句表态,不只是顺从,更是忠诚的宣示。

  尤其是当年他穿着警服亲自带走赵立春的那一幕,至今仍被视为典范——一个出身地方的干部,能把组织原则摆在亲情之上,这份分量,岂是一纸任命能衡量的?

  于是,陈部长语气略带深意地补充了一句:

  “同伟,那就这么定了。

  关于陈海的任职,部里不予批准。

  不是针对汉东,纯粹是人选确实不妥。

  今天下午文书就下发。”

  后面的话,他没再说下去。

  但祁同伟不能让他就这么挂了电话。

  他真正想要的,不是压下一个陈海,而是让部里直接把位置定下来——最好明文任命赵东来。

  这才是关键。

  否则,省韦那边还不知道又要折腾出什么新花样来。

  部里下达的任命,沙瑞金不可能公开反对。

  他虽有这个权力,但绝不会轻易动用。

  这是体制内的规矩,再清楚不过。

  若地方公然顶撞上级,后果远比表面看起来严重得多——这点,沙瑞金心里门儿清。

  他不是莽夫,更不是愣头青。

  这种事,一个成熟的领导干部绝不会做。

  所以陈部长这道任命,分量极重。

  可这道命令一落,也等于在无形中给沙瑞金施了压。

  没有祁同伟背后推动,陈部长根本不会出手。

  事情就这么简单。

  因此这个时候,祁同伟还得再递个话,把意思说得更明白些。

  “陈部长,您这边的安排我们全盘接受。

  眼下这个厅长的位置,说句实在话,还是赵东来最合适。

  我们内部现在基本都这么看,统一了意见。

  只是常委会上我资历浅,说话分量不够。

  这事还得您多指点,我该怎么配合?

  毕竟这个岗位太关键,一点差池都不能出。”

  电话那头的陈部长听了这话,心里直翻白眼。

  指点?怎么指点?

  我说了建议你就能照办?说得倒是轻巧。

  这些念头只能在心里过一遍,断然不能出口。

  如今的形势他很清楚——祁同伟正红得发紫。

  他刚听说,武警总部正准备为祁同伟报功,名义上是表彰行动表现,实则是借他的名头,给机动部队争取资源。

  但不管怎样,祁同伟都是绕不开的一环。

  谁也不知道他在京城那场证法会上随便讲两句,会牵动多少利益链条。

  这种赌局,陈部长不敢下注。

  于是他迅速调整语气,顺着说道:

  “同伟啊,既然你们那边意见一致,那我们就直接发文,任命赵东来同志为厅长。

  文件马上下发,让汉东方面做好衔接。

  队伍稳定最重要,现在的局面,稳住才是根本。

  你也得多支持东来工作,团结协作,懂我的意思吧?”

  陈部长低头了,态度转变得干脆利落。

  而此刻的祁同伟,嘴角早已压不住地上扬。

  他原本以为这事还要周旋一阵,费些口舌,没想到如此顺利就定了下来。

  他也低估了自己如今在京城的分量。

  说难听点,现在祁同伟要是去公安部当个局长,照样镇得住场面,更别提区区一个省级任命了。

  他对自己的影响力还缺乏足够认知。

  但事已至此,木已成舟。

  祁同伟语气诚恳地回道:

  “那就全靠哥哥操心了,汉东二十万公安干警都记您这份情。”

  电话那头的陈部长听着这话,忍不住撇了撇嘴,挂了电话后轻轻叹了口气。

  他翻开案头文件,提笔起草对汉东的人事批复,盖上大印,立即派人加急送往国务院备案。

  这类人事变动,程序上需国务院走流程,但实际操作中,只要公安系统拍板,其他部门只做配合,绝不插手。

  这就是条线系统的特殊性。

  而此时的祁同伟,笑容未散地放下电话,抬眼却见陆亦可仍坐在对面,顿时火气蹭地冒了上来。

  陆亦可刚才所作所为,严重违规。

  她的职级,根本不具备旁听此类通话的资格。